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一块钱的小生意,为何马化腾、马云、郭台铭都来抢夺?

2017-03-14 迪蒙智慧交通 迪蒙智慧交通


导语 “一块钱生意”惊动半个投资圈!共享单车这只风暴中的“蝴蝶”如今成了最疯狂的吸金机器,引得马化腾、马云、郭台铭等资本大佬竞相折腰。而不管是即将盈利还是“当做公益”,共享单车创业者们早已在资本的盲目推动下,沦为傀儡......幻想再造一个“滴滴”或“Uber”的梦想,此刻看来也显得如此愚不可及。



新商业革命?“互联网+大锅饭”


共享单车疯了,不到一年,30多家企业,近百亿融资,如同资本催熟的巨婴,省去含辛茹苦的拉扯。


2017年刚刚开始,狂热的资本又冷不丁砸下来了。


摩拜单车D轮融上演“梅花三弄”:先是腾讯、华平、红杉猛砸2.15亿美元,又得郭台铭旗下富士康战略投资,再获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亚洲最大对冲基金高瓴资本的“加持”,一下子豪掘超3亿美金。


没承想,ofo“黄雀在后”:一笔4.5亿美元的D轮震惊四座,引DST(俄罗斯数字天空技术,曾投京东、小米)、滴滴、中信产业、经纬中国等诸多豪强入局,一举创出业界单笔融资的天价纪录。


尽管摩拜、ofo受到热捧,市场上仍有几十家新进入者“虎视眈眈”,小蓝单车、永安行、百拜单车等也相继传出融资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好不热闹。


据统计,迄今为止,共享单车领域的总融资额已达70亿元人民币,而业内人士则称事实上已超百亿。


至此,中国四分之一以上的自行车产能就此被圈占,半个投资圈被共享单车“拉下水”。自行车国民基本上可以不买自行车了!



此情此景,马云也按捺不住了!


共享单车界的“脑白金蓝”横空出世,中国最大公共自行车运营商之一永安携手阿里,推出无桩共享单车“永安行”借蚂蚁金服、IDG、深创投之手投下A轮,并一举祭出“免押金”的杀手锏,引发全行业商业模式震荡。


赤橙黄绿青蓝紫,共享单车的“彩虹圈”算是集结完毕了!


一块钱“小生意”?背后大深意!


疯狂的单车!国民素质来背锅


共享单车引发了一场“国民素质”的集体大讨论!



在吃瓜群众看来,共享单车别说赚钱,不赔个底掉都没地说理啊!



割轮胎、毁龙头、贴广告,胡停乱扔,甚至在付款二维码上做手脚、搞病毒诈骗的层出不穷,可恶又难防。


甚至把投资人吓得“弃车”而逃,莆田“卡拉单车”也成为共享单车撤资倒闭第一家。


因为乱象频出,有评论直指共享单车已成国人公共素质的“照妖镜”。


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蓄意破坏是由于同行倾轧,也有黑车、黑摩的司机恶意残害,因为单车抢了他们的生意。



也曾有占道经营的小摊贩集中破坏过共享单车,因为共享单车“占”了自己的地盘。


还有物业因为管理等各类原因,阻止共享单车的进入或停放,甚至干脆集中扣留......


共享单车管理的缺失,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创业企业规划的滞后,不周全且不合理,不能简单地让“国民素质”来背锅!



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多个城市陆续出台单车管理政策,日后违停乱停,蓄意破坏......总之,后果很严重。


不断爆出的巨额融资,一边为共享单车赚眼球,一边也为“续命”腾出更多时间,创业者也不知道下一步棋该如何走,单纯做公益的话,恐怕背后的资本家没那么容易点头答应啊?


显然,半个投资圈“暴动”式投入,根本上还是看上了共享单车这门生意。



大体上,共享单车有三大盈利点:


一是租车费。生意虽小,垄断起来就是门大生意。


单单全国3000万人次/天的使用量就足以保底,遑论北上广深7780万人口,以单次1元计算,可年入100多亿。


随着管理进一步规范,加上APP广告推送、商户推荐等辅助商业模式,共享单车就是个靠谱、赚钱、可持续的好生意。


二是押金运营。按照“阴谋论”,押金将会是共享单车最赚钱的“套路”。


梳理企业自曝数据显示,ofo和摩拜的用户量都已突破1000万,对应的押金也高达29.9亿和9.9亿。


问题就出在押金退还规则,按照摩拜单车的押金退还规则,用户申请退还押金时,需要2-7个工作日才能到账。

那为什么需要2-7个工作日呢?摩拜单车等此前的说法是,退还时间受银行等支付通道结算周期影响。所谓结算周期影响,其实问题应该不在银行,而在摩拜单车,因为目前不论是个人对个人,还是企业对个人,银行转账都是“实时到账”。

有观点认为,这么长的退还周期,是摩拜单车方面在故意扣押用户的押金,利用时间差可以合理地获取押金收益。


如今即便实现“秒退”,但由于规模庞大,足以利用现金池赚取丰厚的金融收益。


大佬们一眼就看穿了共享单车的金融属性:一旦实现垄断,数十亿的“资金池”可供自由调配,这就是一门暴利的大生意。


关键时刻,阿里出手。阿里的“免押金”牌,打的就是暴利大生意:想要在支付宝眼皮底下,做成“押金套利”的“类金融”黄粱美梦,不疯狂厮杀一番,谁都看不到结果。


三是超级大数据。表面看,获取单车的移动轨迹毫无意义,但万亿次汇聚后,大数据将爆发“核聚变”般的商业力量。


实际上,巨头们对共享单车的品牌投资选择,都有着深度考量。滴滴投下ofo,因为双方的数据都源于手机,本身存在一定的互补或替代,可实现数据的充分整合;腾讯选择摩拜,可针对单车内的精细化GPS数据,结合腾讯地图做深度挖掘。


在数据就是价值的时代,它们会成为众多商业和城市决策的基础。


你的一次骑行不符合法律规范,或许暂时无人问津,但数据永远记得。于是当它落入金融机构之手,与你相关的金融产品定价(如个人保险、商业贷款),便会被莫名其妙提高。当个人信用成为另一种“货币”,它就成了未来金融价格的基础(如芝麻积分);


你骑行速率的变化,被汇聚成数据洪流后,也将成为道路规划改造的新考量;


你半路短暂的购物行为,竟然影响到商圈租金的定价;甚至推送给你的单车应用广告,都会揣测你的行为偏好,越来越符合你的口味……


即便是在当下,共享单车企业为解决乱停车,正开始大量设置的智能推荐停车点,已经用到精确定位算法、太阳能供电、物联网等智能技术,本身就是大数据辅助城市规划。



此外,ofo已与华为、中国电信在开发物联网单车上达成协议,希望通过NB-IoT(窄带蜂窝物联网)技术,让用户一点APP就获取推荐停车点,引导用户正确停车。与GPS不同的是,NB-IoT技术能让单车无所遁形,深藏地下都能精准定位,可逐步解决丢车、乱停放等问题。


实际上,看似不起眼的智能停车点也是个能稳定盈利的项目:巴黎Velib自行车仅靠跟户外广告公司合作,就实现了2000万欧元的净利润。


此外,正规途径积累的数据价格极其昂贵。有消息显示,银联数据价格为每人1-2元,车管所数据高达2-3元。由此滋生出生意红火的“数据黑市”,价格便宜,却存在数据“污染”、“注水”等见不得光的问题。因此,共享单车公司的数据价值,远非表面那么简单。



共享单车解救自行车产业?


我们的城市真的要那么多共享单车吗?


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官网报道,2016年以来,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15-20家,已在全国30多个城市投放,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呈现井喷式增长,极可能接近2000万辆。

此前统计,仅摩拜单车、ofo两家巨头2017年的产能预计可以达到3000万辆,将超过往年的全国内需总量。

反应到二级资本市场上,多家涉足自行车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都获得了改善。


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更多人认为,共享单车对自行车产业的带动仅仅也是昙花一现,每一场互联网游戏,对底层谋生者都没有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更多的失落者还在徘徊着......

难啃的单车制造,成本高,供应链大幅涨价,单车品质失控!由于需求迫切,加之初入行的共享单车厂商缺乏经验,多家工厂产出的单车不仅质量参差不齐,还比起正常的下线产品质量有所下滑。


一位滴滴司机对记者说,二维码火的时候,他去干了地推;专车火起来,他又贷款买了车去跑单。在拿惯补贴的三年里,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互联网的受益者。


直到共享单车出现。这一次,似乎再也没他什么事了。



“一半盛夏,一半寒冬”


在悲观的人看来,共享单车是典型的“人造风口”、“公地悲剧”、“互联网大锅饭”,预言它很可能重蹈网约车覆辙,成为一场终将归零的资本泡沫。目前,ofo的车辆损耗率约在20%,摩拜约为10%。投放规模进一步扩大后,悲观者认为天量的损耗注定会压垮单车企业,单车也会沦落为城市垃圾。


乐观的人则认为,共享单车蕴含着成为下一个入口级应用的巨大潜力。仔细想想,能够形成交易闭环、迅速吸粉、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共享单车讲出的这一个个好故事难怪成为资本眼中最性感的项目。

再加之2016年线上流量红利殆尽,无所不能的互联网正在遭受困境,而资本市场也经受着创投寒冬。但钱倒是不缺,中国创投市场2016年整体的募资额是2015年的1.7倍。僧多粥少之下,“APP+车”的共享单车在风口中承载起下一个大出行入口的厚望。


这不禁让人疑问,资本的簇拥、政府的支持都是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外部力量,但其自身造血能力撑得起高估值高期待吗?


当主营业务无法支撑,完全靠融资过活成为全行业通病,这样的“朝阳产业”真的有未来吗?


残酷的是,极少数企业能看到其中的症结所在,大部分创业者和资本家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只是觉得要往前走就是了!


点击“阅读原文”,体验迪蒙智慧交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