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扶贫力量 | 孙尧峰: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药监扶贫力量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广大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知重负重、善作善成,用拼搏和埋头苦干帮助贫困村脱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天
我们将目光聚焦到
重庆市药监局派驻到
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双坝村的
第一书记孙尧峰身上
看看他如何抓住新时代机遇
为贫困村的发展开辟新道路
孙尧峰
做贫困户的
“贴心人”
——记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双坝村扶贫第一书记
“希望我们的存在和融入,能让老百姓增强脱贫致富和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孙尧峰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奋力前行!
孙尧峰刚到双坝村时,与村民不熟悉,去贫困户家里摸底走访,村民都不“买账”,话说不上三句就自个儿下地干活儿去了。该了解的情况没了解到,村民的诉求也不知道。但他是个牛脾气,明白只有将扶贫政策了然于胸,同村民打成一片,才能干好扶贫工作。
他不断搜集、熟读、分析扶贫政策、扶贫文件、扶贫手册……就连医疗、教育、金融与扶贫相关的政策也进行了学习研究。开展摸排工作一天跑几户是常态,一个笔记本、一根赶蛇棍,走一户、访一户。
一开始,村民并不认识这位新来的书记,心存戒备。“有个姓‘孙’的‘眼镜’,说是我们村的第一书记,来到我屋问东问西的,是不是有这么个人哟?是不是骗子哦?”“有个陌生人来我屋问我们屋头有几个人?生活情况啷个样?好吓人哦……”这是村民问得最多的问题。
“是真的。”经过村干部的解释,村民知道那个姓‘孙’的‘眼镜’就是孙书记,加之孙尧峰的多次走访调研,贫困户开始配合工作,也渐渐与他熟络起来,扶贫工作开展得越来越顺利。贫困户住哪里、家里的基本情况……孙尧峰记了满满两大本工作日志,现在,走在双坝村的田间地头,一路上都有与他亲切打招呼的“熟人”。11岁的刘泽来(化名)即将上初中,还与父亲刘学全挤在同一间屋的小床上,家贫让她不敢有别的奢求。孙尧峰将情况向有关单位反映、汇报,筹集资金、落实专款,让小泽来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经过挨家挨户地走访排查,他发现村民房屋有问题的情况不在少数。贫困户夏德钊家,狭小的房间昏暗,老两口睡觉的床摆在臭气熏人的猪圈旁,每逢天下大雨,屋内会下小雨。由于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夏德钊的老伴患了严重的风湿关节炎,膝盖肿得跟拳头一样大。类似情况的还有叶兆明家,老人的房屋主体结实,不符合危房改造,但因年久失修,屋顶经常漏雨……
孙尧峰将这些材料整理成资料,同样地落实专款为夏德钊盖起了新屋,为叶兆明修缮了屋顶。现在,双坝村的44户贫困户全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
住房问题解决了,村民用电问题又提上了日程。双坝村的电力条件一直比较薄弱,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改造后,就再也没有升级改造。2社、4社、5社等社的用电紧张,只要一家有大功率机器运行,其他村民家连电扇都用不了。为此,他多次拜访潼南区相关部门和国家电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潼南区供电分公司,寻求支持与帮助,经过多方协调,最终将3个社都纳入2019年的电网改造计划,现在,其电网已改造完工。2020年初,村里剩余的3个社也全部纳入改造计划并在年底改造完成。此外,他还积极与电力公司沟通协调,雇用村民参与电力设施的改造,增加村民的收入。
让贫困村有个支柱产业,让贫困户有个可持续的收入——这是孙尧峰一直惦记的大事。听说隔壁寿桥镇有农户在种植中药材,孙尧峰实地调研后发现中药种植地形条件要求不高,人工栽种环节较多,经过精心地培育可获得较高效益,是帮助村民增收的好出路。
他邀请重庆市中医药研究院、重庆市中医药行业协会的专家到双坝村进行实地调研,确定何首乌种植的产业发展项目,接着,组织村民代表和村干部先后到重庆合川中药材种植基地、贵州黔东南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学习,与中药生产企业达成“村企合作”的协议。
同时,他动员有意向的企业到村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形成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种植;组织成立潼南区小渡镇双坝村经济联合社,在6社流转160亩坡地发展何首乌种植和肉兔养殖的循环产业模式,实现户户入股、户户分红。
产业扶贫道阻且长,但脱贫的成果绝不会迟到。按照规划,2020年春季双坝村开始栽苗,种植周期为3年,预计将收成60万斤何首乌,总收入达150万元左右,盈利率预计可达40%。届时,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村民可以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实现劳动收益近20万元。
驻村以来,孙尧峰始终坚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