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他评:伊沙《春天的乳房劫》(连载44)(总264期)

西娃 诗眼睛 2021-10-07

荐赏连载44



《春天的乳房劫》




《春天的乳房劫》


伊沙



在被推进手术室之前

你躺在运送你的床上

对自己最好的女友说

“如果我醒来的时候

这两个宝贝没了

那就是得了癌”

你一边说一边用两手

在自己的胸前比划着


对于我——你的丈夫

你却什么都没说

你明知道这个字

是必须由我来签的

你是相信我所做出的

任何一种决定吗

包括签字同意

割除你美丽的乳房


我忽然感到

这个春天过不去了

我怕万一的事发生

怕老天爷突然翻脸

我在心里头已经无数次

给它跪下了跪下了

请它拿走我的一切

留下我老婆的乳房


我站在手术室外

等待裁决

度秒如年

一个不识字的农民

一把拉住了我

让我代他签字

被我严词拒绝


这位农民老哥

忽然想起

他其实会写自个的名字

问题便得以解决

于是他的老婆

就成了一个

没有乳房的女人


亲爱的,其实

在你去做术前定位的

昨天下午

当换药室的门无故洞开

我一眼瞧见了两个

被切除掉双乳的女人

医生正在给她们换药

我觉得她们仍然很美

那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



诗评


西娃品诗伊沙:



   每个写作者在自己漫长的写作道路上,如果幸运的话,都会碰到自己的恩人。伊沙是我写作道路上的恩人,不是一些只以功利之眼之心的人说出的那样:他让西娃出名!如果出名果真很重要的话,伊沙给予我的有比这更重要的东西——


    假设不接触伊沙,我不会接触口语诗歌,我的一些诗如“哎呀”“吃塔”“一碗水”等诗写不出来。观念,诗歌观念的改变对一个诗人是多么重要。在此之前,我写作非常累,我不知道把自己的内心与生活中经历的现实怎么呈现。我在自己的诗歌观念里,一旦一件事情发生,我需要提炼出意义,道理,以意像和看似很诗歌的语言的方式转换出来,而我天生都不是玩语言和意像的诗人。


    也就是说,伊沙冲开了我生活经验与诗歌之间那条最现场的道路:如何在诗歌里鲜活地呈现自己的所思,所经历,所感悟……正如我的佛学老师,他冲开了我现实与“佛”之间的一条道路,在一瞬一瞬的现实中,去观“佛”,学“佛”。


   我有愚笨之身,之心,而我总能在生命过程中,碰到这些恩人。在此,一一拜过和谢过,他和他。


    我永远记得,在四川江油涪江边的那个夜晚,涪江水在炎热的夏季的窗外流过,我和伊沙在宾馆的窗前,一聊就7个多小时,我诉说我写作上的纠结,迷茫,对口语诗的排斥,伊沙并不打扰我的纠结,迷茫,和排斥,他那么温和,他只举例出一些好的口语诗歌,朱剑的,沈浩波的,韩东的,侯马的……一些好的诗歌,他让我用我当时的“转换式”写作,看出来是什么效果。我记得他说过一句:你的转换式写作,就像诗歌翻译,它是二手的。诗歌里最鲜活和现场感的东西,事实诗意最可能外延的部分,被你弄丢了……


    一些窗户在打开,一些窗户在关上。在绵长的交谈与诗歌观念的碰撞中……当然,还有后来《新世纪诗典》的一些诗会中,大家在对同一首诗歌的观点和角度欣赏上,也着实让我学习了很多很多东西。


    当然,跟伊沙的交往,也确实给我带来了不少困扰,一些以前的朋友在微博上,微信上纷纷把我拉黑了,有些甚至在电话中直接说:你怎么跟伊沙这个SB混在了一起?起初我还激烈的分辨和解释一通,后来我什么都不说了,如果一些缘分因此而断掉,就断掉吧,或许本来就该断掉了,伊沙的出现仅仅是断掉一些本来要断掉的缘分的助缘。除了这样想,我又能怎么办呢?


    正如我少女时代就结识的诗人哥哥蒋雪峰说的一样:伊沙就是不写诗,也是我们热爱和欣赏的人。他是在说我们有共同性情的部分,也在说伊沙超拔出同时代诗人身上的美好品质与行为。


    一个备受争议的伊沙,喜欢他的人就超级喜欢,厌恶他的人就超级厌恶他。他的直心,口无遮掩,火焰般的明确姿态,大无畏的横冲直闯与张扬……确实让一些所谓内敛和低调的人消受不了;他有时的嚣张,自大,什么“我”都最厉害的一面,也让我女儿有一次问我:你的朋友伊沙为什么不停的自我表扬?我说,如果你的某个地方很痒,最能找对位置的人是谁?我女儿回答:自己。她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其实以我对伊沙的了解,他是把很多东西都看透的人,永远也知道自己在干嘛的人,他在自我的境界里,即兴玩乐,他不在乎我们和你们在乎的那一切,他才这么大开大合和自由;当然,可能备受诟病的是他当前的倾泻似的写作,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都在冲着自己的诗歌境地而去,只要对自己的写作负责就是了,谁是抵达巅峰的哪一个?谁是探索在前的哪一个?现在下定论都太早。


   何况,伊沙那么早就写出了那么多名作。《车过黄河》《饿死诗人》《结结巴巴》《人民》等等,这些诗歌是伊沙的代名词,反过来亦然。


   我喜欢伊沙的诗歌也非常多,除开他诸多的名作,他早年的《鸽子》——


在我平视的远景里

一只白色的鸽子

穿过冲天大火

继续在飞

飞成一只黑鸟

也许只是它的影子

它的灵魂

在飞 也许灰烬

也会保持鸽子的形状

依旧高飞


    这首诗谁都看得懂,伊沙几乎所有的诗,人们都看得懂,也许就因为容易看懂,显得无话可说。但我宁愿把这首诗,当成诗人自己对自己一个精神状态和灵魂状态的一个写照,甚至预言似的写作。这些年,伊沙一直在高飞,他的精神状态,写作状态,对无名诗人的扶持与挖掘状态……他诗歌,小说,翻译,五年如一日的《新世纪诗典》推荐状态,他仿佛有永远用不完的精力,什么都不落下。诟病伊沙的人,在说他之前,看看自己做了一些什么。


     前不久看到伊沙,面相越来好,精神气息越来越浓。一个人的精神力量和生命力量在他的身上横溢,而我看到的如他般年龄的不少诗人随着年龄在萎缩。


   伊沙说过,他不信教,但他相信天意和冥冥之中的一些力量。而我在2010年他的一首《菩萨:觉悟的众生》:


……

六十名骚客

六十名菩萨

分居于客房

尚未歇息

各忙其事

露台上人最多

十个菩萨

一边吸烟

一边争论

担当还是不

其中一位

来自广西的男菩萨

刚刚谴责过一位

北京来的女菩萨

穿得太少

袒肩露背

刚巧对方是名

在家居士

真觉得自己错了

去找法师认错

这就错上加错

或许原本无错

现在错了

她在第二天

惩罚了自己

足蹬高跟鞋

登上衡山顶

像一场自虐的酷刑

广西男菩萨

因此变得臭不可闻

再也无人搭理

就在这十名菩萨

正在争论的时候

有个湖南菩萨

来到寺院中间

唱起了山歌

呕哑嘲哳难为听

在会上

他老想用其破嗓子

呼喊革命口号

可疑的人

醉翁之意岂在诗

有两个河南菩萨

偷偷溜出寺门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路上

向上爬了三百米

摸到一家事先打探好的农家乐

酒肉穿肠过

煮酒论狗熊

醉眼看江湖

凌晨五点方才归来

进院后得见

一个广东菩萨

和一个四川菩萨

沿着走廊

来回踱步

忧虑现代诗歌的现在

畅想中国文化的未来

像是一场思想秀

搞得众菩萨中神经衰弱者

迟迟睡不着

在某间客房之内

一个陕西菩萨

在对一个山东菩萨

和一个天津菩萨

大讲诗坛八卦

江湖趣闻

神乎其神

他在睡前沐浴时

在卫生间里

见缝插针

干了一件

不可告人的小坏事

阿弥陀佛

这天晚上

有八个菩萨在磨牙

有十八个菩萨在说梦话

有二十八个菩萨在打呼噜

全体菩萨被蚊虫叮咬

蚊虫也是菩萨

另有三个菩萨

私自服下安眠药

其中一个女菩萨

吃了药还睡不着

开始默诵《心经》:

……


这首诗在我看来,最能看出伊沙慧根慧性部分,也许由转世的种子而来,谁知道呢。他站在自己的角度,很耐心的描述了鲜活的众生相,他把他们一一称为菩萨。每个有情众生都在自己的状态中,以自己的方式觉悟或迷失,伊沙以菩萨的心态与心智,没有分别心呈现他们的状态。如果,他称众人为菩萨是一个方便法门,而“蚊虫也是菩萨”这等觉性,是众多人修三生也明白不了的事情。


当时我看了这首诗非常吃惊,如果是一个佛教徒或一个长期读佛经的人,受佛经本身的教化在理上明白这些,我觉得没什么稀奇,而伊沙以什么明白了这些,至今对我依然是个谜。哪怕是灵光一现的觉悟,作为一个通过读经很多年才明白这些的我,不得不佩服他。同时,这也是我在现代诗里,第一次看到一个诗人以口语的方式,涉猎宗教题材而领略一些宗教的智慧(比如平等性智,妙观察智等)却没被任何理束缚,而出入的这般自由。


同是因衡山而起的另一首诗《智慧》中,伊沙写道:


宗显法师是个有智慧的人

他应要求讲述

自己当年出家的往事

像在写一首诗

……

而真正让我见其智慧的

是他对一位自称

正徘徊在基督与佛陀之间的

女士的回答:“信基督吧!”


与其说伊沙在写宗显法师,还不如说他在写自己的智慧,因为他以自己的智慧觉知了宗显法师的智慧。


伊沙的诗歌以其先锋性而著称,也以其先锋性成名,他在不断地打破之中,也在日常的不断发现之中。有些发现让人惊觉,就如他的《母语》,他不断展现伊沙智慧的一面:


绿山之中

每一户隐居的人家

都养了狗

我等散步经过时

便狂吠着扑上来

我喊:“滚蛋!”

不管用

继续扑

芝加哥女作家朱安

大喝一声:“shit!”

狗就老实了

灰溜溜退下

          

                  ——《母语》


这首诗通过呈现一条狗在熟悉与陌生的语境中的不同表现,很智慧地说出语言的后天性与惯性,语言语境对狗姑且如此,对人,可以引来更深的思考。


伊沙诗歌中很多微妙说不尽,如他的《白雪画面》《冬至》,就如他人性中很多光华说不尽一样。生动,鲜活,现场感。永远的事实的诗意,从热气腾腾的生活中托出来……当然,还有很多诗歌,我跟众多人一样,觉得泥沙俱下。这也许是诗歌观念的问题,这一部分我不去说他,我只吸纳我现在能吸纳的部分。


在我一看就难忘的伊沙的另一首诗歌《春天的乳房劫》里,浓烈的爱情,一个男人因为妻子一对美丽的乳房遭遇割除的过程与心灵上的转变,肉体到精神的飞升。搅动着人的精神和灵魂。虽然伊沙用了口语的形式,但我却觉得胜过同样题材的抒情诗,同时他又模糊了抒情与口语的界限,却达到了抒情诗难以达到的效应。


伊沙有很多写亲情方面的诗,都很好。从他每次写《新世纪诗典》的卷首语和他早年的诗歌,他如果当一个抒情诗人,会是抒情高手,但是他偏不这样做,他沿着口语诗一路开掘下去,固执地,不被任何阻挡的姿态与实践,这探究和实践的本身,就值得敬佩。基于我对口语诗浅薄的理解,我们理解不了和排斥的许多,也可能正是伊沙写作的另一种价值。


↓↓↓


延伸阅读



《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  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1988)



《饿死诗人》 


那样轻松的  你们 

开始复述农业 

耕作的事宜以及 

春来秋去 

挥汗如雨  收获麦子 

你们以为麦粒就是你们 

为女人迸溅的泪滴吗 

麦芒就像你们贴在腮帮上的 

猪鬃般柔软吗 

你们拥挤在流浪之路上的那一年 

北方的麦子自个儿长大了 

它们挥舞着一弯弯 

阳光之镰  

割断麦杆  自己的脖子 

割断与土地最后的联系 

成全了你们 

诗人们已经吃饱了 

一望无际的麦田 

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 

城市最伟大的懒汉 

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麦子  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 

我呼吁:饿死他们 

狗日的诗人 

首先饿死我 

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 

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

 

(1990)



《结结巴巴》


结结巴巴我的嘴 

二二二等残废 

咬不住我狂狂狂奔的思维 

还有我的腿 


你们四处流流流淌的口水 

散着霉味 

我我我的肺 

多么劳累 


我要突突突围 

你们莫莫莫名其妙 

的节奏 

急待突围 


我我我的 

我的机枪点点点射般 

的语言 

充满快慰 


结结巴巴我的命 

我的命里没没没有鬼 

你们瞧瞧瞧我 

一脸无所谓

 

(1991) 



《有一年我在杨家村夜市的烤肉摊上

看见一个闲人在批评教育他的女人》

 

你是不是看上那个小白脸了啪一耳光

你要是看上他了你就跟我说啪一耳光

你要是看上他了你就跟他走啪一耳光

哭啥呢哭啥呢我好好跟你说话呢啪一耳光

他要是敢欺负你你就来跟我说啪一耳光

是不是占了咱便宜现在又不要咱了啪一耳光

那你去把他叫来我只要他一块肉烤了下酒啪一耳光

啥你说啥对不起我你没啥对不起我啪一耳光

你跟个穷学生要是没钱了回我这儿拿啪一耳光

你跟他走过不惯再回来咱们接着过啪一耳光

不是不是那你哭啥呢跟他好好过日子去呗啪一耳光

反正你走到哪儿都是我的人儿啪一耳光

哭啥呢哭啥呢你是我的人儿我才打你啪一耳光

滚吧滚吧今儿晚上你就跟他睡去吧啪一耳光

他那老二咋样你明儿一早来跟我汇报一下我还就是不信这帮小白脸了啪一耳光

啥不让我找别的女人你管得着吗你以为你是个什么东西今儿晚上我就找仨啪一耳光

嗨吃烤肉的胖子你看啥呢我教育我女人你看啥呢啪一耳光

 

(2001)



《冬至》

 

那时我正在写作

忽然怔住了

那是听到一种

有节奏的敲击声

自楼上传来

哦!我听得分明

那定然是

楼上独居的

孤寡老人

在剁饺子馅

我的胃泛起

温暖的潮水

这座冰冷的新楼

像个输液的植物人

在打击乐里

恢复了记忆


(2010)



《白雪乌鸦》

 

北京,铁狮子坟的早晨

刚下过一夜的雪

我脚踏一片洁白

朝着校园深处行进

忽然间

扑楞楞几声响

一个飞行小队的乌鸦

落满我脚下航母的甲板

哦,白雪乌鸦

仿佛上帝的画作

让我搓着手

呵着热气

准备将它卷起来

带走


(2012)



《人民》

 

下午散步时间

我从丰庆公园东门

走出

看见马路边有个少妇

支在单车上打手机:

“喂,陈园长

你只要把我娃收了

我在五万赞助费之外

再给你个人一万块

咋样?……”

在其身后

单车后座上

坐着一个

三四岁的小男孩

我沿路向前走出

一段路之后

在夏日午后

暴晒的阳光下

有点想哭

不是出于心有感动

而是因为不为所动

见惯不惊

习以为常

我想向我也身在其中

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

伟大人民

致敬





附:浅谈伊沙诗歌及当下诗歌现状


文/黄忱忱


稿纸废了几张,成型的文字却没写几个,老实说,一个自认是在搞诗歌创作的人,要写些学术性的文章是极其困难的,或许是我着实愚笨,咬牙切齿也无法把混沌的思绪整理得有条有理,有框有据。况且本来只准备谈伊沙的诗,但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德康师兄把题目变成了伊沙的诗与当下诗歌现状,一个点变成了一个面,实在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但又实在不敢辜负文倩师兄之厚望,再三斟酌,磨磨蹭蹭,写下了这篇绝对不是学术文章的随笔文字。


那样轻松的你们

 开始复述农业

 耕作的事宜以及

 春来秋去

 挥汗如雨收获麦子

 你们以为麦粒就是你们

 为女人迸溅的泪滴吗

 麦芒就像你们贴在腮帮上的

 猪鬃般柔软吗

 你们拥挤在流浪之路上的那一年

 北方的麦子自个儿长大了

 它们挥舞着一弯弯

 阳光之镰

 割断麦杆自己的脖子

 割断与土地最后的联系

 成全了你们

 诗人们已经吃饱了

 一望无际的麦田

 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

 城市最伟大的懒汉

 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麦子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

 我呼吁:饿死他们

 狗日的诗人

 首先饿死我

 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

 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 (摘自 伊沙《饿死诗人》)


列车正经过黄河

 我正在厕所小便

 我深知这不该

 我应该坐在窗前

 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叉腰

 右手做眉檐

 眺望像个伟人

至少像个诗人

 想点河上的事情

 或历史的陈帐

 那时人们都在眺望

 我在厕所里

 时间很长

 现在这时间属于我

 我等了一天一夜

 只一泡尿功夫

 黄河已经流远 (摘自 伊沙《车过黄河》)


结结巴巴我的嘴

 二二二等残废

 咬不住我狂狂狂奔的思维

 还有我的腿

 你们四处流流流淌的口水

 散着霉味

 我我我的肺

 多么劳累

 我要突突突围

 你们莫莫莫名其妙

 的节奏

 急待突围

 我我我的

 我的机枪点点点射般

 的语言

 充满快慰

 结结巴巴我的命

 我的命里没没没有鬼

 你们瞧瞧瞧我

 一脸无所谓 (摘自 伊沙《结结巴巴》)


以上摘录的三首诗歌是我认为最能代表伊沙风格的作品,这个戴着眼睛的胖子诗人,自上世纪80年代末迄今,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上,引人瞩目也饱受争议,是非官方反学院的“民间写作”的代表诗人。一直以来饱受“知识分子”、““学院派”、“后朦胧诗人”霸占的主流诗坛指斥为跳梁小丑、牛鬼蛇神。已经出版的主要诗歌著作有:诗集《饿死诗人》《伊沙这个鬼》《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长诗《唐》。这个从始到终把狗日,做爱,鸡巴,保险套等等“下三烂”的词语,以嬉笑怒骂的口语形式成诗的胖子,却是《文友》《女友》评选的“读者最喜爱的十佳诗人”(1993)、《世界汉语诗刊》评选的“当代十大青年诗人”(1998)、《羊城晚报》《诗歌月刊》等多家媒体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大新锐诗人”(2007)。如果说文学形式的最终过程是读者的接受,那么无疑,伊沙是当代先锋诗人中成功的典型。


在伊沙看来,诗歌就是“便条”,便条的写作,片言只语的写作,不得不说的写作,就是今天的诗歌写作。这无疑是强烈进犯了学院派一直把诗歌贵族化,神化的禁忌,学院派认可的传统意义上的好诗有两种,意境优美得另人发指和意思隐涩得无人可解,当然,这里前提是把政治抒情诗排除在外。就我看来,诗歌虽然是一种很私人化的创作,但毕竟还是文学创作的一种类型,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读者的接受,如果一味强调诗歌是非常特殊的,不是常人所能理解的,以此来衬托出诗歌的显赫地位和诗人的独树一帜的话,只是种很愚蠢的保守主义路线,事实证明:脱离群众的东西,必将被群众所抛弃。


当下诗歌市场之萧条,在历史上都很罕见,并且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写诗的人少,读诗的人更少,常常写诗的人也就是唯一的读者,诗人沦落为自娱自乐的小丑。大型书店里要在很角落的地方才能偶尔淘到几本诗集,而就算是历史上很多著名诗人的诗集也即将成为绝版,没有任何的出版社还会费神其中。亲身的例子,找遍成都大小书店,好不容易才在龙舟路布客书店的文学类书柜角落发现了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当时欣喜若狂,且问了书店的工作人员,只有这唯一的一本。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的波德莱尔大师都要从大型书店的书柜上消失,从读者的眼中消失,可见当前诗歌形式的严峻。书店里面比较常见的诗集就要算徐志摩的诗集了,这位中国新诗史上著名的风流大才子的诗集基本上大型书店都可以找到,但是很不幸的是,几本孤零零的诗集已经完全淹没在了浩瀚的网络小说,快餐文学以及实用类书籍的海洋里。而当下诗人的诗集销量还算不错的,无论如何也会算上伊沙,就从师大图书馆收藏的当代诗人的诗集就可以看出,无疑,伊沙是库存最多的。反观学院派诗人有几人被读者熟知,有几本诗集被读者收藏?冯至,闻一多,穆旦,海子等等,无可否认,引领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诗时代,但是毕竟他们已经成为了过去时,想要继续靠着经验主义,一味的追寻他们的脚步创作诗歌,最后好的能混个闻一多第二代,海子第三代之类,坏得直接被忽略被遗忘。新的时代还需要有新的诗人,新的诗歌。伊沙的诗歌之所以能热炒热卖,肯定有其与读者产生共鸣的契合点,不知一味的讽刺其“口语诗”低俗下流有何种作用,拯救了当下颓废的中国诗坛?不过是一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固步自封的表现罢了。


谈到知识分子,就不得不谈到中国当下诗歌现状中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诗人与卫道士相比,卫道士的人数占压倒性胜利。历史证明,中国新诗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艰难,卫道士是一个很大的阻力因素。他们有知识有文化,成群结队,无所事事却又有组织有预谋的维护经验文学,传统文学,任何敢于越雷池半步者,必受其群起而攻之,冷嘲热讽,恶语相向,举着代表真理的伪横幅,到处招摇撞骗,横行霸道。当年湖畔诗社搞诗歌创作的时候,多少衣冠楚楚的卫道士谓其曰“淫秽之诗”“**之语”,然则时间证明,湖畔诗人歌颂的爱情是多么的纯洁清澈,晶莹剔透。


妹妹你是水——

你是清溪里的水。

无愁地镇日流,

率真地常是笑,

自然得引我忘了归路了。


上面的诗歌来自湖畔诗人应修人的《妹妹你是水》,如此之文,也能谬之为淫秽之作,卫道士之可恶可见一般。但是他们聚集的力量何其巨大,多少诗人被其所迫害,沉沦的沉沦,弃笔的弃笔。就算在当下耻为诗人,耻为诗作的时代,卫道士们仍然忠诚的守护着所谓的经典。伊沙说过,有两种卫道士,一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另一种在我们行业内部,满嘴“诗”、“这是诗”、“那不是诗”的那路货色。诗歌始终是个无法具体定义的文学概念,那又为何不可接受一种新的诗歌形式?终其原因还是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远远多于真正通晓事理的知识分子,卫道士太多,路不好走,走得人少了,路太窄了,又怎么能有大作为呢?真正的诗就是要激怒知识分子——这话是伊沙于2000年说的。


第二个问题,网络文学,快餐文学的兴盛,以及实用性理论的绝对胜利。E时代不仅仅强烈的冲击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这样那样的好处,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阶段读者的阅读可以大体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纯粹寻求一种快感,一种发泄,一种娱乐;另一种则是寻求一种实用性、目的性和功利性。大型书店里文学类书籍最常见的便是包装精美价格不菲的网络小说,各种希奇古怪的探险故事,各种缠绵悱恻的言情泡沫等等等等,让人读来一时觉得很爽,满足了读者潜意识里面某种猎奇的心理,某种无法达到又期望达到的欲望。然而此类书籍读后,又能给读者带来什么精神领域的进步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无法完成进步阶梯的作用,那还需要书籍有何用。而另一类实用性书籍,如怎样经商治富,怎样一夜暴富等等,无疑彰显了当今社会物质欲望强暴精神追求的绝对事实,读者读书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只剩下能不能获得某种物质上的利益。这种现状是极其可怕的,没有了精神追求只剩下物质利益的人类和动物有何区别?然则上两类书籍绝对是现在销量的主流,如果以书籍的销量来观社会思想的主流趋势,这是何种可悲的境地。而作为文学形式中最直接触动精神领域的诗歌,在大环境的背景下落得如此下场,诗人们是否可以找到些自我安慰?亦或者更加悲哀?再来看80后文学青年,还有多少人认真从事诗歌创作,成名的,当红的,如韩寒,郭敬明也均是靠小说杂文起家。终其根本,是传统诗歌的某些东西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读者的需求。既然当下诗歌无法改变整个社会,那么只有为整个社会而改革诗歌的某些东西,以期适应整个社会,然后再反过来改变整个社会。在这方面,伊沙无疑是当下诗坛做得相当不错的。伊沙曾说,我有些担心,中国的诗歌已经被中国文学艺术的整体所抛弃。在我看来,这已经成为无庸置疑的事实,诸君试看,当下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哪种形式能同诗歌比凄惨?伊沙的口语诗中必然有其可取之处,才能在如此萧条的形式下取得如此成就。伊沙说,有人以为口语诗很简单,提起笔来就能写,还说什么一晚上能写多少首之类的鸟话,我所看到的事实是:正是那些观念上反对口语诗的人在用他们的偶作败坏着口语诗。语言上毫无语感,回到日常却回不到现场,性情干瘪,了无生趣——所有口语诗的要素皆不具备,像一群大舌头的人。“口语不是口水”——这话已在局部流行,说起来我是这话的发明者。现在我想休整这句话:口语不是口水,但要伴随口水,让语言保持现场的湿度,让飞沫四溅成为语言状态的一部分。我认为,伊沙的口语诗首先是把诗歌放低了姿态,抛弃了诗歌表面的浮华修饰,而把最本真的状态呈现给读者。这样的方式事实证明更能引起更广泛读者的共鸣。“我呼吁:饿死他们,狗日的诗人,首先饿死我,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这样的口语,不仅轻易的连接了读者的口气,还很自然的调动了读者的精神领域。读后一阵痛快,回味之时,却是一种深的落寞与真的悲哀。


第三个问题,全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诗刊来作为诗人的阵地。纵观新诗的发展史,任何一个诗歌兴盛的时代,必然有一本全国性的诗刊作为诗人活动的主要阵地。例如新月派时期的《晨报副刊·诗镌》《新月》,集中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文艺价值观,新诗形式观与美术、音乐、诗同体同形的新格律观。 20世界末21世纪初,《文友》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学期刊。它网罗了一小撮“气焰嚣张”的“骂将”,“快刀老五”徐江等人的文学批评、文化随笔是整本杂志的灵魂,而伊沙主持的一个诗歌栏目《世纪诗典》成为了青年诗歌爱好者们的圣地。只是可惜,最后《文友》亦没有逃脱市场规则,终沦为一本低俗的时尚杂志。而当下,书店报亭诗刊已经绝迹,想买的方式只能通过邮购。也只有《读者》《青年文摘》上还能看到诗歌的狭小版面,可惜也不是当下中国青年诗人的作品。《星星诗刊》无疑是现存历史悠久的诗刊之一,但是却是一个很没用和没激情的杂志。诗坛现在急缺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诗刊,出版界亦缺乏一些有觉悟有实力的出版商。抛开商品价值,难道泱泱中华竟然找不出一家出版社?诗人们散落在全国各个阴暗的角落,摸着黑单干,如果无法把本来已经十分有限的力量集中在一起,又怎能有什么大作为?


第四个问题,诗歌理论发展停滞,诗歌写作走向极端。中国新诗也已经发展了近百年,可以说一直在成熟的中国古典诗词体系和成熟的西方诗歌体系中彷徨前进,该尝试的似乎都已经尝试了,能入诗歌的似乎都已经入诗了,要在这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是何其艰难。而当下新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什么具有突破性的理论了,当年新月派之所以影响重大,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无疑,新格律诗理论起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而当下的诗歌因缺乏引导,陷入了两个极端,一种是技术流,一种废话流。技术流,顾名思义,全靠技术撑场面,表面上看功力十足,其实只是个空架子,没有丝毫内力的无病呻吟和矫揉造作。学院派和当下很多青年诗人无疑是以这样的方式创作诗歌。而废话流,则是完全抛开技术,就如当家掌门人赵丽华女士的当家名作《一个人来到田纳西》:


毫无疑问

我做的馅饼

是全天下

最好吃的


就我看来这两种极端的发展都是有问题的,都是不可取的。反观伊沙的诗歌,既无法把其归到技术流,因为他是所谓的口语写作,更无法把其归为废话流,其诗歌是与废话流有本质的区别。伊沙说过,我似乎被公认为一个不讲技术的诗人。这真是一件让我经常暗中偷乐的事情,就让他们坚持这么认为好了!就让他们永远这么认为好了!我当然不会告诉任何一个人我是怎么在语感上做文章而让他们读来如此舒服,也不会说我进入一首诗的角度为什么如此与众不同,更不会写类似的自释文章。我的技术不留痕迹,花招使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确实有点得意洋洋。


第五个问题,读者群对诗人的误解和诗人本身的反读者行为。诗人等于疯子,这个等价关系已经成为极大多数读者群的既定公式。究其原因,前辈诗人们的一些行为导致了一些历史遗留性问题。如海子、顾城、魏尔伦、兰波等人不是自杀,就是杀妻毁己,这样大师的行为无疑给读者造成很深的暗示,似乎诗人的心理都变态,精神上都不正常,往往和卧轨,情杀联系在一起。而当下青年诗人往往也是有意无意脱离群众,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小团体,并以此为某种炫耀,来显示自己灵魂的崇高与独一无二。然而就算被称为当下诗坛标新立异的代表人物,这个半裸参加眉山诗会的胖子,伊沙也说,早年我曾经说过“不为读者写作”这样的话,但意识深处还是私自保留了这样一个愿望——“为明眼人写作”。我一直认为,诗人诗人,首先是人,才能成为诗人。人类是种群居动物,社会性动物,是无法单独存在的。而诗人本身也必须称认属于整个社会,否则也无法称其为诗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吃人的社会,容不下不吃人的人存在。而当下整个社会风气和文化风气是何等的浮躁、媚俗!君不见,全国作协已经不甘寂寞,要拉搞抄袭的郭敬明入伙;君不见,曾经的大师王蒙已经不甘寂寞,要捧小郭同志的臭脚。我们的整个精神领域是否正在崩溃,又或者已经崩溃?诗歌,最终也需要乖乖的脱下衣服,主动而且彻底的承受社会的“强暴”,还是……


我们的时代伊沙太少了!

诗人何为?



诗人简介:


伊沙,当代著名诗人、诗评家、作家。 196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于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任教。已经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诗集《饿死诗人》《野种之歌》《我终于理解了你的拒绝》《伊沙诗选》《我的英雄》《车过黄河》《灵魂出窍》《纹心》《尿床》《无题诗集》,长诗《唐》,散文随笔集《一个都不放过》《被迫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无知者无耻》《晨钟暮鼓》,中短篇小说集《俗人理解不了的幸福》《谁痛谁知道》,长篇小说《江山美人》《狂欢》《中国往事》《黄金在天上》《迷乱》等。另有与人合集多部,外文译本数本。编著有《世纪诗典》《现代诗经》《被遗忘的经典诗歌》等。曾获《诗参考》1990-1999“十年成就奖”暨“经典作品奖”、御鼎诗歌奖二十一世纪中国诗歌“十年成就奖”(2000-2009)、中国当代诗歌奖(2000-2010)创作奖等多种奖项。曾应邀出席第16届瑞典奈舍国际诗歌节、第38届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第20届英国奥尔德堡国际诗歌节、第二届中国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等国际交流活动。

名人名言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美》中所说的“美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欢迎关注《诗眼睛》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1248424054@qq.com或happy2008poiuyt@qq.com

微信号:ZhongGysyp

主编:王恩荣(微信号:a1026874138)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