查看原文
其他

咱中国人的一顿饭,差不多相当于一场戏

文字客魏剑美 魏道非常 2022-04-17

怀侠肝义胆气魄,写痛快淋漓文章

老魏出品,篇篇原创,欢迎关注

 

声明一下:老魏几天前被人投诉,说是“滥用原创”,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盗用别人的文章。昨天的文章,也有读者过来留言说是一个“管十全”的人的。这就搞笑了,别人盗用我的文章,反过来居然怀疑、指斥甚至投诉我“盗用”。


在此特别声明,老魏所有署名文章,百分百都是本人原创。平生最看不上的就是文抄公。老魏缺点甚多,唯不抄袭可算是一贯操守。


咱们中国人吃一顿饭是丝毫不逊于唱一场大戏的。虽然剧情大致相似,但唱腔、演技却日益翻新、不一而足,而且还是全民演出。前几年流行一句话说:“在地球这艘太空船上,没有乘客,只有水手。”那么我不妨套用一下:“在饭桌这个舞台上,没有观众,只有演员。


饭局虽然是冠以“饭”的名义,其实最不重要的就是吃饭这个环节。饭局档次高低甚至与那“饭”的质量毫无关系,而往往由参与人的级别决定,就好像一台大戏的成功不关内容而决定于名角、大腕的出场一样。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最有学问的就是席位的安排。比起官场的“党内排名”来,饭局上的排位更其错综复杂,要综合考虑职位尊卑、辈分高低、财产多寡以及利用价值的大小有无等等。据来自孔子家乡的朋友讲,一个正规的八人酒宴,一定要严格区分主客、主陪、二客、二陪、三客、三陪(一个让人误会的名称)以及四客、四陪的位置,丝毫乱不得。稍有差池,被怠慢的一方轻则拉长马脸,重则拂袖而去,颇有些孔夫子“席不正不食”的儒家遗风。一场戏还未开锣就先罢演,对饭局主人这个投资者来说可谓当头一棒,因此即便饭菜再马虎不堪的饭局,席位安排上绝对都会反复斟酌再三权衡。


虽然座次的安排如此总关全局,而且孰先孰后各人心中都早有了一本谱,但在入席时却偏偏要好好地推让一番。那有资格“请上坐”的人更是表现出一副视尊位为深渊的诚惶诚恐,往往非要他人推搡拉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才带着一副吃了好大亏的神色慢慢落座。一般说来,越是不肯上坐的谦谦君子,在没有获得应有位置时越是容易怒形于色。孔老夫子曾经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也就是说“羊”只是“礼”的载体,我欣然享受这“羊”,其实只是为了维持“礼”啊。为位置安排甩袖而去的先生们其实要说的大概也是“非为其位,实为其礼”吧?对这一类先生我总是格外加以敬重的,因为振兴儒家文化、恢复以礼治国的全部希望正寄托在他们身上哩。


也有不待殷勤相请即在首席大大咧咧坐下来的,不过那绝对是级别不低到哪都坐第一把交椅的主。对于这号绝对大牌,与人拉拉扯扯反而损了他的威仪,不过倒也符合“礼不下庶人”的前贤古训。所以说中国文化天下无敌,让不让都有哲学的、文化的、伦理的深厚理论做为支撑,通达权变,游刃有余。


“英雄排座次”之后的剧目是点菜。中国古人作文喜欢讲究“起承转合”,点菜就相当于八股文“破题”之后的“承題”,是进一步突出主题强化中心的章节。唱主角的根本不看菜谱,随口就报出几个菜名,都是旁人闻所未闻的,一副曲高和寡的派头。而且照例要在最后补充一句:“我看还是清淡点吧!”接下去其他主角配角依次唱上几个菜名,也都一律不看那作为台本的菜谱。剩下几个跑龙套的只有一句台词:“随便吧,随便!”最后照例是出资人大呼小叫着加点几个华而不实的生猛海鲜之类,虽然有违“清淡”的风格要求,但“菜多人不怪”。何况连拿破仑都知道“请客吃饭菜要好”的道理,咱堂堂礼仪之邦当然更要加倍隆重才好。就算一大桌的美味佳肴大半只是聊供参观,那份人情却已经实实在在地记在人家的名下了。就好比现在的很多“大片”,导演一厢情愿地热衷于华而不实的所谓“大场面”,硬逼着别人来领情。


饭局的中心是酒。点酒时一号席上的人物不再礼让,脱口就叫出酒的品牌来。这也是最考验买单人心理素质的时候,即使早已面色煞白,嘴里仍要强:“千万别客气。”不过也有替东道主考虑的,说:“咱们节约点,今天就不喝XO了,来两瓶五粮液吧!”主人脸上堆着笑,心里在骂娘,花一千多大洋喝酒还落下个“节约”的名声啊!好在其他人随即解读出“支持国货”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此,这一节演出算是功德圆满,且比附上“主旋律”的时代要求。


“饮食男女”固不可分,一个没有段子的饭局是难以想象的。一般说来,先是小角色出场铺垫一下气氛,接着是主人出马说说涉及某客人的风雅趣话。倘客人身为领导,则在场的美女就有义务将荤段子和该领导挂起勾来,说些“在领导下面工作”之类的笑话。自然,旁观者义不容辞要拿美女和领导做些对比研究的课题。最后,真正的主角“千呼万唤始出来”,无论其所讲段子多么枯燥乏味或者陈旧不堪,总可以赢得满堂喝彩。可见“捧名角”的习气在酒场和戏坛同样风行。


酒菜上桌,方是演出的高潮。按敝乡的说法,“先是通奸,再是轮奸,最后强奸”(南方人读音多半“奸”、“干”不分)。也就是说,先集体喝上几杯,算是造势的序幕;再轮流把盏言欢,算是对手戏;最后看准弱势个体穷追猛打,直灌得他“现场直播”(当场呕吐),算是出彩好戏。虽然最具观赏效果的是“现场直播”这一节,但真正的大戏却是以灌自己来取悦对方的所谓“敬酒”。各路前来捧场应酬的人马瞄准看上去还有潜力可挖的新朋友,在“以酒会友”的旗号下派送名片和殷勤,为未来的狼狈为奸或者尔虞我诈埋下伏笔。酒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让露骨被叫做坦诚,阿谀被叫做激赏,交易被叫做友谊。所以每当听到有人感叹世情淡漠时,我就想立马灌他几杯杜康。


其乐融融的喝酒行令当中,托儿们开始帮衬东道主向一号客人兜售人情。东道主本人更是在欲盖弥彰地暗示胃痛、牙痛、风湿关节炎痛等等客观条件之后再强调“宁可伤身体不可伤感情”的主观努力,接着就开始和自己的胃、牙以及关节进行不屈不饶的斗争。先是一杯对一杯,再是我一杯你半杯,最后是“领导随意我喝完”。据说很多单位领导的职位和酒量成正比,我总疑心这结论源自领导酒场上无为而治的“随意”。我眼见某领导打垮数名“酒仙”之后,还在“随意”地品着那小半杯白酒。好在谁都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朴素道理,敬酒的目的不在比拼酒量,而在以酒表忠心,以酒换同情。你看我都想方设法将自己灌了个半死,你这“随意”的尊客还好意思不将咱那事随意地给办了不?




一曲“苦肉计”唱罢,饭局就接近了尾声,尽管很可能自始至终都没见到“饭”的影子。一般说来,一场饭局下来总要躺下几个“烈士”聊做佳话流传,一息尚存的“战士”则逢人就说着“酒醉心里明”的胡话。据说某机关的一个哥们就在酒后敲开处长的家门,要汇报一下对处长讲话精神的领会。


刚买车的朋友肯定要冒着酒后驾车的风险四处送人,尤其是先前讲荤段子兼豪饮的美女更是被人争抢着要送。不过争抢的结果常常叫人失望,这类美女大多自己有车,而且还高出争抢者几个档次。


倘若主宾相谈甚欢而客人又有进一步沟通的兴致,这时候的选择多半就是KTV、洗脚城或者桑拿房了。新一轮的演出拉开序幕,只不过这回只有几个核心人物,群众演员们早已经被打发退场回家了。


       注:本文曾以《饭局上的演出》为题收录于《非常魏道》



往期文章:

帝王史往往就是强盗史

我终于理解了叶檀的跪舔

这时代的逻辑创新,真正亮瞎了我的狗眼!

在大城市混,发财咋就这么容易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