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郁 葱《或者是灯盏,或者是阳光》(下)等 (连载4) (总407期)

郁 葱 诗眼睛 2021-10-07


理论园地TO BE

或者是灯盏,或者是阳光(下)

(作者:郁 葱)


或者是灯盏,或者是阳光

                      

——2013年的中国诗歌(下)

 

□郁 葱

 


    一直是要离弃痛苦,所有的人都要出任

    岔径的较量,光却拒绝发表引领的意见:

    我学着把手臂放入自己的臂弯

    用一页写诗的纸擦去脸上的露珠。

    我笑了:在没有心灵负担的缝隙之间

    倒是分出一些幻觉,并且,说出预见——

 

    我是在一个渴望的早晨经过它:

    养蚁的早晨,然后像解放前的传单散发

    但一阵光辉藏着烧焦的守护者的头颅和烟囱

    我私有秘密的臆想片段,差不多已分泌用完

 

   (道辉:痛苦是零  选自大型诗丛《诗》总第17卷)

 

这么多年过去了,先锋光靠姿态是混不下去的。什么架势都会老旧发黄,而内核从一开始就不是那么容易摆布。道辉先生上道起即无轻浮,这一首在“非传统”的体制内,依旧很平易、很认真。

 

    办公室的门一旦关闭

    潮水开始上涨

    我是大海中

    一块黑暗的礁石

    我和她们之间

    相隔着海洋和海洋

    她们是我的员工

    她们在其中沉浮

    我听不到她们喘息的声音

    但我听过

    她们的故事

    19岁的女孩

    每个月要给30岁的无业游民的哥哥寄钱

    她恨她的家庭和父母

    25岁的女孩

    挣的钱一半要寄回家

    她的父母

    要存钱给先天性心脏病的弟弟买房

    28岁的女孩

    准备结婚时发现了男友的外遇

    她忍受了这羞耻

    因为她已活得太累

    我每天都在听说这样的故事

    但只能像礁石一样无语

    有一句话

    我一直想说

    但终究也不可能说出:

    “你们互相之间

    就不要再斗下去了”

 

   (沈浩波:她们  选自《明天》第3卷)

 

好像有三句话要说:1、她们不是淹死的,是累死的。什么东西鞭策着她们?2、真没有纯粹的口语,没有只需要付出唾沫的手艺。3、诗还是要有用。怎样在优美虚弱的体系中,建立起即使迂曲的硬价值,这曾经是个问题。着急的是,这仍然是个问题。

 

    我确信,春光再暖

    依然有不能发芽的种子,不能晒暖的石头

    不能堆满羊群的山坡,不能滚滚向东的河流

    比夜更黑的翅膀

    惊人地相似,有些鸟

    注定不能再回到我们的肩头

 

    我确信,春风再柔

    依然有不能和解的舌头,不能唱歌的手指

    那些肋下越来越胆小的小肋骨

    和容易走神的眼睛,那些被风匆匆掠过的额头

    和柔软无骨的影子,在春天里

    被一步步逼进尘世阴暗的小角落

 

    我确信,春天再好

    那些汹涌的爱,或者莫名的恨

    早已让时光磨损成斑驳的屋檐老瓦

    那些手攥菊花,浑身披挂露水和星光的人

 

    在秋天的东篱下,抬头望山,弯腰采菊,坐着看世界

    早已忘记了春天的模样 

 

   (青小衣:我确信春天是这样的  选自《中国诗歌》2013年第4期)

 

我也确信春天的确就是这样的。世界就是这样的,能变化的、无法更改的或改起来漫长的就是这样的。全诗最后三句之前,标准的“文辞熟稔、配搭新奇”。最后两句,依旧熟词,草率收手,像档案。也许能不这样写,但谁都有局限,我也一样。

 

    我的事实,我赤裸的兄弟,

    转身,身体短路;回头,墓地的一日三餐

    充斥了房间,而窗外,依然是

    沿着类似细长的防波堤而涌来的驳杂的傍晚。

 

    不过,要申明一种高处的立场

    往往需要使用更低的碳,

    用旧人、碎屑和冰粥。

 

    我的事实,我赤裸的兄弟

    我听到你镂空的哭声,质地坚硬

    以至于我真的相信了

    我们彼此茫然若失的存在。

 

    你从我耳中拎出的那片海岸,

    今天,高于你的颓废,

    高于酒,和酣醉逼人的冬天。

 

   (孙磊:事实或高处  选自《诗刊》2013年5月号上半月刊)

 

读者看诗,到底是看怎么写还是看写什么?好诗,两者都尽最大可能交集着满足。这首诗在文字上提供了无铅华的从容;这首写的是不止于“生理下沉”的内心流变,人在老,一点点沧桑起来,但诗毫无尘埃感。这样的诗永远不会成为“旧作”。

 

    一会儿是多长时间

    我发现自己

    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

    就把三十几年过完了

    有时候真想掐掐自己

    看是不是在做梦

    看看身边的人

    一下子一下子一下子

    也老了

    他们是陪着我老的

    令我非常不好意思

    这三十几年我似乎

    只打了一个盹儿

    就把你们连累了

 

   (刘川:人们啊,请不要和我一起变老  选自刘川诗集《大街上》)

 

不同于口语兑水,刘川“不端着”的作品给诗歌带来了难得的娱乐性。这一首算温和、良善的,他的好些别的诗也糙、也尖刻、也犀利呢。好玩,思想性也不输。很是孤本,诗歌使许多人都不会笑了。

 

                            1

    椤木和红枫不是你。

    香樟也不是。两三只黑白相间的鸟,在爱晚亭嫣红的夕照里

    忽高忽低地飞。雨丝闪亮,

    但不是你。

 

    你小憩在半山腰的云雾中:“我的浆果

    已经爆裂成谶,就像

    这满山割不断的香气,有忠实的能力

    陪你,走到消逝。”

 

    而此时麓山寺钟声四起,人间的烟火

    正炽。倘若穿石坡的一镜湖水缄默不语,我

    又能说什么呢?三月清风绿意荡漾

    群峰、蔷薇、好时光,都在原地。

 

                            2

    我悲伤,是因为人生之路走了近半才知晓

    尽头是死亡。

    我悲伤父母离开我,在我懂得反哺之前,懂得将养育爱子之爱

    分一半给父母之后。我悲伤我生下孩子,迎接他的其实

    是一天一天,走向死亡。我悲伤。

    我悲伤我纵是极尽诗情画意,也不能阻止粗粝的雾霾进入亲人的肺腑

    就像错判,冤狱,政治,黑幕,奸杀,强拆空气一般

    围绕着众生短暂的一生。我悲伤。

 

   (施施然:在岳麓山/我悲伤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7期)

 

同一作者的两首诗连起来看。前一首游记类,清明安净,粘而不腻,融汇却不交出,后一首则有话直说,技巧基本全无,许多时候让人不敢这么写。若有人说前一首才文艺才像诗,那肯定就有人说:后一首的直接密集难道就没使恁多的云苫雾罩失去分量么?所谓诗言志,写的就是个价值观,方向必须对头,高度必须达标,文字纯熟,文武不吝。

 

    他故意坐在游泳馆的外面抽烟。

    吹落的晚樱挤在墙角,他将烟头往前递了递,

    隔空想去点燃它们。玻璃幕墙映照出不断左右交替的手臂,

    远远地,它裂开的波浪里,探出一只麋鹿,专注又警惕。

 

   (肖水:寂静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7期)

 

大气不出琢磨了一会儿,领会了还是没领会。应该是知道那意思。觉得开头的“故意”一词用得好,真的该用,有主动性,给了提示,要不线索就太虚无了。结尾的那只麋鹿,可以替换成狍子么?真的不行?这类诗,挺挑剔,对不上口令的他不理。相当于性能车的漂移,在可控与玩砸了之间划弧线,接近满格地无视规则,不像春运,车是往前开了,可那些脸都没动。

 

    写在落日后的文字,像房间里的灯光一样

    亮起来,那些醉意朦胧的词语

    让我手足无措,让我

    难以纠正我对黑暗与光明的错觉,我小心地

    把自己摊开,如一张纸

    被密密麻麻的文字挤满,我已经无路可走……

    作为一个有了思念的人,我只能让自己深陷其中

    在漫无边际的黑暗里,让刚刚写下的文字燃着

    生活一下子如此明亮,我感觉自己是一颗

    遗落在光明里的纽扣,即将被一个人

    弯腰拾起,缝在她远行时不肯换掉的衣服上……

 

   (阿未:一颗遗落在光明里的纽扣  选自《山花》2013年5月下半月刊)

 

常见的时刻,熟悉的感觉。幽微,珍贵。孤单的自己、与少数他人的相通,一遍遍把你从黑暗里救出来。

 

    时候到了,按照我们体内的程序

    我们必须在一周内去赏花

    我们应该在出门时露齿一笑

 

    有个武大研二女生小邓在树下照镜子

    她在镜子里一下看到了樱花

    ——通过镜子里的眼睛

 

   (刘洁岷:樱花节  选自《长江文艺》2013年第5期)

 

怎样判断哪一种美不适合我们?如何区别“趋美”是报道了我们的美好还是泄露了我们的浮薄?这首诗里有一把镜子,就显得精彩。

 

    仿佛第一次走上这条路

    到处是新鲜的阳光

    每一片叶子都是亮晶晶的

    像从前一样

    在看熟的芭蕉边站了一会儿

    樟树便把细碎的日影投了过来

    温热的风一阵接着一阵

    随着那扑面而来的沙沙声

    哦,亲爱的

    我发现,自己终于又可以

    像一片叶子般

    在夏日里,再次慢慢翻转身子

 

   (冷盈袖:午后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9期)

 

七零后。写出的像零零后那么简单,未说的像阅历、像昏睡那么丰富。只有结果,加一点复苏,开头和过程随你猜或不猜。人这一辈子,确实只有一个S字是确定的,之前所有的,都真切,都含糊。

 

    需要进入绝对的静谧,才能抽取出

    点滴喧闹的价值

    明白黑的人,才懂得在墨香中提炼纯白

    我需要在一万个行人中

    找出最恰当的那个,要用一万句诗

    挑出一个知己。不是大海捞针

    我练了好几年

    才练出这,悲伤的箭法

    不能百步穿杨,却足够我小小的心

    满足踏实

    只有在听到某些胸腔的共鸣时

    我才觉得

    在这世上我还能找到一些

    遥远却亲如影子般的

    回声

 

   (玉珍:共鸣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9期)

 

还是九零后。这是组诗《一纸忧伤》中的一首,单拿出哪一首诗来看,小姑娘的文体还需要长大,她的出色在于一组诗形成的印象:新人们比前辈更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不寄生、不旁观、不隔离、不交易,既写诗,诗就很难从他们的生活中析出,诗的血肉即是他们自己的血肉,诗的灵魂即是他们自己精神的真声息。他们使诗歌显得如此美好,也表明诗歌本身的确不是最重要的。小姑娘的忧伤,看得人满心欢喜。不像以前有的人,号称诗是生活方式,其实只是在真实生活中混得虚飘、缺位、无感罢了。(诗它怎么就成了生活方式呢?对于实实在在生活着的人们,对于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诗只是一门有帮助的、连钱都挣不太多的手艺而已。把诗捧那么高,把你自己撂哪儿?)

 

    我试图放弃那些臆想。在黄昏之前

    抓住一声鸟语,缓慢滑过城市

    低矮的天空。试图叫住一只

    爬过斑马线的蚂蚁

 

    那些云朵,还在远天漫不经心地飘。

    紧拽着垂柳衣角的风,早已拂过

    守望的老城墙,停歇在

    一本发黄的史志里

 

    我试图让下行的游船,带走灵魂的

    焦虑与惶恐。让行驶中的火车

    卸下火车自身的重量。像此刻

    的阳光,淡定尘世的哀伤

 

    是的,我试图放弃诘问。比如地震

    矿难以及人为的战争。但我无意

    打碎精美的陶片,拔高人类

    苦难的高度

 

   (三峡红枫:黄昏之前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9期)

 

“拔高人类苦难的高度”属过度精神消费,过犹不及,接近自讨苦吃。这首诗很适度。不过在技术方面,一些“意象”、“词素”的“可替换性”显然比较高,辨识度必然低。

 

    没有人告诉木头不要横着生长

    多么无辜,被砍削成长方体的数百年时光!

    雨季过后,这些木头一字排开,巨大,灰暗

    它们堵住的不是车,是走错路的人

    那个人怀疑自己走进了古木参天的森林

    年轮把守的秘密,轻易被夕光猜中

    “做木头也没有什么不好。”她喜欢迎面吹来的风

    像抚摸久远的木头一样抚摸她

    然而夜幕落下时,她站起来了

    ——她要替木头活下去

 

   (魏维伟:坐在木头上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9期)

 

诗被多数人抛弃,到底是因为它的专业性形成的阅读门槛,还是因为它的不精准导致的信任下行?多半是后者。散淡的快乐写得皮相,切骨的苦楚找不对穴道。被蒙蔽的人写不出真实豁然的诗。坐在木头上,不乖张生僻,原生气息弥漫,必然的浓郁却被抽离,X光般地清晰清明地旁观或自省。读起来没障碍,琢磨起来有惊悚,这样的诗在诗歌总比例里还是太少。

 

    香,天真地龟藏在百合的心室

    张开眼,满怀敬畏、忠诚、使命兼具

    懵懵懂和不太懂

    不知该把自己当花的隐私收藏

    还是,任由自然体态芬芳蒸腾

    百合,欣赏香那夺魄追魂、万物挡她不住的体味儿

    必须加以利用。她

    露出洁白温和貌似纯洁的笑脸,好像没有坏心事

    出来吧,香

    我把我最宝贵的蕊让给你,来舞蹈高傲跳跃施展吧

    香,哪知百合非常不崇高的

    把你占有、本应属于我的坏心思

    有点儿以为自己的新生命真的可以恃才轻盈越万物兼具

    荣耀光芒遍布

    用眨着眼睛的俏模样,飞呀飞

    闯呀闯,飘来又荡去忽左又忽右上窜又下跳

    忘我地对百合敬畏、忠诚、使命着

    其实百合的心思目的就是过街老鼠。却知

    香说,我的生命都可以交给你

    你是我的天地

    无论你想利用我、诡计我、阴我、尽情当梯子还诅咒我、用完再把我

    弃之荒野恨不得我粉身碎骨,终究会踢我万劫不复

    希望你懂得,我不傻不天真

    宽阔无边是我的真身

    也是为何我,无影无形

    却无处不在、无物可抵挡

    希望你懂得,你终会凋谢颓废衰到极点

    我也定会随你一起

    没有哪里可去

    就死去吧

    希望你懂得

    就这么只剩下天真地无处杳无音信地就这么   

    香

 

   (付晓玮:香水百合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10期)

 

这首诗的心机、故事全藏在密集、轻盈的美好里。《甄嬛传》姊妹篇。说起这电视剧,火得不成样子,单纯的人儿就不明白了,钩心斗角真那么诱人么?猴变成人都这么多年了,科学相处、各得其所你们还没学会么?你们多点创造精神多点创造能力别死盯着眼前这点可怜资源不斗个你死我活真就那么难么?花,跟香,天经地义多匹配的一对啊,竟也这么阴损地勾连着。总的说,这首诗其实还是比喻,作者本意也并没有想指涉文化层面上去,只是写某一个人的真实生存与精神内容,等等,可赞之处在于作者的态度利落,卡位精准,不偏不倚不酸腐不拿捏。细节方面也棒,你看作为被玩弄者的香,让花“死去吧”的爆发一瞬着实摹刻得传神,那是怎样的暗地积攒才聚集起来的巨大能量?

 

    浪漫主义的稻谷,正在颗粒归仓

    而炊烟属于现实主义的蓝手帕

    它潦草,忧伤,风一吹,就倒卷回

    屋檐下,牵出两个脸皮漆黑的厨娘

    灶子过度使用,并非生死两茫茫的样子

    每一顿饱饭,都需要一个少女

    用瓦罐提到田野上。游吟诗人是

    劳动号子中绚丽的飞禽,他们

    盲目的鸣叫,貌似大雅小雅

    貌似拆掉翅膀、扑打陶鬲的古风

    干旱不必浇灌,洪水不必阻挡

    前世的官吏敲门,今生仍然心中惊慌

    那断了线的命运,仍然是春风中的纸鸢

    那些河流吸足了群山的影子,才把

    白帆送到断崖上;那些草木总是垂直

    才把轮回者收进浩荡的秋光

    湖水和山峰相互打开,都是湿淋淋的

    芦苇中迫不及待的头顶……采风官

    记下这最后一笔,他手中的木铎就

    腐烂了,而你躲在诗中的身子

    让我突然双眼失明、四肢衰败——

    如同一座被老鼠挖空的摇摇欲坠的谷仓

 

   (北野:风雅颂  选自《诗选刊》2013年第10期)

 

衰败已是事实,但会是不逆的定势吗?源头的清流还能迂曲回还吗?或寄望于神迹,或倚赖于久远。万一呢。

 

    小院的月光很好,是泼下来的。

    那些流,那些淌,轻纱薄帐都太不实际,矫情。

    他泼下来的迅猛就像我

    泪水毫无准备的喷涌

 

    说实话,这些年我过得不好不坏

    一个总是披着月光,念着月光,和躲避月光的人

    是灰暗的,凄苦的,是一只冰冷的箭

    找不到爱的伤口,姥姥

 

    我没有走南闯北。这些年只在附近县市

    像一口蛇皮袋子,游来晃去,有着个人悲伤。

    看到那些挤上火车没有座位的人,就会想起

    成群的玉米被牛车拉着回家。所以,我不回家

    也不远游。请原谅我有着自己的想法

 

    今天的月光最忧伤,也最明朗

    寂静,是谁正点燃我体内的磷火

    加了把椅子给你,桌上有茶,但已凉。

    蟋蟀叫着。丝瓜孤悬。月光泼下来,和家乡的一样。

    我无法抑制的想听你叙叙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仿佛这样我才能顺藤摸根找到回去的路。姥姥,你在不在——

 

   (木鱼:陪我到天明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作者九零后,既不撒娇依赖低龄拉低标准,也不靠另一种撒娇以过度老辣凭借“阅历差”形成的震惊加分。看所配作者照片,多自然健康的一小孩,显然是不掺和不躲闪不向右看齐,他向内走,再用天分和训练得来的方法表现出来。到什么时候,这都是好诗人的唯一正确态度,是好作品的唯一来源。啥事都不简单,啥事也不复杂,观念正确有用,理论过剩无益,有人夸他和古典相通云云,这让人无语,时间根本没打算把什么都改变,人性、人类感受等等这些自然到生理的东西本来古今一致的。

 

    所有词语的野心,将在一丛莲花中

    成为可能。我无限热爱这样的可能,尽管

    你们总是误解,一股冷风的

    善意。但我相信莲茎的软,比风更美

 

    你们说青色的水,我说苍白的叶

    你们在风吹雨打中,合伙把船划到了湖的

    深处。继而,从船上扔下一捆莲梗

    自此我万念俱灰,在跳湖后

    带走余生的动词、形容词,甚至连副词

 

    也将难以幸免。请珍惜我留给

    你们的叹词,或许你们

    能够数得清这幅画上的朵朵莲花,但不要

    对一块石头落入水里的声响

    无动于衷,除非你们过于在乎它的质地

 

   (刘阳鹤:之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这位作者的年龄比上一位还小一岁,作品却更“智性”,词语的痕迹很重。自从上世纪后期“先锋诗歌”以来,“词语”、“颂词”、“辞”一类,大量地出现在青年人的诗中,除了惰性跟风等负面原因,这些抽象元素的确还是有着相当质感的可雕琢之处。感觉这孩子用一把制式小刀,以规定动作拓刻更具考验性的坯料,非线性却有迹可循,层叠跃宕却几无断裂拼接处,总体上明朗及物,未失之“先验”,不像多数诗那样读来青葱润滑。不以写作者本人的偏好看,有的诗的主要意义在于宣示诗歌的某一种类型的存在,兀自认真地智力优越地扛着,共鸣少一点,有局部和声也就是知音了。

 

    安静的,那些美好的

    有羽毛的轻,流沙的慢,针的短

    我可以亲切地喊:

    牡丹、梅、金线菊、杜鹃

    既像哥哥姐姐,又像弟弟妹妹

    我见证了它们

    诞生、成长、绽放

    同时,也看到了

    流逝和感伤。并一再用时间

    纵容自己的软弱无力

 

   (冰木草:那些美好的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好的短诗使好的长诗只剩下体量优势。这首诗或似曾相识,但还是不忍错过,在丑恶蓬勃生长的年代,想一想那些美好的,不算硬抗争,也是软较量。

 

    这一年不同寻常

    连玛雅人都看到了

    我还是照样吃饭睡觉

    剪了6次发,买了两件新衣

    到成都一次,领奖

    酒喝多了,做了蜀国的公主

    谈恋爱一年,中间分手一天

    为什么分手就这么难

    跟死人告别,说拜拜就拜拜了

    在充满预言的2012年

    过去的风浪一一隐退

    渐显的竟是这无尽繁华城市中的

    一个小女孩手中蠕动的虫子

 

   (谢小青:2012年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论一个小女孩与一些高龄作者之技巧比较:这一首里没有那些“因为确信什么而拒绝另一些什么”的规定态度,没有“象”、“是”一类衰朽的指认词素,内容是敞开的、蒙太奇的,多向而同志。这样写的年轻人多,那样写的上些年纪的多,看起来是手法区别,其实多半是价值观差异。

 

    让人联想到沼泽地

    或潭。在文字里会牵扯到

    水深火热。生活中

    莫名地被煮、烹、煎、熬

    有时候并不想拔出双足

    更不想喊救命

    就让它深陷吧,有什么关系

    像是儿时玩一场火

    不小心焚烧了整座森林

    又像是某一年洪水泛滥

    淹死一群蚂蚁

    而自己,死里逃生

 

    (柴鹏:深陷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没有谁不被陷在里面。不一样的人,一样的命。

 

    今天是2012年第一天,没有什么特别,一个人在寻找光大银行

    因为老婆不停输错密码,卡被锁

    误入新华书店,误入余华的“活着”,误入“兄弟”,误入许三观卖血现场

    逃出来时差不多上午11点,误入牛肉面

    石桥铺不流行银行,银行不流行光大,银行流行本人身份证明

    老婆的卡需要自己去解锁

    2012年第一天流行忙活。老婆在忙着别人的帐务,我白忙着亲人的身份

    误入“百脑汇”电脑城买充电器,换芯片?

    还是换电脑,换手机?苹果,三星?

    在重大的磁场中,惟有换

    何不给大脑换一张芯片,一有这想法我是多么的激动,

    我几乎要把这一想法告诉全世界

    我几乎看见了伟大的未来:一个俗人变得温文尔雅,

    穿着西装,踱着方步,捧着鲜花

    跟在陌生人的身后

 

    (姚彬:2012年1月1日,在石桥铺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曾有一类纪录片,纯纪录、纯客观,几乎没有“制作”介入,初看时觉得它们很吸引,后来看多了,觉得涣散软弱,貌似原生,其实基本上啥也没说。如今好的纪录片作者会相信自己的态度与力量并恰好地运用,影像更客观,世界更真实。诗歌似乎该是一个反着来的过程,主观的、虚无而熟稔的再少一点,少一点,但千万也别少到口水的地步。这首诗站位不错。

 

    我站在远处

    反复打量一座高架桥

    看无数的车辆和行人

    从桥上过

    在确信它不会在我走过时

    坍塌后,我才快速通过

 

    (唐果:我站在远处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像一则新闻:我市青山路高架桥胜利开通首日,尚未发生跨塌事故。这是诗么?这不是诗么?

 

    五一节那天

    四岁多的陈迪去了老同学航一家里玩

    中午到了

    陶小燕和丈夫都要我们吃了再回

    航一对陈迪说

    我们要吃饭了

    你可以回去了

 

    (谢小灵:合情合理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哪一本深奥的哲学著作都可以翻译成一首清澈的儿歌。自私是人的天性;相互善待使各方得益。无视这个常识的高调统统不可爱。

 

    使我最终虚度一生的

    不会是别的

    是我所受的教育  和再教育

 

    (娜夜:个人简历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觉悟至此,是个“正高”没问题。学究一下,列举这首两句话短诗的三个可能意思:一,教育、再教育都违背天性,因为接受,虚度一生。二,教育欺骗,再教育启蒙,但明白了也枉然。三,对二的后半截恬淡、乐观,人生无达诂,虚度亦价值。

 

    一只旧鞋保持着一只脚的形状

    一扇窗栅  残留一道浮光的滑梯

    一床被子  有两个分散的人形

    一件睡袍  正穿上晚凉的风

 

    包括那只已被驱逐的鸟

    仿佛仍在笼中  叫声编织着栅条

 

    ——它们都被先前的形式所困

    而她也置身其中  狭长而幽深

    黄昏纵橫处一缕被束缚的雨水

 

   (荣荣:一只旧鞋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一首不新不旧的诗,拼的是永不过气的内涵。

 

    孤独,抑郁,

    绝望,垮掉,

    我乐于使用这些词语,并常常拿来炫耀示人。

    有时我感到自己挺做作,像刚刚毕业于表演系,

    没有多少社会经验的肥皂剧演员。

 

    马路上,我穿牛仔裤,故意突出双腿。

    在镜子里练走路,辅以唉声叹气。

    讨女人欢喜有各种技巧,没有宝马、豪华游艇,就用诗。

 

    但写来写去,还不是

    某物象征某物?拉倒吧。大街上,汽车来来往往,灯柱

    照亮了倾斜的雨丝。我骑一辆轮子瘪了的

    女式自行车,希望通过狠踩脚踏为自己打气。

    不用说,我的忧伤带有模仿性。《雨巷》抒个鸟情啊你。

 

   (余怒:诗学(6)  选自《青春》2013年第10期)

 

相对于多年形成的先锋的印象,余怒的这一首很放松,是注解版?空档滑行版?人生苦短,疾徐有秩,该转向就转向,转了向面前就是一片空地。

 

    如果我路过春天

    我会爱上18度的恒温、漫天柳絮

    我要轻轻拂去

    小花小草身上的尘土。

    我还会弹琴

    给路过春天的人群听

    再见人们。我会守候在下一个路口

    为你们献水。

    爱春天,甚至还爱上她的缺陷——

    化工厂的黑烟囱,和

    小小贪官的酒气。

    路过春天时,我抬头看到了

    田野的犁铧

    飞鸟翅膀上的砂子。

    我庆祝新发现的一切

    没有人注意我内心的阳光

    我只是爱着、颤栗着

    而说不出一句话来。

 

   (李南:如果我路过春天  选自《文学港》2013年7期)

 

诗的好有多种,可靠是其一。可靠建立在了解上,若是读过某个诗人的一定数量的作品,并产生值得信赖的印象,那么再遇到其新作,还没开读你就心里有底:好固然好,最起码不会差,你不会白读。看李南同学的诗,已经不必顾虑文体方面有大起大落了,只顾感受她所说的“东西”的跌宕与稳当就是。看有的女诗人的文字,你嫌她们伤痛轻浅、快乐虚弱、表情夸张,到李南这儿,沧桑一词自然跳出,但你真要用这个有一点额外悲怆的字眼夸她,就既不落忍也不准确。

 

    那个冷秋天啊

    你的手

    不能浸在冷水里

    你的外衣

    要夜夜由我来熨

    我织也织不成的

    白又厚的毛衣

    奇迹般地赶出来

    到了非它不穿的时刻

    那个冷秋天啊

    你要衣冠楚楚地做人

    谈笑

    使好人和坏人

    同时不知所措

    谈笑

    我拖着你的手

    插进每一个

    有人的缝隙

    我本是该生巨翅的鸟

    此刻

    却必须收拢肩膀

    变一只巢

    让那些不肯抬头的人

    都看见

    天空的沉重

    让他们经历

    心灵的萎缩

    那冷得动人的秋天啊

    那坚毅又严酷的

    我与你之间的爱情

 

   (王小妮:爱情  选自《作家》2013年7月)

 

若说读诗没有对作者的“印象分”那是假客观,这首爱情要不是王小妮写的未必觉出有多好来,反之,要不是王小妮,谁又能写出这样的味道来呢?她是很个人化的诗人,这么多年来,一直以“稳定的鲜活”吸引着资深读者的阅读欲。那么多知名不知名的女诗人磅礴深重着、幽微怨愆着,一拨一拨,王小妮像一棵健康的、清透的、灵动有秩的南方果树一样自足地丰富。她的诗的性别是真女性的,没有疤痕,没有多余氤氲。

 

    有许多时候,不同的人

    代表了我,包括了我

    从少年至今,很多隆重的

    看上去盛大或是严肃的场合

    庆典中,会议里,报纸上

    我,被铿锵有力的代表

    我们满怀着……我们信心百倍

    我们,就是全体,不由分说

    我们幸福,我们斗志昂扬

    我们领会或者贯彻,姿态奋勇

    我们,我们,我们

 

    从来没有任何人

    代替我难过。这是独享的

    我所看见,我所听到

    我所经历的,一些痛楚

    必须独自体验。那种从心脏

    到毛细血管辐射的感觉

    无法用语言,一一精准地记录

    那些刻骨铭心的瞬间,悲伤袭来

    当你把粉碎的自己,重新整合

    那不再是我们,那真实的

    切肤之痛,那是我的感受

    是我,我自己的我,我本人的我

 

   (李琦:我们和我  选自《诗刊》2013年9月号上半月刊)

 

智慧者看得穿环境对人的塑造,多数看不穿的慢慢转换成了环境。失去个人积久,人就不论“个”了,论别的。“我们”面目模糊,只有共性没有个性,而“我”才是活生生的,真实的,无法被替代,什么年龄跟什么手笔真的有关系,肤浅了,就没有这种感悟,更写不出来。

 

    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世界

    这样一个世界里的母亲,南瓜大的字

    识不得一个;半生,也就走不过

    一条宽不过几十米的大河

    这样一个世界,我的村庄也必须接受

    接受遗忘,接受误解,也就接受

    无法走到的晚年,无法安度

    就像母亲,清醒时总过度劳动

    让黄土渗进疼痛,种上庄稼,种上成长

 

    在我还未长大之前,已经知道

    这种种判决没给他们任何的分辨

    我也得接受这样一个世界

    我的离开,我的漂泊,我的迷途知返

    我的秘密,像一个人的一生

    像一个人的来世,像我八岁那年

    重新把自己生下,成为自己的父亲

 

   (王冬:接受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苦难使人早熟,接受了苦难,也就与苦难达成了和解。这里说的是内心,接受一种磨砺,许多时候对以后有用。

 

    头顶和双鬓的霜越积越厚

    他还没有停下来。他仍攥着砍刀

    一路挥砍。他仍弯下腰

    一块块搬去路上的石头

    他已过了六十岁,他已到了

    拿把椅子追赶太阳的年龄

    他还没有停下来

 

    岁月在他的关节、血管、脏器里下了蛊

    让他蹒跚、迟钝和眩晕

    他还没有停下来。他高举着满是豁口的砍刀

    用力地挥向生活的荆棘

    我看到了它们交火时飞溅的火星

    我看到了他早期帕金森的抖

    他还没有停下来

 

    儿女也收起了锋芒。他们的话语开始温软

    他们的目光开始怜惜、柔和

    他还没有停下来。外孙和孙女

    足够缠绵、令人疼爱

    他还没有停下来。他停不下来了

    因为他心中一直住着的另一个他

    也一直没有停下来

 

    (哑者无言:他还没有停下来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过目不忘,一个老人生活面前坚韧的精神状态。不要“停下来”,这样的人恒久。

 

    内心最敏感的区域

    一直生长着对一条蛇不死的仇恨

    我把这样的仇恨积累了多年

    我怀着这样的仇恨恨了多年

    回到故乡,所有的光芒

 

    不再像年少时那么锋利。在老屋的墙角

    在一片红薯叶子还十分茂盛的田地

    我试图展开对一条蛇的原谅

 

    每年回到故乡都会听到有人

    死去的消息。他们的死扯动着我的泪腺

    让我心生怜悯,原谅他们吧

    原谅他们曾经活着时的斤斤计较

 

    像原谅故乡狭隘的人们一样

    我试图去原谅一条蛇

    原谅它沾满毒液的红红的信子

    原谅它当时不假思索地

    就狠狠一口咬在了父亲的脚踝

 

    (杨康:原谅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原谅别人就是原谅自己,这是一种能力也是境界。

 

    二十年前,茶棚村最后一头老黄牛

    在耕完了最后一垄地之后

    被牵到场院里,全村人齐上阵

    围成一圈又一圈,表情肃穆

    劳作一生的老黄牛,足以享受这

    隆重的退休典礼。养牛人牵着牛、扛着镐头

    绕场一圈,接受人群检阅

    然后将牛拴在木桩上

    牛眼里泪光闪烁,人们满怀感激

    把它看做至亲

    养牛人举起镐头,重重抡下,正中牛头

    牛的一声长嚎掀起典礼第一个高潮

    泪水滴在镐头上,又一镐头

    正中牛头,泪水滴在泥土上

    又一镐头,正中牛头

    泪水滴在人们脸上,又一镐头

    正中牛头,牛的泪水早已干涸

    典礼持续高潮,人们拍手称快

    养牛人扔下镐头,拾起尖刀

    在老黄牛的脖子上掏来掏去

    观众开始互动,有人用盆子接牛血

    有人用棍棒抚摸老黄牛的脊背

    更多的人在历数它的丰功伟绩

    村南的麦地,村北的地瓜地

    村东的果园,村西的水田

    都由老黄牛一手塑造

    如此归宿也算命中注定,命运安排

    三个小时后,老黄牛被分成了几百块

    几百个盆子排着队把它端出场院

    此后,老黄牛活在每家人的厨房里

    餐桌上,活在每个人心里

    老黄牛的味道持续发酵,人们总是

    幸福地谈起这种味道,谈起再也没有一场庆典

    可以让全村人兴奋,又感到孤独

 

    (老四:老黄牛的退休典礼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这首诗与雷平阳“杀狗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妙,养牛人与养狗人都充当了侩子手的角色,读来令人脊背发冷,汗毛直竖。人类有时竟会这般残忍地对待曾经的伙伴,其实是在残忍地对待自己。

 

    一条相对隐秘的街巷

    在白天,熟悉的人走过也会面带尴尬

    但在夜晚,

    它两侧的出租房

    透出暗红色的光晕,平衡着这座南方小城

    失调的内分泌

    在我短暂的记者生涯里,曾有一任公安局长告诉我

    这些别在街角口的恶之花,大多

    都是一所漏雨的房子里

    唯一的支撑

    有一个

    他们曾经在一年之内四抓四放

    而她们的失业,或许意味着

    一个工伤的农民工失去了药费

    或者

    一个正在上学的大学生再也无力

    支撑昂贵的学费

 

    有时候,她们的确比我们更懂

    爱,就是沉沦

    而堕落却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上升

 

    (高鹏程:白象路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白象路的“恶之花”花蕊里却藏着善,这足以让许多伪善的道德家们汗颜。底层的人许多时候在高处,因为她们是“一所漏雨的房子里,唯一的支撑。”

 

    出生的那一天起,世界就这样

    太小的东西要把它撑大,过高了

    就要让它变矮。那个正在修剪枝叶的人

    也这么想,从一棵盆景

    到繁密的树,该剪的就剪掉

    免得横生枝杈。接下来或许是身体

    种族,国家,要井然有序

    不能有多余的气味。我母亲说

    这世间所有有着统一形状的东西

    都不会是天然的,自愿的

    问日月,它们不明白;问风

    风已吹过异乡。那个正在修剪枝叶的人

    此刻,他的工具已收藏腰间

    地上是断枝和碎叶

    心想,几十年都过去了

    我现在到底像谁?看上去

    有模有样,晨光中可与善者同行

    黑夜里,又偷偷长着坏心眼

    最为糟糕的是,每次走进人群当中

    我就会想起那把大剪刀

    一些人已倒下,而我左躲右闪

    感觉就剩下那副坚硬的骨头

 

    (余昌雄:那个正在修剪枝叶的人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在机器化大生产的时代,充满了喧嚣和浮躁,什么都被打上了统一的标签,被修剪掉了。

 

    我的悲伤何其小,又是那样

    一片狼籍,我已决然地

    还给世界,无论仇恨的火把

    在多么高的地方燃烧。

    如今我的痛苦正一点一点消失殆尽

    请不要谈论悲伤

    我感到,一个欢乐的天使

    在我体内歌唱,为了春天所有花朵的

    盛开,如同一道爱的指令。

    而所有的失业、流离、灾难和死亡

    这些更为深切的悲伤

    我像拥抱我的孩子一样拥抱它

    并给予深深的慰籍。

 

    (海烟:请不要谈论悲伤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充满神性,短小却有经典的意味。海烟超越仇恨和悲伤,“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是性情也是境界。

 

    把镰刀都收缴,我担心

    他们割取粮草之后

    也会用来伤及无辜

    把斧头和砍刀都毁掉

    我怀疑,斩荆伐木之后

    他们会凶狠地对劈

    把女人手中的绣花针

    银簪子和菜刀,也一一搜走

    我相信,杀人诛心

    她们善于使用这些日常的

    作案工具。还应该犁庭扫穴

    把灶上的铁锅和铁勺、腿残者

    骨内的钢针、牛马蹄上的铁掌

    输电线路上的铜线、耕田的铧齿

    打造棺木所用的锯片和凿子

    竖碑所用的錾子和铁锤……

    一并拿走,它们也暗藏着刀锋

    经受不住思想暴力的鼓动

    不过,也有许多天生的

    致命之物,总是让我们束手无策

    狮子的牙齿内有匕首,蛇的血液中

    有毒箭,就连河床上滚圆的鹅卵石

    内心也装着一把最古老的斧头

    有的人身上透着逼人的杀气

    他们带着无形的行凶物品

    冷空气令人直打哆嗦,躲在肉里

    的骨头,也被一再地刺穿

    它踪影全无的气,在人们身体内外

    进进出出,一如血洗,但又

    不留半点痕迹。水滴石穿

    最小的水滴里也有子弹

    恶语伤人,歪理邪说里,有着

    防不胜防的利剑。笔锋杀尽山中兔

    书生的笔,见佛灭佛,他住在地窖里

    也会怀抱地球仪,不停地写作枪杆诗

    还有那无孔不入的感情

    它让多少人万箭穿心?又让多少人

    操刀搏命?大行其道的权力

    和黄金,在日常生活的头顶上

    操纵或反操纵,玩的几乎都是

    有制度保护的杀人游戏……

    当所有的人都手无寸铁了,我知道

    人间仍然深藏着,无数难以清除的

    利器。很多人的灵魂,也因此

    终身得不到自由,得不到安宁

 

    (雷平阳:忧患诗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世界上有多少忧患?人与人之间有多少沟壑与埋伏?雷平阳有一双慧眼,他把这些看得比别人清楚。

 

    还是要呼吸。鼓足勇气,把这黑暗

    一口吞掉。让般得瑞率领他的轻音乐团

    在这盏孤单的台灯下等着我

    把自己还给自己。

    洗净眼神。抻一抻那根6站多地长的细绳儿

    在心里悄声问妈妈晚安。请她放心

    祝她好梦。并重温她的教诲:

    生活,就是小菜一碟

    你要每天换着样子把它做成三餐

    好消化。有营养。让自己开心又健康

    不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那永远也做不成好吃的好喝的

    要学会避重就轻。生活本就是个听话的孩子

    你让它沉它就沉

    你让它轻它就轻

    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怎么着,它都不会停下来等着你

    这么多年,你还看不出来么

    只有健康和快乐是你的

    我的傻孩子

 

    (立杰:突围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立杰的文字一直让人亲近,不芜杂不喧嚣,她在自己里面,也把自己的好给别人。是啊,别的什么也不是,只有你自己是你的,你的健康和快乐,才是你的。你自己的好文字,才是你的。

 

    扎西说,诗,还是少写为宜。

    是的,写来写去,无非是小天赋,小感觉。

    无非生米做成熟饭,无非巧妇

    做无米之炊。

 

    月亮在天上,写不写

    它就是古代的汉语。

    它爬进云层,就像王维进了空山

    山,在他那里,就是不见人。

 

    我有一个拍纪录片的朋友

    他去了一趟西藏,呆了数月,却始终没有打开镜头。

    他说,哪怕打开一点点,就是冒犯,是不敬。

    是谵妄中的不诚实。

 

    谢谢这样胆小的人,持斋戒的人。

    谢谢他们在一个二流的时代

    保留着一颗失败之心……

 

    (毛子:失败书   选自《诗选刊》2013年11-12期中国诗歌年代大展特别专号)

 

颇谙道家“无为”之精髓,天道无为,无为故无所不为。此为彼,彼亦为此。

 

    我还是爱单纯、笨拙、出言不逊

    而非老成、世故、毕恭毕敬

 

    还是爱稚嫩的童音

    肆无忌惮的青春

    而非谨小慎微的中老年

 

    我还是爱方言、俚语、地方口音

    而非消失了籍贯的标准腔

 

    在秒针恒一的步伐中

    我还是爱你的语速

    快于或慢于你眨眼的次数

 

    我还是爱你的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而非巧舌如簧

 

    还是爱你的四季分明、变化多端

    而非一成不变的风和日丽

    或悲风苦雨

 

    我还是爱站台上的挥手告别

    而非摇上车窗后的电子短信

 

    我愿意守着你们背弃的……

    蛮荒、拙朴、美德、遗言

    走在边缘

 

    (阿毛:我们还爱  选自《星星》2013年第6期上旬刊)

 

    越质朴单纯,越个性和本真,越值得去爱,别人爱我去爱,别人恨,我也去爱。有了这样的品质,百毒不侵。

   

2013年的好诗数不胜数,我的这种感觉在每年的年底是一贯的,这与有些人“当下无好诗”的感觉截然不同,这也许是一个编辑的职业特征和职业自信,也的确是本年度的诗歌给我带来的真实感受。而且我的阅读量有限,很多好诗也许都被疏漏了。

中国诗歌,在2013年的阳光和雾霾中,又走过了明丽或者黯淡的一年。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卡尔-安德烈就曾经宣称:“如果我们不想成为未来的诗人和变革者,就必须成为现在的科学家。”他很理想,也很现实。或许还需要时间,似乎越久远的东西,就越让人敬畏。拿起一部史书,跟拿起一本近作,感觉总是不一样。一般说来,沉淀越久,分量越重。“历史是一张总是带着嘲讽表情的不动声色的脸。”那就让我们等待,等待中国诗歌带给我们的史诗般的辉煌。

2014年2月20日

   (本文原载《诗选刊》2003年第三期)




许多时候诗不仅是诗,而是诗人的精神世界

                          

——《燕赵晚报》记者黄蓥:郁葱专访

     

数十年的酝酿推出新作品《燕赵》  郁葱用诗向家乡  献上一束炽热的红玫瑰

80多首诗作,数十年的酝酿!河北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郁葱的新诗集《燕赵》近日出版。评论家说:“这是一个诗人笔下的经典河北,更是他向燕赵大地献上的一束包含着炽热灵魂的红玫瑰!”读者说:“《燕赵》里的诗句有时会让你想振臂呐喊,有时会让你突然哽咽,有时会让你想微笑,读好诗的感觉就是这样奇妙!”郁葱则说:“诗集出版了却了我一个夙愿。作为诗人,往大里说是对这块土地、对与我一起经历了这个时代的人们有了一个交代,往小里说,对我自己内心也是个交代。”

  □本报记者 黄蓥

为这片土地留下深厚坚韧的文字

古今中外的诗人大多有家乡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佳句数不胜数。郁葱也不例外,他1956年出生于束鹿县(今辛集市),祖籍衡水深县。儿时他跟爷爷在空旷的清晨赶路,脚踩在盐碱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就像在踩雪,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鸡鸣,辽远而苍凉……这个早晨就此根植在他的骨血里:“我最初对燕赵大地苍凉深刻的感觉就源于深县和束鹿。”

成年后的郁葱执着地用诗探究广袤世界和复杂人生的真相,血脉里的燕赵基因则令他时时有种冲动,“我从小生活在河北,我的生活经历、文化积累和精神积淀几乎都来自这里。很久以前我就想写河北,对我来说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冲动。”但他一度苦于找不到切入点,后来他意识到:“我们有太行山、滹沱河、滏阳河……它们伟岸、鲜活、浩荡、博大,值得我们骄傲,但给我更多对河北真实情感的,还是人。”

1997年郁葱推出诗作《河北》,“河北啊,我的河北,有时你是婴儿,有时你是母亲,有时你是兄弟,有时你是姐妹。走近你的时候,你就是我们自己,远离你的时候,你便成为我们轻轻呼唤时的,苦恋的清泪”等诗句脍炙人口。很多河北学子在外地求学时总会自豪地念起《河北》,以此介绍自己的家乡。但郁葱觉得还不够,“燕赵太博大了,《河北》毕竟只是一首诗,我在想能不能用我的积淀,用一种更博大的形式继续写?不能写俗不能写虚,不能写得矫情,不能写得过于简单,还要有思想——必须是你独到的一种理解和观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这一切来源于真实的带有温度的情感。”

这一酝酿又是将近20年,2014年至2015年郁葱爆发式地完成了《华北平原》、《太行山》、《磁州窑》、《姜女庙》、《大境门》、《山海关》、《安济桥》等数十首以河北为主题的诗作,最后集结成了《燕赵》:“人的成熟跟诗的成熟是成正比的,2014年我突然觉得我可以了,一个突然迸发,几个月就写成了。《燕赵》代表了我的一种精神理想——为自己生存的这片深厚、坚韧土地留下同样深厚、坚韧的文字。”

石家庄很多地名烙印在他记忆中

一本书有序言不稀奇,诗集《燕赵》的序言挺有趣,分别是《诗经·邶风·击鼓》、荆轲的《易水歌》、曹操的《观沧海》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都是描摹河北人文的千古杰作。这是郁葱的精心选择,“这四首作品代表了古人的高度,我再写河北能达到什么高度?我不可能超越他们,但是我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思索和富有特色的表达。四个代序基本能概括河北几千年的文化史。我一直认为燕赵文学有两个气场,首先是建安文学,它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学成就,关键是它引申出来的一种文学品质,叫做‘建安风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燕赵风骨’;再就是我们古燕国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首诗的意义在于它引申出的文学品质,叫做‘慷慨悲歌’,这是河北文学的精神血脉。”

读郁葱的《燕赵》,你就能领略他说的“气场”。这里的平原深厚宽广,《华北平原》里提道:“人稠物穰,山川兴盛,大天大地,万物幽通,北抵燕山,西倚太行,风范大都,岁月长城”;这个地域蕴藉丰厚,《大名府》写道:“大名,曾经的北京,金冠之地。”这里的女人刚烈情深,《姜女庙》写道:“人其实什么也可以不要,只要那个相依为命的人,只要那个长相厮守的人,有那个人就有灯,有那个人就有天。没有了就找,感动苍天也要找,撼动大地也要找。”

也有人好奇河北那么多名人名胜,郁葱写《燕赵》如何取舍?郁葱说,他写《燕赵》是在寻找一些没有被人们发现或是被忽略的河北文化的根,“比如写邯郸,写了大名府和磁州窑,大名府宋代是陪都,当时就叫北京。这么一段辉煌的历史却被今人忽略了,被湮没的历史就不是历史吗?”再就是能打动他的一定会写,“不可能在一部诗集里写尽几千年的历史和风物,但要让这些历史、风情甚至景致都渗透到人之中,所以我一直围绕着人在写。还有一个字是爱。如果你把一个地域或城市当成你的归宿和寄托,你就会爱。”他强调“关于河北,我还留存着很多题目想写,譬如紫荆关、铜雀台、狼牙山等等。”

提起石家庄,大家会想到什么?郁葱的《燕赵》中写石家庄的诗篇比比皆是,用他的话说:“这本集子的80多首诗里三分之一都是写石家庄。”

这当然跟郁葱出生在束鹿有关,《燕赵》中的《束鹿县记》和《辛集镇》可说是他的个人简历,他的《京广线穿过石家庄》、《裕华路·早晨的阳光》、《在广安街上踩着厚厚的雪》、《中山西路的花开了》、《博物馆广场的黄昏》等让人们特别是石家庄人看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面,原来我们天天经过的街道、广场,蕴藏了这么多值得写成诗篇的情思。特别是《京广线穿过石家庄》,就连很多外地人都说这首诗让他们心生温暖,想来石家庄看看。

郁葱告诉记者,石家庄很多地名烙印在他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时他曾写过一篇散文《1972年的中山路》,历数了当年中华大街到老火车站的一个个店铺,“我这一生也忘掉了很多人和事情,但你在意的、你注入情感的就一定能记住,比如一宫、展览馆还有八一礼堂等地名,我什么时候说起来都很动情,这些地方寄托了我那个时期的感情。”对郁葱来说,这些描摹石家庄的诗篇与其说是在写作,不如说是在表达他的一个感悟:“我爱的一定能记住,写诗就是把自己爱过的再爱一遍——用文字再去爱一遍。”

《燕赵》出版之后他还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次

生活中的郁葱认为自己爱好单纯,包括看书、听音乐(偏舒缓)、看画展(偏抽象)、喝茶以及收藏石头。朋友眼中郁葱和他的的诗都不晦涩,有人说他简单干净因而特别招老人和孩子喜欢,还有人说他,“对人对事挑剔得有些苛刻,但他有一种骨子里的大度和宽厚,比如他特别容易原谅,甚至原谅伤他很深的人。”

这样的郁葱如果还有在意的世俗的东西的话,也只有两个,一个是“鲁迅文学奖”,那是对他创作的阶段性肯定;再一个是编辑职称,他曾当了诗歌刊物40年编辑,其中20多年的主编。但无论是当编辑还是写诗,他都极其严苛,在他看来,写诗不可草率,做人不可草率,编书也不可草率:“要么别做,要做就做到相对的最好,这也与我性格有关,这样的性格成就我也制约了我。这就是命运。”郁葱对自己严苛的程度令人吃惊,譬如他从不敢看自己发表的东西,因为他总会发现有笔力不到的地方,或是其他不尽如人意之处,这总会令他耿耿于怀。甚至《燕赵》出版之后,至今他还没有完整地看过一次。

原载2016年3月31日《燕赵晚报》







诗人简介:


郁葱,当代诗人。现居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诗选刊》杂志主编,编审。著有诗集《生存者的背影》、《世界的每一个早晨》、《自由之梦》、《最爱》、《郁葱抒情诗》、《生活记》和随笔集《艺术笔记》等17部,其中《郁葱抒情诗》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其代表作《后三十年》、《骨骼》、《和平》、《鸽子》、《那时你老了》、《河北》等广为流传。主编《中国诗选》、《河北50年诗歌大系》、《河北历代诗歌大系》、《河北诗选》等多部。著有中篇小说《瞬间与永恒》及中短篇小说、理论文章100余万字,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