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赖廷阶:徜徉大地的诗意游牧者(总475)

温之白柯愉人 诗眼睛 2021-10-07


理论园地TO BE


赖廷阶:徜徉大地的诗意游牧者

(作者:温之白)

赖廷阶:徜徉大地的诗意游牧者



温之白 


赖廷阶是至情至性之人。不论是对生活、事业、朋友、婚姻,还是诗歌,他都是一个深情的赤子。

他把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对朋友的珍惜、对爱情婚姻的呵护都“掏心掏肺”的呈现在了他的文字里,保鲜在了他的诗行中。他的文字,也因生命中这些美好的情愫而变得更加深沉丰满。

对于赖廷阶来说,坦率真实是他一直抱持的处事原则。3年前与他第一次合作,笔者就被他身上的这种特质深深吸引。只要是他认准的事情或者朋友,他就会不遗余力的投入其中,常见很多他的合作伙伴都喜欢唤他一声“兄长”。

对于爱情和婚姻,他似乎是一个唯感情论者。在他眼里,爱情是圣洁的、婚姻和家庭是要用一生去坚守的。为了心中的那份美好,他会专门写一本诗集,来记录和表达他对妻子一生一世的爱。

对于诗歌,他更是把她看做一种生命的信仰。他始终相信,诗歌会让他的生活更加清明。写诗的日子,也是他生命中最为快乐的事情。可以说,是诗歌让他成为了一个更加纯粹的人。

他的人生既有生活之外的诗意,更有诗意之外的生活。这两者就像上天赐予的翅膀,平衡并衬托出他整个生命的绝佳质感。

作为近年来当代杰出的青年诗人,赖廷阶的诗作开始渐渐进入公众视野。他的才情、他的多产都让他在诗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近些年来,赖廷阶相继出版了诗集《短歌》、《电白:不老的传说》、《还乡》、《给你一生一世的爱》、诗论集《海外诗魂》、武侠小说《血刀会》、报告文学《戴作霖》、《文明之路》等10部著作。2001年和2007年,赖廷阶分别获《诗歌月刊》“最具潜力诗人”和“最具实力诗人”称号。2007年,政治抒情诗《和谐就是力量》获“和谐中国”诗歌征文大赛一等奖。2009年,获《诗选刊》中国首届最佳爱情诗集奖,2010年,参加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去年荣获黎巴嫩“纳吉·阿曼国家文学奖”。

2015年12月20日,《诗选刊》2015年度诗人奖颁奖仪式在河北隆重举行,赖廷阶组诗《荔乡纪事》入选年度大展,赖廷阶也被评为年度杰出诗人。

在给他的颁奖词中,评委曾这样写到:“赖廷阶的诗歌具有更饱满的质感、更敏锐的语锋和温情的姿态。‘敏锐’与‘温情’完美的统一到诗歌作品中,所产生的冲击力是立体的、交响的和淳厚的,回味绵长。乡土、多情、乡愁是诗歌抒情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古今中外,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愧疚过自己对家乡的眷恋。诗人眷恋故土,正如阳光眷恋天空、山川、江河与大地。一个诗人的情思无论在哪里飞翔,总是最先从故土萌芽破土,从故土拔节成长、开花结果,并最终羽翼健美地从故土起飞、盘旋,然后飞向更高的天空。但无论他的飞翔多么自由、辽远和惊天动地,他的根都会并只能深深地扎进故土,赖廷阶的诗情也终将回归故土:因为故土是他的血脉之源。”

读赖廷阶的诗,你总能于城市喧嚣之中,于日月倥偬之中,在他的诗句中找到安恬和宁静,也窥探到在安恬与宁静之中,有一种跃动的生机,一种从具体中升华的抽象,一种近似于神祗的力量。他以其独特的诗歌文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他的诗歌语言清新秀丽且带有灵性,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气息。正如他平常所说,"在深入内心的幽暗丛林中,惟有诗歌,诗歌的光才能引领自己走出黑暗",他自己的诗也正是这样。

生于荔乡茂名,赖廷阶的诗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就拿他的诗集《还乡》来说,其中大多篇什是表现经历一番浪迹天涯之后,特别是经历一番城市生活之后,重返家乡的心灵感受。拉开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重温乡情和纯真的恋情,涓涓思绪就会沿着岁月之河流淌。

人常说,好的诗歌,一行诗歌就像闪电,就连天都可以撕开,可见一行真正的诗歌的力量。诗歌要在有限的篇幅里面,达到深度,达到高度,具有浓缩的力量,这一点就像种子,种子有深度,种子深不可测,种子有高度,大树与天空的崇高高度都在种子里面。

面对家乡的村庄和炊烟、黄昏和落日、燕子和花朵、春草和秋叶、月光和星辰、桔树和灯盏、赖廷阶的心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苍凉和忧伤。于是面对黄昏,他便有了这样的旁白:“我看见了我自己/一位没有领土的帝王/流落在民间的天空下/像一棵疾风中劲草/像一个没有声音的鸣琴/沉迷在一面湖水黄昏之中”(《黄昏》)。

赖廷阶在诗歌《回家》中曾这样写到——“石头是滚下山坡的自己/走这么远的路来到这里/——一个陌生的国度/钢筋水泥是它的邻居/汽车像一阵风从它脸上飞驰/但没有把它带回”,“流落他乡的孩子回不了家/石头回不了家/没有飞鸟的丛林/捎不上他的记挂/没有松涛的山中/说不出的寂寞和可怕……”

他以恰切的比喻表现了城市的冷落和对心灵的挤压。城市是一柄双刃剑,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一场革命,城市的崛起是人类智慧的奇迹,也是人类发展的契机。细细品味他的这些诗句,你就会发现这些行间有生命的体温,有灵魂的呼吸。

面对整个伟大生命世界,我们这些尘世的人身上邪恶依旧,黑暗依旧,当世界性的困扰正严重地胁迫城市,人口激增、环境恶化、交通拥阻、住房紧张、人性冷漠、道德失衡和文化世俗化,都严重地扭曲人的性灵。人们“忘情于日常生活的经验/像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躯壳”,“浮萍因没有根一生漂泊水上/飞鸟因有翅膀择良木而栖”,“钢筋水泥的丛林藏不住雨水/生活的危机依然还会降临”(《雨落都市》)在这种生存背景和文化背景下,诗人赖廷阶很自然地把田园文化视为恬淡的生存环境和灵魂归属。于是他发出这样的咏叹:“看到熟悉的山冈,扬花的水稻/我心头的喜悦禁不住眼泪/雨水般的泪水啊——/淋湿了我童年故居的屋顶”。“你不知我的心早已为你留下/在告别的一刻,在童年的婚礼上/你就是我头戴花冠的新娘/现在却成了我漂泊途中的根”(《重返家乡》)。

很显然,赖廷阶的诗歌已然在乡土的情韵中滋生出了更为深长的诗意深度!可见,这是时代精神的折光,投射于诗人的心灵,才放射出云霓般的光彩。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浪漫的情怀和诗意的世界。诚然,赖廷阶正是有这样一个庞然世界的人。要不,他的心底、笔下怎么会有那么多美丽浪漫的诗句?

英国思想家罗素说:“一个人感兴趣的事情越多,快乐的机会就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便越少”。就像现在的赖廷阶,诗意的游牧让他的生活绚丽多彩。他现在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作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书法家。

中国的文人墨客向来以恬淡宁静而为美,无论从赖廷阶的诗歌里、生活中,还是书法作品里,我们都能够读出这种美来。我们相信,质朴的宁静是一首诗,在驿路上和生活一起飞驰,语言倘若被点燃,苍凉也会被温暖。




在平凡中发现诗意

——  赖廷阶诗集《还乡》选评

                                                  

柯愉人

 

早两年前赖廷阶老师将他的几本作品集《给你一生一世的爱》、《还乡》、《文明之路》、《冼夫人之歌》、《电白:不老的传说》、《血刀会》、及叶锦著的长篇纪实文学《赖廷阶、一个猜不透的迷》厚赠与我,其中《给你一生一世的爱》曾荣获2009年由《诗选刊》杂志评选的“中国2009年度最佳爱情诗集奖”。我将赖廷阶老师这些作品认真拜读学习了几遍,很想写一点读后感,因工作忙而且累,一直迟迟没能动笔。最近,又将他的诗集《还乡》细读了一遍,又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对那首用于为诗集命名的《还乡》有了更深层的感悟。这首诗貌似用显浅的文字在描述一个旅人在岁末急着赶路还乡情景,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像是前一代人为后一代人开出了一条明路,让后来者不至迷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同样,文字的妙用,不在于深奥,而在于易懂,能感染人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二零零五年我开始接触网络以来,在很多诗歌论坛看到一个相同的怪现象:很多作品,有一个人说好,下面的人都跟着说好,生怕别人说好的,好象自己不说好就显得自己的水平比别人低了。我对这些别人叫好的作品反复读了很多遍,仍然是读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感觉就象在读天书,读得一头雾水,读半天还在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我想,这大概就是现在诗坛上流行的所谓的陌生感吧,别人读不懂的就是好诗。不过话又得说回来,别人读不懂的作品,有流传价值吗?能流传下去吗?自唐宋以来,诗词作品可谓盛极一时,能流传到现在的,都是易懂易记的作品。鲁迅曾经说过:“诗要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口就好。”我认为,诗歌作品应该是大众化的,易于朗诵和便于记忆,才能广泛流传。诗歌不是少数贵族的燕尾服。对于那些故作高深的诗与文,我很少去阅读,如果要猜谜语,我会买一本《古今中外谜语大全》回来慢慢研究,对于那些如天书般的作品,不管别人如何去追捧及盲目附和,我有自己选择阅读与否的自由。《孟子 · 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一首诗歌的好坏,并不是取决于它的围观者有多少,而是在于它的内涵。赖廷阶的《还乡》一诗中,诗人用显浅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觉,丰富的想象力,抒写了一个现实存在的缩影,诗中深印着这个时代的痕迹。从用词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语调看起来很平淡,所有的叙述都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徐徐道来,但它所传达出来的是一种质朴的哲理。《还乡》的另一个特点是,诗人在这首诗里很讲究用词,虽然语言趋向平实,但诗意空间扩展到位,描写得十分生动,节和节之间衡接得既巧妙,也自然,读起来十分舒服,没有丝毫拗口的感觉。

诗人写诗,一般都很着意的营造意境,一首诗的意境好,就能体现出作者的真实情感。“黄昏的村庄  炊烟袅袅/像一条终年生长的消息树/在风中东歪西斜----/似是在欢迎远方来客/似是在送别沉郁的日子。”这些诗句语言飘逸自然而又不着痕迹地缓缓渗入读者的心间。《还乡》一诗中,诗人将选定的题材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扩展,立意也新颖:“还乡人心急如焚地赶路/在匆忙之间留下了道路/如一朵梅花留下一段香/指引着一个季节的方向/引导着一代青年的成长。”艺术风格的背后,往往隐含着作者的思考与探索:“被黑夜擦亮的星辰/在岁末黄昏闪烁不定/而谁找到了旧日的居所/是谁改变了旧日的居所。”《还乡》选取平淡的生活情景入诗,而表现出深刻的现代意识,全诗叙事、抒情与阐述人生哲理相结合,构成完整的象征性系统,让人喜爱且回味无穷。由此可见,诗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颇具灵性的感悟力与直觉。

赖廷阶收集在《还乡》这本诗集中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篇幅精小,语言凝炼,文字清丽,意境隽永的作品,里面有一部分作品想象奇特,哲理性强,浓郁的抒情与智性的沉思融合在一起,富于象征意蕴。从作品中可以看到,诗人是一个关注社会、热爱生活的人。而激励诗人创作的,却是责任感与良知。诗人凭着敏锐的感觉在日常生活琐事中,发掘出深刻的哲理,在切近与细微中表现出博大与永恒。“春天花朵永远开不到夏天/下岗工人被生活分流/我为明天的工作感到身心疲惫//时间改变了一切。1998/谁能躲过一场生存危机/红潮突然袭击广东沿海,多么可怕。//被威胁的生存环境。人类自己破坏----”从《叙事:1998》一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诗里,说的并不是个人的痛苦,而是整个人类的痛苦与希望,这让我们在赞叹诗人的思想境界之余,不得不感叹他的诗构思得巧妙,也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大环境的观察入微,对民间疾苦的关心与忧虑。诗人的目光是犀利的。不是每首诗都必须赞美的,诗还可以反讽,这是诗人的责任。在《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一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诗人所担心的是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某些时尚杂志为了谋取利益而不顾对社会带来不良后果的不负责任行为:“ 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打工一族找到了消遣的渠道/偷情者学会了偷情技巧/贪官学会了隐瞒事实的手段”。“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五花八门的写手    为稿酬效命/乱写一通    即使颠倒黑白亦无所谓/只要文笔通顺    一切自然就会合情/合理    但无可否认—/它捕捉了读者心理    迎合了大众趣味/如果销量直线上升/如果大家喜欢看/一个月出版两三期也是正常的事”。

著名诗人叶延滨在《还乡》序言里说:“这是一本不错的诗集!”“《还乡》是一个热爱生活的歌者,为我们奉献的他在生活中发现的诗意,酿造的诗情和栽种的诗行!”叶延滨老师在序言里所说的,也正是我读此诗集后所感觉到的。

 

附:

赖廷阶诗集《还乡》选读:


《还乡》

文/赖廷阶


大雪封锁了所有道路

岁末赶路的人

仍在路途上跋涉

远走他乡的浪子

跟随着风找寻

那条曾经居住过的村落


岁末北方    雪落深深

黄昏村庄    炊烟袅袅

像一条终年生长的消息树

在风中东歪西斜——

似是在欢迎远方来客

似在送别沉郁日子


而秋天残骸    大雪收藏

还乡人心急如焚地赶路

在匆忙之间留下了道路

如一朵梅花留下一段香

指引着一个季节的方向

引导着一代青年的成长


寂静中    黑色大幕放下

被黑夜擦亮的星辰

在岁末黄昏闪烁不定

而谁找到了旧日的居所

是谁改变了旧日的居所



《叙事:1998》

文/赖廷阶


1


春天花朵永远开不到夏天

下岗工人被生活分流

我为明天的工作感到身心疲惫


时间改变了一切。1998

谁能躲过一场生存危机

红潮突袭广东沿海,多么可怕


被威胁的生存环境。人类自己破坏

片片花瓣诉说着美好事物的远离

以后日子是苦涩你也得独自品尝

 

2


六月的祖国,洪水已泛滥成灾

受难的亲人撤离家园,把家搬往高处

像一只只蚂蚁带着一颗颗伤痛的心


活命的水啊,此时变成夺命狂魔

吞噬着粮食、村庄和那些无辜的生命

亲人!这是谁犯下的滔天大罪却要你们偿还


曾养我性命的水,此刻面对你多么陌生

而面对那些痛失家园的乡亲

我的抚慰又显得多么苍白无力!


3


洪水退去,苍凉大地露出家园遗址

被大水吞没的生命已融在水里

他们的灵魂永远留在坚实大地


不能抹去的心灵创伤!我痛失亲人

重建家园的人们坐在屋顶回忆

那些曾经出没于大地上的英雄


赤诚的生命奉献给诚实的土地

丰收时刻谁在歌唱,谁在怀念

谁坐在新修的谷仓里沉默不语


离去的人,我们永远怀念你

孤独的身影一身疲倦

在阳光下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4


十月的祖国,雁过留声

亲人坐在果园里,坐在高高山坡上

看望北风收割遍野荒凉!


孩子们无忧无虑地学习

他们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多么天真

而大雪就要将大地变得更加荒凉


现在是听不到可怜声音的年代

即使是再艰难的日子

也得活下去。在1998年冬末


没有物质的生活让我身心疲惫

但我依然写下了自救的诗篇

并开始计划将来,美好的将来

 

《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

文/赖廷阶


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

时尚流行的服饰

裹不住一位少女的两个面孔

那些大小不一的标题

暗示着一本杂志的卖点

吸毒和贩黄及时关注了社会

而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更容易吸引少男少女好奇的眼光


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

打工一族找到了消遣的渠道

偷情者学会了偷情技巧

贪官学会了隐瞒事实的手段

除了这些    一本时尚杂志

给我们带来了全新视觉享受

全彩印刷    国际流行16开本

为提升价格作好了准备


从一本杂志的封面看下去

五花八门的写手    为稿酬效命

乱写一通    即使颠倒黑白亦无所谓

只要文笔通顺    一切自然就会合情

合理    但无可否认——

它捕捉了读者心理    迎合了大众趣味

如果销量直线上升

如果大家喜欢看

一个月出版两三期也是正常的事


从一本流行杂志封面看下去

从第一页到112页

我足足用了两个半小时

精美的印刷    平宜的价格

为一本杂志找到了出路

而当我看到一则则性病医疗广告

我迅速把它翻完    合上——

 

但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为治疗性病

买了一本关于性病医院的示意图?




大地是诗歌铺开的胸怀  

——吉狄马加《感恩大地》


赖廷阶


大地,我们赖以生存的立足之地,我们的世界就建立在大地之上,我们的生存资源全部来自大地。我们生存需要的自然,我们生命完成的舞台,都是天地自然宇宙对我们的爱护,它们慷慨地提供了一切,而这一切的背后,我们要赞美创造世界、创造生命的造物主。唯有真理能够创造我们,而真理是无私的、自有永有的。


人赞美大地,歌咏大地,这都是来自内心的意愿,而我们更要看到大地背后的力量,也就是大地的创造者,那生命本身,也就是真理,祂具有的唯一伟大性,创造了我们的造物主,更是我们感恩的核心。


感恩大地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一种从小就具备的情感,当一个人长大成人的时候,赞美大地的感情就越来越强烈。


作为一个诗人,赞美大地,是代言赞美大地的无数心声。吉狄马加赞美大地、感恩大地,我们看到了那种油然而生的朴素的爱。


吉狄马加《感恩大地》这一首诗歌,全诗分为三节,我们先来看这首诗的第一节——


“我们出生的时候

只有一种方式

而我们怎样敲开死亡之门

却千差万别”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因为来看日出,都是得到了伟大的生命,都是得到了生命的恩典,我们的生命不是来自父母,也不是来祖先,而是来自生命的恩典,也就是生命给与了我们任何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


人生都有死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旅行结束的时候,如何结束,如何敲开死亡之门?这是生命的不同而不同。


这首诗,谈人生,谈生死,就是作为铺垫谈到了人来自大地的养育。


“当我们谈到土地

无论是哪一个种族

都会在自己的灵魂中

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

是大地赐予了我们生命

让人类的子孙

在她永恒的摇篮中繁衍生息

是大地给了我们语言

让我们的诗歌

传遍了这个古老而又年青的世界”


大地、自然、宇宙,都是围绕人在运转,这是生命的安排,人自己的能力非常小,而生命本身才是强大,人依靠生命给予的力量活在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父母都与自己都只是生命的传递、给予的对象。


大地的力量是丰富的,大地的语言是丰富的,大地作为我们的容器,是来自宇宙的安排,也是来自生命的安排。


诗歌是用来传播真理的,是人与真理的沟通渠道,通过诗歌,来获得真理对我们的支持。


诗歌的第二节这样写道——


“当我们仰望璀璨的星空

躺在大地的胸膛

那时我们的思绪

会随着秋天的风儿

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地与天空是相对的,天地作为二元,是这个二元世界的一种外在结构与容器,天地作为自然,在宇宙里面有自己的位置,宇宙安排了天地的存在。


仰望星空,看到的是崇高,与引起对崇高的怀念与向往,人因为看到了高处的家园,才会思绪飘扬起来,因为那里是生命出发的地方,是人出发的地方。


人需要远方,真正的远方就是回到内心思念的出发地,回去。

接下来,诗歌进行思考与进入更深挖掘——


“大地啊,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

我的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不安

人的一生都在向大自然索取

而我们的奉献更是微不足道


有良知的人,都会对生命怀有歉意,人生都是索取的确是这样,从生到死,人都在索取,而且,人几乎已经遗忘自己的存在是在无数其他生命的消失的基础上, 其他生命用它们的生命支撑了人的生命存在。


人只是大地的蹂躏者,给予大地的非常少,几乎没有,大地感到了人对自己的毁灭几乎的毫不留情的毁灭,疯狂掠夺大地万物的人,最终会让自己毁灭。


“我想到大海退潮的盐碱之地

有一种冬枣树傲然而生”


诗人想到富有的大地已经被人无情掠夺到奄奄一息的地步,很多地方的土地都接近死亡了,失去了本来应该具有的生机。


就算是没有生命力了,就算是被人掏空了,就算是自己被人糟蹋得奄奄一息了,剩下来的大地,依旧在养育生命,让生命站立,让生命树站立。


紧接上面,诗歌的第三节是一种思考,这样写道——


“尽管土地是如此的贫瘠

但它的果实却压断了枝头

这是对大地养育之恩的回报

人类啊,当我们走过它们的身旁

请举手向它们致以深深地敬意!”


这是大地让我们尽量回到生命树的形象而做出的努力,这是大地在完成真理给予的使命,大地努力完成自己的事业与工作。大地完成的事业是真理本身使用大地来完成的拯救任务,也就是对人的拯救。


人认识到自己要回到生命树,才会有自己的真正的意义。人遇到在严酷条件下长出来的生命树,要知道敬畏。人敬畏真理,才有本来的生命。


吉狄马加的《感恩大地》这一首诗歌,从本质上来说,是写人如何在在大地上寻找真理的本质,寻找人生的意义。


附录


《感恩大地》


吉狄马加


我们出生的时候

只有一种方式

而我们怎样敲开死亡之门

却千差万别

当我们谈到土地

无论是哪一个种族

都会在自己的灵魂中

找到父亲和母亲的影子

是大地赐予了我们生命

让人类的子孙

在她永恒的摇篮中繁衍生息

是大地给了我们语言

让我们的诗歌

传遍了这个古老而又年青的世界

当我们仰望璀璨的星空

躺在大地的胸膛

那时我们的思绪

会随着秋天的风儿

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大地啊,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

我的内心充满着从未有过的不安


 




艺术反映灵魂的质量


 赖廷阶


人的艺术表达形式,不同的表达形式,都是为了完善人的生命。人在这个世界的生命都不是完整的生命,艺术就是对不完整人生的完善。

所有的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不完善的,艺术的表达给人找到了慰藉,这种慰藉形式是为了让人思考人在这个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好,而思考如何更好地完善自身。

舞蹈,身体的直接艺术。舞蹈是对身体的完善,是对身体的塑造,也是对身体的热爱。身体是一个让人依靠的地方,是今生的依靠,但是今生都是遗憾,但是在今生里面。生命让人用艺术来完善。

诗歌说出艺术来完善人的存在,让人热爱生命。

郑敏《舞蹈》这一首诗歌,就是写舞蹈这种艺术形式——

“你愿意经过一个沉寂的空间

接受一个来自辽远的启示吗?

舞蹈是用身体的动词来说出生命隐含的力量,舞蹈美好的时候,就是把一个器皿里的茶水与甘泉来展示,有时候,就像器皿的甘泉倒出来,就像瀑布,这就是舞蹈的美。

舞蹈的美就是身体里的神给予的真善美,是来自神给人身体的补充与完善,人身上一切的美都是神给予的,因为人的身体、人的生命,都是神创造的。

舞蹈表现出来的美,给人的启示,就是真理给予人的启示。只有耶稣基督才是真理。

“当黑暗和温柔的静默包围着你,

在那光亮的一角

好像在暮晚的天边

变异着神的亮翼,

“好像秋日下午的果园

一个熟透的苹果无声的降落,

陷入转黄的软草里。”

当一个舞蹈开始的时候,一个具体的舞蹈有自己的流程与布局,光照亮舞台上的人体,而这个人体被舞蹈的动词使用。

诗歌在这里使用了比喻来描绘,舞蹈给人带来得感觉,开始的时候的感觉,就是光照亮了目光,更是光照亮了人的内心。

观众看到一个好的舞蹈,是看到一个舞蹈表演的身体带来了艺术,带来了美,带来了上帝的呼唤,舞蹈的艺术就是让人看到人体之美,而人体的美通过艺术塑造出来,让人知道这一切生命的无比伟大,都是来自上帝的创造。

“你愿意透过心的眼睛

看见神的肢体吗?”

一个具体的舞蹈,有自己的舞台布置。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艺术,不仅是目光欣赏,更是内心的目光来欣赏。

舞蹈艺术达到出神入化,就是看到人体在舞蹈艺术中涌现出来的灿烂。舞蹈艺术让人们司空见惯的身体在麻木中解放出来,苏醒过来。

在圣经那里,圣经告诉我们:神按照自己的样式造人,人为此就长得就像神一样。在舞蹈艺术中的人体,观众看到了人身上神性之美。

“那圆润的手臂,

徐徐弯转的腰身

她的脚可以践在水上

而不被埋没,

她的眼光是不因

距离而淡弱的星光。”

诗歌在这里具体地写到了舞蹈家在舞蹈表演的时候的手臂、腰身、脚、眼光等不同具体部分,在这些具体的描绘里,诗歌里面展示出来的舞蹈具有神韵之美。

让人感到惊叹的在于:人的脚踩在水面上而不至于被埋没,这只有神的力量才能走到,只有天使才能做到。

舞蹈艺术家的眼光在这个时候,是借用了上帝的目光,从而让舞蹈本身展示出神的风采。

当舞蹈艺术展示出神性的一面,到了高深的境界,就会让人看到人体被艺术运用的状态,人就具有了神的美。人具有神的美,就是人回家了,回到完美的境界。艺术就是让人回家。

“每一个缓和与敏捷的行动

都是沉默的一笔,

记下那不朽的言语”

最高的舞蹈艺术,让人看到了动词的重要性,动词就是对人的搬运,动词就是表示人在这个世界的存在。再电影艺术那里,动作就是人物。在舞蹈艺术这里,动词的重要性同样是塑造灵魂的元素。

动词就是语言,神让人的舞蹈艺术在动词之中展示出自己的魅力,动词展示出舞蹈艺术的气质,也展示出舞蹈艺术的气场。

动词的能量在舞蹈艺术之中是决定性的,而这种决定性的能量只能来自上帝本身。人体是如此伟大,是因为创造生命者的伟大,也就是神的伟大。

“人们倾听着,倾听着,用他们的心

终于在一切身体之外

寻到一个完美的身体,

一切灵魂之外,

寻到一个至高的灵魂。”

舞蹈艺术就是为了让人在这种艺术的世界里面,去了解人的身体依旧荒芜,需要重新找回那样的完美。其实,尘世是没有完美的,只有神才是完美的,而神正是完善人唯一的道路,是完善人唯一的能量。

让人大开眼界的舞蹈艺术是一种艺术的创造,人的艺术创造是对上帝的致敬,也是对上帝的创造的致敬。唯一伟大的只有上帝的创造,人的创造也有伟大性,而人的创造的伟大性归于神的荣耀。

舞蹈艺术达到登峰造极,就会让人发现:艺术就是寻找正确的完美灵魂。郑敏的这一首诗歌《舞蹈》是对舞蹈的印象与解读,让人在诗歌里看到了舞蹈艺术的本质就是要回到灵魂正确的境界。

附录

《舞蹈》

郑敏

你愿意经过一个沉寂的空间

接受一个来自辽远的启示吗?

当黑暗和温柔的静默包围着你,

在那光亮的一角

好像在暮晚的天边

变异着神的亮翼,

好像秋日下午的果园

一个熟透的苹果无声的降落,

陷入转黄的软草里。


你愿意透过心的眼睛

看见神的肢体吗?

那圆润的手臂,

徐徐弯转的腰身

她的脚可以践在水上

而不被埋没,

她的眼光是不因

距离而淡弱的星光。

每一个缓和与敏捷的行动

都是沉默的一笔,

记下那不朽的言语

人们倾听着,倾听着,用他们的心

终于在一切身体之外

寻到一个完美的身体,

一切灵魂之外,

寻到一个至高的灵魂。





赖廷阶:人的精神要有盐的品质


文/人物网执行总编 赖廷阶


在圣经里,要求人做盐做光,可见盐在生命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意义,而在实际生活里面,盐同样是重要的。甚至首先就是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才形成精神世界的象征与比喻的重要性。


盐成为生活、生命,盐成为身体、日子,盐成为味道、人的存在,它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能超过正常需要的。


盐是思想,盐是哲学,盐是药物,盐是诗歌,盐是不可缺少的人生。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的,我们的日子需要使用的,盐就是我们的必需品。


诗歌写盐这样的与我们紧密联系的事物,就是对我们灵魂体的全面关注。


李小雨《盐》这样一首诗,饱含热情,处于对生命的敬畏,处于对人的意义的描绘,诗歌说出了盐的存在与如何参与我们的身心灵。


诗歌开始写道——


“盐在我的血液里咯咯作响

盐在我的骨头里咯咯作响

盐从我的眼睛和毛孔里滴落下来”


我们看到,盐在一个人的身体里面,是不可分割的组成的物质,已经成为人的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血液里,在骨头里,在眼睛里,在毛孔里······等等,在无处不在的细胞里。


盐在我们身上看得见摸得着,尤其是劳动者,或者是劳动的时候,盐就会在汗水里面出来。


盐是身体的一个重要元素,它有决定性的力量,是我们身体的一种动力。


“啊人!你这个小小的直立的海洋”


诗人在这里把人体比喻为一个站立的海洋,这就是诗意盎然,身体不仅仅只是海洋,还是我们存在的容器。


人在这个世界,身体是唯一的容器,这个容器的制造者就是造物主,人自己造不出自己的身体。


盐,让人有力量站立成为大海。实际上,盐背后的力量就是神的力量。


“盐四处走着

盐把最感人的力量

从厚厚的岩层和活着的生命中

渗透出来”


人在这个世界上奔走,为自己的谋生奔走,为生存恶马不停蹄,也为自己的欲望流转在这个世界上。


盐具有支撑的力量,支撑人的骨头,支撑人的血液,支撑人的精气神,它用自己身上上帝给予的力量,帮助人活着。


盐具有石头的力量,是一种渗透性的力量,是一种引擎一样的力量。


“灼热的皮肤

伤口有边缘

日子的味道”


在这里,我们尤其看到了诗人特别强调的生存的艰难:为了生存,人在这个尘世,要流血、流汗,才能活下去。


尘世是一个堕落的世界,尘世是一个罪孽的世界,人在这个世界上,欲望流淌,魔鬼为了自己的欲望,就会带来伤口。


伤口就像日子一样,日子就像伤口一样,可见求生的艰难。

思想如一条条鱼晾晒着”


鱼也与盐有极大的关系,大海里面的鱼都在盐水里面活着。而思想就像鱼一样,在汗水里面,在人的痛苦思考里面游动。


人的思考,无非就是求生,无非就是利益,无非就是欲望的满足。这是魔鬼性的一面。


人还有神性的一面,那就是为真理的努力,对真理的敬畏,去追求真理,请求真理对自己的拯救。


“看一粒盐

那是谁的眼睛

那是谁的海水

那是谁的足迹

那是谁的背影

苦涩而滞重”


是的,盐反映人身上的一切,盐在人身上的存在,就可以从盐的身上看到人生存的存在。人的眼神里面的确有盐的力量,汗水就不用说了,汗水直接是盐的墨水,人在路上每前进一步都少不了盐的努力。


人在尘世,要多少苦涩的前行;人的生存,就是汗水的苦海茫茫;人要活下去,就需要盐的动力。


完全可以说,没有盐,就没有人的存在。上帝为人预备的这个世界,盐是巨大的力量。盐是光的一种固体。


“盐咸味的影子锈蚀海浪

粉碎无数的太阳和风”


影子也是有味道的,人存在的影子也那么艰难,影子的味道也有咸味。影子在大海之上,因为大海里面有太多的盐,而影子还作为力量,推动盐前进。


人的影子推动人,盐的影子推动盐。


大海作为地球的主要外表面积,盐在大海里就是生命的力量,这都是上帝创造宇宙的时候,用心设计的。


“那新鲜的、腥味的白色沙丘啊

那最普通最低微又最高贵的

细小颗粒啊”


对盐的赞美,就是对造物主的赞美,盐在这个运转的宇宙与地球之中,都是造物主创造世界的用心良苦。


盐的外表与存在,我们从小就知道。盐看似普通,然而它具有神性,具有伟大性。


也许我们司空见惯,因为人对盐太熟悉的缘故,让人对盐有时候竟然视而不见。


“路边遗落的盐

踩在脚下的盐

勺子和舌尖上的盐

永远伴随着面包而生的盐”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诗歌的安排独具匠心也是细心独到。我们看到了盐包围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看到了盐的的确确是无处不在。


盐就是排比,盐就是随处可见,盐就是随时都有,就像我们活着的形式一样,充满了存在感,充满了生命努力的意义。


盐是不能忘记的事物,盐是不能放下的生命,盐是与生俱来的关爱,是上帝之爱的一种化身。


在破旧简陋的茅屋里

如淳朴健壮的农妇

人和牛羊全都朝你低下头来”


像盐一样的爱,就是生活的爱。盐与生活互相交融,盐与生活一同发力,成为人的描写,生活看到了人的前行,盐看到了人的前进。


向盐致敬,向真理敬拜,向生活说出感恩。人在感恩的心里,说出了对盐的爱,说出了对光的敬畏。


盐的力量是舌头的力量,盐的力量是赞美的力量,盐的力量是生活的力量,盐的力量是创造的力量。


“在生活的最深处

永远是盐”


生活是最大的教堂,生活是修炼的空间,生活是人熬炼自己的处所,这是祝福,也是对人的惩罚。


生活的最深处是对原罪的惩罚,也是对人回归生命的祝福,生活就是生命爱的一种力量所在。


生活就像盐一样,找到舌头的意义,舌头要来赞美爱,舌头要来赞美光,舌头说出盐的美所在。


“当我手中的时间正在消逝时

蓦然回首,除了甜蜜以外

还有另外一些东西

正在结晶”


人是追求幸福甜蜜的,而真正的幸福甜蜜就是爱本身。只有来自生命本身的爱,才能让人生得到自由的幸福。


来自真理的祝福,就是爱;生活是爱具体的场所;来自生活的幸福,无非是光照亮了我们。


盐是默默的巩固人的存在,让人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有坚定的脚印。李小雨在这一首写《盐》的诗歌里,给人的灵魂放入了光与盐。


附录


《盐》


李小雨


盐在我的血液里咯咯作响

盐在我的骨头里咯咯作响

盐从我的眼睛和毛孔里滴落下来

啊人!你这个小小的直立的海洋

盐四处走着

盐把最感人的力量

从厚厚的岩层和活着的生命中

渗透出来

灼热的皮肤

伤口有边缘

日子的味道

思想如一条条鱼晾晒着

看一粒盐

那是谁的眼睛

那是谁的海水

那是谁的足迹

那是谁的背影

苦涩而滞重

盐咸味的影子锈蚀海浪

粉碎无数的太阳和风

那新鲜的、腥味的白色沙丘啊

那最普通最低微又最高贵的

细小颗粒啊

路边遗落的盐

踩在脚下的盐

勺子和舌尖上的盐

永远伴随着面包而生的盐

在破旧简陋的茅屋里

如淳朴健壮的农妇

人和牛羊全都朝你低下头来

在生活的最深处

永远是盐

当我手中的时间正在消逝时

蓦然回首,除了甜蜜以外

还有另外一些东西

正在结晶






作家简介:


赖廷阶,广东茂名人。香港中国诗歌学院院长,《国际诗歌》(多语版)杂志社长,《世界诗歌年鉴》(英文版)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国家注册高级信用师,国家高级信用经理人,研究员,当代著名作家、诗人、编剧、文艺批评家、书法家、音乐家、策展人、媒体人、制片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教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策划委员会委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名人名言

“诗人不必要充满灵感地升到天上,在大地飞翔,他的使命不是在于离开大地,飞上天去摘取星星,他是永远也得不到它们的。诗人的任务在于从他所及的范围内闪烁着的东西中创造出新的星星。”(法国·勒韦尔迪)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