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务院“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主要讲了啥?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

前哨按语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前哨综合人民日报、新华社和法治日报的权威报道,梳理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以供参阅。



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10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作了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明确,要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发展主动权,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先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一、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

  报告指出,十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总体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

  报告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统筹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快推动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通信网络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深入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光纤和移动宽带网络,光缆线路长度从2012年的1479万公里增加到2021年的5481万公里,增长2.7倍。截至2022年7月,我国已许可的5G中低频段频谱资源共计770MHz,许可的中低频段频率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达196.8万个。网络基础设施全面向IPv6演进升级,IPv6活跃用户数达6.97亿。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网络、平台、安全体系以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

  信息通信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从“3G突破”到“4G同步”再到“5G引领”的跨越,6G领域的愿景需求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国际交流合作加快。互联网普及率从2012年的42.1%提高到2021年的73%,上网人数达10.32亿人,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43亿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达3.55亿户,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面向中小企业连续4年推进宽带和专线降费,让利超过7000亿元。相比2012年,宽带网络平均下载速率提高近40倍,移动网络单位流量平均资费降幅超95%。

  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截至2022年6月,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过590万标准机架,建成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行业内先进绿色中心电能使用效率降至1.1左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以低成本算力服务支撑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数字产业创新能力方面,报告指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锻造长板、补齐短板,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

  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数字技术研发投入逐年上升,量子计算原型机、类脑计算芯片、碳基集成电路等基础前沿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自主底层软硬件平台和开源社区,关键产品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形成规模化应用效应。

  产业创新活力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取得突破性进展,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7.6万件,占同期全社会发明专利授权量的39.6%。关键数字技术中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信息领域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首位。不断发挥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发展作用,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2021年至2022年6月,近150家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完成首发上市,募集资金近3000亿元。持续扩大数字经济产业中长期贷款投放,截至2022年6月末,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8万亿元。

  数字产业快速成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加快增长,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从2012年2.5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9.6万亿元,年均增速达16.1%。截至2021年,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3万亿元,并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云计算市场之一,2012年以来年均增速超过30%。

  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报告显示,我国公共服务数字化深入推进。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不断提升数字化公共服务水平。

  “互联网+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建成,“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省通办”广泛实践。全国96.68%的办税缴费事项实现“非接触式”办理,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试点稳步推进,电子发票服务平台用户数量突破千万级。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排名从2012年全球第78位提高到目前的第9位,企业、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

  数字惠民水平不断提升。全国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率达100%,住房公积金小程序服务1.64亿缴存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13.63亿人,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达6.19亿人,全国已审批设置1700多家互联网医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互联网诊疗、线上健身等线上服务和无接触配送有力保障了居民需求。

  数字城乡建设纵深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数字化监管平台基本建成,数字孪生流域、水网、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智慧交通、应急、广电等建设成效显著。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促进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国现有行政村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农村通信难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乡村治理数字化助力强村善治,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在线公开率超过70%。乡村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累计建设运营益农信息设施46.7万个,提供各类服务9.8亿人次。“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带动农民增收,2021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


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挑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有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也有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活跃,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何立峰介绍,我国网民数量、数据资源、数字化应用场景全球领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将催生更大规模、更加多元的内需市场,将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我国数字经济还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突出表现在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数字鸿沟亟待弥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四个方面。  


三、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报告提出,下一步要统筹国内和国际、发展和安全,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以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为保障,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报告从八个方面提出下一步工作安排,包括:
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牢牢掌握数字经济发展自主权;
适度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加快深化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持续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不断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全面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与会人员审议时建议

依法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10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对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进行分组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时普遍认为,报告对我国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面情况作了总结性的回顾,指出了存在的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等问题,对今后进一步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作了一些工作部署,表示赞成。

  针对报告中提到的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相对较慢、数字鸿沟亟待弥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等问题,与会人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构建数字经济规则制度体系

  报告提出,数字经济治理体系还需完善。对此,与会人员在审议时提出,要进一步采取加快构建数字经济规则制度体系、依法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等措施,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曹建明副委员长指出,数字治理包括安全治理,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必须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既重视防范和化解数字技术及其应用所产生的安全风险,如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又重视防范和化解数字经济下所产生的经济社会风险,如数字垄断、数字鸿沟等。建议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规律,构建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数字版权、数字货币等发展的规则制度体系,加强数字经济立法。同时,加强跨部门综合治理机制建设,强化部门间协调监管,明确协调机构、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和权限划分,加强数字经济安全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

  沈跃跃副委员长说,要依法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不断规范数字经济发展。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中的安全问题,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技术支撑,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数字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郑功成委员提出,数字经济发展中的风险防控应引起更高重视,“互联网金融欺诈、网络消费欺诈乃至不良舆情发酵等风险的防控目前还没有完全到位,数字经济已经全面、深刻地影响到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如果风险防控搞不好,很容易失控”。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投入力度

  报告指出,数字鸿沟亟待弥合。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数字化基础不同,发展差异明显,甚至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对此,与会人员建议,通过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加以解决。

  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魏后凯说,共同富裕的核心就是缩小三大差距,即城乡差距、地区差距、群体差距。根据掌握的材料来看,这三个方面的数字鸿沟都很大,有的甚至还在不断扩大。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投入的力度;加大对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数字知识、数字技能、数字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按照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来推进数字城乡的建设。

  吕世明委员说,报告提出“加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供给,加快推动信息无障碍建设”,对于消除弱势群体在生活、就业、学习等方面遇到的数字鸿沟很有帮助。在具体落实方面,要从小处和细节做起、从源头抓起。比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有能力也有责任提出消除数字鸿沟的强制性要求。考虑到数字经济总体上是个新生领域,应当尽快制定强制性标准。同时,还要加强监督评估,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力量,真正把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

  王宪魁委员建议,加大对东北地区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国家的枢纽节点,加快补齐全国的算力网络东北部的缺口和短板。国家明确布局建设8个全国一体化的算力网络的节点,但是东北地区暂时还没有布局。加快东北地区的算力网络枢纽建设,不仅有助于推进“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共建繁荣,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还有助于提高数字经济发展,增长新动能,在确保国防安全、粮食安全、能力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安全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聚焦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推进

  报告提出,建设面向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与会人员在审议时认为,要聚焦智慧交通发展、传统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等工作,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翁孟勇委员建议,国家要聚焦重要数字经济发展领域、重点环节,大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现在不少措施都必要,但重点不够突出,需要进一步聚焦。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是未来世界前沿技术发展的一个战略高地,我国的技术发展和欧美差距不大,处在同等水平,我们有体制优势,有国内巨大的应用场景,完全可以实现在这个领域的超前发展,比如,在智慧交通领域,未来发展主要通过智能技术的应用来提升整个道路系统的安全与效率。下一步,国家应综合协调相关部门,推进这些重要领域、重点环节的技术协同创新。

  孙其信委员说,国务院对于促进传统实体经济加快数字化转型,要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比如在农业方面,“智慧农业”是未来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的一个最有效的发展方向。下一步,国务院在实现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方面,要进一步加大谋划和投入力度。

  杨震委员说,信息与通信技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健康码、行程卡都与通信终端的定位跟踪密切相关,它与社会治理相结合构成了现在的防控政策,但是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精准防控方面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希望能够进一步改进,提高数字治理水平。


主要参考报道:

人民日报:《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新华社:《我国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法治日报:《我国数字经济取得举世瞩目发展成就》《依法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近期热点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网络和信息化的论述
上海数据集团成立!附数据要素市场政策梳理
《关于修改〈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全文及说明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全文及历次审议报告
迈向数据跨境流动全球规制的中国方案
《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指南(第一版)》
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监管机构签署审计监管合作协议-附官方答记者问
上海召开制定重要数据目录试点工作会议
网信办公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信息
最高检发布首例数据合规整改不起诉案例
银保监会:开展侵害个人信息权益专项整治
网信办《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全文
法工委:抓紧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配套制度
国办: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欧盟《数字市场法》确立公平竞争新规则《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及解读《个人信息出境标准合同规定(征求意见稿)》《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反垄断法>的决定》全文及审议报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网络法前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