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综评:《故乡的份量---对张建新乡愁诗的两个评论》(总341期)

王恩荣 诗眼睛 2021-10-07

故乡的份量(对张建新乡愁诗的两个评论)

(作者:王恩荣)

故乡的份量

---读张建新的几首诗


文/雨中思绪集


最近在网上认识了不少文友,大都是从未谋面,但已是倍感亲密,以文会友,自古亦然。这些朋友在文学上高手林立,由于共同的爱好,无论远在天涯都推心置腹。张建新就是这样的一个文友。交往一段时日,感觉他非常朴素真诚。

他是原平的,原平多诗家,我最近知道山西省2013年在原平市日前举办第五届梨花诗歌艺术节,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原平“中国诗歌之乡”荣誉称号。原平是驰名全国的梨果产区,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积淀,诞生了西汉女辞赋家班婕妤、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等先贤,在诗歌艺术园地也是薪火相传、人才辈出,一批原平籍诗人活跃于当代诗坛,其中获赵树理文学奖诗歌奖的有6人。在他们的带动下,当地的诗歌协会、团体不断涌现,活动频繁,诗歌的种子撒遍城乡。在山西省乃至全国诗歌界有重要的地位 。这真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就我知道而佩服的诗人雷霆、韩玉光的诗歌就特别好,

我每天守着乡土,过着安逸的生活,便以为大多数也这样,忽然有一天建新告我:他16岁时从河北到山西,离开故土,父亲去世,家庭困顿,一路走过来,倍尝生活的艰辛。多少年来,故乡深深扎根心中,每当孤寂苦闷时,故乡就是他的精神的动力。他还说:他以前单位工作比较繁忙,无暇文学写作。2013才开始重新拾起爱好,2013年出了一本散文随笔集《岁月有痕》。后来又迷上了诗歌写作。写诗、办平台的爱好,让他费了很大精力,但他深爱文学,这是一种精神动力,所以不觉其累。我忽然对他的经历震惊了,原来我知道他作平台作的好,散文也写的好,诗也写的好,没想到写诗是初学还那么好,经历那么多,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了。我又想看看他的诗了。


《明月辞》


请允许我――

把它单独从唐诗宋词中找出来

还原一个宁静的夜晚。

就像此刻:

尘世静美,夜色苍茫

我与一轮明月

默默对视,看清彼此的泪水

三十多年了,秋霜无数次来过人间

而我,把骨头里的疼痛喊了一遍

又一遍,一直喊到月色遍地。


他虽然学诗年代不多,但我能看到他诗歌的洗练和老道。

“请允许我――/把它单独从唐诗宋词中找出来/还原一个宁静的夜晚。”一开始就表明他的叙述方向,丝毫没有废话,这是原平气质。在唐诗宋词中寻找明月,还原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是有用意的,唐诗宋词的明月都是有满满的乡愁的,诗人是在寻找知音。

 “就像此刻:/尘世静美,夜色苍茫/我与一轮明月/默默对视,看清彼此的泪水”,就在此刻,他正看着故乡的明月,彼此想念,“月是故乡明”。诗人与明月“默默对视”,这是拟人化,诗人想念亲人了。正因为乡愁,所以才“尘世静美,夜色苍茫”,月夜是美的,但也是凄凉的。


“三十多年了,秋霜无数次来过人间/而我,把骨头里的疼痛喊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喊到月色遍地。”,三十多年了,秋霜无数次来过人间,秋霜既代指月色,“疑是地上霜”,也指诗人生活的艰难。“而我,把骨头里的疼痛喊了一遍/又一遍,一直喊到月色遍地。”这句是特别有诗意的,“,骨头里的疼痛”是刻骨铭心的诗意的陌生化,刻骨铭心是对故乡的思念,他在一遍又一遍呼唤故乡,但只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遍地月光。

短短的一首诗,把思念故乡的心描摹的多么不俗,这既是在“诗歌之乡”浸淫的结果,更是他自身颇具灵性悟性使然。


《草木颂》


车行向北。沿途的草木、庄稼

在秋风中,匍匐着身姿

就像失散多年的,久违的亲人。

露珠还悬挂在草尖上

秋霜还凝结在庄稼上

仿佛大地有泪

要借它们流出来。

又被风吹落。

这儿是异乡,伸手就能够

触摸到

雨水和草木的心跳

那些声音

似乎离我很近,又似乎很远。

我无法从泥土里

获得更多来自故乡的安慰

只有在草木的荣枯之间

看见光阴的碎片

并为它们涂上人间最美的颜色。


 “车行向北。沿途的草木、庄稼/在秋风中,匍匐着身姿/就像失散多年的,久违的亲人。”,在游子的眼里,触处都是故乡,可见诗人思乡之深,由于诗人是农家的儿子,所以他对草木、庄稼是充满感情的,当然作者的故乡在河北,是原平的南部,车行向北是到不了故乡的。

 “露珠还悬挂在草尖上/秋霜还凝结在庄稼上/仿佛大地有泪/要借它们流出来。/又被风吹落。”,这句既是写景又是写意,景色无疑是美丽的,但都变成了他思乡的泪。“仿佛大地有泪/要借它们流出来。/又被风吹落。”,多么潇洒的诗句!却也是颇具化境的。大地的泪借草木流出来,又被风吹落,由于那是思念家乡的泪,被风吹落,又是指生活的困顿,回乡不能如愿,所以有一点遗憾,却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这儿是异乡,伸手就能够/触摸到/雨水和草木的心跳/那些声音/似乎离我很近,又似乎很远。”,这句写在异地的感觉是非常真切而具有普遍的心理的,雨水和草木是为诗人心跳的,由于是在异乡,诗人又想又不愿意去拥抱,多么矛盾的心理,对异乡虽然已经感情渐有,但与心灵间的距离是不能与故乡相比的:“那些声音/似乎离我很近,又似乎很远”,多么细腻而美丽的诗句。

 “我无法从泥土里/获得更多来自故乡的安慰”,是的,由于是脚踏异乡的土地,所以诗人又如何能从泥土中感受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故乡?只能从遥远的地方苦苦望乡。或者“只有在草木的荣枯之间/看见光阴的碎片/并为它们涂上人间最美的颜色。”,最后一句话回到题目,从草木的消长的规律中发现故乡的影子。并为它们涂上人间最美的颜色。因思念故乡而爱屋及乌。多好的诗!驾驭语言表情达意这么娴熟,我们叹服,更为他思乡感怀万千。

 《明月辞》《草木颂》这两首诗在表达自己思乡之情,无疑是成功的,他的另外许多诗都有乡愁的影子。


《河流记》


一 


它不是一条江,也不是一条河

在桑干河众多的支流中

更像一条不为人知的小渠。

渠水蜿蜒,曲折东流

带走了我的童年

带走了我的少年。

很惭愧,我至今还不知道

它姓甚名谁

那就姑且叫它――二灌渠吧。

人们一直都这么叫着

这个偶得的名字。



无数个月明之夜

向北遥望。想像一条河的俏丽

想像一条河

与我长达十六年的耳鬓厮磨。

多么美好啊,我的流年

也有流水的浪花

开在无忧而斑斓的岁月里。

直到今夜,星光灿烂

我再一次与它隔空对视

让它的清澈,照见星光,照见明月

照见离别三十年的相思之果。



秋风乍起,伫立异乡的秋水边

面对缄默的河流

突然间,悲从心头涌起。

我的河流,我的那条渠水。

在三十年前的某个秋日

在瑟瑟的秋风中,我一个人

逆河而上,离开生活多年的土地

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

在没有河水作伴的日子

我将梦当成河流。



向南,一直向南。

三十年了,往事像落叶被大风

吹得七零八落。

我在异乡画地为牢

把自己囚禁在一处偏僻的小镇。

我一直努力学习遗忘

世事茫茫,我仿佛被

光阴的刀刃彻底驯服。

时间的侧面,我看不清自己的面容

也找不到治愈自己的良药。



走丟了,会不会随波逐流

就像蒲公英,风一吹

就散落各地,四处是故乡。

如同我,每经过一处地方

看见河水,就会停下来

总要探究一下它的源头。

每次,我都会两手空空

正如我两手空空的人生。

乡音一改再改,白发一添再添

在时光面前

一个人,被书写得越来越潦草。

这么多年了,我始终

找不到落地生根和立命安身的处所。



我见过异乡

一条又一条的河流

但我总是对它们心怀陌生,心存芥蒂

因为,它们不是我心目中的河流

它们也不会懂得:

我曾历经的疲惫和忧伤。

我的内心始终隐藏着一片湿地

它积水成湖,成河,也成渠

它始终奔腾在我的记忆里

汹涌在我的生命里。

在它面前,即使我抽刀断水

它也会按捺不住,汩汩而流。



常在梦里,见到我的河流

醉倒在那条渠水的一边。

恍惚中,有人涉水而过

唤我的乳名,无比清晰。

在每个中秋月夜

向北遥望。把空了的酒杯

一次次斟满,把每一滴酒

当作祝福

送给故乡,送给一条还未老去的河流。


第一节。这条故乡的河“带走了我的童年/带走了我的少年”“它不是一条江,也不是一条河/在桑干河众多的支流中/更像一条不为人知的小渠。/渠水蜿蜒,曲折东流。”儿不嫌母丑,故乡的河虽然是名不见经传,但是在游子心中的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是诗人永远的心河。第二节。“无数个月明之夜/向北遥望。想像一条河的俏丽/想像一条河/与我长达十六年的耳鬓厮磨。”游子一生的朝向都是指向故乡的。诗人几乎每一句都是直抒胸意,我们读着却不厌其烦。第三节。“秋风乍起,伫立异乡的秋水边/面对缄默的河流/突然间,悲从心头涌起。”“在没有河水作伴的日子/我将梦当成河流。”多么的执着的心灵!故乡永远是远离家乡游子的心结。第四节。“向南,一直向南。/三十年了,往事像落叶被大风/吹得七零八落。”对故乡的思念已经成为一腔悲情,往事如风,故乡在哪里啊!第五节。“就像蒲公英,风一吹/就散落各地,四处是故乡。”,这是一个讨生活游子的无奈。把自己比喻成蒲公英是非常贴切的。“乡音一改再改,白发一添再添/在时光面前/一个人,被书写得越来越潦草。”,诗人的苍凉就在于生活的重压,故乡渐行渐远,故乡成为碎片,游子越是将故乡苦苦寻找。第六节。“我见过异乡/一条又一条的河流/但我总是对它们心怀陌生,心存芥蒂/因为,它们不是我心目中的河流”,诗人再被异化,心是没变的,根是在故乡的,叶落总要归根的,这是一种精神的意向,狐死还首丘呢,更何况是人呢!故乡的河“它始终奔腾在我的记忆里/汹涌在我的生命里。/在它面前,即使我抽刀断水/它也会按捺不住,汩汩而流。”。最后一节。“常在梦里,见到我的河流/醉倒在那条渠水的一边。/恍惚中,有人涉水而过/唤我的乳名,无比清晰。”,对故乡的感情正如一首歌“魂里梦里都是你”。在梦里好象有人唤诗人的乳名,那一定是故乡的亲人。“在每个中秋月夜/向北遥望。把空了的酒杯/一次次斟满,把每一滴酒/当作祝福/送给故乡,送给一条还未老去的河流。”是的,中秋月圆之夜,思故乡更甚,把酒临风,明月寄相思,正是“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我又想到另一首古诗“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这首系列诗,如一江思乡的大江河流,长长的湍流不息,向时光的深处流去。

你不能不掩卷沉思,多好的思乡诗, 而且丝毫没有作秀的成分,可见诗人是真诚的,张建新是用自己的心灵去写诗的,如杜鹃啼血,所以读他的诗感觉一气呵成,淋漓尽致。你被卷在这滔滔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不自知。我们在赞美他的诗歌技巧的娴熟外,我更挚爱他这对故乡的满腔热忱和苦苦追寻。对故乡的追寻永远是诗人的命题,但诗人不是无病呻吟,他是真正的感同身受,乡愁无时不在撕扯着他的心灵,只有故乡是他最终的归宿。愿张建新诗人以后能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常回家看看!


 写于2016.10.31晚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读诗人张建新的《大雪之诗》

 

文/雨中思绪集


 1


寒夜独白

 

寒夜,围炉而坐

侧耳倾听

时光流水的潺潺声

仿佛满地碎雪

一碰就化了

 

挥舞一把生锈的镰刀

将光阴切割成两截

一截抵抗岁月的风霜

一截填充亲人脸上的沟壑

 

深怀草芥之心

却唤不醒沉睡的石头

转身已是经年

鬓角的青丝兀自变成霜雪

 

冬日的雾霾

不懂群山的隐语

是谁走进了更深的冬天

用一场雪,掩埋

被寒风吹皱了的诗篇


“寒夜,围炉而坐/侧耳倾听/时光流水的潺潺声/仿佛满地碎雪/一碰就化了”,诗人一开篇就呈现了一个围炉看雪的意境,由于是在晚上,所以是围炉听雪。关于听雪,我想到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古人是为美景而写雪,建新写的却是一种心情,所以他从听雪中听到 “时光流水的潺潺声”,感时光之易逝,“仿佛满地碎雪/一碰就化了”,他是在怀念自己遥远的故乡了。


“挥舞一把生锈的镰刀/将光阴切割成两截/一截抵抗岁月的风霜/一截填充亲人脸上的沟壑”,由回忆故乡想起镰刀,由于离开故乡长久所以是“挥舞一把生锈的镰刀”,诗人的想象力很丰富和巧妙,他要“将光阴切割成两截“,诗人这样苦心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他写到:”一截抵抗岁月的风霜/一截填充亲人脸上的沟壑”,我们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心灵的震撼。诗人思念故乡的赤子之心,明月可鉴。“岁月的风霜”也是叹息游子没有故乡的庇护。“填充亲人脸上的沟壑”是对故乡亲人的关爱,也是一种祝愿。


“深怀草芥之心/却唤不醒沉睡的石头/转身已是经年/鬓角的青丝兀自变成霜雪”,自古以来写愁思必写白发,我们知道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同样张建新也是这样表意的。“草芥之心”既指故乡草木,又指一种无奈感。“沉睡的石头”是现实。


“冬日的雾霾/不懂群山的隐语/是谁走进了更深的冬天/用一场雪,掩埋/被寒风吹皱了的诗篇”,“冬日的雾霾/不懂群山的隐语”是写一种孤独感,“是谁走进了更深的冬天”,是思念故乡的诗人。但思念归思念,现实终归是现实,只能“用一场雪,掩埋/被寒风吹皱了的诗篇”。


整首诗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五言绝句名为《问刘十九》,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园817年),作者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作。刘十九,嵩阳处士,为作者友人。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美酒新酿,雪夜邀饮的温馨气氛和挚友情深,把酒夜话的动人情怀。二人的质朴与真诚,恰如美酒,虽经千年,历久弥新。绿蚁,酒面上浮起的绿色泡沫。醅,未经过滤的酒。“绿蚁新醅酒”,是新酿成后刚刚滤去酒渣的酒,酒面上泛起一层细小的绿色泡沫,显得格外清冽。多美的诗意!但张建新的这首《寒夜独白》,我们分明感觉到孤独的意绪,我猛然想到又一句古诗“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一首小诗有这么多古诗意,写愁也写的这么缠绵优美,我们不得不为诗人的语言驾驭的能力叫绝。


 

2


大雪之诗

 

大雪,没有下雪。

可我分明看到:

北方的天空下,那场雪

一直在纷纷扬扬下着。

 

那场雪,掩埋了父亲

那场雪,掩藏了欢笑

那场雪,让我成了

――故乡的弃儿。

 

三十年了,我始终

走不出那场大雪。

即使在千里之外

我仍能嗅见,风吹故乡

溅起的坚硬的雪花的味道。


“大雪,没有下雪。/我可分明看到:/北方的天空下,那场雪/一直在纷纷扬扬下着。”,这第一句话很有深意,为什么大雪,却没有下雪?说明诗人想表达的是精神内涵的东西。“可分明看到:/北方的天空下,那场雪/一直在纷纷扬扬下着。”,奥,原来是写一场回忆。


“那场雪,掩埋了父亲/那场雪,掩藏了欢笑/那场雪,让我成了/――故乡的弃儿。”,这场雪是诗人心灵的寒雪,因为“那场雪,掩埋了父亲/那场雪,掩藏了欢笑”,我们不禁为诗人潸然泪下了。没有了父亲就象生活中缺少了脊梁,诗人从此稚嫩的肩不得不担起一个家庭,离开故乡,“那场雪,让我成了/――故乡的弃儿。”。


“三十年了,我始终/走不出那场大雪。/即使在千里之外/我仍能嗅见,风吹故乡/溅起的坚硬的雪花的味道。”,这场下在心灵的大雪,成为诗人一辈子都走不出的疼痛。所以诗人写到: “三十年了,我始终/走不出那场大雪”,既是逃离在千里之外,那个伤痛无法治愈,“即使在千里之外/我仍能嗅见,风吹故乡/溅起的坚硬的雪花的味道。”,这场记忆中的大雪在诗人心里永远是沉重而“坚硬的”。很悲凉而直击心灵深处的一首诗。


3


冬日偶得

  

(一)

 

风吹着吹着

日历便翻到了年底。

清晨,对着镜子

我看见,头上的白发

又增添了几许。

时光啊,正在锲而不舍的

雕刻着每一个人。

 

(二)

 

走在街上,冷冷清清。

树上的叶子己经掉光

以裸露的姿态

迎接着冬的一次又一次挑战。

而我们,也在精神的家园里

一次又一次地

挑战自己。

 

(三)

 

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

我又做了一个久违的梦。

梦见身体越来越小

越来越轻,似一片羽毛

飞翔在故乡的上空。

我在寻找散落在乡间的诗句

它们是治愈我思乡之病的

唯一药引。

 

(四)

 

一首诗歌还没有读完

一杯浓茶还没有喝淡

天,说黑就黑了

――短得令人窒息。

时间都去哪儿了?

仿佛离人,以及那首离歌

一去经年,永不回头

只留下淡淡的别痕。

 

(五)

 

冬夜,格外漫长

铺满的全是寒霜的陷阱。

我依然向夜的深处走去。

前方的道路条条

我只认定一条。

黎明时,我会让星光晨光

前来认领。

看,一朵花正奔跑着

打开春天的大门。


这首《冬日偶得》也是颇有意蕴的几节小诗。第一节:“风吹着吹着/日历便翻到了年底。/清晨,对着镜子/我看见,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几许。/时光啊,正在锲而不舍的/雕刻着每一个人。”,时光如流水,不觉就到了年根,“风吹着吹着/”,也指人世的苍凉,让我们想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对着镜子看白发让我们又一次想到那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古诗。由此诗人感叹到:“时光啊,正在锲而不舍的/雕刻着每一个人。”,“锲而不舍”“雕刻”很准确很新颖的炼字,使这节诗意盎然。


第二节: “走在街上,冷冷清清。/树上的叶子己经掉光/以裸露的姿态/迎接着冬的一次又一次挑战。/而我们,也在精神的家园里/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我理解中的张建新总是冷冷的,不多说一句话,但交往时间长了他的内心对人对事是那么的赤诚。表现在他的诗里也如此,“走在街上,冷冷清清。/树上的叶子己经掉光”,这个情景正符合他安静的内心,所以也是一种物我化一的化境。因此冬天“以裸露的姿态/迎接着冬的一次又一次挑战”,而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他也是“也在精神的家园里/一次又一次地/挑战自己。”。心灵也是在一次次寒风的考验中走向成熟的。


第三节:“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我又做了一个久违的梦。/梦见身体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似一片羽毛/飞翔在故乡的上空。/我在寻找散落在乡间的诗句/它们是治愈我思乡之病的/唯一药引。” ,这节是写了一场梦,是诗人永不能放下的思乡梦。“午后,阳光慵懒地照着/我又做了一个久违的梦”,诗人沉静的在叙述着,像讲一个故事:“梦见身体越来越小/越来越轻,似一片羽毛/飞翔在故乡的上空。”,他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我在寻找散落在乡间的诗句”,那是在寻找自己的童年,长期漂泊在外丢失的对故乡的记忆。“它们是治愈我思乡之病的/唯一药引”,多好的比喻!“思乡之病”只有回到故乡看到故乡才能治愈。梦里也要回故乡看看,真是“唯有家山不厌看”啊!


第四节:”一首诗歌还没有读完/一杯浓茶还没有喝淡/天,说黑就黑了/――短得令人窒息。/时间都去哪儿了?/仿佛离人,以及那首离歌一去经年,永不回头/只留下淡淡的别痕。“,看这节诗让我们想到那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是的时间过的真快啊!”一首诗歌还没有读完/一杯浓茶还没有喝淡/天,说黑就黑了“,光阴似箭,时间如白驹过隙。但为什么诗人要说”――短得令人窒息“?原来诗人还是在思念自己的故乡啊!”仿佛离人,以及那首离歌一去经年,永不回头/只留下淡淡的别痕。“,离歌一去经年永不回头,多么惆怅的意绪!”只留下淡淡的别痕“,诗人的乡愁就是永不能消除的离愁。


第五节:”冬夜,格外漫长/铺满的全是寒霜的陷阱。/我依然向夜的深处走去。/前方的道路条条/我只认定一条。/黎明时,我会让星光晨光/前来认领。/看,一朵花正奔跑着/打开春天的大门。“ ,在建新的诗里,我们处处能看到夜、冷、雪、霜的意象,让我们感觉到他离家在外闯荡的不易和艰难:”冬夜,格外漫长/铺满的全是寒霜的陷阱。/我依然向夜的深处走去“,诗人是一个执着的人,认准的路不会回头,无论再难。他说:”前方的道路条条/我只认定一条。“。而且这样的路也是充满希望的,”黎明时,我会让星光晨光/前来认领。“,”黎明“是希望,”星光晨光“也指故乡,这句话是指,通往归乡的路不会埋没的,很有诗意。特别是最后一句:”看,一朵花正奔跑着/打开春天的大门。“,多么欢快!多么清澈生动的意象!真是好诗!沉静中的欢乐,冷漠中的炽热!


4


今日之雪

 

今日之雪,不期来访

仿佛故人,亦或新友。

大地被白茫茫覆盖

草木山川――

便有了最美的底色。

 

伫立苍茫无垠的雪地

内心像雪洗过一样

恬淡而宁静。

偶尔,一只鸟飞过

划破这悄无声息的寂静

身体里的天空

更加辽阔。

 

踩着无人踏过的雪

向冬天的更深处挺进。

如果潦草的过往

不能给我安慰

那么,请允许我

在大地洁白的信笺上

留下一串浅浅的足迹。

 

 ”今日之雪,不期来访/仿佛故人,亦或新友。/大地被白茫茫覆盖/草木山川――/便有了最美的底色。“,建新的诗,首句都很清爽。”今日之雪,不期来访“,雪好象不约而至。比古诗”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有约等待更富有诗意。”仿佛故人,亦或新友“,让我们想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古语。“大地被白茫茫覆盖/草木山川――/便有了最美的底色”,让我们想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意,但诗人这首诗让我们欣喜的看到有了亮色有了温情。


“伫立苍茫无垠的雪地/内心像雪洗过一样/恬淡而宁静。/偶尔,一只鸟飞过/划破这悄无声息的寂静/身体里的天空/更加辽阔。”,是的,确实如此,我们看到了作者轻松的诗句“伫立苍茫无垠的雪地/内心像雪洗过一样/恬淡而宁静。”。诗人那份沉重的心仿佛有所释然了。“内心像雪洗过一样”,多好的境界,冰雪其心,“一片冰心在玉壶”啊。“偶尔,一只鸟飞过/划破这悄无声息的寂静”,鸟代表着欢快,代表着春天的到来,“处处闻啼鸟”啊!“身体里的天空/更加辽阔。”,这是说作者的精神境界更加开阔和他人生的春天的到来。是诗人在新的一年里走向更加壮丽的人生。


 “踩着无人踏过的雪/向冬天的更深处挺进。/如果潦草的过往/不能给我安慰/那么,请允许我/在大地洁白的信笺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足迹。”,“踩着无人踏过的雪”,诗人是孤独的,但也是欢快的,因为“向冬天的更深处挺进”的是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更何况,他已经看到了春天的希望。“如果潦草的过往/不能给我安慰”,这是对过去的总结,劝戒自己不要沉湎于过去。“请允许我/在大地洁白的信笺上/留下一串浅浅的足迹”,在崭新的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写到动情处蓦然收尾,余音袅袅啊。


读完建新的这些诗,我掩卷沉思,多好的一首首诗,既质朴干净,又从一句句惊人的语句中反映出诗人冷静的对人世的思索,都是从作者切身生活中提炼出的诗句,没有丝毫的做作。而且让我佩服的是建新的诗意象中对古诗意的继承和运用,让我感觉到他对古典意蕴的深刻把握,看出他的才华。他是精明强干的。他工作之余经营着两个平台,既看出他的勤勉,更可看出他公益性的品质和高尚的事业心,而且他组织对文友王小泗的捐款活动可看出他的仁心。真高兴交往了这样一位德才兼备的朋友!而且更为欣喜的是我发现的他的诗艺更加的纯熟,思想更加明朗开阔,“天道酬勤”,天道也酬仁,他会成为一个出色的诗人的。





附张建新的诗:


《春天的心愿》(外2首)


1


《春天的心愿》


喜欢这样的日子:有风,有雨

有青草混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


看,山坡上的桃花,杏花,梨花

正赶趟儿地绽放。春深似海


允许一个北方来客,坐在山坡上

闭上眼睛,聆听一朵花的心跳


时光仿佛在倒流,寂静如斯

完美如斯。四月的天空无比辽阔


走在春天的路上,请允许我

与中年的过往作一次无言的告别


并在岁月的忏悔书上,写下

对尘世美好之物绵延不绝的妄念


 


2


《梨花,梨花……》


大片大片的白

铺满了整个山坡

种梨树的人隐身在洁白里

看梨花的人   惊叹   呐喊

醉倒在春风里


风吹梨花  

体内有暗香不断涌动   升腾

侧耳倾听   花的云朵

在弹奏一曲绝世的高山流水

这摄人心魂的白

是怎样的一种美


时光在宁静中沉沦

看一朵梨花从枝头坠落

仿佛有爱   或者恨   飞溅

来不及回味的人间悲欢

仿佛梨花   开过后

――也就圆满了


 

3


《一尾鱼游进了春天》


一尾鱼   悄悄的

游进了春天


此刻,春风染绿了江南

姹紫嫣红,风光旖旎


而我还在梦里,寻寻觅觅

人面桃花,不知何处


真实和幻象

中间隔着一条记忆的河流  


允许我做一尾鱼吧

寻着喑哑的歌声,游溯   


宿命里,我听到

风声水声搅起满园春色



 诗人简介:

张建新,网名岁月有痕,男,1971年生,祖籍河北阳原,现居山西原平。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晨光文艺社”和“云中诗刊”微信平台主编。著有散文随笔集《岁月有痕》(北岳文艺出版社)。现供职于山西省一家国有煤炭企业党委宣传部。



评论者简介:


王恩榮,網名,雨中思緒集,山西省晉中市和順縣人。晉中市作家協會會員。閑時進行寫作,詩評微信平臺《詩眼睛》的主編。中国诗歌流派网之《詩歌周刊》評論版編輯。《新文學》雜誌平臺編委。在《都市》、《火花》、《並州詩匯》、《光線詩刊》、《詩歌周刊》、《詩日歷》、《大詩刊》、《山西经济日报》、《三晉都市報》、《九州詩文》、《太原晚報》、《鄉土文學》、《天涯詩刊》、《新詩刊》、《晉中日報》、《梨花》、《汾河》等報刊雜誌和大型網站(作家網、華語作家網、中國詩歌報、中國散文網、詩歌中國、河南詩歌網、愛文化等)、天天快報、今日頭條、各類平臺有發表作品,作品包括古體詩、現代詩、散文、詩評、小說等。古詩體作品《大話“喬家大院”》在觀電影《喬家大院》大賽中入圍。古詩體作品《七絕.賭東風》在晉中詩協"金秋美"家鄉好山河詩詞歌賦賽獲優秀獎。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