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明天诗歌微信群讨论之聂权篇(上)(下) (总417期)

周瑟瑟 诗眼睛 2021-10-07


理论园地TO BE

“明天诗歌现场”聂权诗歌讨论(上)

(主持:周瑟瑟)

明天诗歌微信群讨论之4月28日聂权篇(上)


“明天诗歌现场”聂权诗歌讨论

 


总策划:谭克修

统  筹:刘一木

时间: 2015年4月28日

评论诗人:聂权

主持人:周瑟瑟

 

周瑟瑟:大家晚上好!现在开始了

周瑟瑟:         

主持人推荐语:


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源头

   ----周瑟瑟


聂权下手够狠的。十首诗里,最突出的《下午茶》、《理发师》与《崩溃》,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新的诗歌源头。当下的诗歌写作,如果不能确立个人的诗歌源头,基本上是在重复他人,写作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一个诗人的独立性与对诗歌的贡献,在于是否挖掘出诗歌新的源头。

4月20日在江西婺源县朱熹那个旧村子――源头古村召开的三月三诗会上,我略为粗略地讲了我的想法:重建中国诗歌新人文启蒙精神,从南明士人的独立与坚守,他们的绝命诗、返乡诗中的悲伤与抵抗,他们的信仰与气度里,可以找到诗歌的一个历史源头,即在那个时代士人的生命体验里,还有《离骚》那样的经典诗歌源头(现在我看到了聂权的历史与当代经验所挖掘出的个人诗歌源头)我们必须从当下往回找,找到精神的源头,越过现代性困境,直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重建中国诗歌新人文启蒙精神。

4月25日在纪念诗人卧夫离世一周年的诗歌朗诵会上,4月26日在北大诗歌研究院开园仪式与审美••••思想•时代――当代中国新诗30年学术研讨会上,死亡与新生一同朝我们走来,新的诗歌研究机构开门,这是新的,而那天来的有欧阳江河、程光炜、王家新、西川、张清华、沈奇等人,他们前一天在石家庄参加程超先生骨灰入土仪式,他们的神情满是清晰的伤感,当天还是尼泊尔地震与珠峰雪崩,黄怒波长篇发言时谈及登山同仁的生死未明。生者情绪的伤感与这个感伤时代的文学是一致的。年初时我也是在北大诗歌研究院的这间会议室里开过《2014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的发布会,当时我提出“重建中国诗歌新人文启蒙精神”,要重建我们对生命与死亡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敬畏,对当代中国诗歌先锋精神与人文启蒙精神的敬畏。他们活生生的走了,我看到程超那一代诗人、诗歌批评家身上所具有的先锋精神与诗歌人文启蒙精神,以及卧夫这样的民间诗人将诗歌与死亡交织在一起的诗歌艺术精神。这构成了我们今天所难以面对的困境。

4月27日再读生于1979年的聂权的《下午茶》与《崩溃》,一种更为具体的诗歌人文启蒙精神抓住了我。相对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文启蒙,聂权这一代人的诗歌启蒙意识更为开阔,正如我所主张的那样:“把质疑与反思变成个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聂权沿着这样的路径贡献出了先锋与冒犯的诗歌文本,这是一个时代稀缺的诗歌样本。我认为,在雾霾时代,写诗是艰难的!聂权的《下午茶》与《崩溃》面对的是受辱的人、蒙昧的人,是我们共同面对的巨大的罪与耻,人类的罪与耻。

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的源头,从而找到属于个人的“元诗”。那天在北大的中国新诗30年学术研讨会上欧阳江河谈到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元诗,王家新谈到关注这个时代幽暗的部分。我们的元诗是什么?我想可能是谭克修主张的“地方主义”诗歌源头,也可能是王家新所关注的时代幽暗的部分。

聂权的诗歌正是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建构个人的元诗样本,以及关注人类幽暗的“地方主义”精神部分。

是为4月28日夜“明天诗歌现场”70后诗人系列之聂权专场的主持人推荐语。下面我们再就他10首诗一首一首来解读。

 

姚彬:聂权总是在各个方向使着很大的力,这力一重,弄不好是不好看的,聂权却总是做得恰到好处。我想,这不仅是对汉语使用的得心应手,更是对现实思考的准确到位,不管是对现世的拷问,还是对灵魂排水沟的拓宽,以及对泥沙的清理,对青萍鱼虾等的喂养……最显眼的是那灵魂下沉的过程,和那指向一致的剑影。年轻的兄弟的悲悯情怀让人感动,那精于的细节处理的功夫让人欢喜。《下午茶》把我吓着了。看到这个题目,原以为聂权写的是一段颓废时光,读后出冷汗了,比颓废更恐怖。下午茶那些闲暇时光在另一个地方却是急急行走的恐怖时光,母亲、孩子、餐馆老板、我、一起喝茶的朋友同时出现在一个平面,此时,立体的时间也平面化了,而遭遇却完全不同。聂权把人性残忍地撕裂开,把人种这个老话题重新进行审视。这个本该小说家去完成的累赘叙述,被聂权短短的10多行诗歌完成。兄弟,你叫小说家们情何以堪,叫我们情何以堪呢。

《下午茶》的成功在于巧妙地截取片段,用简单的叙述完成沉重题材的书写,足见功力,一把好刀。

黄洪光:认识聂权,应该是很久以前在界限论坛的时候。最近细读了他的藏诗阁里的几十首诗,感觉有几个特点:一、长于叙述,善于留白,通过暗示发力。风格冷静、隐忍。比如:屋里有炉火/红通通的/有昏昏欲睡的灯光/忽然,两个警察推门/像冬夜的一阵猛然席卷的冷风。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下午茶》《四个人的下午》(又一个写下午写得出神的人!)。二、情感上趋向守卫安宁,基本不破坏、不反抗现实,略带伤感,唏嘘,是与世界讲和的诗歌。如《相亲的老男人》(似乎与卡瓦菲斯那个睡着了的老年男子同工)、《小人物》《星光菩萨》《午后》。三、叙述的铺排决不导出教喻(更近于卡瓦菲斯,远离弗罗斯特),始终归结在对情感的审美范畴里。今晚所选的十首,后面三首不算是他的好诗。或许是故意留下的破绽。

 

周瑟瑟:


下午茶


在我们开始喝茶时

一个黑人小男孩,在地球那边,被母亲牵着

送给小饭馆老板

太饿了,她养活不了他

她要活下去


在我们谈起尼日尔、满都古里时

黑人小男孩,被饭馆老板

拴了起来,和几个小男孩

串在一起,像一串蚂蚱。母亲

从身材矮小的老板手里拿过的一叠钱,相当于人民币

一千元


在我们说到鳄鱼肉是否粗粝腥膻时

饭馆老板挨个摸捏了一下,凭肉感

选出了刚送来的

这个孩子,把系他的绳子解开


当我们谈及细节,非洲待了三年的张二棍

微微叹息,饭馆只是简陋草棚,有一道菜

是人肉


起身、送客

阳光斜了下来

小男孩,已经被做成了

热气腾腾的

几盘菜,被端放在了桌子上



《下午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诗歌样本。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在1955年说过一句名言大意是“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下午茶”对应的是全球化之后的中产阶级生活,而聂权身为一个中国本土诗人,却以诗歌的方式面对了人类的罪。当然,阿多诺后来承认他的说法是错误的,他指的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法西斯的黑暗与血腥。但我认为“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构成了我们当下写作的一个人道主义背景,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来没有真正消灭过贫困、不平等所造成的“野蛮”,诗歌做为文明的手段,此时在一个中国诗人手里变得滚烫而炽热。这是一首令人尊敬的诗,因为他写出了人类在文明进程中痛苦的代价。并且回答了这个时代的诗人何为?这个时代重要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这是一个失去方向感的时代……这个时代处于困境之中,面临着比我的一生所经历还要多的困惑,漫无目的地迎接未知的前路。”通过在非洲待过的诗人张二棍的叹息,把“人肉”的残酷与血腥再现,不得不让人对人类的黑暗而感到晕眩。聂权无疑是勇敢的,《下午茶》表面的中产阶级姿态下却是悲愤,人肉与下午茶并置于同一个时代,让中国诗歌在这个下午发出了一声沉闷的哭叫。

 

陵少:下午茶是首伟大的作品

陵少:必将成为经典!

周瑟瑟:@陵少 同意

陵少:我是差不多第一时间读到的这首诗

陵少:第一个读的是张二根@周瑟瑟 为这首诗讨论了好久[呲牙][呲牙][呲牙]给震住了

周瑟瑟:@陵少 此诗意义非凡

陵少:聂权特别擅长处理这种沉重的题材,举重若轻,用很轻的笔触,轻描淡写,读后却触目惊心

林典刨:刚我们在谈聂的下午茶

林典刨:不敢吃肉

陵少:今天我们都骂了张二棍的[呲牙][呲牙][呲牙]

林典刨:邪恶的人性

陵少:他错过了一首好诗!但成全了聂权

陵少:我是读了《下午茶》之后,才开始关注聂权的,我至今还清楚的记得,《下午茶》是2014年12月11日贴出来的,张二棍是第一读者,而我也应该是第一时间就读到了,二棍贴在了群里,当时就把我给震住了,真的,震惊加震撼,向二棍求证,得知是真的的时候,过了很久才缓过劲了,便在很多群里转发了这首诗,并且跟青蛙、光头他们进行了非常深入的讨论,而到了12月12日晚上,在荆门参加青林寨笔会的时候,我也再次将这首诗跟大家进行了分享,当晚,湖北许多重要的诗人包括张执浩,毛子,刘波,李诗德,韩少君,铁舟,杨章池,懒懒,许玲琴都在,当晚就这首诗跟刘波兄,铁舟他们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那时候才知道聂权兄的身份。今天明天诗歌现场能够分享聂权兄的作品,我真的觉得非常开心,这样的好诗,早就应该跟大家分享了,聂权兄弟选的这十首诗,我最喜欢的是《下午茶》,其次是《理发师》和《小人物》,都是叙述诗

吴常青:第一首《下午茶》让我悲戚。我想我只是一杯搁在旁边凉快去的下午茶,无语凝噎。果然真有人吃人的社会,并且是当下。知道了又怎么样呢?可是,如果聂权不这么写,我又怎么能够知道会这样——全身功力突然被他完全击中、溃散,自以为人生短短,及时行乐也好,诗意自在内心也罢,所幸有一息尚存。可是,这杯下午茶不知最后如何倒掉——

“起身、送客、/阳光斜了下来/小男孩,已经被做成了/热气腾腾的/几盘菜,被端放在了桌子上”

诗写到这里,读到这里,像一部电影纪录片,读者,都呆呆坐着,无法离开。

这是聂权冷静的语言魅力世界。有点可怕。人物有了,可是无声;场景有了,镜头时而远,拉到非洲,时而近,推到我们生活附近刚刚去喝茶的地方;动作有了,可是看出行为人的线条,却看不出任何表情,听不到任何嚎叫;没有对话,仿佛有旁白,也仿佛屏幕自身散射的光芒在诉说。

热气腾腾......残酷生活现实有多冷、人性内心有多冷,空气与泪水的温度就有可能反向有多炙热。有看过类似的社会现实批判的诗写,但是只有这一首与众不同,这首诗,至始至终有一支肃立的水银温度计,不知不觉插进我的腋下、我的心窝。震撼因此确凿无疑。

阿笑:不动声色间的惊心动魄。

周瑟瑟:悲戚,是我们共同的感受

周瑟瑟:聂权你的下午茶还让人不敢吃饭与喝茶了

陵少:这首诗我非常喜欢!是一首非常好的叙述诗,必将成为叙述诗的经典! 第一,我想谈一谈聂权兄弟的题材。他的素材都来自生活,鲜活,有温度,有的是自己生活中亲历的,有的是来自与朋友们的交谈与对话,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能够随时发现生活中的细小与美,同时也具备将这些转换成诗的能力!比如说《下午茶》,就是跟张二棍闲谈中得来的素材。张二棍也是非常优秀的诗人,可惜的是,这样的好题材,他却没有抓住他,把它变成一首诗,但聂权抓住了,并且写出了一首非常优秀,非常有份量的叙述诗,我是坚信,这首优秀的作品,必将成为叙述诗中的经典!是可以跟雷平阳《杀狗的过程》在今后相比美的经典!第二,我想谈一谈聂权兄弟的叙述特点。这首诗,它的视线,结构,语境,语感,无一不好,但是最厉害之处,在于对比的应用。在诗中通过他不紧不慢地叙述,把那种特别沉重的话题,用一种非常轻的笔触把它呈现了出来,这种对比的力量,你刚开始还觉察不到,但是等你读完后,它让你全身毛发能够全部立起来,浑身起鸡皮疙瘩!这个真是太厉害了!其次,是他的叙述节奏,他对节奏的控制。整首诗的节奏很慢,也很平缓,就是那种日常生活中的闲谈一样的,但是那种慢里面,是包含着内敛的巨大的情绪在里面,他慢慢地把它放出来,慢慢地让它把你带到他的那种语境中去,带到他营造的那种氛围里面去,这个厉害,不知道不觉地那些情绪就已经渗透到了你全身的毛细血管里去了,到最后,那个“小男孩,已经被做成了/热气腾腾的/几盘菜,被端放在了桌子上”一出来,你就已经完全HOLD不住了!第三个,是他的叙述视线与结构。这是首诗为什么能够带给我们这么大的冲击力,并且显得特别饱满与厚重,这个很大程度中取决于他采用的多角度叙述的视线,这首诗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我们,应该就是聂权与张二棍,一条是围绕黑人小男孩展开的,它们刚开始是错开的,但是在最后的时候,以一种非常奇特的方式遇到了一起,那种效果真的是非常地震撼!应该说这两条线相互应衬,又相互补充与丰富,让整个诗的内涵和结构非常完整。

梁任公家的小门童:《下午茶》是很早以前就读到的作品,当时争议很大,有人读到恶,有人读到悲悯,我读到的是荒凉无奈与自省……

云经立:《下午茶》,笔法轻描淡写,内容却触目惊心。生命如同草芥,在遥远的国度。让人叹息。

吴常青:所以,被震撼,被诗所震撼,是阅读的高层次享受

绝望的枪手:@周瑟瑟 聂是处理现实题材的老手

老臧:下午茶,不动声色的表达与惊心动魄的事件形成极大的震撼力。克制内敛和精于细节,在一种悲怜的情怀下,用电影般的语言推进,使内容和技巧达到和谐的极致,这是一种高度和难度!

颜梅玖:《下午茶》这首诗我宁愿聂权写的是假的,即便这是一首好诗。实际上,在我们国家,吃婴儿肉也不是传说。这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是人生的悲惨,人性的残忍。论及到诗,聂权的表达无疑是节制的,但却有一种强烈的痛感,我想起了阿米亥的话,活着就是撕裂和被撕裂。这首诗所表达的就如此。

周瑟瑟:聂权,《下午茶》在技术上也好,这类题材其实中外写的人也不少,但你的角度与立场不一样,下午茶的中产阶级姿态下写黑暗与血腥,更加让人震撼

林典刨:一边吃饭一边谈下午茶,肉都留下,酒喝了十八瓶

林典刨:我们决定以后吃素

仲诗文:我所知的聂权是一个温润厚道之人。诗歌亦是如此,跟人保持了高度一致。他的诗有一种平缓的儒雅,入侵你、击打你都是缓缓悠悠,包括他部分写触目惊心的现实题材,他的节奏与句子都是慢不经心的。总的来说,聂权的诗是怀仁之作,悲悯,自审和那些敬畏都作了收敛,保持冷静与克制。我更喜欢他那些不像诗的写浮世的系列,相对今晚选出的十首,那一系列粗砺、凶猛,不那么完整,那一系列他放弃诗歌本身追求的诗意部分,写出了人性的幽微,写出浮世的真像。我曾为之激动!可问题是:是诗吗?但我觉得是诗。因为它们直通心性。建议聂权放开一些,语言大胆一些,生动一些,太过平缓,真的有些无趣跟沉闷。

周瑟瑟:神来之笔,但应与你一贯的现实、历史、平等、悲悯的诗歌精神有关。

王士强:聂权为人笑眯眯的,非常有亲和力,但内心有股狠劲,《下午茶》就是例子。在这样的冷漠冷酷的世界,需要这样的“狠”。这里面有悲悯,有大爱。

林典刨:阿聂挽救了很多生命啊

笑微微:这一组诗中,作者的关注点在“他者”,那种关切的,如微暗的火向悲伤的事物渐进的可贵情感。


周瑟瑟

 

藏 


弹尽,我们还在一起


粮绝,我们还在一起


弹尽粮绝

我们分开了


当时我们心怀美好

长久藏着对方流泪的温暖的脸

而今却因最终的背叛

生出微微的怨恨和悔意


《藏》是一个温婉而决绝的诗,写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下午茶》的沉重突然转向个人化的转巧,还真有点不适应。“生出微微的怨恨与悔意”,诗人从日常生活里发现了诗,并且藏下了一段生活的美好。小诗意犹未尽。

 

王士强:理发师我也很喜欢,控制得好,含而不露,表面平静,内在有波澜。

周瑟瑟:同意士强兄弟的判断

颜梅玖:《藏》爱情皆如此。一针见血。这首略感直白。我想是不是可以有更好的表达。

陵少:这首诗读的时候想起了《挪威森林》,写的是个人的一种小情绪,但是有些背景我们猜测不出来,应该是怀人的,也许是曾经背叛过的恋人吧,谈不上喜欢。

蘇省:其實我更喜歡這首

宋清芳:其实我最喜欢这首,人心人性,这首诗写尽了,白描手法,我喜欢

暗香:喜欢这首

姚彬:藏的结尾不喜欢。可以更轻松的说不轻松

蘇省:小詩有大空間和情感張馳

周瑟瑟:女孩子会喜欢,聂权你讨女孩子欢心哈

北方之北:《藏》让我想起埃德加爱伦坡经典语录:一切都消逝了——只剩你——只剩你;只剩下你那双眼睛神圣的光芒——只剩下你仰望的眼中那个灵魂。

蘇省:怨恨和悔意。怨恨和悔意是雙向的

楚雨:说实话,聂权我并不熟悉。读一个不是特别熟悉诗人的作品,要么读不下,要么给带给人特别的新鲜感。聂权的诗还是非常抓住读者的新往下走,他触及诗歌的内核,令人充满想象地领略到那些荒诞不经。《下午茶》《理发师》《崩溃》在这一组里头特别出彩。某种程度上,诗歌改变了我们周遭的世界。而聂权诗歌的张力,也在叙述的过程之中凸显出来。他所涉及的,是我们所谓文明化环境中所津津乐谈某些隐秘的东西,而它所指向的又是什么?这也就是聂权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吸引力,让我们窥见黑暗中的事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歌的力量。

张建新:感觉他在孕育一种举重若轻的力量。聂权着力于向内的挖掘,向心灵发问,其情感的抒发,观念态度的表达,乃至批判都发端于人性的对照,节奏舒缓,却隐含有诗意的陡峭,看似绵柔,实则有冷峻的险峰。

《下午茶》这首应该排列到最后面去,因为这首读后让我的胃翻腾不已,它强大的覆盖让我无法静下来对后面的诗歌展开阅读。在非洲尼日尔满都古里,母亲卖孩子给餐馆,孩子被做成人肉菜,1000元吃人肉,这样恐怖的事情在我的认识上应该只是天方夜潭里的故事,而在这个世界上最穷的国家好像是一个正常的事情。《下午茶》这样的诗题与吃人肉这样的事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下午茶的悠闲贵族生活方式与非洲母亲卖孩子给餐馆人吃,而换取活下去这一人的最本能的需求形成了巨大的荒诞反差,也逼迫我们向自我心灵拷问。诗中用词尽量委婉,尽管这样,但每个描述的细节都让触目惊心,让人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绝望和悲悯。

宋清芳:@蘇和蘓 小詩有大空間和情感張馳

蘇省:這個空間令人可以很快想起自己的怨恨和悔意,具有很好的普遍性

宋清芳:@蘇和蘓 这几天就遭遇此诗所写的

蘇省:最真誠的表達

聂权:@宋清芳:每个人经历不同,体验不同,对诗的感受也不同

宋清芳:这个又温暖又哀伤,哭一会再说[流泪][呲牙]

蓝莲花:@宋清芳 好吧,一起哭会儿

宋清芳:报团取暖,我想起来,也想起,就这样,他们还不知道

宋清芳:@聂权 嗯,唉

 

 

周瑟瑟

 

喧哗


那是我给你的伤害

它们像波浪


它们更像少年不更事的悔恨

一波高似一波,在这个越走越深的尘世里


我还未全被淹没。

我曾给你的,时间会加倍还给我。


我听着潮声,它们慢慢喧哗

震耳欲聋


如果还能回去

我们心灵的故地,我愿意

把我还给你。


《喧哗》干净自足,故事流畅,并且有爱的信念支撑,诗里的伤害与悔恨同样是迷人的,因为平静之后喧哗退去,留下的是愿意“把我还给你”。一个好男人。

 

黄弢:聂格格的诗之前读得较少,因为他的诗藏阁基本都是刊出的其他实力诗人的佳作,好的编辑首先得是一个知识丰沛、品位独特、直觉敏锐的好诗人。我想,聂权的诗藏阁无意间作为范本经受住了检验。回到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毫无疑问是其中沉淀的悲剧意识。我将这些作品中的悲剧意识总结为两个层面:一是如《下午茶》《亲人》《惧怕》中体现出来人类生活在邪恶的环境中,有对立的力量分裂着人与人、人与其自身;二是《藏》、《午后》、《四个人的下午》真实地表现生活中最阴暗的东西,同时又不会在最后让人深陷沮丧压抑的绝境。悲剧迫使行动中的人抗击无情的命运,在失败与苦难中,展示他做人的意志和尊严。从本质上说,悲剧同人类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危机相关连,悲剧是一个根植于人类本性的行动,人被困于一个他没有能力反抗的宇宙中。我们在聂权塑造的悲剧中看到的是邪恶者的得意、无辜者的失败以及机缘和命运的无情。当然收了聂格格的红包,光说好话不砸砖肯定是不行的,愚见有二:其一,诗作中呈现出了太频繁的同一性,即太多采用的是悖论式台词,这样固然容易形成可辨认的风格,但长此以往反而成为理念固化的帮凶;其二,聂格格的诗歌语言还不具备稳定性,时而让人惊喜,时而回到惯常修辞逻辑和意象建构。

宋清芳:还是喜欢《藏》

蘇省:我粗读下來最喜歡這首《藏》

蘇省:這首是真正的自我之作,其實不太需要讀者

颜梅玖:《喧哗》我想这首诗一定会拨动很多人的心灵。有多少爱有多少悔恨有多少青春还可以再来?这首诗语言简单,质朴,情感真诚,叙述上层层递进,因而获得了动人的力量。

李清荷:《喧哗》与《藏》给我的感觉一样

沙丽娜:藏,前四行很妙,弹尽粮绝拆开,就有了不同的结局,空间感很足,妙

衣米一:聂权的诗歌态度平实本分,诗歌语言平静朴素,又内藏力量。他平视生活和这个世界,不拔高也不降低,也绝不做廉价的美化,我喜欢这样的诗人。这10首里,我更喜欢《下午茶》《小人物》,除内容和进入角度外,我还认为在节奏上把握得很好,语势上也做到了变化。相对来说,《相亲的老男人》几个“仿佛”的排列,《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十几个“醒着”“睡着”的排列,这种句法的应用这种叙述模式我不太喜欢,我看不出这对一首诗的完整和深入有任何贡献。

施世游:聂权的诗,老成稳重,又能开合,收放也自如。很不错的。多点狠劲就更有味。

 

 

周瑟瑟


理发师



那个理发师

现在不知怎样了


少年时的一个

理发师。屋里有炉火

红通通的

有昏昏欲睡的灯光

忽然,两个警察推门

像冬夜的一阵猛然席卷的冷风


“得让人家把发理完”

两个警察

掏出一副手铐

理发师一言不发

他知道他们为什么来,他等待他们

应已久。他沉默地为我理发

耐心、细致

偶尔忍不住颤动的手指

像屋檐上,落进光影里的

一株冷冷的枯草


《理发师》唤醒了我的记忆,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历史记忆里可能都有过。诗的功能此时在于唤醒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聂权抓住了历史记忆的痛点,让理发师与被理发者、两个警察,在一个冬日的理发店相遇,昏昏欲睡的灯光、红通通的炉火、一副冰冷的手铐……这样的环境描写构成了全诗紧张的历史关系,但这种历史关系中却有理发师的“耐心、细致”,人的温暖与命运的不确定性,一齐到来,让人重温了一段少年时的理发师的诗意故事,这正是我在推荐语里所强调的“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源头”的体现。历史与当代经验是聂权写作的一个精神源头。

 

陵少:这首诗我也很喜欢,我喜欢聂权兄弟的这种叙述方式,起笔并不重,慢慢地发力,慢慢用力,到“两个警察/掏出一副手铐”时,应该是惊心动魄的,冲突到了高潮,但他还是非常平静,非常耐心地在叙述,把那些细节慢慢展现出来,非常厉害!

颜梅玖:《理发师》一首叙事诗能否成功,在于细节的演绎。一个小场景在聂权的笔下,有了小说的空间,有了画面感。一首小诗可以如此立体,我必须点赞。

吴常青:第四首《理发师》,小时候,小人物,小角度,小小说。聂权再次成功制造了冷热交加的场景,红通通的炉火,席卷的冷风,屋檐的枯草,应该说还有“他”年幼清澈的眼睛,看到这一切了,记住了,哪怕他不知为何。聂权再次揭开一块人生命运的伤疤,读者感同身受。聂权的诗歌语言张力是在叙述中,被反衬,逐渐用力拉开弓箭,手法老练。聂权的小说没有看过,但是他的这类诗,完全就是小说风格了

沙丽娜:得让人家把发理完,《理发师》的精华句

宁波风荷:《喧哗》喜欢它的回环往复,喜欢它的平静的力量。

宋清芳:场景铺设到位

周瑟瑟:聂权,你今晚喜迎中国诗歌最牛逼的现场,比那些庙堂的研讨会都来得直接与自然,如果谁伤了你的小鲜肉,不要喊疼啊

衣米一:《崩溃》这一首语言提练做的不够。给我有初稿的感觉。

梁任公家的小门童:《理发师》我喜欢里面的偶然性和紧张的对峙关系。结尾处理是还可以更好

吴常青:诗歌作为精短文学的主要载体,在篇幅上肯定不如中长篇小说,不如当下流行的长篇散文,厚重可以很好地展示壮丽的社会图景复杂的人性纠葛和作者的人性关怀。诗歌也应有精巧和厚重之分——篇幅上的和思想上的——聂权的这类诗,我觉得就可以说是“很好地展示壮丽的社会图景复杂的人性纠葛和作者的人性关怀。”当然诗意的虚构与想象更明显,但是也更直接触动人。

梁任公家的小门童:今天我会充当阻挡炮弹的,至于为什么,最后再说……

楚雨:《理发师》有博尔赫斯短篇小说的嚼劲。细节的刻画犹如电影镜头般缓慢推近,拉远。理发、炉火、警察、冬夜冷风、手铐、手铐都化到一句“得让人家把发理完”里。诗歌没有什么不能包容,小说的元素,诗歌语言的完成,没有什么不能入诗。

周瑟瑟:衣老师,《崩溃》可是让人受不了,题材与处理手法都有他的过人之处,但还可写得更完美。聂权的空间还有很大的,他的方向与众不同,40岁之后聂权会是一个更牛的诗人,现在他只是有了好文本,但他的方向很对。

宋清芳:@聂权 最喜欢《藏》,分享两次读多次,都摘出《藏》。里面绕得好,个人爱好吧,各有所爱

宋旭:这个《理发师》了不得。坦然是人生最高境界,但这需要多少风雨的修炼。

宁波风荷:《理发师》太喜欢了。诗人在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吗?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思。佩服诗人描摹细节的能力,还原场景的能力……是的,我们也想知道,那个理发师现在不知道怎么样了?诗歌有对少年的回忆,有对生命的追问……没有结尾是最好的结尾。




明天诗歌微信群讨论之4月28日聂权篇(下)


周瑟瑟


星光菩萨 


春天又来了

叶子暖了


她脱掉了高帽和鞋,说

日子难熬啊

他阴阳头,捶打腰眼,说

日子难熬啊


抱在一起,躺着

交换一丝一丝的疏软和体温


头抵着头

手搂着腰:

苦啊


悲悯的星光如清凉的菩萨

照土坯房

照大悲伤,也照小幸福


《星光菩萨》是一首有趣的短诗,人与菩萨之间隐秘的通道如星光,照亮了悲伤与小幸福。肉体的体温与日子难熬交叉,惟有星光如清凉的菩萨。

 

陵少:这首相对不错,但是不喜欢最后一节里”悲悯的星光如清凉的菩萨”,这样处理过于直白了,把情绪表露无疑,还不如:星光清凉,这样简洁,把想像留给读者。

周瑟瑟:《星光菩萨》写得蛮有味道的

颜梅玖:《星光菩萨》读完,我有悲伤。最后一段打动了我。星光下冷清的人生,不得不讲合的人生,令人唏嘘。

周瑟瑟:陵少,这样处理未必好

瓦刀:认识或了解一个诗人,往往是从他的作品开始的,大概2013年在一个网站读到了聂权兄弟的《理发师》,不禁为之一震,当时我正为叙事诗的写作而困顿,这首《理发师》恰好给我提供了一个范本。诗歌的切入,凝炼的语言,平缓的语感,结尾的寓意达成了黙契,让诗性饱满,意味深长,也让读者读到了作者对社会底层人物命运的关注和悲悯。当下很多叙事诗常常陷入叙述的窠臼中拔不出来,读

《理发师》,或许能给诗写者以启迪。

仲诗文:喜欢星光菩萨

Angela:不会是乱抓人啊,“他等待他们 应已久”,是有心理准备的,才会那么冷静,但仍然无法掩饰内心的一丝慌乱

小葱:@陵少 啥眼光,最后那句多好

陵少:@仲诗文 呵呵  知道你喜欢

楚雨:《星光菩萨》似乎是诗人内心的写照,这首写得柔软、圆润,和之前读到的作品不一样。节奏感把握得蛮好。个人感觉最后一句可以隐起来,不必写出来。

蓝莲花:喜欢大悲伤小幸福

小葱:@聂权 我在琢磨,写这么平稳、温和诗歌的人,是不是很温柔[调皮]

眉子:大的悲伤和小的幸福,在春来春去的时光里慢慢熬制。有味道。但最后一节觉得直白了些

 

 

周瑟瑟


小人物



他是一个小人物,半小时前

刚从琐屑杂务中脱身


没有一个人

能全得这世上自由的生活

蛛网般的现实

给他们大大小小的限制


踏着薄雪

快到家了

清凉的雪意迎面而来,吸入脏腑


每当这时

他会加快脚步

脚步轻快,会看到

浩瀚无垠的星空

笼罩他,从头顶

进入他

脚步轻快,他啊

就是那条高远的闪闪发亮的银河

它清冷,又温暖,充满安宁


打开门

他知道,屋里会有暖

等着他

锅碗瓢盆,窗台上的长寿花,灯光下,会用鲜艳的笑容

等着他


《小人物》冷静、平实、流畅,从雪地踏进家门的过程里却有来自生活的温暖的力量,这是诗传达出的情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小人物,这样的过程发生过,但容易遗忘。聂权记录下来,我想他要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敬意。

 

颜梅玖:《小人物》一首哀而不伤的诗。我是悲观主义者,但聂权这首诗,给我带来了明亮。或许,好诗就应该是哀而不伤,如果说诗歌是有意义的,那么它传达的东西,最终还是应该明亮的。

小葱:《小人物》宁静、美好。喜欢。

啊呜:先补一下对前几首诗的感受,最喜欢的是《下午茶》。我觉得这首诗会是聂权兄诗歌创作中的一个关键坐标

梁任公家的小门童:《小人物》仿佛自况,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自我追寻的诗意交织……看似矛盾,实则是一种精神的自足升华……

啊呜:对《下午茶》,我回头再写一个完整的评论。

陵少:喜欢这首,主要还是喜欢他的这种叙述方式,但里面有几个地方的修辞,我不喜欢。比如说:“蛛网般的现实/给他们大大小小的限制”,这句,我觉得是多了。“踏着薄雪/快到家了/清凉的雪意迎面而来,吸入脏腑”,这句可否处理为:“踏着薄雪/把清凉的雪意,吸入脏腑”?“就是那条高远的闪闪发亮的银河/它清冷,又温暖,充满安宁”处理成:“就是那条闪闪发亮的银河/清冷,温暖,充满安宁”?

楚雨:《小人物》是一个人退回自己内心的写作。这让我想到瑜伽,它同样也是让自己回归自己,回归小宇宙。“浩瀚无垠的星空”这一句打动我。这首个人感觉还不够俭省,或者说包容的信息量不够大,轻了一点。

姚彬:不喜欢小人物这首,很多人都可以这样写,看不到惊喜

仲诗文:@姚彬 同意

小葱:@姚彬 @仲诗文 要那么多惊喜干嘛?诗歌写得让人舒服,已经不易。

 

周瑟瑟


相亲的老男人


封闭的相亲室里,对方还没有来

他倦了,一个人


宽大的扶椅上

有一刻仿佛睡着了

房间仿佛

无限地变大,疲乏的骨节和肌肉

宇宙间无限地蓬松放大


耷拉的眼睑沉重

仿佛已到庞大的暮年

仿佛已停靠白发昏沉的岸边

仿佛心中有许多小火焰,小火焰

把一些细语讲给他听

不关悲喜,只是轻声的,一些

轻声的絮语

仿佛,一生已完满地历尽

熨贴的洪水慢慢向他淹来


《相亲的老男人》里是生活的无奈,聂权从小人物的命运中找回生活的信心,诗在他这里便是重建生活的信心,虽然更多是无奈与痛苦,但诗就是诗,记录、还复与客观呈现,构成了聂权诗歌的全部重量。

 

江湖海: 《下午茶》写得从容舒缓而又惊心动魄,诗人驾驭语言和情感的功力相当了得。悲悯而懂得节制的诗人是好诗人,欣赏聂权!

吴常青:温暖,就是真善美……

颜梅玖:《相亲的老男人》这首读完,我居然一时失语。尤其读到结尾。我很喜欢这首诗!反复读了好几遍,它让我陷入冥想。我想,作为诗,这就够了,它带动了我的情绪,这是怎样的一生啊,于我心有戚戚焉。

啊呜“《相亲的老男人》、《小人物》等作品在题材上很有代表性,应该是聂权诗歌里面倾向现实,关注下层的典型

仲诗文:我喜欢相亲老男人

马行:聂权算得上很年轻的老诗人了。他还在读大学时,我们就通过不少信件。这十多年,在杂志或网上,如果见到了聂权的诗歌,我都要看一看。我想看到的是,他在诗歌写作上有没有变化,有没有新的诗歌提升空间。很高兴的是,每隔一年半年,我总能看到他不同的诗歌提升。今天中午,我读了《三峡大坝旁》《四个人的下午》《都不管了》,我欣喜地看到,这些诗歌习作后面有一个善良、柔软、高贵的灵魂。就在昨天,我与朋友聊天,还谈到“不要过多地从术上考虑诗歌怎样怎样,而要从道上走,看到了大道,小术就是自然有的。”在这些诗歌中,我看到了生存、环境、情怀、生命的诗歌之光。

姚彬:@仲诗文 我也特喜欢相亲的老男人

小葱:这首比较灰暗,不如前几首。

 

周瑟瑟


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


二十多年前的油灯醒着

风吹窗缝带来的故事醒着

鼠嫁女的红窗花醒着

蒙尘的玻璃窗醒着

被黑夜凝聚的星光醒着

温暖的土炕醒着,炉子醒着

壁上明暗不定的油彩画醒着

老人沉默地吐出的旱烟圈醒着

红头绳一样鲜艳的少女的民间故事的话匣子醒着

孩子的小小心灵醒着


此刻,村子的浓重的黑暗

早已呼呼地睡着

边塞的土崖早已睡着,高高低低的

土崖上的窑洞与门神早已睡着

有灵性的草木睡着

天空合上沉沉的眼睑

土地关闭了载着牛群、羊群、猪群的

被疲倦揉皱了的脸

愈来愈深的夜色

抱着村庄,如抱着一个

古老的婴儿。蒙昧

也渐渐睡去了    


《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题目就是记录与客观呈现,写实主义电影一样的画面,不事张扬,慢慢推进乡村人物的面容与炉火,从容的写作中包涵了温暖的人文之光。聂权的写作不虚,情感包在故事里面,给人厚实的感触。

 

颜梅玖:《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这么说吧,刚看到第一段的排比,我皱眉了,因为我十分担心聂权往下会怎么写,读到第二段的前8句,我仍然觉得这首诗是危险的,但读到最后4句时,我伸出了大拇指!就这几句把整首诗救活了!而且让整首诗变得生动起来,不,是让诗人笔下的村庄变成了一副生动的剪影。我相信,诗人在写作时,不管是依赖观念还是依赖形式,这种不吝笔墨的铺排,还是为内容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啊呜:《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这首诗全部的力量应该都在醒和睡的对称结构里

淘溪:《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这首痕迹重,不喜欢 

 

周瑟瑟


崩溃


南京报载, 2001年2月9日,一名老太太上街买菜,经过一条街道的大槐树旁时,突然尖叫一声,转身往回跑。据悉,在当年的日军侵华战争中,在这棵大树下,她曾被一群日本兵蹂躏过。


崩溃。——一个人的人生就这样

分崩离析。


六十多年前一位玉立亭亭的少女,

剪绣在清贫的庭院,浣洗在澈净的河畔,

衣衫褴褛不掩脖颈珠圆的清纯与洁净;

六十年间,一甲子,一个人

该有多少红尘悲欢故事演绎,有

多少如温暖目光的爱,

被给予和投出,

该有多少命运的参差台阶,

等待着手脚并用的攀爬;

而在六十多年后,

该在四合院里微风曳摇的绿藤下

用旧了光滑了的一张竹椅上

坐着,皱一脸似在笑的慈蔼的纵横纹路

看子孙满堂,承欢膝下


但没有。一个人只有一生

一个人就是一个

世界

就是一个深邃的宇宙,她的全部

却蜷曲在受惊恐的心中,

被耄耋的白发纷扬着最终覆盖。


提着小篮子,她去买菜

踮着小脚,走在暖暖的阳光里

但几十年硫酸般的时光,

依旧不能阻挡从那一刻逐渐增加的绝望

于是在大槐树的碎密树荫下,下意识地猛然

一抬头,她慌张地张开了瞬间缺血的

灰白的石头的嘴唇

半晌,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

然后,是紧捏着篮子的发疯似的转身跑


——只有白亮的恐惧,集聚于那一日

和以后的岁月中,

如金蛇狂舞的伴着炸雷的闪电,倒悬在她

浑浊昏暗被映亮如天空的眸子里,

尖锐的神经触角延伸至

白发的每一根悚怖的发稍上


……小脚的疯跑,

一切都在奔跑,

少年,中年,老年在奔跑,

六十多年向她迫去追来,

六十多年都在奔跑,

崩溃,崩溃啊

久久延存的毁灭的力量:

一生

一生只有那日,

和白亮的恐惧……


《崩溃》也是我近年读到的有份量的诗,基于真实故事的作品令人信服,诗的沉重与压抑给我带来更多的思考。在技术主义疯狂的年代,难得有思想重量与艺术水准同样高超的好诗。我们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当然聂权面临同样的问题。《崩溃》的震撼效果达到了一个极致,此诗印证了我对聂权“从历史与当代经验里挖掘诗歌源头”的判断。这是一个艰难的方向,但显然聂权适合于这个一个诗歌方向。《崩溃》的人物、历史与当下情境,让诗歌获得了精神的爆发力。人的一生何其痛苦?历史就有多么痛苦。历史是人的历史,同样诗歌就是人的历史。由此我想到当下诗歌到底写什么?还是怎么写?都是一个问题。显然,聂权的诗歌文本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杨森君:以为聂权的诗,松弛(不紧巴、不拘谨)、日常、情景、有指向、突出细节,是我学习之处。

啊呜:《崩溃》太沉重了,简直无法评论

杨森君:嗯,还有诗中的诚实与善良、深情[呲牙]

淘溪:《小人物》,我们立身于小,小到受到了牵绊,受到了限制,但这又奈何?小人物很小,但世界很大,生活圈子很小,但胸怀很大。

颜梅玖:@杨森君 这个你富有[呲牙]

周瑟瑟:《崩溃》是一个大家伙,聂权处理历史题材比较牛叉。

颜梅玖:《崩溃》这首诗的议论部分,建议去掉为好。只呈现,我想就够了。因而前半部分的书写,觉得有待商榷。

杨森君:诗歌是要提供信息的。聂权在做。

陵少:崩溃不喜欢,太用力了

蓝莲花:@颜梅玖 《崩溃》有些不够精炼

小葱:不喜欢后几首。词语用的很刻意,结构视角不够新鲜。

周瑟瑟:玉小妹的提案请聂权收下

杨森君:瑟瑟,硬骨头我要买

聂权:@颜梅玖 嗯,15年前的,现在回过头来看,有些话现在是用不着说的

颜梅玖:@聂权 15年前[发呆] 那不得了

姚彬:@聂权 厉害

小葱:@聂权 15年前啊,难怪觉得不新鲜。

Angela:《藏》道出了相爱容易相守难的无尽悲欢。深厚的情感难以抵御时间的变迁。其实爱一个人,那喜悦的温暖、幸福的眼泪都是藏不住的,那么怨恨和悔意,即便理性的节制了又节制,是不是真的是“微微的”呢?

楚雨:《崩溃》这首有分量,关于人类精神内隐的探寻和刻画,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去捕捉和完成。这崩溃与毁灭所具有的力量,它恐怕也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

写诗的猴子壮:聂权的诗中常见到日常性的生活事件或场景。我们在当下诗歌的书写中常见到两种相关的处理方式,一种是在语词的边界地带对日常事件进行智性转换,借助词语通道把古代事件转换到当下,或将BBC及新浪网上的新闻关键词勾连于主体内心生活;第二种是将符号化的意象代入某种主观情绪的书写,借助读者对符号的自动联想本能营造诗意。前者依凭词语的自我增殖能力,后者依凭词语的表意惯性。聂权这组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皆非以上二者,而是让事件或场景自身衍生出诗意;他的诗句所做的,不是在边界处加以雕琢,也不是透支符号性的表意加速度,而是在事件的外围用诗句营造大气层,通过视角的选取和折射,来构筑一种“观看的奇观”。崔健唱《一块红布》,透过红布看到的爱情比现实更美,聂权喜欢在富有意味的日常事件之外蒙上一层白纱,写作者的功力见于事件本身的选取更见于白纱厚薄和透光点的设置。透多少光,营造怎样的投影,这件事拿捏得好就能事半功倍——就像丝袜的发明使女性的双腿成为了新的诱惑带。

《下午茶》写得好,很大程度上在于咖啡馆与破草棚、中产生活中的谈论者与丛林法则下的原始人性间的并置。以苦难写苦难写不好,在淡定的空气中讲残酷之事,才更为有效。再如《相亲的老男人》,没有写相亲本身,甚至不写老年寥落之本身,只写困倦(相亲与老年缺席时的填补之物),然后着重写(然而语调是不重的)幻听般的细语和一生的“洪水”,这种力量因着力点缩小而增大了压强,因此极具穿透力。《听表姨讲故事》一首也是这样,修辞本身延宕开去,羁绊于诸种物象,像傩舞者围绕着无形的神之中心画圆(有点像里尔克笔下那头豹子),圆的轮廓恰恰在对圆的规避中成型。如同前面所说的“白纱”的比喻,聂权这组诗最迷人的地方恰在于“遮”。“遮”不是对能量的取消,而是对无谓损耗的避免,是以沉默言说沉默——现代诗歌的精髓。相比之下,我不太喜欢《崩溃》一首,原因就是没遮住,劲儿全跑了。当我们在诗句中看到“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就是一个深邃的宇宙”这样的表述的时候,我们不免会怀疑是不是作者漏了怯,或者喷发过猛的情感打断了句群自身的稳定性。

宋清芳:@聂权 这个挨批了[呲牙]

聂权:想到了,因为在六舅姥爷家和崩溃两首于我是有纪念意义的,崩溃是年少时最喜欢的,六舅姥爷家那首是重归诗歌写作的一个起点,所以放进来了

 

 

周瑟瑟


亲人


他蔫蔫的

像秋后落霜的茄子。

不爱讲话

怔忡、恍惚

满怀心事

他开始怕病

开始怕死


多年前也是他,说:

“死有什么可怕的?

这个世界上

该怕的,是活人。”

他大声,意态扬扬

仿佛在宣读一则

他总结出的箴言


这个时候

我满心满眼惶急

我多希望

他能重新

唠叨不休

甚至尖刻

现在我愿意

让它们永无休止;

或者,像某次

他把一个巴掌

响亮地扇在我脸上

让我重新

充满委屈和愤怒 


《亲人》写得很有意思。处理日常情感一直是当代诗的长处,聂权在这日常情感的得理上轻车熟悉路,或者说他在处理人的题材上形成了情境描述-人物内心-故事结构的线索式写作,在日常生活层面基本上不做过多曲折性的处理,遵循生活原形,追过写实的审美效果。

 

杨森君:《午后》《不逊之心》是兄喜欢的 聂权

颜梅玖:《亲人》我想,“他”,是诗人的父亲吧,其实也是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人的衰变大抵如此。第三段延展得真好,出其不意

仲诗文:喜欢《不逊之心》

啊呜:《亲人》那一巴掌好

贾小愚 @啊呜 真好吗

姚彬:委屈和愤怒好。真实

楚雨:《亲人》刻画生动,看出诗人对心灵层面的挖掘有他的独到之处。

梁任公家的小门童:《亲人》的题目透露了全部秘密,也许我是臆测。亲人了,从豪言壮语,变得懦弱的,往往是父亲。而父亲的倒塌,往往是一个男人成熟的开始。父亲是什么?是导师和偶像,这种崩塌感里,有无限的深情……即使被打。被打反而是一种力量的宣示。

啊呜:@贾小愚 那一巴掌提振整首诗

王士强:《亲人》很好,有内涵

陵少:亲人挺喜欢

蓝莲花:《亲人》比《崩溃》处理得好!详略得当

衣米一:《亲人》这首读来很亲切,我们都有一个这样的父亲

写诗的猴子壮:聂权的写法,很多时候重在看情感的介入角度和气息节奏把握

梁任公家的小门童:聂权的诗歌有温厚的力量,有尖锐的空间,有自我的审视……也许你会觉得过于持重,但是我想中国诗歌有一种精神就是绵里藏针。我看重这种品质。作为相似的写作者,我愿意为他挡一阵炮弹!

写诗的猴子壮:下午茶那个是很震惊。莫言在中国写《酒国》叫魔幻现实主义,《下午茶》到非洲就真是现实主义了。越夸张的现实,越不能夸张了写。这是我喜欢《下午茶》的原因

王士强:越是平静写来越有张力

写诗的猴子壮:面对这种题材,诗歌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门控制的艺术。把控制过的音量变成另一种扬声器

楚雨:看来《下午茶》深得大家喜欢。我感觉在写第一个评也是被它镇住了,有点喘不过气来。个人也最喜欢这首。

严书记:以前读过雷平阳的《杀狗的过程》,当时是一身冷汗,想起人那恶的一面在诗里大致也就是如此了,没想到今天读了这首《下午茶》,聂权的,刷新了我的感观。…… 一首诗中,是地球的两侧,更是人类生存的两侧——说实话,其中并不涉及人性,而是人的残酷(而非残忍)的动物性。一边是惬意的下午茶生活,一边是为了活下去卖子、杀人以食。黑和白,光明与黑暗的极端对比。尽管选择从光的一面入手,却无法不落到黑暗的一端去。也许我们不提倡也不常见表现这种极端的人类生存境况——那是凯文·卡特所面临过的问题,冷静记录,以死亡。当然,聂权的《下午茶》不是凯文·卡特的《秃鹫与小孩》,我们不能做那样的设想,但它确实使我想到了凯文·卡特和他的《秃鹫与小孩》。今天读了另外一篇文章,作者讲出版,作为编辑,自己手上是否有过“有价值的书”。有的人长年生产畅销书,却没有价值,于人类无益。同样的,聂权这样的诗,我认为是有重大价值的,涉及到重要的命题,虽然表面涉及的是动物性,背后却直指人性,一种人道主义。我敬佩这样的书写。而同样的悲哀,有太多的悲哀是虚构的悲哀、讨巧的悲哀。给我相似感觉的,还有另外一首:《理发师》,从另一个角度,同样散发着沉重的人性的光。这就够了。十首诗,其中至少有超过两首,是给我重重一击的,是他创造的符号,不仅是艺术的,更是“人类的”。

其中唯一有保留的,是他的那首《崩溃》,源于一则新闻的写作。不可否认,这是一则震撼人心的新闻,有些伤痛人一经承受,将一生承受,随时可能爆发。而作为一首诗,一来,复述感很强,二则,复述——而非发自内心——于艺术可能是双方减损的。我曾有一些与电影、与经验有关的诗,但我自己谨慎于这类写作,不仅怀疑叙述——以至于复述——的可靠性,也常常有一种“非我所有”的感觉。

啊呜:@贾小愚 《下午茶》,我评的话,是这十首中的第一。也是另外一个六十多首中的第一。

写诗的猴子壮:总体感觉聂师傅是热血型的诗人,诗中有大悲悯,但不滥情

周瑟瑟:严书记训话有料,我知道了聂权的性情

弥赛亚:@聂权  下午茶很震撼。似乎一开始就知道是真实的事。后几首依然冷静克制

淘溪:聂权诗歌有三个特点:一是关注人性,写出了痛,人性的缺失,揭示了社会的病态,如《下午茶》,《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等;二是关注小人物,写出了卑微,无奈,记录光阴的细节,如《理发师》、《星光菩萨》等;三是关注于自我的成长,悔恨,心态,如《喧哗》,《在六舅姥爷家,听香表姨讲故事》。总之,聂权是一位植根于现实社会的诗人,他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分,寻找诗歌创作之源头,作品很实在,值得推崇。当下,许多诗人热衷于诗歌,却仅处于虚头巴脑,隔靴挠痒的层面,缺失严重,应多反思了。

李之平:《下午茶》——这首诗里说的真的难以置信。太震惊。可是作者像是说一件平常的事。一些穿梭的细节,场景,人物,消解了愤怒与惊叹。只是在时间的下午和空间的地球那一边,非洲的孩子如一只狗,或鸡鸭,很快成为一盘菜……人世间依然平静中喝茶聊天,所有的不平静都随指缝间溜走,那疼痛的扎过心间的记忆又是如何忘记呢。这个书写过程带来的是阅读的刺痛,谁也不会忘记读过的这首诗。谢谢聂权给了这样一课。

沙丽娜:@聂权 的诗很牛,震惊全场,令人折服![玫瑰][玫瑰]

燕小印:用残余的力气说说这首亲人吧。聂权像一个老光棍喝了酒然后叼着烟讲故事。谁在听不重要,问题是他想说。这种味道,酒味,烟味,浑浊的夜晚昏暗的灯光,是很醉人的。也是很沉很刺激的。很多东西一下子堵在一个点上,各种滋味都有,但好像轻描淡写,你不想听下去的,但还是听下去了。聂权的诗都是小人物,小格局,但有大杀伤。小人物的生死在这个人口众多人心冷漠的国度,能够这样揪住人心的,是真揪住诗作者的心了,几乎完整的把他的震惊与着急和无奈表达的淋漓尽致却干净利索。聂权的诗句,就像一个屠夫处理的一样,把骨头上的肉都剔干净,他卖的的是骨头更贵。这样的句子一看木什么意思,再看几遍,就刻骨。刻入阅读的骨头里。

燕小印:我都无法表达折服

燕小印:被征服了

严书记:下午茶 和 凯文·卡特的《秃鹫与小孩》是异曲同工

严书记:不过正因为这样,很为作者担心啊[惊讶]

严书记:《崩溃》我觉得值得探讨批评下

张雪江:严彬想说记录者的道德立场吗?

写诗的猴子壮:《下午茶》和照片的区别就在于距离和角度,所以这首诗本身是无关道德审判的,但照片就会涉及

小葱:润生品诗57:润生曾经是个泊路无碑的浪子,现在是个山野村夫,与体制内的诗人大多没有交集,与民间诗人倒是多有往来。前几天,仲诗文兄发给我此诗,让我猜猜是谁写的,我说猜不到,但看见诗中有“张二棍”三个字,觉得肯定是民间那个牛逼诗人写的。当他说此诗是《诗刊》编辑聂权的作品时,差点吓了我一跳。在我的视野里,体制内的诗人没有几个能将诗写得不像诗的,他们都将诗写得太像诗了。后来仲诗文又说聂权以前也混过诗歌论坛,就让我对聂权另眼相看了。当真正的诗人写下一首诗时,诗就会承载诗人的很多东西,一个人能写出好诗,人肯定坏不到哪去,人品和写诗是分不开的。诗人将非洲不可思议的吃人事件(可能在非洲是常事),像喝下午茶一样稀松平常地娓娓道来,却让读诗的人身临其境,这是需要功夫的。诗人没有批判,没有同情也没有愤怒,只是向人们讲述了非洲人吃人的事实,这种让读者内心汹涌澎湃、自己却波澜不惊的功夫,反正我是学不来也做不到的。   但聂权做到了,真是道行高深。话说人吃人的事件,我们国家也有,当下广东有钱人吃胎盘喝婴儿汤是很普遍的事,也是一种享受。远一点,大饥荒的年代,人吃人是为了填饱肚子,为了生存。再远就不说了,哪个朝代没有人吃人的事件?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弱肉强食,只是变着其他花样罢了。 “在非洲呆了三年的张二棍微微叹息”,这漫不经心的一句,将这首诗和写这首诗的人与张二棍都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严书记:@李壮 这首诗里道德感不是第一位的,这也是我那个感受文章里写的,我觉得它的动物性是第一位的,这个就无可指摘,它涉及的问题我觉得比道德感更大。

李清荷:@聂权 初衷很好。涉及到人权,人类生存权利问题。可能这首诗的深远意义远超于你写时的初衷……

写诗的猴子壮:@严彬 恩,同意。所以这首诗的表现内容跟那张照片虽然类似,但深层指向其实难以并举,各有侧重。我还是更喜欢诗歌的这种方式

周瑟瑟:今晚的讨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扎实的叙述能力,基于聂权的诗歌文本,我再一次强调了“重建中国诗歌新人文启蒙精神”的话题,这是一个大的话题,在文化批评家特里•伊顿尔顿出版了《理论之后》,“理论的终结”或“理论的死亡”更加成为了话题,但我依然提出我的愿望。学者王宁先生提出“后理论时代”的理论风云:走向后人文主义。我基于对中国当代诗歌的认识,提出“重建中国诗歌新人文启蒙精神”,是有历史原因与现实意义的。总之他的写作是令人期待的。最后,我还是要向《下午茶》、《理发师》与《崩溃》表达我的敬意。好诗总是在明天诗歌现场,在“地文主义”的汪洋大海里。谢谢诸位对聂权的赞美与批评。今晚的意见都是他今后成为一个更加牛逼诗人的养料。




  诗人简介:

聂权,1979年生,山西朔州人。有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诗江南》《诗潮》《诗歌月刊》《中国诗歌》《延河》《读诗》《诗歌EMS周刊》《青年文摘》等刊物及《2003中国诗歌精选》《2010中国年度诗歌》《当代新现实主义年选》(2013、2014、2015卷)《2013中国诗歌精选》《2014中国诗歌精选》《2015中国诗歌精选》《2015中国年度诗歌》《2016天天诗历》《2015年中国诗歌排行榜》《朱零编诗》等选本,曾获《星星》2010年度新人奖。有诗集《一小块阳光》。开办有“诗藏阁”公微。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