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蒋言礼的诗歌(连载6)

雨中思绪集 诗眼睛 2021-10-07


荐赏连载6




蒋老的两首诗

01

《土豆出土》


//蒋言礼


披一身前世的风尘

坑坑洼洼的脸蛋蛋

新鲜而苍老

硬把一颗清泪

储藏成这般模样

/

山里的土

掩埋过凄凄的故事

同时掩埋了故事头上的

那片天,包括

那个晚上的星星

/

过去的岁月

都睡在土里

许多事物就那样过去了

睡在土里心不平啊

顶起一座座山包

/

挖出来的固体都是泪

模样各异的泪

端详一块石头,你能

取出一段悲凉

诗评:


“披一身前世的风尘/坑坑洼洼的脸蛋蛋/新鲜而苍老/硬把一颗清泪/储藏成这般模样”,蒋老写诗完全不拘泥于传统,写物是写意不照搬形,“披一身前世的风尘”,这样说土豆,有一种纵深的感觉,让普普通通的土豆有了灵性,有了文化的意义。“坑坑洼洼的脸蛋蛋/新鲜而苍老”,有了前一句的语境,这句的拟人化就可以水到渠成了,“硬把一颗清泪/储藏成这般模样”,土豆是一颗清泪,有了悲情的因素,土豆与悲情到底有什么关系呢?这就给下面的叙述展开了铺垫。


“山里的土/掩埋过凄凄的故事/同时掩埋了故事头上的/那片天,包括/那个晚上的星星”,带着疑问,当我们读到“山里的土/掩埋过凄凄的故事”,诗人的表意浮上了水面。掩埋过凄凄的故事就一定有泪。“同时掩埋了故事头上的/那片天”,这一定是重要的人,或者是父母,父母如天啊。还有“那个晚上的星星”,还是那个人死了变成星星的传说。或者也可以理解成那个悲痛的记忆。


“过去的岁月/都睡在土里/许多事物就那样过去了/睡在土里心不平啊/顶起一座座山包”,过去悲楚的记忆已经尘封在土里,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不平“顶起一座座山包”。诗人的想象也真够奇特的。


最后一节:“挖出来的固体都是泪

模样各异的泪

端详一块石头,你能

取出一段悲凉”


从土地挖出来的是土豆,从心田里挖出来的都是泪,“模样各异的泪”。这样土豆与泪就物我化一了,到这并没有完。作者总能在最后亮一把,进一步挖得妙义:“端详一块石头,你能/取出一段悲凉”,把一块冰冷的石头写活了。从宇宙与生命的关系来看,每一块石头都充满故事,人和事最终都要埋进土里,在时间漫长的行走中,凝固成石头。所以这首诗,表面写物,实质写人,喜剧是暂时的,悲剧则是终极的。写一段记忆,对人生的理解,没有丰富的经历是写不出这样悲凉的诗的。






02


《看戏》

 

                //蒋言礼

 

胡琴吱呀吱呀响着

弓弦硬把时光扯回来

扯回来八百年

女孩子还小

步履踏在沧桑之上

青涩小脸上

涂抹了滚滚红尘

透过她眼眶里的明媚

看到的那个朝代

很滑稽的样子

就像后人看我们一样

咿咿呀呀的日子

在那小嘴上慢慢磨蹭着

她甩了一个水袖

就把那个朝代赶走了

滚滚红尘,烟消云散

女孩改用现代普通话

喷吐新世纪的口气

在街上,迎面走来

一位时尚女郎

我怎么看怎么像

八百年前的那个

青楼女子


诗评



“胡琴吱呀吱呀响着/弓弦硬把时光扯回来/扯回来八百年”,诗人又是音乐家,所以他对音乐轻车熟路、耳熟能详。这出戏的故事时间表述没说透,诗人只是说胡琴发出的音是“弓弦硬把时光扯回来/扯回来八百年”。这样铺陈是现代诗的语言打破常规概念的叙述方式。


“女孩子还小/步履踏在沧桑之上/青涩小脸上/涂抹了滚滚红尘”,那时的中原大地动乱不已,女孩子还是天真烂漫的青涩年华,就在沧桑里奔波,脸上布满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沧桑和滚滚红尘。这是对这出戏历史背景的现场描摹,是以小代大的表现手法。“青涩小脸上/涂抹了滚滚红尘”,也暗示表象的戏子化妆。增加趣味性。


“透过她眼眶里的明媚/看到的那个朝代/很滑稽的样子/就像后人看我们一样/咿咿呀呀的日子/在那小嘴上慢慢磨蹭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她的眼睛是镜子本身就照出了那个时代的落后,但这是演戏就得入境,就产生滑稽的观念,观众也如此。与我们的后人看我们一样,“咿咿呀呀的日子/在那小嘴上慢慢磨蹭着”,呈现唱戏的状态,也说明过往的慢节奏。这里诗人体会的微妙细腻。


“她甩了一个水袖

就把那个朝代赶走了

滚滚红尘,烟消云散

女孩改用现代普通话

喷吐新世纪的口气”


小女孩就像文章的过渡段,“她甩了一个水袖/就把那个朝代赶走了”,这是一场戏的结束,她巴不得快点出戏,这是主角的情感因素。“把那个朝代赶走了”笔法老道潇洒,诗意盎然。戏一唱毕“滚滚红尘,烟消云散”,戏台上的故事就不存在了,戏子女孩走回到现实“女孩改用现代普通话/喷吐新世纪的口气”,说明她角色的转化很迅速:演戏很投入,下台后又能很快出戏。呈现出她天真烂漫、正值幸福年华现代小女孩形象。女孩扮的戏中角色,应该就是一个青楼女子,杜十娘之类的人物。演得何等的悲情,演戏的和看戏的都卷进去了,但现在演戏的人出戏了,看戏的人犹在戏中纠结,所以才有了下面诗尾的情景。



“在街上,迎面走来

一位时尚女郎

我怎么看怎么像

八百年前的那个

青楼女子”


这节,也是诗人蒋言礼的习惯表达手段,最后补上一笔,这与他的音乐的最后一乐章终曲格式的影响有关系,这样给我们的感觉仿佛还在戏中,亦真亦幻。整首诗诗人把真与假,虚与实,入境与出境,演戏与看戏交代的恰如其分,我们不得不佩服诗人的表现力和细节的把控能力。

总之,这首诗重点就是看戏。人生大舞台,舞台小人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古今一也。人在戏中,也在戏外,有时做演员,有时当观众。








诗人简介:


蒋言礼,祖籍山东莱阳,1954年生于山西太原,资深职业报人,高级记者,曾任太原晚报副总编,山西商报总编、太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
从小酷爱文学与音乐,自学作曲、声乐和指挥。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业余创作,以歌词、散文为主。歌词曾被生茂、谷建芬等许多作曲家谱曲,作词的有些歌曲关贵敏、刘和刚演唱过。后转向现代诗创作,自创的歌谣体诗“六六谣”颇受好评。近年又研习自由体诗,已发表在《星星》《海燕》《山西文学》《山东诗人》《都市》《广州日报》《山西日报》《西安晚报》等报刊。已出版著作4部:《城里的秘密》(歌词集)、《六六谣》(诗歌集)、《篮里的景致》(散文集),《秋风调》(诗歌集)。2013年获第三届中国报人散文奖。
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太原诗词学会副会长。



评论者简介:

王恩荣,网名,雨中思绪集,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时进行写作,在《三晋都市报》、《九州诗文》、《乡土文学》、《天涯诗刊》、《新诗刊》、《晋中日报》等报刊杂志和平台有大量发表作品,作品包括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评、小说等。古诗体作品《大话“乔家大院”》在观电影《乔家大院》大赛中入围。古诗体作品《七绝.赌东风》在晋中诗协"金秋美"家乡好山河诗词歌赋赛获优秀奖。

名人名言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美》中所说的“美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欢迎关注诗眼睛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1248424054@qq.com或happy2008poiuyt@qq.com

微信号:ZhongGysyp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