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理论园地:王恩荣《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答榆州诗友问》(总535期)

王恩荣+榆州诗友 诗眼睛 2021-10-07


理论园地TO BE

对县域新诗写作中提出问题的试答

(作者:王恩荣、榆州诗友)


榆州新诗社邀请著名诗人、诗评家、《诗眼睛》微信平台主编王恩荣老师以现场互动方式,举办诗歌创作讲座。

 

首先谢谢周老师和榆诗友的信任,其实我也是和大家一样,只是一个普通的学习者,说著名实在不敢当,离著名还差十万八千里呐。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我们都可以把著名当成自己的目标,谁也无法剥夺我们希望的权利。

 

1:诗友陈艳娥提问:

老师好,我想问一下:初学新诗者应规范自己哪些写作的行为,同时应初步掌握哪些写作的技巧?


答:根据我的经验总结以下一些方法供文友借鉴:

(1)、多读多悟多写:多读,这是显而易见的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尽可能的多读名著;多悟,阅读不能蜻蜓点水活囵吞枣,要多体会领悟,多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否则就是无效阅读。要泛读也要精读;多写,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习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2)、记录灵感: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当你对你对生活自然的某一情景有了触动产生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别人谈话时的只言片语而所有顿悟时,或看到一首好诗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你及时的记录下来,便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

(3)、凝神:写作是一件一心一意的事情,在嘈杂的环境或是同时干着别的事情,是不可能写好的。写作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需要一点点柔和的背景音乐。清除与写作无关的一切杂念,现在就是写作的时间,好像把自己放进一个盒子里,在没有任何打扰下进入写作状态。而且要有专门的写作时间,每天找一个没有任何打扰的时间段作为专门的写作时间,让这成为习惯。

(4)、计划写作: 这好像与灵感写作有些矛盾,其实写诗本就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灵感写作,有灵感时象是通神,一个情景的触动使你的诗一笔而就;另一种是计划写作,需胸有成竹,才能下笔如流,这种办法贵在谋章。当然两种办法也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5)、创新: 你需要模仿名家,这并不意味你要跟他们写得一模一样。你可以试试新的写法,从这里学一点,从那里学一点。渐渐地,你就会有了自己的风格,自己的文体,自己的思考。试试创造一些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或表达一些与众不同的思考,掉书袋子的句子或前人用过的比喻就不要用。

(6)、好句: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也可以用好名次和形容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一首好诗离不开好句,有句无章或有章无句都是一首诗成为缺憾。

(7)、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品是改成的。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修改而成的,这会让你的作品从平庸中脱颖而出。看看你写的东东,不仅仅是那些拼写和语法错误,还有那些无意义的词,混乱的结构,和让人搞不懂的句子。有的作品写成后可以多放一放,不要急着发表,有的好诗人为了达到更好的修改,甚至要放一年或几年。修改的目标是:更清晰,更通透,更鲜活。

(8)、简与减: 这是你在写诗修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写诗最重要的是用减法,一字、一句、一段的修改,把无关的多余的统统都删掉。一个短句比一段冗长的废话更具说服力,大白话比晦涩的专业术语更受欢迎。记住:简能成诗。当然是简白,而不是直白。

(9)、细节和在场:细节在一首诗的作用与好句一样,能辉映全篇的作用。宫白云说过:“听一首歌,读一首诗,有时会被其中的细节瞬间击中,或心跟着一起发烫或不由自主地眼睛潮湿,这就是细节的力量。诗歌写的有特色的诗人大多是善用细节的高手。现在的许多诗歌之所以缺乏撼动人心的东西,就在于细节的匮乏,有的诗通篇都是一些干巴巴的口号似的句子,貌似警语格言一大堆,我们读着的感觉不像是在读一首诗,而是像是在读杂文等什么。一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诗往往取胜在细节上,有人问细节是什么?其实细节就是生活的本身,就是寒冷黑夜的一束光或家中热腾腾的饭菜与一盏灯火蕴藏的生命的意义和时光中永难抹去的那些刻骨铭心的瞬间,它与人性紧紧相连。”有细节就能生在场感,有在场,诗就有骨感,就能打动人,所以一首诗对好句的雕琢重要,对好的生动精彩的细节的雕琢也很重要。

 

(10)、注意叙述和通感:叙述要把握好叙述的方向,才能使一首诗思路清晰,这也是写诗的视角和精神向度的问题;最高级的比喻是通感的运用,这也是检验你思考力的最好明证,万物化一,一生万物,物我化一,都是化境,没有化境就难以抵达最惊艳的通感。

(11)、好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读者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多...写好开头后,再弄一个精彩的结尾,结尾是点睛之笔,也是起承转合的“合”,必须合好才使一首诗有章法,这会让读者更加期待你的下一篇佳作。

(12)、反馈和投稿:多反馈,闭门造车不会有任何进步,让别人读读你的文章给你回馈,最好有经验的诗人和编辑。他们见多识广,会给你很中肯和有见地的建议。肯接受批评是进步的最好方法。多投稿,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你就要出版自己的书,发表自己的诗歌,给出版社供稿。把自己的作品放到流量更大的网刊上去,《诗歌周刊》是平民的诗写平台。让读者给你留言,给你提出建议。所有的人都会看你写东西,也许这种对自己的强迫很辛苦,但收效很大。

 

2:诗友张素珍提问:

我是希望老师从新诗基础知识讲起。


答:这个问题太大了,也太宽泛了,需要专业人士专门时间较长时间去做,或者在网上或找这方面的书去系统学习一下。

 

3:诗友闫利峰提问:

老师,您好!

可能我们只是一种爱好,对如何写诗没有一点方向,别人写的太高深的诗还读不懂,望老师多讲讲如何写诗就让我们既能写心,又能有诗意,语言含蓄而意无穷!想让老师给评评大家写的诗,从中学习!谢谢!


答:这个问题提得好!写诗的方向的问题,是千变万化莫衷一是的问题,现实诗坛中有很多流派,其实本就是方向问题。从正面讲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负面上讲也是网络上的喧嚣、诗界的狂欢。究其正反面的起因,其实就是:是不是坚持文学创作的表达真善美的方向,是的话就是正面的、正能量的,不是的话就是反面的、负能量的也是我们写作中摈弃的。

 

至于读诗问题,有写得太高深读不懂,这很正常,我也有经常读不懂的诗,通常我们把这归结成自己的浅薄,其实这是片面的,读不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诗本身的问题,有人故作高深,把自己的诗营造的晦涩难懂,以此彰显自己的高明。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绕过去,大可不必在上面瞎费功夫;另一种情况是,我们读者本身的问题,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跳跃的写法和强劲的具有化境的思考力是造成这个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这个特殊性就是阅读的桥梁,如果你认识不到这种特殊性,你就没有桥梁,就过不去。当然也就抵达不了诗歌的精神。因此有人说诗歌是贵族性的东西,是小众化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写诗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我的意思并不是说这样是不是就放弃阅读,我们完全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小众化的一员,那时候离读懂诗歌就不远了。

至于“如何写诗就让我们既能写心,又能有诗意,语言含蓄而意无穷!”,这需要我们多读、多悟、多写,别无他法。欧阳修《卖油翁》里“无他,但手熟尔。”就是答案。

 

4:诗友任炎兵提问:王老师:比如说:在诗家语中提倡用景说话,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向我们这种“半瓶子醋”着重注意哪些方面的练习?


答:诗家语中提倡用景说话,其实就是用意象说话,这是诗的本质。李小雨说:“诗用意象说话,细节是意象真实的重要条件,因为细节即生活,即个人化,即独特性。”。多领悟这句话。姚宏伟老师说:“语言说出意象,意象照出诗意”,就是说你表达的意思不要直接说出,要让意象去说,这就是诗歌中的形象思维。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和注重哪些方面的练习,我还是那句话:多读、多悟、多写。任何成功都没有捷径,企求成功的路是一马平川那只能是幻想。“梅花香自苦寒来”嘛!至于“半瓶子醋”,咱都是“半瓶子醋”,只要不懈努力,都会盆满钵溢的。


 

5:诗友周更生提问:王老师:我请教的问题是:创作构思中的形象思维。


答:周老师这个问题很大很基础,我们通常在专门理论学习中,研究过这个问题,我给周老师提供一个渠道,蒋孔阳教授的《形象思维与艺术构思》(可在网上查),如能读读或许能解决周老师的迷惑。

 

 

6:诗友张宏亮提问:

王老师:我想请教一下,如何在生活中捕捉诗意?


答: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如何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换宏亮友的问题就是,生活中不是缺少诗意,而是缺少发现诗意的眼睛。那就养眼。关注《诗眼睛》平台(哈哈),锻炼诗眼睛。当然孙大圣的火眼金睛尚且得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七七四十九天淬炼,诗眼睛也得除多读好诗好评,培养欣赏力之外,懂得“功夫在诗外”,多读哲学的美学的科学的历史的文化的书籍,多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这些皆是老君的炉中火。

 

7:诗友乔书萍提问:

王老师:我的问题是如何捕捉新颖的视角!


答:这是一个能力问题,也非一日之功,其实新就是美的视角,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才能新。但要变,其基础是知常,知常才能达变。常用在这可以说是旧。通常说的写诗掉书袋子里就是表意和手法太陈旧,是前人用过的,比方:说黎明,比喻成,天空出现鱼肚白,就俗不可奈。但第一个这样比喻的是新,第二个这样抄袭就旧了,几千人说后还这样说就俗不可奈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以后吃螃蟹的就平与常了。当然变也需尊重规律,有人变了,但太幼稚,太牵强,同样达不到新的效果。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是哲学问题,所以新的能力问题必须达化境,会思考,见无形之形。没有形而上的深刻的思考力,是如无论如何也捕捉不到丰富新颖的视角的。

 

 

8:诗友弓小玲提问:

王老师:我就是想问问,如何才能真正走进诗歌内部?

还是以上欣赏力和诗眼睛的问题,不再多说了。

 

9: 诗友张志江提问:

王老师:我提两个问题:      

1、 请老师谈谈新诗写作中的通俗与直白的区别?


答:我觉得通俗是一种境界,而直白就有点肤浅之意,二者有本质的区别。比方:成佛前砍柴担水,成佛后砍柴担水。同样是“砍柴担水”,其意义大不一样,是得道与未得道的区别。前一个“砍柴担水”是直白,后一个“砍柴担水”就是通俗了。直白是写诗忌讳的,所谓诗贵曲,不贵直。而通俗则是深入浅出。


2.朗诵诗一定要押韵吗?

答:应该是,但朗诵诗我没有写过,也没研究过。恕不能回答。

 

10:诗友张红霞提问:

王老师您好

欢迎您在百忙之中为我们榆社诗友指点迷津。

涉足新诗几个月来,在语言上我老是觉得没诗意。一开始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闯、敢试,到后来越看名作越羞于动笔,有时硬着头皮去写,但越读越觉语言平淡无味、无张力,最后偃旗息鼓,半途而废。同时我也发现语言的驾驭方面在咱榆社诗友群中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希望王老师在这方面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两首诗进行深刻的剖析、修凿,带领我们尽快走出误区,开辟新诗新天地。


答:锤炼诗意太不容易了,一辈子的努力还不够,还得天生悟性、机遇等等诸因素,这就像传说中的炼金丹,越炼越小,但炼到最后,就是简,虽然小却有四两拔千斤的功效了,这时就有了浓郁的诗意了,语言就有张力了。所以对缪斯之神没有一如既往终身不悔的爱,是得不到缪斯的青睐的。

至于具体到诗友们的诗的具体分析有机会才能具体探讨研究。

 

 

11:诗友宋亚江提问:

诗界有必要戒除为创作而创作的流弊吗?如何使读者实现审美愉悦,而不是“迎合”作者的“高深”而产生审美疲劳?


答:“为创作而创作”不知你说的是不是当今流行的网络诗歌大赛和同题诗赛之类现象,同题诗赛有点单纯,是诗写者给自己写诗练习提供一个契机,无可非议。至于网络诗赛里面动机要复杂的多,戒除自己参与可以,戒除这种现象就不是个人的事情了。存在即合理,我们发扬“拿来主义”就可以了。

第二个问题究其实质还是以上欣赏力和诗眼睛的问题,真正的诗写者不是迎合,是表达真善美,是郁结于胸不得不发,其真正的高深是一种思考力,是对宇宙世界生命的理解和深刻认识,是良知,好诗到最后都是通透的,只能对精神产生解放的力量,它也不会产生什么“审美疲劳”。

 

12:诗友常保玉提问:

王老师:我想让他说说对朦胧诗与老干体的看法。这是现时两大类诗客观存在。并不因为你喜欢与否!


答:这两个概念好象“不可同日而语”。朦胧诗是说一个阶段现代诗的表现方法的命名,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现代诗歌艺术潮流,以舒婷、北岛、顾城、梁小斌、江河、食指、芒克等先驱者为代表。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而老干体是又名"政协体"和"人大体",是当代诗词创作中的一种诗词体式。"老干体"是个新词汇,顾名思义,这类诗词如同政协、人大的退休和没退休的老干部的做人和讲话风格一样观点陈腐、套话连篇、毫无生气。因为这样写作诗词的人以老干部居多,故被称为"老干体"。其基本特点:一是在内容上多以反映当代国家大事为主,且对国家、政党和领袖毫无保留地加以推崇,歌功颂德的倾向很明显,甚至直接为国家、政党和人民代言;二是多具有浓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缺乏民主意识和对普通下层人民的深切关怀,人民往往成为被解救、被怜悯的对象,并总是想象人民得到解救、怜悯后应该如何感恩戴德;三是对诗词格律不太讲究,语言也多直白,甚至直接以口号、流行语入诗,因而艺术性普遍不高。二者是文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表现手法,都是应运而生,产生于生活,没什么对错优劣。至于喜好,那是纯个人的事情,与这种表现方式无关,而且,一个是现代诗的表现形式,一个是诗词的表现形式,好像没什么可比性。

 

 

13:诗友张新宇提问:老师我提两个问题:一:请老师梳理一下新诗历程和走向,给大家指点一下不同发展阶段的新诗的特点,模仿创作某个特定阶段的作品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指导大家如何有效阅读。


答:梳理新诗历程和走向,有专门论述,可去查阅。模仿创作某个特定阶段的作品,我觉得大可不必,现代诗时效性很强,今年写的诗感觉很好,几年后再看就不一定好了,因为中国新诗尚在探索的路上。固然,“文章千古事”, 模仿经典是可以的,写千古文章更是我们毕生的追求。

关于指导如何有效阅读,还是多读多悟多写,读写结合。还是以上欣赏力和诗眼睛的问题,不再多说了。

 

14:诗友田艳提问:

王老师:诗歌是灵魂的伴侣,这句话您同意吗?

当今社会纷纷扰扰,吵吵闹闹,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内心却常感空虚。走在生活这本大书里,走在人生这条大道上,我们常常迷失了自己,常常变得迷惑。

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纯洁的心,什么是富有的孤独,什么是尊贵的风度?我们试图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我们试图挤进诗歌的殿堂攫取哪怕一丝的清凉来慰藉我们的灵魂,这是我们的悲哀还是诗歌的本来?


答:看来这位诗友很迷茫,其实诗与生活一也,都是知道的问题。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纷纷扰扰,吵吵闹闹那都是现象,道才是世界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把握住“宗”,就没那么多的迷茫了。当然时也道也,没有问提是相对的,因为我们不是圣人,但在一定程度的悟对写诗和生活都是必要的。

 

15:诗友王洋的提问:

王老师好,您的新诗用简白的语言营造出令人咂摸回味无穷的意境,但是诗友们在创作过程中难免流于直白无味,请王老师给我们讲讲诗家语的有关创作经验与心得,好吗?


答:谢谢你对我的诗的欣赏,相比好诗,我的诗还差的很远。关于诗友们在创作过程中难免流于直白无味的情况,在县级诗写中尤为严重,如何改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总之古人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成功没有捷径,多读多悟多写为要。

 

以上回答难勉挂一漏万,也有达不到诗友要求的,请谅解!以后有机会再行深谈。





诗人简介:


王恩荣,网名,雨中思绪集,诗人,批评家。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人。晋中市作家协会会员。闲时进行写作,诗评微信平台《诗眼睛》的主编。《诗歌周刊》评论版执行编辑。美国《新文学》杂志平台编委。在《诗刊》、《山西日报》、《都市》、《火花》、《并州诗汇》、《光线诗刊》、《诗歌周刊》、《诗日历》、《大诗刊》、《山西经济日报》、《三晋都市报》、《九州诗文》、《关东诗人》、《长河》、《太原晚报》、《乡土文学》、《天涯诗刊》、《新诗刊》、《晋中日报》、《梨花》、《汾河》等报刊杂志和大型网站(作家网、中国作家在线、中国诗歌流派网、中工网、华语作家网、中国诗歌报、中国散文网、诗歌中国、河南诗歌网、诗网络、爱文化、文学汇等)、天天快报、今日头条、快资讯、各类平台有发表作品,作品包括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评、小说等。诗歌《清明》(外二首)入选《中国诗人生日大典》(2018卷)。古诗体作品《七绝.赌东风》在晋中诗协"金秋美"家乡好山河诗词歌赋赛获优秀奖。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