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他评:李唱白的《初冬》《磨刀等》(连载65)(总395期)

冯计生吕本怀等 诗眼睛 2021-10-07

荐读


连载65


好诗好评!


《初冬》


◎李唱白


风在提速

吹疼了怀乡人的骨头


有多少肉体

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


远道而来的云

为万物染着白发


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

没开过花的也开了


   2016.10.29


 

 

诗念,浪漫的返乡之途

——简评李唱白的诗《初冬》


冯计生


每一种语境都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当一个诗人的内心与他所处的时代“芳心暗许”的时候,他的文字便携带着丰富的信息和强大的势能,精准地拨动每一个人柔软而敏感的神经。


我在《初冬》之中读到了一种强烈的身心无寄的漂泊感,一种失落,一种悲凉,一种全新的“时代乡愁”充斥在天地间,塞满了整个季节。开篇的“风在提速”以一种强势的手段,把我们一下就置身于“生活现场”。“提速”一词,在为下面诗句中“怀乡人”登场做好铺垫的同时,也把“乡愁”这一思乡之情感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怀乡人”在怀乡,从可有之乡到不可还之乡,又一次把我们抛向更深的漂泊之途。“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诗至此完成了由下至上的提升以及对“乡愁”的极力烘托。而接下来“远道而来的云”则形成了由上往下压。而逼仄出“为万物染着白发”的白,整个一“风雪欲来情欲摧”。至此完成了由里及外、由外及里的挤压力和深延力。它就像两股气流,使得整首诗在一提一压、升降沉浮之中熔融交汇,由“白发”的白,悄然中移行换步转化到“白雪”的白,陡然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也因此打破了古往“乡愁”类诗歌深陷“乡愁”的常例。使得风雪之途之中的那道悲凉而无助的眸子迸发出暖意,让一颗漂泊的灵魂在诗行之上找到了家园。


‌“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没开过的花也开了”。妙极。诗至此写出了一种气象。灵异而真切,充盈而虚无。那么的可触可感,又那么的如梦如幻。语言的功能性展现出一个诗人转化时空的能力,我似乎感受到(诗歌写作)所谓对创造性遵从是不正确的,诗性是不可创造的,正如这雪花,再高明的技巧我们也创造不了一瓣雪花,由雪花构成的意象不是有能力的创造,而是有能力的发现。它就在我们的视线之内,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它不朽的意蕴。


‌李唱白诗风素以精简短小见长,逐字逐句的雕琢之功,就像把一块药石,药草熬制成一颗丹粒,也就是这种对文字严格的要求和锤炼,未免对那种天然诗性留下略微的损伤。而《初冬》中的每一节,甚至每一个诗句都散溢出自然性的语感,就像一株药草站在旷野之中迎风含笑,它的芬芳在风中飘散着,祛除我们内心深处寒意的同时给我们打开了想象的翅膀。也给我们提供诗意的开阔和诗意的抚慰。


 

太白酒桶点评:


语言简洁平实,但不失厚重,也没有什么奇技淫巧,自然的生发,自然的转承起合,冷峻中蕴含着暖人的热度。

 


健如风点评:


这是一首成熟的诗,有太多话已不屑于说出,不屑于堆叠色彩。语言凝练,是惜墨如金的国画家,寥寥数笔,大段留白,想象空间非常大,诗意丰盈。

 

陵少点评:


这是一首非常成熟老到的作品,全诗基本无多余的字,视线非常陡。但不突兀,全诗从风入手,看似全部从景物从人,其实暗藏着作者自己情绪的变化,物我交融,转换自如,深得中国传统意象留白之精髓。我非常喜欢这个,但个人认为最后一句可斟酌,可否处理为:“没有开过花的树/开花了”。

 

吕本怀点评:


这首诗镜像辽阔,”风在提速“,“怀乡人”则更怀乡,以致骨头也被这初冬的风”吹疼“;还能怀乡的人算幸运的,”有多少肉体|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诗人莫大的悲悯尽在这”吹疼“与”不能“之中。至于初冬之景,”远道而来的云|为万物染着白发“,是写实,相当于大背景,而“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没开过花的也开了”则属于特写,且有想象与期待在其间。

  

风之子点评:


“风在提速”,——提速一词太书面语了,少了点灵动。加速,都比提速好,慢慢体会一下,一字之别,语义却大不相同,写诗就是在练字、炼句而已,但这是必须的,由此方有资本在接下来的抒写中融入情感、思想。很不错,也是四个画面的并列呈现。风、肉体、云、雪花,四个主体物象,要通过语言组织而形成诗意,需要将物象转化为意象,这样才能在读者的大脑中,经过审美关照而体味到作者赋予物象以生命的有意味地表达。




《磨刀》


◎李唱白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让它去伤害 任何一棵草木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也不让它沾染上 任何一滴血腥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只磨给对手看


一把刀,越磨越短

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



李点评李唱白短诗《磨刀》:


我一向喜欢短诗,总觉得读长诗、写长诗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大概这和我好逸恶劳的性情一脉相承,再说,我还很小心翼翼地自认为它是那些非常牛逼的人才能操控的。本来写诗、读诗都是哄自己开心,所以我也就一直没有难为过自己。我总能在一首精短的小诗中找到自己期待的东西:空灵、歧义和张力。“我一直在磨一把刀/只磨给对手看/一把刀,越磨越短/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这克制、内敛、引而不发的表达,是不是传递了诗人的一种处世哲学呢?我仿佛看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不羁、对峙与蔑视。


2016.08.06《诗人诗选》 



王建民点评李唱白短诗《磨刀》:


这真是一把好刀啊,“只磨给对手看”,不为它的利刃和锋芒,不让它沾染上任何血腥,也不让它去伤害任何草木。多高的境界啊,却暗含了一种锐利的锋芒。这么多年,诗人一直在磨一把刀,这是什么刀?是生活的刀?是生命感悟的刀?抑或是诗歌的刀?不管是什么刀,诗人锲而不舍地一直在磨刀,这种隐忍的力量足够强大,强大到抵达了一种禅意的境界,并充满闪亮的哲学思想。比如生活的困境,生命中的坎坷,写作中的困惑等等,诗人都没有放弃向上的精神,最终把一种强大的力量嵌入其中。“一把刀,越磨越短/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诗句的最后上升到人生以及生命哲学的高度。可谓刀刀入肉,深入骨髓。 



 李建华点评《磨刀》:


这首诗,读后印象深刻,总想说点什么。“我一直在磨一把刀”,其实就是写人一辈子的自我完善。生命不止,修炼不休。而“我一直”这样,不是为了利刃和锋芒,也不是为了伤害别人,是给“对手”看的,一切自我素质的提高或者思想升华,都是给“对手”的一种震慑。而我最终的目的和愿望是——不让它沾上任何一滴血腥,甚至不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从某些角度上讲,人一辈子的对手只有自己。“一把刀,越磨越短”,也许一个人的生命会越磨越长。磨吧,慢慢磨,磨掉乖戾之气,磨掉心中恶念,留住柔中带刚、与人为善的人生境界。读这首诗,我一直听到磨刀的声音,或者说是呼吸的声音,这是思想和行动结合的声音。我认为不足之处是,将二三节调换一下会更好一些。 



穆晓禾导读:李唱白短诗《干净》


我们看见的一切是干净的,我们的世界是美好的。


其实,这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只是我们的希望罢了。越长大,我们看见丑的东西越多,恶的东西越多,或许这是成长的代价。


一个成熟的人,绝对不是愤青,不偏激,不固执。一个人年岁越大,虽记忆力会衰退,但理解力会增加。


比如这首诗歌,只是平淡地叙述,把一件事讲清,而不作任何评价。更高一级的诗歌,就是不低估读者的理解力。


车祸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件事,一个放学回家的女孩,被一辆飞快的汽车,撞死了,书本与鲜血,洒落一地。不止是孩子,还有无数的成年人。


在车祸的面前,不分男女,不分老少。


后来,清洁工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后来,路过这里的人,不知道有过事故发生。一个社会的职责,就是为大家营造天堂式的生活。


多数的人,听到的只是传闻;多数的人,只是觉得那一切离自己太远。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街道上没有垃圾,看上去很干净。


不要把垃圾留给明天,不要把垃圾带到明天,时刻清扫垃圾是一个城市的环保,不仅护卫我们的眼睛,还护卫我们的心灵。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行人们衣着光鲜,看上去很干净。


谁又知道光鲜衣着包裹的那个人,是善的,还是恶的。谁的衣服里没藏着自我的“小”呢,谁在人前不彰显自我的“大”呢。


人啊,总是在掩藏自己难堪的一面,不敢放大自我的缺点。当然,只有了解一个人,对其越是熟悉,越能看清其全貌。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蔬菜上没有虫子,看上去也很干净。


没有虫子,并不代表是天然的,那是农药的效果。越是完美无缺,越是有其内在不为人所知是阴暗面。虫子都去哪了?虫子跑进了一些人的心中。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是如此这般。


我们,一边在抹去什么,一边又在极力地营造什么。同理,诗歌也一样,不动声色地表达,更直抵人心。 

                                       

2016.01.28 


东篱点评李唱白


第一次真正关注李唱白,是因为穆晓禾推荐的那首《大开元寺》:“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从一处佛堂,拜到/另一处佛堂/像一炷香火在走动”。阅读中,干净而直接带来的力量感或许不足夸,但新奇带来的震撼感和愉悦感,于文学创作而言还是值得大夸特夸的——一位白发老人拜佛堂,居然“像一炷香火在走动”,这样看似寻常却奇崛的比喻,令诗意陡然而出,并迅捷漫延而直抵人心,真亏诗人想得出。于深入佛堂的老人而言,惟精神上真正具备心无旁骛的虔诚,方能给人如此形象;而于置身红尘的诗人而言,若不具备精神上心无旁骛的虔诚,又如何能创作得出。白发老人会身死,一炷香火给毁灭,但人的精神与信仰将在天地间永流转(“走动”),这是这一比喻给诗歌带来的另一层深意。于此,似乎可以得出一种结论:好的诗歌有时就是一个精准的比喻。修辞的力量往往给予文学作品无以言说或言说不尽的魅力。


后来通过他人又读到了诗人的其它几首短诗,多神来之笔。比如《果》:“秋天/一只鸟/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落着//一阵风吹来/又飞向天空/仿佛神摘去了一枚果”。鸟成了神的果实,比喻新奇而精准。整首诗干净中蕴含着劲道,冷静中充满着机智。


读《磨刀》时,恰巧读到阿平对李唱白诗歌的评论,写得真好,简直让我对这首诗再无话可说。


《磨刀》是诗人见人心、见本性的好诗之一。诗歌以层层推进、逐次否定、斧削木钉的方式,让人一点一点地洞见了内在精神或曰信念的光芒:磨刀不为锋芒、不沾血腥、不伤草木,只给看不见的对手看。“一把刀,越磨越短/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在一个人妖混杂的时代,保留一点血性、一点骨气,是多么不容易却又难能可贵啊!磨刀虽不为利刃,但诗歌足见锋芒,于内敛和隐忍中,见证了作者拨云见日、敲骨吸髓、撞击人心的诗写功力。




微品汇:李唱白2016年诗选


诗歌作者:李唱白

微品:吕本怀



◎那时在乡下


那时在乡下

冬夜飘着雪,一家人围着炉火

剥那些霜后来不及绽开的棉花桃

水壶滋滋冒着热气

炉台上烤红薯弥漫着甜香

我们总是等不及熟透,咽着口水

你捏捏我捏捏抢着吃


那时神像与我们一起挤在简陋的屋子里

一家人呼吸着母亲敬神的香火

也受着父亲荷花牌香烟的熏呛


       2016.11.28


微品:


真实情景,温馨回忆。棉花桃,烤红薯,敬神的香火,荷花牌香烟,这些都是乡下极有代表的物品,而“炉台上烤红薯弥漫着甜香|我们总是等不及熟透,咽着口水|你捏捏我捏捏抢着吃”则将我带入到曾经的日子。



◎雪


六月我写思念着的雪

十月我写盼望着的雪


冬天来了,我把笔放下

每天把唱白园打扫干净

就像搭好台子的人慢慢的

等雪花悄悄的来,静静的落


有的雪落到了旧瓦上

有的雪落在石榴树上

那些落在人行道上的雪

让我莫名的失落


    2016.11.23


微品:


有一所“唱白园”真好,可以写雪,还可以扫雪。就在诗人朴实的记叙里,一年随随便便就过去了,那些落在旧瓦上的雪,那些落在石榴树上的雪,看起来一定唯美,且散发着古旧的气息与静美的休憩,而结尾处“莫名的失落”,我暂无同感,因为我这里今年还不曾下雪呢。 

 

◎无眠


 

深夜有时会听到小狗在院子里不停的叫

起身去看,外门完好

小狗摇着尾巴对着空寂的夜还是汪汪乱叫

躺到床上,恍然想起去世多年的父亲

那时还没有养狗,院子里还没有种葡萄


从明天起,给小狗看我与父亲的合影

让它闻闻父亲穿过的棉袄


           2016.11.19


微品:


诗人巧妙地将对父亲的思念蕴含其中。他一定以为是父亲回家来了,要不然“小狗”怎么会”摇着尾巴对着空寂的夜还是汪汪乱叫“呢?斯人已去,故园有变,这只新养的小狗肯定将父亲看成外人了。在这样一个心理基点上,”从明天起,给小狗看我与父亲的合影|让它闻闻父亲穿过的棉袄“,自然而然,一点也没有做作。



◎道场


那年郊外,一个青春的了断

成了回忆的道场


偶尔路过那里,发现多了一座坟头

我的怀念有了别人的哀伤


        2016.11.17


微品:


这”道场“,应是诗人与某次情爱的告别,”道场“有着教化与纪念的双重意义,而告别正好与之对应。末段里那座”坟头“,不知是否与诗人那次”青春的了断“相关,但我以为应该是有着一定联系的。那个人后来或许成为了别人的怀中人,坟头里的这个人因此便拥有了双重的”怀念“与”哀伤“,而这”怀念“与”哀伤“不必拘泥,应是中国古代诗词里极其常见的互文。




◎养老院


又一位老人走了

空中盘旋的鸟儿

仿佛刚刚脱离肉体的灵魂


继续晒太阳的老人

耷拉着脑袋昏昏欲睡

像熟透了的庄稼

等上帝把他领回


     2016.11.16



微品:


短短数句,便写尽人间苍凉。走的老人在诗人眼中,只是变成了”空中盘旋的鸟儿“,而暂时还活着的,却“像熟透了的庄稼|等上帝把他领回”;生与死之间的界限被诗人完全打通,养老院的特征也因此而充分凸显。



◎月季


风霜打过的月季

有的花茫然开着

来不及绽放的花蕾

向冬天握紧了拳头


   2016.11.15


微品:


诗人仿佛在速写一般,寥寥数笔,便将月季在风霜里的形象充分展示。”来不及绽放的花蕾|向冬天握紧了拳头“,虽只是纪实,却堪称警句。



◎石榴树


一个早晨,白霜接替了露水

唱白园的石榴树满头金黄

这一年

它比我看到的星星多

它比我享受到的孤独多


风吹时飞舞的叶子

掉到了地上

无风时飘零的叶子

落在心里


想起多年前

搀扶着老父亲从树下经过

为他掸去白发上的落叶


     2016.11.14



微品:


”这一年|它比我看到的星星多|它比我享受到的孤独多“,诗人看似在写石榴树,但其实是在写自己;”想起多年前|搀扶着老父亲从树下经过|为他掸去白发上的落叶“,则是这份孤独感的最大源头。儿子与父亲在一起时未必有多少话说,但在心灵深处却是最重要的支撑。




◎西去的路上


西去的路上

老子出幽谷而不知去向

大唐高僧独领风骚

沿途中那些没有到达的白骨

没有文字

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2016.11.13


微品:


从这首小诗里,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悯,同时又感受到历史的无情。”沿途中那些没有到达的白骨|没有文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回想我所读到的历史,能被记住的人又有多少?即使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即使死伤成千上万,能留下名姓的也寥寥无几,历史更多是由空白所组成,但这空白却难以在时间的深渊里被打捞。


 

◎佛像


佛教用品大街上,一个人弯着腰

怀抱着佛像走在风雨中

他保护着佛像,佛保佑着他 

只是他不知道

佛像身上也有灰尘

也喜欢用天雨来冲洗


2016.11.04


微品: 


这本是一首简单的纪实诗,却因”佛像身上也有灰尘|也喜欢用天雨来冲洗“而变得颇有哲理。


 

◎初冬


风在提速

吹疼了怀乡人的骨头


有多少肉体

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


远道而来的云

为万物染着白发


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

没开过花的也开了


   2016.10.29


微品:


这首诗镜像辽阔,”风在提速“,“怀乡人”则更怀乡,以致骨头也被这初冬的风”吹疼“;还能怀乡的人算幸运的,”有多少肉体|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诗人莫大的悲悯尽在这”吹疼“与”不能“之中。至于初冬之景,”远道而来的云|为万物染着白发“,是写实,相当于大背景,而“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没开过花的也开了”则属于特写,且有想象与期待在其间。

 


◎争吵


一个城管局的人

经常与摆地摊的发生冲突

我习惯了他多年前的身份

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


我总感觉眼前

城管局的这个人

与从前

摆地摊的那个人在争吵


2016.04.16


微品:


当摆地摊的变成了城管局的, 他可能就会忘记自己曾经所遭遇的种种,城管与地摊之间的矛盾冲突并不会因他之前有过摆地摊的经历而有多大改变。“我总感觉眼前|城管局的这个人|与从前|摆地摊的那个人在争吵”,这种自己与自己的争吵虽不免荒诞,但这荒诞却每天都在发生着。比如上台之前的人,都曾力争民主自由,但一旦控制权力,却又往往将力争民主自由的人当成异类乃至仇敌。


 

◎四月



去一个叫石头的城市

找一块石头谈心


影子跟踪着光

路途,因收费而转身


学会虚度一生

练习竹篮打水

 

无中生有一些句子

新花样只为诗生


收集信任的碎片

为十月,打造断水的刀


2016.04.07


微品: 颇有禅意,“学会虚度一生|练习竹篮打水”,不知有多少人不愿意如此,但最终却往往如此。


 

◎心


有时像玻璃

碎了又碎


有时像受了潮的水泥

硬如顽石


都市里

寂寞拥挤着孤独

面对每一个十字路口

我的心都会飞快穿过

期待灵魂的碰撞


渐行渐远的人越来越多

只有你

红灯一样的心

让我驻足


 2016.03.26


微品:


“面对每一个十字路口|我的心都会飞快穿过|期待灵魂的碰撞”,我也曾有如此感觉;“只有你|红灯一样的心|让我驻足”,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如此幸运。城市生活,容易导致心灵荒漠化,倘若能遇到一片绿洲,何其幸也。


 

◎工匠


去石头里种梦

风雨

在油墨中结晶


修炼的灵魂

一直努力


把黑色的句子

打磨成一道闪电



2016.03.17


微品: 


这应是诗人的自况;诗人也应是工匠之一种,而且是极其特殊的工种。”种梦“何其浪漫,但要梦想成真,得经历长期的打磨与修炼,方可以”在油墨中结晶“。想想今天在中国当诗人,既不能糊口更不能养家,便是思考也得顾忌种种限制,真是得不偿失;要想一直写下去,没有工匠精神还真不行。


 

◎多


食客比屠夫多

鬼比神多


入戏的比唱戏的多

白日做梦的比酣睡的多


车轧过的路坑多

人走过的路弯多


大雪飘落的时候

没有多余的一片颜色


2016.02.27


微品:


”大雪飘落的时候|没有多余的一片颜色“,前面种种忽然不见,大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啊。但愿那些”多“,从此不再”多“。


◎无理数


我去过你梦里

你来过我心里


多少次,心的抵达

迂回的脚步

给梦的剧本

踩点


痴于陌路

迷于歧途


心的罗盘

思念,是无理数


   2016.02.14


微品: 


”思念,是无理数“,这”无理“,一语双关。 



 

诗友们点评《李唱白短诗六首》存档 

  

       

1】◎黑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

用笔制造木炭


灯火,夜的破洞


我们一起走向

欲望的黑名单


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


包裹着温暖


2015.05.04


云淡淡点评:


这里的黑只是一个中性词,楼上说的很对,它可以包容一切事物,在夜晚,包括欲望,只有当灯光点亮,在这样的残缺里,我们才能看到自身的黑,如木炭,它唤起诗人内心的自省,又是对生活和生命的反思。


 蔡平点评:


指的是:黑暗之中捕捉到灵感火花的诗人经过再创作让黑夜之中有了更亮的灯火和温暖,如顾城所言“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近乎一个意思!


只蝶痴梦点评: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就是在黑里的人,人只有在黑里,才会捉住自己的影子。他在用笔来写作,他制造的木炭,不就是它的文字吗?他的木炭只有遭遇到读者心灵的灵火,才会燃烧出温暖和光明。

灯火夜的破洞。在这里是隐喻人类自我点亮的希望之光,在茫茫无边的暗夜。人的欲望与生俱来,一起走向欲望的黑名单是在说,生命的殊途同归,是说人都在走向死亡。但我们要将光明和希望的种子种植在黑夜,在这个冰冷留下黑暗的世界上留下光明,留下希望,留下人心宝贵的暖!


迎头浪-点评:


试析:首先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是,一群(或一个)文字工作者在深夜里依然笔耕不辍,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以达到怡情和愉悦完美的统一。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用笔制造木炭(掌握命运的人或为作者本人,用文字取暖,木炭—火—热能),灯火,夜的破洞(深夜了灯依然亮着,多形象呵),我们一起走向欲望的黑名单(我们这些人都是有祟高的目的,和不懈的追求),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包裹着温暖(把理想的火苗种植在黑夜,让黑夜包裹着我们的一点点信仰)看,这就是诗人们的写照。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纯属瞎评,不必介意。


刘小文点评:

灯光让黑成为残缺,敌对又包容。


王小川诗歌点评:


由此小诗我看到了满是矛盾的作者在其中挣扎的状态,奇妙的是作者不是如此这般显得痛苦忧愁(无病呻吟)。我感觉到作者想挣脱矛盾的焦躁的同时,又享受着这种矛盾感——创作的源泉!



2】◎尘世 

 

仰视的目光

常被浮云遮挡


风刮起来的时候

轻,便竭力运动


一些在尘世游荡的词

终于挤进了词典


谎言在黄昏里镀金

真理常在黎明时被染红


寺庙上的瓦也结雪霜

教堂的塔尖也会有浮尘


 

2014.10.23


伊沙点评:


北岛体!这是我初读本诗时的第一心声。如果你看不出这个来,你至少不配做批评。北岛体是特朗体(特朗斯特罗姆)繁衍来的,加入了毛话语的干枯与坚硬。如果你看不出这个来,不影响你做批评,只是做不了太大。中国当代诗人有自己体者有几人?这不是批评,相反我认为这是一首配得上在圣诞节推荐的诗。 

 

湘莲子点评:


北岛体,一个时代的导体,导出一代人对理想的迷惘、反思与哀怨。本诗秉承了北岛体的精神姿态,每一段、每一个意象,发力点都在一个疑问、一个精神支撑点上。这样的朦胧诗并不朦胧。若朦胧,也是尘世太朦胧。 

 

我们的叶子18点评:


好诗就是好,让人有据为己有的行动!于是让我变成:仰望的目光/被月亮遮挡/太阳出现的时候/光,便竭力运动/一些带电离子在太空游荡/终于挤进科学的眼镜/谎言被白发戳穿/鲜血比真理还红/教学楼的瓦呀结了雪栓/寺庙的顶在晨曦中消融。题目,日食,哈哈


张明宇点评:


活在尘世,哪得安宁?即使教堂寺庙,亦有浮尘雪霜!安宁不在外面,而在内心,一颗平静自足的心!诗人就是这样的人!新诗典,就是这样的一片净土!借此诗,祝愿沙老及诗友们平安快乐!写出更多佳作杰作!


鱼浪点评:


北岛的作品特点,第一,笔调冷峻,第二,意境空灵,但并非完全超凡脱俗,第三,用词相当节制且文本结构非常整齐。此诗与第三点恰恰吻合!



3】◎磨刀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让它去伤害 任何一棵草木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也不让它沾染上 任何一滴血腥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只磨给对手看


一把刀,越磨越短

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


 2013-03-25


 

穆晓禾点评:


诗人别出蹊径,剑指武侠。磨刀,不为利刃,不为锋芒,不为血腥,不为草木,磨刀不是为了要干点什么。磨刀,只是为了磨给对手看,看——我一直在磨刀呢。


这是心理震慑,俗语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俗语又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如何防,防是一种准备,比如磨刀。


把诗歌写出武侠的意味,是这首诗歌的成功之处。像小李飞刀,要么不出手,要么一刀致命,从不虚发。磨刀不是为了出手,而是为了不出手,不战而屈人之兵。


他一直在磨刀,越磨越短,最后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的那点钢。他的刀,终究还是没有出手,没有机会出手。这是战争策略,也是一种人生态度。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想不被欺负,那就慢慢磨刀吧。


 

李唱白说,一个诗人一年写10首,他都嫌多。他一出手,就是好诗。但他一年10首诗的背后,是在磨刀,一直都在磨。他知道什么时候,刀最快,刃最利。只是,他磨刀的过程,毫无声息,不被外人所知罢了。


磨刀的最高境界,是我们听不见磨刀的声音;磨刀的最好表现,是我们看见得都是精品。


 

大凡点评:


 

唱白这首诗,第一次发出时候我就看过,印象很深,这次修改发出后,我又反复看了好几次(多是临时抽空在未登录状况下看的),今天上来又反复琢磨了好几遍,越读越有感觉。我个人看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写人一辈子的自我修炼。不是为了伤害别人,是给“对手”看的,一切自我的提高,都是给“对手”的震慑,当修为达到一定境界后,仁爱的心,宽广的胸比简单的“锋利”要强大的多。莲座上的正神,一般不见怒目金刚:)终极意义上说,对手只有自己。另外,唱白的诗,绝不是赞美圆滑,而是说要磨掉乖戾之气,留住至柔中之至刚的意思。时间很紧,解读仓促,挂一漏万,大体是这样感觉。如有误读,唱白师友海涵。                             

                                  诗友:大凡


                                        2013年7月5日晚,草于北京。  

 

 

木白点评:


李唱白,河北60后诗人。他的诗比较注重内视性传达,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短制。如这首《磨刀》,入选2013年网络好诗。

诗歌内视性的传统涵义,简而言之,即移物于心,生意成象,侧重于言说外在事物的内心观照。而今,这种观念已经受到广泛质疑,并被一些探索的文本所颠覆。我认为,诗歌创作不单纯是外在世界在头脑中的单向、被动反映,而是诗人经过积累、沉淀、概括,形成了对生活现象更为能动、更为深入、更为本质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外化于客观事物,使外在的象能够传达内在的意,从而赋予诗歌意象以独特的超验性。超验性,即诗性,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艺术的最鲜明的特质。《磨刀》就有如此特质。

有人评说,《磨刀》这首诗与时间对峙,因而显得深邃。在我看来,这样的内视性解读虽然新颖,然有失于逼仄。这首诗的关键词不在“磨刀”行为,而在“磨刀”的指向,即“对手”。时间当然也可以是“对手”,但如果把“对手”仅仅理解为时间,则太表面化了。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这把“刀”,是一把抽象的“刀”,一把超验的“刀”,因而“我”才“一直在磨”,明示“磨”的动机不在其“利刃和锋芒”。我们知道,“一把刀”的功用主要在于其“利刃”,“利刃”越显“锋芒”,其功用越强。“我”弃“刀”的功用而坚持“磨”的行为,就让我们阅读的思维惯性突然停顿、转向。

第二节,是对“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的进一步铺陈、强调。“磨刀”,既不是用来砍伐植物,也不是为了杀戮动物。这里运用反复的手法,虽然突出了“磨刀”行为的非偶然性,但从整首诗的内在节奏和韵律来看,还是有瑕疵的,至少影响了气韵的流畅感和结构的均衡性。这节不如改为:“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不让它沾染一滴血腥”。况且,用“任何”来修饰“一滴”,多余。

第三节,“我一直在磨一把刀/只磨给对手看”,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磨刀”的行为动机。“对手”,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那他是什么呢?所磨之物还是“刀”吗?“对手”这个词语的意义与符号之间失去了透明的对应关系,从而使整首诗的指向是混沌的,即出现了德里达所谓的“异延”状态,或称之语言的悖论。有人将这首诗解读成与时间的对峙,当然是“对手”的能指,但却排斥了诗歌语言“异延”的丰沛性。“每一次解码都是一次新的编码”,这是索绪尔对传统“在场行而上学”的颠覆。

“一把刀/越磨越短/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这一节是全诗的精华。诗人放弃了以有形的符号来描述无形的经验世界,将和解的“伯特利梯”留给读者,而是专注于语言本身的内视性“异延”。这把内在的抽象之“刀”,有了外在的具象之“形”,让诗歌的趣与味,在超验的世界里跌宕腾挪。这也许就是该诗,被评为“网络好诗”的重要原因吧。


刘亚明点评:


与时间对视,往往是深邃的。


与李唱白的短诗《伤》一样,《磨刀》对于“血腥”也是避而远之。前者是怕看见或不忍看见“血腥”,后者是不想制造任何“血腥”。冷丁看《磨刀》,让人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不让它沾染上任何一滴血腥//我一直在磨一把刀/也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我一直在磨一把刀/只磨给对手看”。这里,与其说“磨刀”,倒不如说李唱白在与时间对视,心静如水。想想看,一直在磨一把刀,不是了它的利刃和锋芒,不让它沾染上任何一滴血腥,也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那究竟是为了什么?刀磨快了,不去割草木,不去对付生灵,而是只磨给对手看,这似乎有悖常理。仔细品味,这背后掩藏的是时光的消耗(对手是谁,我们可以不去理会),是善的表现,也是与“对手”的一种心理战术,更是内心的沉静与思索。


 

4】◎干净


一个放学回家的女孩

被一辆飞快的汽车,撞飞到天堂

书本与鲜血,洒落一地


后来,清洁工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后来,路过这里的人,不知道有过事故发生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

街道上没有垃圾,看上去很干净

行人们衣着光鲜,看上去很干净

蔬菜上没有虫子,看上去也很干净


 

2014.03.25


 

苇岸点评:

 

有事件带着,容易掉入预设的埋伏,但这又是不可避免的,诗歌之于小说,在于意味的增殖更为“多义”,此诗将“离奇”突入“时事”,联想形成了意外的合理性,都市的“干净”使“批判的力度”进入了诗歌的序列,可取!


 

5】 ◎擦玻璃


 

一个上午

我在阳台

擦玻璃的里面


那层玻璃


干净了许多

外面的人

看起来还是脏的


 

2012-11-16


 

【刘亚明点评】:


人生哲理的昭示是诗人思想智慧的结晶。


从理论上讲,诗歌蕴含的哲理,表现着诗人的哲学观点和哲学道理。诗歌的哲理不一定明显地体现在字句里,而是可以在阅读中与自己的思想融合,慢慢地体会。《擦玻璃》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深沉含蓄隽永,将哲学抽象的哲理涵盖于一个人、一件事或一个过程之中,可以照亮心灵,也可以升华思想,使人常读常新。擦玻璃的里面,那层玻璃干净了许多,这是我们都熟悉的场景,无可非议。那么,“外面的人/看起来还是脏的”,又在寓意、暗示着什么?玻璃外面没有擦,或者不能擦,好比外面的世界肮脏的部分我们不能改变一样。


 

 6】苍天


太阳是左眼

月亮是右眼


苍天总是很包容

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

看人间


2011.11.23


依然赏析:


这是一首读之让人眼前一亮的微诗作品,想象大胆,气魄超凡。我赞赏作者手笔一挥就能把“太阳”和“月亮”比喻成“苍天”的左右眼。我认为,就这一双如此出类拔萃的眼,已经注定“苍天”目光了得,精明非常,禀赋不俗。但“苍天总是很包容”,诗意在此,没有落入顺势而为的俗套,而是致力于更深层次的提升与递进。笔峰轻转,化实为虚,将日升月落日夜更迭比喻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有力拔山兮中留一份淡定与从容,我为此叫绝!绝在构思妙不可言。想想,以“苍天”如此的明了,有什么事关是非黑白的真相能瞒得过去?于是,所有想象的空间,可以各就各位了,其结果如何??你懂的!全诗借物寓意,成功站在一个深邃的高度,审视尘世,富于启示性,其弦外之音,足够让读者品味一生。                                       

 

【作者简介】:李穗红,笔名:依然。佛山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诗苑》编委、《中国微型诗》副主编。其作品曾获全国诗歌大赛奖项,部分作品在多种纸刊网刊上发表,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当代诗歌精品大全》、《2012中国新诗大典》、《华夏文学优秀作品集》、《佛山新世纪作品精选》等诗歌选本,以及《中国微型诗家》作品合集。


 

云海无岸赏读:

      

《苍天》这首微型诗所蕴含的哲思,远远地超越了它所有字面的意义。

把太阳和月亮比作苍天的左眼右眼,我非常欣赏和佩服诗人超凡的想象力,比喻的又是如此贴切和独特。

苍天是什么?最后一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人间”,是全诗的亮点。褒贬皆备,引人深思和感悟。《苍天》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震撼读者的心灵。诗的意境,所延伸出的氛围,空灵而高远,同时又极富超现实的意蕴和内在价值。

诗人以写短诗著称,《苍天》无疑是一首微型诗精品力作。

                                      

 

【作者简介】云海无岸,原名赵德民,笔名赵耕,山东烟台人。著有诗集《温馨岁月》,微型诗集《三叶草》。文字散见《诗选刊》《散文诗》《诗词世界》《语文报》《中国文学》《中国微型诗》《左诗苑》《作家导刊》《关睢爱情诗》《悦读》《中国儿歌大系》以及台湾《葡萄园》《海星诗刊》等。获过奖,收录过诗选本。市作协会员,《中国微型诗网》站副站长。



红土瓦赏读:


微诗贵在短精。整首诗作者把两句“苍天有眼”“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贯穿其中。诗中”太阳”“月亮”喻为苍天的眼睛,可谓意象奇特。尾句:“看人间”,看似平淡的一句,似说不说的留白,给读者一箭穿心的震撼。整首诗从题目“苍天”开始,到尾句“看人间”这种上下结构,构建着作者“苍天有眼”的寓意其中,同时也表明作者一种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


【作者简介】:汪新生,笔名:红土瓦,男,70后,安徽省怀宁人。作品刊发于《新锐诗刊》,《微诗刊》,《2013年当代诗歌》,《中国当代千人诗歌》等。



刘亚明读《苍天》:


读李唱白的诗,觉得他当属写诗潜力股。


他的诗歌给人一种自然、凝练、平淡的感觉。看似平淡,但有很深的哲理蕴涵其中。其语境平淡自然,没有一点“精雕细刻”的痕迹,这也是李唱白这组诗歌的最大特点。人们常说:“老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那么,《苍天》真的把这些写到了诗中,耐人寻味:“太阳是左眼/月亮是右眼//苍天总是很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人间”。太阳、月亮是对称的,左眼、右眼也是对称的,可苍天却在“包容”,改变着这种对称,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人间”,视而不见。我分明觉得,李唱白在向苍天发问——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体现在哪里?天理何在?


 

【刘亚明简介】:诗人、诗歌评论家,辽宁省作协会员。作品在《诗选刊》《诗潮》《鸭绿江》《散文诗》《辽河》《草地》《满族文学》《中国诗人》《上海诗人》《北方作家》《浙江作家》刊载。文集《仰望的思绪》《淡去的岁月》。


 

《微诗的创新超越之路》


——从李唱白的《苍天》看经典微诗应具备的本质要素


文/山海精


这一组六首微诗,虽然剑心说都是“中微的精选之作” ,但从大家赏析的热度看,这精中之精要算李唱白的《苍天》了。因为最近较忙,上中微的时间少了,因此竟不知道李唱白为何许人,真是憾事!

按说,已经有依然老师和德民兄的赏析文字,大家对这首诗的价值和意义已经有了足够的认识,我就无需赘言,以免画蛇添足,贻笑大方。但又想,如果对这样的诗作,不表一下态的话,伊站要说我不尽责了。

从用词的新颖角度来讲,这首诗并不值得称道,周锡敏“修剪一世的红” 一句中的“修剪”,静月听风“拧干每一个失眠的日子”一句中“拧干”,喏.欢兮“盘点流浪”句中的“盘点”,依然“射响一湖悲欢”句中的“射响”,这些精彩的遣词,都应成为学习微诗创作的典范,而李唱白的诗中并没有这样精彩的遣词,而且,更严重的是,诗中还有一个“苍天”,与诗题重复,这可是微诗创作的硬伤!

然而大家却忽视这些摆在眼前的缺陷,一致称好,这背后一定另有原因。回到李道白“何许人也”,他不是站长,不是编委,不是版主,而只是一个中微新手,因此,这里就排除了人情这一外因。那么,大家如此称道这首微诗,就一定是因为本诗的诗质。就像李白的《静夜思》,就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诗中没有“名词响句”,但却表达出了大家欲说而不能说的“情理”。

这首诗所欲表达的情理如何呢?解读它,抓住两个词就够了,一个是“包容”,一个是“看”。按说,既然是包容,那就一定是悲悯慈祥地看,然而不是,而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句让我们想起了那些不作为的“公仆”的嘴脸,想起了我们的处世哲学和国民心态,明明是贬义词,却褒扬为“宽容”,反讽之意顿生!反讽修辞的运用,增加了诗意的丰富性,这是本诗精彩之一。

现在“反腐成风”,但不管如何强劲的风,反腐成果却甚微,为什么?有人说是制度,有人说是人性,等等。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词语腐败”。何为词语腐败,就是大家以腐败为荣,认为腐败是有能力的象征,而清廉则视为愚傻;以有小三小四为荣,而认为注重修养是没有魅力的象征,如此等等怪象,不一而足。一句话,所谓词语腐败就是词语的能指与所指完全背离。如本诗中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种不作为和偷生哲视学为宽容的品质,视为一种生存智慧!从词语腐败的角度讲,读者在阅读品析时,产生褒贬皆备、辩证看待等赏析,也实在正常不过了。不过从这里也更可看出词语腐败的泛滥程度。

这首诗的想法奇特,意境旷远,咏物与言理的弥合程度,都值得学习,不过大家已经提到,我就不展开论述了。总之,一首诗的好坏,不仅仅在于表达技巧,更在于与现实人生的契合度。有了后者,微诗才有创新,才能超越,才敢言意义。


2014.04.27


 

 麦田守望者杨平赏析:


把太阳和月亮比作苍天的左右眼,已经初露新奇,一个观白天,一个主黑夜,可谓追索阴阳的黑白无常。当然,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象情景的烘托里,却缺少深刻。最后一行突然拔起,其意蕴不言而喻,也使诗歌高了不止一个档次。三行诗歌,因其短小,起承转合或许不易,但平铺直叙断然不可,奇峰兀立,暗流喷薄,应该才是微型诗歌最精妙之所。


杨平简介,网名麦田守望者杨平,凉山人,生于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写作,曾参与西昌现代主义诗潮,入过会,获过奖,办过民刊,入过诗展,有若干诗文发表各类报刊。九十年代中期淡出,2011年以诗歌和诗评复出。


 

静月听风赏析:


这首诗通过白描的手法,通俗的表达,于字里行间透射出思辩性和哲理性,兼具讽刺和教化的双层功效,充分展现了微型诗意韵的魅力。诗人对惯熟的事物作全新的观照,对自然的事理作了超乎自然的诠释,精巧的构思着实令人叫好不绝。把“太阳”和“月亮”人格化,将其比喻成“左眼”和“右眼”,本来并驾齐驱、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一对孪生兄弟,硬是被“太阳” “月亮”,一白一黑,一正一反给支配着。至此,我想到了社会的纷繁复杂,想到了人心的深不可测,想到了贪赃枉法,想到了太多不尽人意的社会现象,但最终我选择了沉默,“苍天”都能“包容”,更何况是我。这里的“苍天”该是“人民”的象征。“苍天总是很包容”这句诗是可以双解的,一方面是对“人民”的褒奖,表现出人民群众的宽容大度,与此同时,也给人留下无限的思考,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格言,想到“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的名句;另一方面,它也给人一些启示,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要以全局为重,有包容之心,做到“宰相肚里能撑船”,凡事不那必斤斤计较,容天下者,天下人容也!

 

 【静月听风简介】:


静月听风,原名杨丽芳,云南祥云人。《新月》诗刊副主编,《中国微型诗》、《中国微型散文诗》、《中国小诗苑》、《中国微型组诗》编委。有诗歌选入《2012年中国诗歌年鉴》。


 

附:中诗德译,甘当桥梁(二)


 

北德飞石


 

《苍天》


李 唱 白


太 阳 是 左 眼

月 亮 是 右 眼


苍 天 总 是 很 包 容

睁 一 只 眼

闭 一 只 眼

看人间 

 

Der Himmel


Li, Changbai


 

Die Sonne ist das linke Auge.


Der Mond ist das rechte Auge.


 

Stets übt der Himmer Nachsicht:


ein Auge auf,


ein Auge zu,


so blickt er auf unsere Welt hinab.


 

Vokabeln


苍天 cānɡ tiān Himmel


太阳 tài yánɡ Sonne


月亮 yuè liɑnɡ Mond


左 zuǒ links ↔ 右 yòu rechts                  

眼 yǎn Auge


总是 zǒnɡ shì immer


包容 bāo rónɡ = 宽容 kuān rónɡ tolerant, Nachsicht üben


睁 zhēnɡ öffnen ↔ 闭 bì schließen


人间 rén jiān menschliche Welt


 

Erklärungen


1.Die ersten zwei Zeilen kommen aus dem alten chin. Mythos 盘古 Pán Gǔ - Schöpfer des Universums.


2.Die vierte und fünfte Zeilen kommen aus dem Volksmund. Das bedeutet übersehen, nicht zu ernsthaft.


 

《皱纹》


李 唱 白


一 道 道 皱纹

让 汗 水滚落得

缓 一 点

更 缓 一 点


像拦截岁月的河流

让 它 流 得

慢 一 些

再慢一些 

 

Falten


Li, Changbai


 

Falten über Falten


lassen Schweißperlen


ein bisschen langsamer, und


noch langsamer rollen.


 

(Falten sind) wie ein Fluss, der die Zeit aufhält.


Er lässt sie


etwas langsamer, und


noch langsamer fließen.


 

Vokabeln


道 dào Zähleinheitswort (ZEW) für Falte


皱纹 zhòu wén Falte


汗水 hàn shuǐ Schweißperle


滚落 gǔn luò rollen


得 de (das Komplememt des Grades)


缓 huǎn = 慢 màn langsam ↔ 快 kuài schnell


(缓慢 s.o.langsam)


一点 yì diǎn ein bisschen


一些 yì xiē etwas


更 gèng = 再 zài noch (hier für den Komparativ)


像 xiàng wie


拦截 lán jié aufhalten


岁月 suì yuè Zeit


河流 hé liú Fluss


(岁月 s.o.)流 liú fließen, vergehen


   

在译介欧阳鹏飞长诗《传统与现代》的过程中,我有种种感受,产生了一些想法。这些自然都与我在德国常年从事对德汉语教学有关。


语言学到一定程度势必要走进文学,通过这次阅读欧阳长诗和此前阅读莫言小说节选,我感到了学生们内心的渴望。这两次阅读从语言的角度都极具挑战,但学生们兴趣浓厚是文学的魅力使然。


我由此班想到其它在德业余大学、进而想到德语国家的汉语中级班都有教材问题。为此我向国家汉办建议过建立对外汉语教材初、中、高三级完整系统。德国的德语、英语学习都是这一系统,不可能学到中途没教材了。英语教材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编,且不断更新,何等重视!我虽人微言轻,但说了该说之话。我想,我也可以从我做起,从为我的学生们做起,引导他们进入文学的殿堂。为达此目标再合适不过的就是短诗了。所以我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译介长诗转而译介10行以下的短诗,希望做得更合理。


学生们的中文词汇量有限与作为知识阶层的他们颇具欣赏水平是一对矛盾,所以我择诗的标准很特别,希望能选到那种词浅意深、以小见大的短诗。当我见到河北诗人李唱白的诗,非常欣喜,立即与他预约通了电话。他知道我以上想法后,言之“功德事业”,对我非常理解和支持,并曾向我推荐过不少短诗。非诗不佳也,只因我的标准特别没能选用,实在抱歉。在此,对李先生为此付出的宝贵时间和精力特别致谢!


关于李先生之诗我曾与他交流过:“我能读懂你。这种结构之美,散中有序;这种想象、哲理及自然清淡之风都很美。”我选了《苍天》、《皱纹》是因为两者皆词浅意深,以小见大。拿《苍天》来说,其中有中国神话、中国俗语。通篇又是一个巨大的想象,连接天和地、人和自然。结构浑然天成,表现了包容这一重大主题。选好了他的诗,我用他的诗语告知:“我采了你的词,摘了你的句”,开始神奇地诗化。


后来得知李先生《磨刀》一诗获得2013年中国好诗榜第三名,我由衷为他高兴。但他不知我曾与某诗人谈过此诗,因此诗可能会被西方人误读只能割爱。由此也可见我选诗费尽了“心机”。


从我开始译诗,就有知情者在索诗。我所在学校为州立业余大学,语言部有20多个语种,学员总在两千以上。对感兴趣者我作了散发推介,使读者群有所扩大。以下德国读者部分代表性评论由我译自德文,如实传达原意。 

 

德国读者评论一:


衷心感谢寄来的这两首诗!它们为我带来莫大的喜悦。“苍天”是那么可爱和包容,促使我善待他人和自己。我们德文中也有成语“闭一只眼”(注:意同中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如“苍天”示范给我们看的那样。


《皱纹》使我深受感动。以我75岁之龄,虽无那么多皱纹,但行走慢得可怕,此外还有诸多不便。这首诗好在、美在:帮助我学会享受人生,去从容完成要做之事或走完要行之路。


 

德国读者评论二:


《苍天》具有童真般的美好想象、追求简洁的非凡勇气。不像我们德国人,似乎越繁越好,越繁越能充分表现自己。苍天是积极的,它在行动——睁眼闭眼、俯视人间。它最了不起之处即宽容为怀,一视同仁,且无附加条件。这体现在“总是”二字上。我们西方宗教中也有一种所谓的“宽容”。如果人有过错,去向神父忏悔,会得到宽恕。有时这种“宽容”会助长邪恶,人们可以允许自己一错再错。


《皱纹》如《苍天》具有简洁之美,是一种语言艺术;其形象生动也如《苍天》,一念此诗我就看到一幅图画。这幅图画对我也是一个悬念,因为在西方世界皱纹为贬义,标志着衰老、丑陋,令人联想到注射溶液、美容手术。而《皱纹》一诗立意积极,使年长者感到很大的安慰。我还赞美诗中之“缓慢”。它对抗当今社会的“迅疾”,可治愈现代文明引起的种种毛病。


 

德国读者评论三:


我们德文中有以下成语:1.不是那么糟糕(halb so schlimm)。德文字面意为已“一半那么糟糕”,还不是那么糟糕,也是极大的宽容。2.把蚊子说成大象(aus einer Muecke einen Elefanten machen)常指某人小题大做,言外之意是要学会宽容,不要小题大做。包(宽)容精神对人自身、对社会都很重要。


《皱纹》中汗水的意义很积极,与工作、劳动相关联,与延年益寿相关联,是对平凡、健康人生的肯定,是人生的哲理。


 

德国读者评论四:


造物主昼夜俯视着我们。我们也可这样认为,它对我们视而不见,而其实它总是以极大的宽容、充分的理解和谅解俯视着我们。


对我而言,皱纹标志着思考/害怕、疼痛、忧愁/年老、自我批评意识和/沉着/一切刻在脸上


汗水象征着疲累/ 恐惧、内心不宁和/过分忙碌


    ······


芬兰读者评论五:


这个周末我读过两首诗:李唱白的《苍天》和《皱纹》。我坦白,我对中国诗歌真地不太熟悉,所以老师一建议我就很高兴。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新尝试、一个好机会,看我能不能明白诗歌的原意。


《苍天》的词语不太难,留给我的印象很深。太阳是苍天的阳面,月亮是它的阴面,有阴阳两面世界才完整。芬兰语中也有同样的说法——“睁一只眼”,意思是不要太仔细地看别人做什么,要以善良来对待别人。在人生中,如有一天你做了不好的事或对别人非常失望,这时还有大自然,也许苍天具有神秘的力量看人间,照顾你,接受你这个人。那么,你最好就放心吧!你犯过的小小的与大大的“错误”都没关系。


《皱纹》这首诗有些生词,感谢老师为我准备了生词表,让我能快点了解内容。我念完第二遍获得一种特别的感觉。一般来说老人不能工作了,身体可能虚弱了,动作都变慢了,所以汗水流得越来越少,越来越缓。比如我外婆,她今年90多岁了,总是躺在床上。如果汗水滚落的话,很可能她在发烧。


我在考虑《皱纹》的诗意时,有了一个主意。万一我把“汗水”这个词跟“眼泪”换一换,对这首诗的感觉和理解会有怎样的改变呢?岁数大了,阅历深了,经验一般来说丰富了,掉眼泪的时刻少得多,也因为在人生中已经历过太多的磨难。


老人的眼泪比小孩的、比年轻人的、比成人的更令人觉得可怜。爱人和朋友可能都已去世了。在西方老人经常住在养老院,家人很少去探望。自己孩子和孙辈的名字也记不住了,还有很多病。最后,对死亡的感觉也许很复杂:一边盼望痛苦结束,一边恐惧死亡来临。


我希望,我老的时候皱纹特别多。不是因为我人生太痛苦,而是因为我每天都笑得太多了。 

 (芬兰读者Ulla Keinänen因男友来德,是我中级班新学员,曾在中国、台湾学过汉语,擅长写作,乐意念诗评诗。评论用中文写成,作了删减,略有改动)





午夜读诗


——读李唱白《短诗十二首》随笔


侯建丽


 

微信时代我们每天可以在朋友圈、关注的公众号、诗歌群读诗,一月下来不知要读多少诗,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诗并不多,而诗人李唱白的《果》《大开元寺》二首诗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为一位诗人,一生能写一首让别人记住或几首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诗,应该是值得庆幸的。


我们知道李白一生写过一千多少首,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静夜思》以清新朴素的笔触,因逼真、生动地抒写了丰富深曲的思乡内容而被大众熟记,且让人百读不厌,千古流传。


说来也真巧,李白与李唱白只差一字。李唱白的笔名应该出自毛泽东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里的 “一唱雄鸡天下白”,但作为一名诗人,笔名也一定还隐含了对李白的敬仰与希望对其诗歌精神唱响的意愿。


李唱白以写短诗为主,短诗更注重灵感与思维的敏捷性。一般短诗都是通过捕捉意象,在瞬间完成诗人的思辨及诗意的升华,也就是一首优秀的短诗也许就在一念间能诞生震撼人心的诗句,就像他的《果》与《大开元寺》。


 

《果》


秋天

一只鸟

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落着


一阵风吹来

又飞向天空

仿佛神摘去了一枚果


 

《大开元寺》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从一处佛堂,拜到

另一处佛堂

像一炷香火在走动


《果》与《大开元寺》,结构一样,都在平淡中见崎岖,寥寥数句,比喻新颖奇特,让人眼前一亮。《果》中诗人把从果树上飞走的鸟,比喻成神摘去的果。《大开元寺》中把从一处佛堂拜到另一佛堂的一位白发老人比喻成一柱走动的香火,不仅非常妥帖,而且神秘玄幻,仿佛这不是诗人的语言,而是神赋予的。这些神来之笔不仅提升了诗意,更是让人感叹诗人诗歌灵感的天成或思维意识的敏锐。


诗人的一首《磨刀》,已经有多位诗人评论家对此诗作了非常精准的评论,这里就不再赘述。


李唱白是一位关注生活的人,他的诗歌就是对生活的浓缩与提炼。他的诗最大的特点是有思考、有感悟,善于运用比喻。诗人把深思与感悟都隐含在描述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中,含蓄深邃,让人深思。


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诗人是把这些记录下来经过艺术加工,变成诗歌。李唱白在写作中观察细致入微,视觉与思维都很敏锐,在生活中思考,在思考中写作,他让诗歌在生活的沃土里插上翅膀。


诗人的诗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片段,通过现象看本质,给人以思考。如《擦玻璃》《干净》都反应现实社会中人或现象,都存在表面或局部清新光鲜美丽,而背面或侧面阴暗肮脏的情况。而《佛像》则是用辩证的思维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所有美好的信仰或精神,也都存在不足与缺点,需要不时的清理与更新,去伪存真,不断完善。


《干净》这首戳穿社会现实中一些虚伪面纱的诗,写的更是独具特色。


在人世间,有多少真实都被假象掩盖,有多少黑暗都被阳光掩盖,有多少绝望都被希望掩盖,有多少贫穷都被政绩掩盖……人们见多了美好掩盖丑陋,善良掩盖邪恶,活着掩盖生命,消亡掩盖死亡,面纱掩盖眼睛……


英国小说家菲尔丁在《约瑟夫·安德路斯》里有一段话:“虚荣促使我们装扮成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以赢得别人的赞许,虚伪却使我们把自己的罪恶用美德的外衣掩盖起来,企图避免别人的责难。”

我想,也许《约瑟夫·安德路斯》里的这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李唱白的《干净》。……


作为一名诗人,都在力求超越不同于昨天的自己,他们力求创新、力求突破与超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也看到李唱白力求突破自我的脚印,正在一步一步向着未来出发…… 

但愿诗人李唱白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作。


                                             2016年11月22日夜


作者简介:侯建丽(网名:清凝之水),读诗、写诗、评诗。生于李白祖籍地甘肃天水秦安县,作品发表在多家纸媒及网刊、公众平台。2012年12月出版个人诗集《缪斯的眼泪》。




一种经验书写的向内延伸


——简论李唱白的诗


蒲素平


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远离尘世,但诗人依然可凭借个体经验延伸进入内心的“尘世”,那一定是个不一样的尘世。“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从一处佛堂,拜到/另一处佛堂 /像一炷香火在走动”——《大开元寺》。以人性的经验直接越过事物的表面进入幽暗的核心部分。一个老人,一炷走动的香火,精神的寂寞处传出响动。或者说因深刻的洞察,获得了一种尖锐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触及人性经验的深度。对这样的诗歌,我们无需过多的阐述,诗句已借助每一个读者的个体经验,或者说诗人已借助特有的语词去凿通一条幽暗生命体验之路。


人性经验的书写方式,常常不愿意借助大量的抒情,而是借助口语化的叙述,用看似随意的语词,穿越空洞、杂乱的现实,三言两语把这世界的荒唐和繁杂说出,竭力让诗歌呈现出一种个体生命的生动和鲜活。在《干净》这诗中,诗人以静制动,以平静的眼神,制造出了内在的波涛汹涌,”行人们衣着光鲜/看上去很干净/蔬菜上没有虫子/看上去也很干净”。一切轻若纸张,干净若白雪,也许这就是生活的秘密。用一个生命体验另一个生命,用一种鲜活的灵魂去引领另一个鲜活的灵魂,是诗歌内在强度的有效验证。在《果》诗中,把一颗果和一只鸟进行互换,打乱我们常见的动静意向结构,形成诗歌上的妙悟,产生一种荒谬和对固有审美的碰撞,催生出一种陌生感审美,从而形成另一种美学范式,使这首仅仅四句的短诗,张力向下和向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延伸。从语言结构上看,整组诗歌显示了扎实的功夫,步步为营但不显得呆板,慢慢品读会有一种如木三分的尖锐之感,这种尖锐少有破坏力,让我们的阅读遇到一种新的挑战,在挑战中重新回味我们的生命底色。如果诗人有意识进行这方面的加强,势必会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模式和语音气质,读来令人意味深长,彰显出精神的内在性的丰盈。“捉住自己影子的人/用笔制造木炭//灯火,夜的破洞//我们一起走向/欲望的黑名单//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包裹着温暖”——《黑》。《黑》这首诗中把现实和精神之间用简单准确的意向做了填补和链接,使黑这一词语拥有了自己独有的特质,使“灯火——夜的破洞”,这一形象站立了起来,有了立体感和动态感,词语有了某一方面创造性。从诗的内核上说,就把生命中的不轻易示人的幽暗部分呈现了出来,使这首诗歌有了内在的光晕,使其深刻性和广阔性得到进一步延伸。


有一种写法方式:就是生活是诗歌的影子,或者说一个的人写作维度与诗人生活态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李唱白这组诗里有着生活的隐线,并埋下了自己主观感受和思索方式,由外部形象转为个人记忆和经验,完成了向内转的过程。在《擦玻璃》这首短诗中写道:“一个上午/我在阳台/擦玻璃的里面//那层玻璃/干净了许多/外面的人/看起来还是脏的”。节制、内敛,把想要说的通过一个意向呈现出来,形成语言的“冷欢乐”。类似的诗歌还体现在《 多》这首诗里,诗人一连用了几个最平常的,也最容易落俗的排比句,排比句在短诗写作中绝对是把双刃剑,区别在于高明的诗人会敢于冒险,诗的最后两句“大雪飘落的时候/没有多余的一片颜色”有效改变了诗的走向,使个体经验直接参与诗歌表达中,出现了一种歧路性效果,使这首诗呈现一种审美。


如果更深入地了解李唱白的诗歌创作,我们会发现诗人有着自己的执著“信念”,其实“信念”这个词,就目前某种意义来说,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隐私,隐藏在我们灵魂的最深处。’信念”对于一个诗人的意义无疑是巨大,是其思想深度的基础和作品品质的试金石,往往看不见,但又体现在一切行动中,隐藏在作品的隐秘处。《磨刀》中写到:“一直在磨一把刀/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从词语的选择直接进入精神的选择,诗歌在隐忍地控制着节奏和情感,控制下一步可能到来的思想深度,类似于小说中的矛盾的设置,让该铺开的慢慢铺开,干净而节制,多余的一点都没有。像一条河水悄悄地积聚力量,让诗歌和读者一起去等待河水上涨,慢慢越过堤岸,然后,诗人快速拉开场子。把词语和思想呼啦啦铺开,用六行三节全诗一半的行数,来写磨一把刀和磨一把刀之后所要呈现的思想之花。用三句“我一直在磨一把刀”来重复、强化精神的指向,接着层层变化、递进,从“不让它去伤害任何一棵草木”,到“不沾染上任何一滴血腥,再到“只磨给对手看”,不断探寻思想深处的可能性,完成了单向度表达向多向度表达的递进,以词语自身的光芒,使诗歌变得生动而繁复甚至磅礴起来。最后两句”一把刀,越磨越短/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完成诗意的回收,节制、隐忍;完成一种不可言说之言说;完成一种自我心灵图像的呈现。


蒲素平简介:笔名阿平,中国作家协会员会、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文艺报》等,著有《大风吹动的钢铁》《唐诗的另一中写法》等多部,作品入选多种年度选本,曾获河北文艺评论奖等多种奖励。

 




李唱白自选短诗五年十二首(2013——2017)


 

◎回首


歧途柳暗

陌路花明


回首

寻找追随的影子

它跑得比肉体快

快一步


白发作灯

照归途


 

2017.06.15


 

 

◎他的腰


为了生存他向村长弯腰

为了母亲的病他向医生弯腰

为了孩子的学习他向老师弯腰


在穷亲戚面前他的腰弯得亲切

在乡亲面前他的腰弯得淳朴

在庄稼面前他的腰弯得也是那么善良


如今他直挺挺地躺在棺材里

像是要把一生中不该弯的腰直过来



2017.10.10



◎初冬


风在提速

吹疼了怀乡人的骨头


有多少肉体

已不能再按原路返回


远道而来的云

为万物染着白发


一片雪花落在枯枝上

没开过花的也开了


2016.10.29


 

◎工匠


去石头里种梦

风雨

在油墨中结晶


我一直努力,如何

把黑色的句子

打磨成一道闪电


2016.05.25


◎无眠


深夜有时会听到小狗在院子里不停的叫

起身去看,外门完好

小狗摇着尾巴对着空寂的夜还是汪汪乱叫

躺到床上,恍然想起去世多年的父亲

那时还没有养狗,院子里还没有种葡萄


从明天起,给小狗看我与父亲的合影

让它闻闻父亲穿过的棉袄


  2016.11.19


 

◎那时在乡下


那时在乡下

冬夜飘着雪,一家人围着炉火

剥那些霜后来不及绽开的棉花桃

水壶滋滋冒着热气

炉台上烤红薯弥漫着甜香

我们总是等不及熟透,咽着口水

你捏捏我捏捏抢着吃


那时神像与我们一起挤在简陋的屋子里

一家人呼吸着母亲敬神的香火

也受着父亲荷花牌香烟的熏呛


 2016.11.28


 

◎大开元寺



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

从一处佛堂,拜到

另一处佛堂 

像一炷香火在走动


2015.11.07


 

◎黑


捉住自己影子的人

用笔制造木炭


灯火,夜的破洞


我们一起走向

欲望的黑名单


把火苗种入深夜,让黑

包裹着温暖


2015.05.04


◎果


秋天

一只鸟

在院子里的果树上落着


一阵风吹来

又飞向天空

仿佛神摘去了一枚果


2015.10.07


 ◎尘世 

 

仰视的目光

常被浮云遮挡


风刮起来的时候

轻,便竭力运动


一些在尘世游荡的词

终于挤进了词典


谎言在黄昏里镀金

真理常在黎明时被染红


寺庙上的瓦也结雪霜

教堂的塔尖也会有浮尘


 

2014.10.23


 

◎干净


一个放学回家的女孩

被一辆飞快的汽车,撞飞到天堂

书本与鲜血,洒落一地


后来,清洁工把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后来,路过这里的人,不知道有过事故发生


在繁华喧嚣的都市

街道上没有垃圾,看上去很干净

行人们衣着光鲜,看上去很干净

蔬菜上没有虫子,看上去也很干净


2014.03.25


 

 ◎磨刀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为了它的利刃和锋芒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不让它去伤害 任何一棵草木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也不让它沾染上 任何一滴血腥


我一直在磨一把刀

只磨给对手看


一把刀,越磨越短

只剩下一点钢,含在木把里


 2013.03.25




诗人简介:


李唱白,男,原名李鑫建,河北新河县人。有诗文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潮》、《文苑 经典美文》等报刊,有诗歌入选多种选本,获首届王亚平海内外现代诗大赛一等奖、2013年度中国好诗榜第三名、河北省首届群众文学大赛二等奖等多种奖项。有诗歌被译成德语。


今日名言

        “诗人不必要充满灵感地升到天上,在大地飞翔,他的使命不是在于离开大地,飞上天去摘取星星,他是永远也得不到它们的。诗人的任务在于从他所及的范围内闪烁着的东西中创造出新的星星。”(法国·勒韦尔迪)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