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他评:苏美晴的《雕塑》(连载87)(总668期)

唐凯杨志学等 诗眼睛 2021-10-07

荐赏连载87


《雕塑》



《雕塑》


苏美晴


他和泥,不停地拍打

长的,方的,圆的,他不知道要雕塑什么

那个人在他的心里隐藏很久

偶尔梦中出现,会摸摸他的头

然后掏出自己的骨头,不停地诊治

 -

他看见那些病的骨头,变成屋前屋后的那些石头

也变成榆木疙瘩,被填入灶坑

然后从灰烬里扒拉出来,他都当是人的骨头

他躲着,看它们身体冒着烟

也变成牵牛花,暮色里,喊着痛,嘴角流着血

沿着玉米的身体,不停地往上爬

星星顺势就下来了


他捂紧手里的泥巴,恍若捂着一张惊慌的嘴

有时,那个人就坐在门槛上

一口一口喝着风,疼,让面孔越来越模糊

他走过去,穿过他的身体

他坐下来,坐在他的怀中

他说:爷爷

鸽子咕咕,摇摇摆摆,收起翅膀


他拍打着手里的泥巴

门槛上坐着一个隐形人


他说:爷爷

一块泥巴,被他揉得方方正正

似乎洞见了他心里的秘密

他小心翼翼地把泥巴按在脸上

泥巴顿时有了鼻眼的轮廓

他笑了,他把爷爷又运回了人间


诗评


意识流诗歌极其维度的破解(苏美晴作品《雕塑》赏析)


唐凯

 -

意识流是个心理学名词,有时也被称作机能主义。人的意识就像水一样,就算有时候相对静止,它也永远具有流动的势能和意识。身体可以静止不动,生活经验也可以相对静止,但是思维不能,人从未停止思考,这种思考的流动就产生了意识。意识具有前瞻性,预测性, 和总结性。说穿了,就是对个体生活经验在头脑意识中的总结和深加工,并且得出判断和今后的走向。流动永远是流转的,变化的,随机的,甚至连自己无法确定它最终会流向何处。我们说发呆,说走神,说想入非非,就是指意识的流动。这个大脑思维的体验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微妙的,神奇的,不可言说的。而意识流诗歌正是捕捉到了这种奇妙的快感和人体思维(体感)的奥妙,便尝试要把这种流动记录下来,记录它的瞬间凝固,连写作者自己都想看看它最终的样子。

意识流文学也分意识,潜意识,和下意识。出色的作品往往正是对三者之间进行有效地整合。效果最好的应该是“无意识”,就像佛教里的禅,就是顺应万物,剔除了故意和刻意的痕迹。诗歌是自然之物,应该遵循自然机理。这就需要诗人在惯用的生活语言之外打造出全新的表述语言,于是就借助于意象,让自然界的其它元素代理发声,从而达到精神向度上的攀升,满足人体对经络流转的渴求。产品因为有了需要才会有市场,诗歌的样式也是因为有了缺失才会产生供应。我们注意到了它(意识流诗歌),喜欢上了它,正是因为我们身体内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等需要均衡,而诗歌,肯定就是其中的某一种。有人对此类诗歌说不,不懂,不理解,厌弃,批判,可能是他身体中不缺失这种东西吧,我想。

诚然,人是俗世的产物,我们只是在向脱俗努力。这个过程中,俗世的狭窄和困顿会在大部分的意识流诗歌中进行适度地保留,这倒成了它的一个基点和突破口,并非单纯的破绽或者漏洞。这个破绽告诉我们,人永远是社会的,时代的,现世的。作者的情感依托也正是借助了这种“破绽”而成为对读者的引线,一起进入他(她)的迷离世界,去体验别样的思维空间。所以说,只要尝试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破绽”,破解一首意识流诗歌也是很容易的。当然,这也需要读者的努力和功力,功力就是你的生活意识经验,若积分不足,暂且放下,等等再说吧。

好的意识流诗歌不是卖关子,不是秀技巧,不是故做隐含,它其实是一种文本姿态,尽管有人确实在以此耍小聪明。意识流诗歌建立在夯实的生活基础之上,它在呈现或揭示另一个空间的宇宙以及它的深邃。诗人首先产生“莫名其妙”的潜意识,然后借助微光让它从黑洞里走出来,一路上是诗人在跟随着它(意识),而不是赋予它意识。这样就建立了一个意外的场,就是维度,具有深奥的哲学性,它同样具有线性和非线性的属性和特质。一条相对完整的,隐形的枝干,再加上一些绝对不完整的碎片,甚至绝对不对称。也就是说,在构思的最初,它真的像个灵魂附体的怪物。最后是出笼,至于能让读者感知到是个什么样的鬼,完全取决于作者本身。这样的写作目前看来多以失败告终,成功的并不多,但诗人们一直乐于尝试。

话语空间是错不开的话题,是时代赋予了话语方式的样子。世间万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和价值,不仅仅是诗歌,小说散文电影乃至歌词,都有意识流手法的表述。但是诗歌最容易受到攻击和引起狂欢,包括口语或者口水语写作。这是个万象的时代,让人感到奇妙的是,本来已经消亡了的诗歌流派竟然也会在不经意间悄然复苏和抬头,只是换了某种装扮,在意识根脉上实际上是继承和深度进化的,但是原始基因并没有改变。由此无论什么事物,出现了,就得接受,应得承认,并且敬重它的相应地位,因为它来自我们的基因,是构成宇宙的必需部分。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你可以引导它为你服务,但封杀和扼杀都是不可取的。受压迫的事物才会产生更大的压强,冲击力和破坏都不可预测。不要自掘坟墓。这也是个开放的时代,语言的自由度空前开放,甚至达到了任性和放纵的状态。但不用担心它的无政府,它有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只是还不到时候。不管怎么折腾,写出有人认可,或者经过引导能够让人理解和接受的东西就是成功。

苏美晴是我身边诗人中,意识流诗歌写作(溶入)得比较棒的一个。她的诗歌因脆弱而走得深远,这是最令人欣赏的。也就是说,我(读者)的快乐永远建立在她(作者)的痛苦之上,就是这么残忍。当然,这并不说明我也追逐所谓的阅读痛感。你爱写啥写啥,我只追崇自然。在诗歌中,自然永远是诗歌的第一属性,矫揉造作的东西一眼就能识破。写的假不假,作者心里比谁都清楚。苏美晴的第一人称“我”永远是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她从来不写女人的,自身的,意识上的强势,她几乎从文本上根除了反抗意识的本能。这种决绝的阉割在我看来是一种很聪明的取舍。太高冷太热闹的地方都不要去,尽管那是个巨大的诱惑,有时也会使你觉得不服气,愤愤然。依托你的生活经验,写出你最熟悉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才是你自己的,而这世界上,每个人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也许一开始时有,但现在,在她的作品中,渐渐的,暗示或明目诉求的东西真的越来越少了。这也同样让她与其他的女权诗人有些明显的区别(也可能是暂时的哦,谁知道她以后会写些什么)。在现存文本中,她用有些病歪歪的手指把意象一层层揭开,就像爱怜地摆布一些零碎的生活经验,乃至记忆中的碎片,然后诊治,缝补,弥合,再放下。其中的“诊治”过程很重要,也是她诗歌中比较好看的一部分。其实那就是认知,和对事物的重新确定。她的诗歌立意有些深远,隐含,但绝对不空洞,只要阅读就会有收获。


【赏析】


苏美晴的《雕塑》是一首想像力非常丰厚的诗歌,语言有条不紊地行进,蕴力十足,非常具有穿透力。诗歌并没有涉猎具体的生活事件,整体上完全是借助于意象的象征和意识的流动而完成的,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泥塑匠(他)拿起泥巴,不知道自己要塑造什么,冥冥中有个形象一直在脑海里若即若离,挥之不去。诗歌在最后揭露出来,那是我们的祖先,是前世的自己。这个构思不光是视角独特,解构出的文本意义也是非凡的。

用手拿捏着泥巴,瘫软的手感像是捧着血肉。要想让塑像立起来,还需要灵魂和骨头。而拿捏的过程,也是创造和整合的过程,诗人把这一过程看作是“诊治”。这样,诗歌的一个核心意义就出来了,那就是“病”,病态的病。诗人希望揭示给读者的,正是当下活人精神和意识层面的“亚健康状态”。当然,如果作者此时真的是身体方面出现了状况,会帮助催生这种寻求治愈的表述。

然后就“创造”出了骨头,当然这是作者的非凡想象。手指的关节在泥巴中运行,游走,探视着那些深邃的骨骼。这是又一个维度空间的语言,诗人把它打造出来,再围绕着它建立连带和秩序,把祖辈的人生过往巧妙地镶嵌到意象里。(如灰烬,牵牛花,玉米,榆木疙瘩那类的东西。)

诗歌的表达自始至终都是隐性的,苏美晴的诗歌达到了能彻底抽离,又能适度回归的状态。气场氛围的构建把我们带进了幽深迷幻的空间,诗歌在最后把泥巴,爷爷,和自己完全整合到一起,也似乎在为我们佐证一个人生原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同一种属性。泥巴人生,人生如泥,最后都要瘫软,风化,没入土地。

诗歌中的血肉部分,就是那些独自的“过往”,带有痛感的部分,代表着诗歌全部的内涵。那些紧致的意象流转像游走神经上的丝线,脆弱又美轮美奂,十分微妙,好看。正如诗歌的名字所说,诗人在“场外”也完成了一次雕塑,直接呈现出了这次文本的建构。除此之外,诗歌中的匠人在做工时,总是出现一个隐形的人,坐在他的近处,盯着他做雕塑。最后那人起身从雕塑里走出,原来正是爷爷。“他说:爷爷  鸽子咕咕,摇摇摆摆,收起翅膀”,诗歌中这种近似于与灵魂对话的穿插构成另一条表达主线,超现实,又有传统古典的浪漫。这是一支根脉,完成了人世的流转和生命的承接。这样的阅读使人感到意外,原来是一次建立在思念基础上的探寻和追溯。这不是文本的对话功能,而是心灵碎念的一次依附,为手中的泥塑赋予出非凡的生命。

这样的诗歌太过隐秘,但破解的欲望会使我们左冲右突,想方设法也要介入。或许,真的没有挖掘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但诗歌语言本身的魔性在诱惑,在挑衅。或许,理清它的脉络,阅读就已经完成。你已经看到了意识从启动到截止的整个过程。


 2016.07.30  于大庆




七夕


苏美晴


浩荡荡的喜鹊飞过来了

哥哥,我看见黑夜提前来临

我看见葡萄架下

那个扯耳偷听的小女孩

一枚绿叶侵染了她

哥哥,我不敢大声说话

我怕惊吓了喜鹊,搭错了桥

我怕你走错了路

更怕错过一年一次,神谕的相逢

除了今天以外的日子

我一直做一个稻草人

喝雨水,看喜鹊吵闹

长满茅草的身体

风自由地入住

我一直巴望着,鹊桥搭起

你从桥的那边走过来

给我卸下粮食,月光

卸下水和思念

卸下一年里的丰盈

如果没有

哥哥,我就会像一株植物一样生长

然后死亡

剩下的日子,思念掏空了身体

我只能做一个空心人

在这么宽泛的时间里

我一个人,躺在夜幕下

在七夕的夜里,一个人

数遍万家灯火


2015. 8.17


杨志学点评: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了。中国诗歌网的年轻编辑朋友把一首《七夕》诗送给我,希望我能够就此说几句话,为这个温馨的节日增加一点气氛。

这是一首让人浮想联翩的诗。开篇即以诗的意象,营造出浓浓的七夕氛围。“哥哥”的称谓,明确了倾诉者的女子身份。她以一颗洁净虔诚的心,迎接这个日子的到来。细节与场景的逼真呈现,让我们进入诗人搭建的情感世界。我们可以想象,欢聚的爱人在以各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相依相爱,而孤独思念的人儿也心生双翼期待着美好的赐予。人生忙忙碌碌,悲欢离合。今天,不妨借此时机,给自己的感情留下一份自由伸展的空间吧。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七夕节的起源,既关乎物质,更关乎精神;既是现实困顿的产物,更是冲破现实阻隔到达理想彼岸的渴望与追求。因此,尽管今天不少人把我们的七夕节视同西方的情人节,但我觉得其中的味道还是大有不同的。西方的情人节似乎更多一些轻松与欢快,而中国的七夕节则是在浪漫的背后包含着伤痛无奈的泪水,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缺憾,又在缺憾中滋生遐想。而美的力量,也许正来自这种缺憾中的憧憬。说到底,这是人征服苦难获得自由的一种形式。

今日诗歌有各种写法。对七夕节,诗人自然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呈现。既可以把诗置于现实,做十分生活化的叙述;也可以与现实拉开距离,甚至超越现实,造理想之境。本诗的表达,明显偏于后者。只是我觉得,诗的后半至结尾,这种想象性超越表现得还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诗意的饱满与深邃。




附:【唐凯评诗】带光的写作系列 —— 精品诗歌导读与欣赏


苏美晴,有一种意识流举重若轻



大庆女诗人苏美晴的作品,用老话儿说,有些先锋和前卫。同时,从作品成色来看,她对诗歌钻研也确实比较透彻,因此,她的作品在感性上明显带着实验性的色彩,主要体现在形而下写作上,强化体感和阅读体验,而且每一首都挖掘得各有千秋。

 

但我深深表示折服的是,诗歌的意识流手法,别人的的意识流诗歌就是意识流,不会附加那么多的“中国特色”。而苏美晴的作品仍然依托着深厚的人文关爱,她的每一首作品都“旗帜鲜明”,举重若轻。尽管手法“超凡脱俗”,但其主旨表达同样让读者读出深深感动。


(1).《我怎忍心让你在心里开》,微妙地呈现着一个女人隐忍负重的命运,而当“男人”被久蓄暗疾沉疴的刀子刺中的刹那,挣扎着说了一句“我怎忍心让你开在心里”,猛然以温和愧疚的语调化解着女人的天性。这个文本上的冲突独具特色,应和那把刀子,把作品刺入深度。第二特色是,作者以第三方视角呼应角色,这实质上正是作者最终要表达的诗歌关爱:“我真想送她一把琴,用以述说往事的疾苦......我正躲在另一朵秋菊里替她哭泣”。菊花的苦涩意象完美地弥合着诗歌的痛感。

 

当知性的诗人陷入到苦难的感知中而无法自拨时,她的诗歌写作也往往就会陷入意识的深度挖掘和呈现。


@ 我怎忍心让你在心里开

 

她轮廓很深,深秋的夜晚去提水

她提回一桶冰凉的月光

擦洗新鲜的伤口

她沉默,让整个秋天都了无着处

 

我真想送她一把琴,用以述说往事的疾苦

但她无琴可抚,只有水声流出她心底的暗疾

她抖落一下衣摆上的褶皱

那里有灰烬

她看了一眼躺在床上的那个他

拿起一把刀子扎下去

红菊变黄菊,黄菊变白菊

 

“我怎么忍心让你在心里开”

他挣扎着说了一句话

她看着他细长的眼睛

刀子咣当落在地

他捂着伤口,像是捂住黑夜漏出去的光线

而她搂住自己

把自己碎裂成整个秋天里的菊

 

苦味涩涩地漫过来

她没看见我

我正躲在另一朵秋菊里替她哭泣



(2).短诗《身陷此身》由于意象选用得好,精准,而使作品达到前所未有的流畅高度。

诗歌的意思简单明了:茫茫人海,我不出众,也不想强求,但我不想“掉队”,也正是诗人表达出的这份自强不息,自尊自爱,和自我价值认识,恰好反衬了对同类(异性)的失望。诗性地感叹了一下“红颜命苦”,也诗性地揭露了经遇过的男人们的“碌碌无为”。但诗歌的宗旨仍然集中在自我珍视和尊贵(自爱)的层面上,它的内蕴是极其强大的,令人敬畏。

 

诗歌喜庆的地方是,从头读到尾,就能联想一下从丑鸭到白天鹅,从灰姑娘到白雪公主,其实它们根本不挨边儿,你说怪不怪。

 带光的写作:大庆苏美晴诗歌作品欣赏(选评)


@ 身陷此生

 

身陷此生,我从未谙熟此道

只不过是一个人在前走,我跟着

一群人在前,我也尾随其后

我就像一条不敢掉队的鱼

即便是前面有多大的浪,亦或是

有一张大口在等着

也浑然不知

因为混迹于群体

好像厄运都是别人的,幸运也是

偶尔一株水草让我驻足,流连

有了想筑巢的冲动

但,一条软而细长的水草

如何能缠住我溜滑的身体



(3).《秋天的天空,太空了》是一首景致搭配心情的诗歌,空旷的秋天由于繁华落尽而显得落寞寂寥,诗人触景生情,心里灰蒙蒙的。这时她看见 ——

 

 

@ 秋天的天空,太空了

 

我看见秋风吹过楼前的小河

小河依旧瘦着

风吹过眼前的树梢

树,只留下了指骨

那些曾经垂进水里捞取星月的枝条

已经够不到河面了

我的目光替它们飞了过去

跟着一只水鸟

然后我们又都失望地收回了翅膀

 

蓝天下,一个孩子手里的气球也被风吹走

他跺脚,哭泣

对着天空大喊:秋,秋,秋

我知道他原本是喊他的球

却把整个秋天都喊出来了

我真为孩子着急

他小小的年纪还不知道

秋天的天空太空了

它要收纳一些东西,然后再让它们从高处掉下来

 

在这篇“地对空”的对话中,诗人进一步放低话语姿态,试图时刻与静谧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利用孩子“喊秋”,巧妙地表达出“空”是因为“它要收纳一些东西,然后再让它们从高处掉下来”。寓意放手,才能拿得动更多的沉实。也悄然描摹着事物更新和生命交替的过程。

 带光的写作:大庆苏美晴诗歌作品欣赏(选评)


******

 

(4).《我无法比喻这些事物》 

@ 我无法比喻这些事物 

 

几条小鱼在梦里游来游去

身上大都带着伤口

其中一条,身上流着血

就像刚刚从菜板上逃离的样子

 

梦里的海漆黑,没有光线

我只能伸出手,握住它

用一根细细的发丝为它缝合

 

我操作起来那么熟练

仿佛自己就是一把剪刀

小鱼抖动,挣扎

似乎我在弄出更多的伤口

睁着眼睛在我面前死去

 

我自己弄出的伤口自己缝

有的被鱼儿带走,他们游到不知的去处

有的又被带了回来

隐隐地痛

我只能把痛变成泪水从身体里挤出来

这是唯一能被你看见的伤口

它们已经破碎得不成样子了



 【点评欣赏】没有人可以怀疑诗人这番呈现的功力,她的自我治愈能力更是十分了得。

在我们灵魂深处,没有人不刻意完美或者完整,而现实中,我们竟然有那么多的爱莫能助,这一切,时常在梦中游动,变成受伤的鱼。诗人以令人动容的大爱为这些陌生的鱼儿疗伤,用细细的发丝为它缝合,折射到现实,诗人关注的是弱势群体,以及她所钟爱的一切事物。

 

诗歌构思缜密,手法独特,表达上也有自己的风格。意象结构合理,和谐,不刻意用力,不容忍游离。条理和思路特别清晰,取舍有度,诗歌不算短,但读到最后并没有发现哪句确实多余。她写的东西浑然天成。


 

遵照惯例,最后呈现一首,不再点评:


 

@  欲隐欲现

(苏美晴作品)

 

十步之外,风吹杨柳

暮色搂过蚂蚁的腰身

一只小号,在夜的五线谱上

吹奏夜来香

刚刚拔出暮色的脚不敢迈出

停在枝桠上的麻雀,那草粒一样的眼睛

已看透我

我说亲爱的,拉上窗帘

星星依然在心底闪烁

按灭烟蒂

依然有烟火灼疼我

十步之内,我隐藏好自己

但一有风吹草动

那十个涂满丹红的脚趾

就会暴露我

只有你知道,在五彩缤纷的衣裙下

你的手可以揽断欲望的腰肢

还有一双小手,可以在阳光中抚摸那哺育的双乳

而我用手,一再压住风掀动起的衣襟

像一只开屏的孔雀

只允许你,站在我前面





苏美晴诗歌欣赏

——廊坊师范学院雨时诗歌工作室王之峰


1、《流星》


我几乎听了一夜流星划破夜晚的苍穹

整夜都担心那些寻找亲人的星星,它们落在哪里

一些似曾相识的希望,让我在夜晚站到天明


是的,天亮了,我该去哪

我会不会也是一颗从天上掉下来的星星

被夜晚,包裹住我的光芒

即便是一些无人知晓的光芒

但我确信它们一直藏在我的身体里


在打开房门的一刹那

请允许我站一会,亲爱的

请允许我做好心理准备

我怕看见,一些人正变成星星,飞向天际

一些星星,正流亡人间

我怕重新认识我,或者遇见你

我怕,一开门

一堆找不到家的星星

它们喊我,我答不答应


2015.4.17


点评: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星星飞落人间找亲人,亲人飞上夜空找星星。站在天地空茫之间,诗人自信有自己卑微的光芒,但在沉思中,也感到极大的惶恐:我是谁?我是哪颗星?我的存在,是人作证,还是星作证?……对称思维,人星合一,语境浑茫!


2、《想起你,我总是暗香汹涌》


雪花一朵一朵地落,落进深渊

落进骨髓。落满眼眶的时候

流出痛的水。想你

我总是暗香汹涌。在沸腾的夜晚

期待花开。即便是像雪,即便是像北风

诵经般地呻吟。但接近你

就接近上天的甬道

晶莹而通透的体形

想起你,那几处被寒风抖动的树木

也唱起歌曲。我心暗红着攀上枝桠

你看梅香在暗处,在我尚未开放的身体里

闪动红的思念,亮的探索

亲爱的,我嘴角正含着一朵梅

抑制不住地蹦跳

在北风侵染的夜晚

忍不住,忍不住要绽放了


2013-12-13


点评:雪绽红梅,暗香浮动。在这里,一切都被女性化了。红梅喻指爱情,浮动变成汹涌,在风雪撼动中,她如火一样地灼灼开放!……主体为原型意象,原本为冷冽、肃穆,但在诗人现代意识观照下,却演绎得轰轰烈烈!…….


3、《我是一只不听告诫的乌鸦》


赞美,更多地留给了蝴蝶

它吃花蜜,穿花朵样的衣裙

而我,是那只不听告诫的乌鸦

世界与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侧身


有时候,风也吹蝴蝶

但只是微风

风吹向我的时候

腰间有眼珠

那是落在人间的一个谜

他们祈祷,所有的乌鸦都像落下的雪


我是那只不听告诫的乌鸦

哀啼是我的旧疾

只有路过山村时,我会闭紧嘴巴

煽动翅膀快点飞过去

我不想让山村的晚景一再转凉


当蝴蝶不再被赞美

我还会用黑夜的翅膀搂住它 


点评:蝴蝶,美丽;乌鸦,丑陋。它们是世界与人不可或缺的两个侧面。然而,蝴蝶弱不禁风,乌鸦则在疾风中穿行。当天气转凉,“蝴蝶不再被赞美”,乌鸦却“会用黑夜的翅膀搂住它”。我之所以不听告诫,是因为我坚信乌鸦乌黑的背后,有它的灵魂的洁白、善良与包容。因此,蝴蝶值得赞美,乌鸦同样甚至更值得礼赞!……对比的艺术范式,相反相承,相济相生,辗转升华为一种崇高的境界。


4、《河流记》


有时候,它很像我的一段情绪

早晨,抑或黄昏,所有的影子都藏进去

它奔涌起来的样子,也像我

带着一件隔夜的白衬衣

除了流汗,它什么都经历过

只不过是有时候,它更像我的一节身体


风刮过来了,它的表面有了一些痕迹

也像我,悄悄长出岁月的皱纹

但我相信它与我一样,谁也无法探知

静水流深处的疼痛


说到疼痛,我就抱紧身体

多么像它,冬天的样子

我以为这一生都跟一条河一样

只不过命运没有给我更多的迂回

在它某个拐弯处,就卸下了我  


2015.12.14


点评:女人如水,女性的生命是一条河。河水负载着岁月,从青春流向中年。它表面平缓,或偶有波纹,但水静流深处却有难言的疼痛。犹如冬季水流,瑟缩、枯瘦。然而,还是汩汩向前……河流是象喻,比喻时间,象征生命,寄寓时间丈量生命的欢乐与痛苦!


 

苏美晴诗歌欣赏

——廊坊师范学院雨时诗歌工作室王之峰


5、《也许,我只是夜的一个女囚》


我是谁?深夜不眠

读诗,想一个陌生的人

没有道路,家园不能回

没有指引,身份不能确认

我是谁呢?我认识一株苦苣

它绿色的叶子上,卧着几只瓢虫

残存的叶子,我拿来充饥

我认识一只蝴蝶

它脱掉了裙子

云朵一样的身体,被一只俯冲而下的燕子

掠走。我穿不进去,它又瘦又小的裙袍


我喜欢用叶露洗眼睛。它一次次让我

看清了夜晚的渴望,死亡

还有花团锦绣的胸脯,吮吸花蜜的蜂鸟

时间藏在我的眼袋里

墓地长出紫色的蔷薇

我喜欢这里,我是谁?

爱莲的,给莲一个说词

我却爱稻田,不想送它一片蛙鸣


我是谁?忧伤送给雏菊

金银花因它而闪亮

我写诗,白色的音阶,送我深夜的造访

我该在意思模糊的时刻

用我的母语记录下来

我是谁?我来自哪里?

也许,我只是夜的一个女囚


2015.5.6


点评:这首诗让我想到翟永明的黑夜意识,伊蕾的女性觉悟里的苦闷与呐喊,想到尹丽川和巫昂“身体写作”中灵魂的癫狂,什么样的痛苦让一个女人成了“夜的一个女囚”?


 在一首不足三十行的诗中,“我是谁?”的五次反复出现,是一种强化,如铁匠的持续捶打,有觉醒和自我寻找的迫切,也有冲突、挣扎和绝望。诗人的人生的探索抵达了思考的形而上,尖锐且持久。“我写诗,白色的音阶,送我深夜的造访”,是否暗示,在由白向黑的过程中,我们还能看见更多,看见白天看不见的和白天不能看的。


诗人似乎很想在众多的事物和存在状态中找到自己,可是却始终陷入了“没有道路,家园不能回/没有指引,身份不能确认”的怪圈这就是为什么,她总是“深夜不眠”,这种叙述和结构技巧是在建构空间,并有意遮盖意识意图,分割情绪,营造感觉。


    蝴蝶、蔷薇、蜂鸟、莲、雏菊、金银花等意象的切换中,她一直在“是”与 “不是”之间摇摆、选择,她有放弃的痛苦,但也同时享受纠结、犹豫中些许的快乐。他看见残缺和不完美,看见瞬间和厄运,但她没有迎接和接受痛苦的勇气和力量,她选择退守和旁观的清醒。也许,在生活的现实中,我在,我没有离开,这就足够了。


6、《秋风辞》


目光缓缓,落叶缓缓

倒伏的稻子,抱着过多的雨水

我在时光的慢里,等一场秋风

我的身体将与之一起颤栗

也许中年的宿命压出过多的辙痕

一只灰灰鸟,披着人类的外衣

久久不肯离去

只有怀中的父亲,一个颤栗接着一个

他要燃烧自己,给深秋的女儿一个暖的爱意


唉,我怎么能承受得起

我替那些不能回家的稻子舔舐雨水

我替那些找不到家门的亲人,打开房门

我咬紧嘴唇流出了血

仿佛黑夜也咬碎了牙齿

也许命运之绳拉得还不够紧

我看有人深秋醉酒

有人抄起了棍子

只有我,低眉顺眼,看着冷冷的月亮爬上天去


我的一些亲人在天上点灯

我抱着父亲坐在人间,抬头仰望

并一次次在父亲记忆的空白处

冒充他的新娘

梳妆,打扮,等着待嫁的马车


唢呐吹起来了,恍惚中

抱着的父亲

犹如抱着一株浸水的稻子

成为我一生中无法挥霍掉的嫁妆 


2015.10.8


点评:这是一首为了忘却的纪念而眼含泪水的人写下的诗。秋天是忧伤的,伤逝的。“稻子”是诗人的精神意象,它隐喻生命的成熟和收获的凄凉。诗人怀里的父亲在“秋天”,暗示苍凉。仰望的灯火点亮在生命的尽头。诗的亲情言说是借助收获存在的,但谁也无法勒住时间的缰绳。记忆与追思,塑造了父亲。父亲有故事,女儿是故事中的花朵。


“中年的宿命”无疑是诗人自己怀疑自己,是不屈于命运的怒目。“挥霍”这个词,在这里有一种颓废和虚无的空淼。“嫁妆”告诉我们,诗人的智慧和胆量来之父亲,父亲是那个敢于拉紧“命运之绳拉”的人。诗以情感人,以情动人,而情却是压抑的。


7、《雪中梅》


仿佛那不是你,那个词也不是

悲喜无关风月,季节可以错过更多的花期

只有那个深埋冰雪的季节

你默不作声

你默不作声,远远地

在挂满冰雪的枝头,开出你的样子

仿佛那不是你,不是

像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女人

生下我,并用纯洁喂养我

仿佛,你只是告诫了我

人生冷暖

只有纯真才可以发出灵魂的暗香

每每看见你,片片白雪中

孤傲地开着

妈妈,我就忍不住哭泣 


2015.12.6


点评:诗咏物抒怀,借景生情,托物言志。“雪”、“梅”属于古典意象,在诗中被妙手活化了。人们都知道,毛泽东的梅花气势凌人,铮铮傲骨;陆游的梅花是忧伤,萦绕着美的悲剧感。诗人的梅花,则是母亲的象征,这雪中暗放的梅花便因为爱和敬仰变得可亲可近。母亲,隐忍、不张扬,却洁身、矜持、冷傲,守着内心的高贵。母亲“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女人”,她不甘平庸的人格力量对女儿的一生都是精神支撑。“人生冷暖/只有纯真才可以发出灵魂的暗香”,是定论,这是可以刻在母亲墓碑上的铭文。


读完这首诗,我感到:哭泣是一种力量。


 


苏美晴诗歌欣赏

——廊坊师范学院雨时诗歌工作室王之峰


 8、《我在晨曦的阴影里,种花》


晨曦还没来,我在它的阴影里种花

那是前世的因缘。是这一生都祈望开花的一个过程

种子,我洒在时间的伤口里

雨水是去年预留的

我没有工具,只能用手

扒开那些细如裂纹的伤口

直到我的双手,鲜血淋淋


但是,亲爱的。我不知道要种什么花

三月的桃花,不可抵达

七月的莲花,我还没修禅

一月的梅花,在暗夜里惊悚了一下

我的手指沾满血

有一滴,来自人间的灯火

更多的来自时间里的表达


我在晨曦的阴影里种花

谁能告诉我,哪样一朵花

它深邃,像一双眼睛

迎着光明 


2015.5.2


点评:“我在晨曦的阴影里种花”,让我读出诗在一种慢里,给人冷峭的感觉,更有血红的震撼和孤独的覆盖。诗人是通过想象的梦幻,让“花”和“眼睛”建立联系,这种来自潜意识的直觉无疑是诗人人生经验多年的积淀和诗艺探索的爆发。我承认桃花,梅花,莲花,是诗人心中的灵魂之花,也确信灯光、光、晨光是另一种形式的生命之“花”。诗语言简洁,抒情克制。诗人有不放弃诗意高度的审美自觉。


9、《天空下》


细小,微弱

它们喊我妈妈,我不敢答应

内心的细流,卷起泥沙

我的孩子,犹如那些坚硬的沙粒

有时候在土里,有时候在水里

越来越不安生的时候,它们就在风里

我低头,羞于相认

他们喊我,声音细小,却如麦芒

被赞美的是它们,被咒骂的是它们

这一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眼巴巴地望着

除了性别,身份,我一无所有


2016.3.9


点评:晴空下,诗人以爱的慈悯建立起与世界万物的关系,借此耗散生命的热量。诗人不放弃细小、微弱,专注瞬间便获得了人间的无限。当诗人说出了“我一无所有”,就已经将世界拥抱在怀里了。也许是“除了性别,身份,我一无所有”的原因,是“它们喊我妈妈,我不敢答应”的理由,并由此才导致了“这一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眼巴巴地望着”这样一个疼痛结局。


弱者的力量来自相互依存,相互发现。诗人的勇气是面对生活,辨认自己。语境沉稳,开放,表面的平静下犹如一股暗流涌动。


 

10、《那些人》


四十岁,我已经步履蹒跚

其实三十岁我就已经举步维艰

那是因为我心里住了许多人

他们是我的亲人,爱人

我憎恨的,忘也忘不掉的人

素未谋面的,叫我同胞的人

他们黑压压的

我带着他们,恍如都是我梦境中的恋人

我的爱,恨,仁慈和愤怒都找到了皈依


但我知道他们都是我一点一点捡拾来的

我的年岁越大,心里装的人越多

他们在我身体里打雷

挟持闪电穿越暗夜

他们让我牵挂,思念,和仇恨

耗尽了我一生的精力 


 2015.5.11


点评:“皈依”是一种磁性的力量,是灵与肉的彻底顺从,是被引领,但我一直怀疑这决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能对应的。


我相信诗人“心里真的住了许多人”,他们乘着时间的马车,来自空间的尘土,更来自记忆的苍白。他们是亲人、爱人、我憎恨的人、忘也忘不掉的人、素未谋面的人、叫我同胞的人,试问诗人,可除了这些人,世界还有别人吗?诗人没有正面回答,诗人说,其实,他们都是我梦境中的恋人,我的爱与恨,唯有如此,我才可以完整。“他们在我身体里打雷”,这种感觉是可怕的,也暗示诗人心理世界的广大与复杂,“爱与恨”迟早要遭遇,迟早要爆发,也终究会被诗人的心软化在血液中,成为活着并活下去的力量。


这首诗可以归于诗人的秋天写作,弥漫着人生的回顾、检点和反思的愁绪。我们活着,接受,我们在退化和进化中丢失的灵魂需要我们一点点收集后拼出完整,就像一张沧桑的脸上,痛苦和快乐,成功和失败是无法截然分开的。




为瞬间寻找终生

——我的创作谈


苏美晴


一、崇尚,寻求心灵的振动


我曾经读过雷抒雁的《小草在歌唱》。融合了诗人对历史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理解,思索的触角向非文本的意境伸展。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样》,流沙河的《归来》。都以诗人滚烫的情思,提出对历史的质疑。崇尚生活,人性,良知,崇尚社会的感动,诗人的责任和担当,自然的审美就会与众不同,就会形成更为深层次的审美,表现出当代诗人的感情世界的波澜。诗人勇于正视生活的矛盾,就是不断赋予审美内涵,开阔了思维空间,与自我的意识里扬弃思维的狭隘性,发现新鲜的美和多样的美。敢于敏锐的思索,并长与思索,敢于与时代挂钩并讴歌光明,敢于确立新的命题,并与生命挂钩,这样的创作状态才是自由的,奔放的,才符合诗美的发展。

首先,成熟的时代更富有思辨精神和理性色彩。如徐敬亚的《既然》。既然/前,不见岸/后,也远离了岸/既然/脚下踏着波澜/又注定终身恋着波澜/既然/能托起安眠的礁石/已沉入海底/既然/与彼岸尚远/隔一海苍天/那么,便把一生交给海吧/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在诗的意象和情绪里发现哲理。

其次,物质生活的多样化,为诗的繁杂丰富了自我。每个不确定的生活经历和场景必然造成诗歌风格的迥然性。人生的经验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许多的东西,诗人同样会借助诗而展现出来,审美的主观包蕴在密度疏散的意象群里了。因此,崇尚生活,便可以给予豪迈的气势,激越的情感,锐利的思维。

第三,物质生活的改观,在艺术表现和审美上必然产生迥然有异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从感觉,从物质,从思维的普遍性上的推移,造成涵义的朦胧,以及实验性诗歌的产生,我们都应该理解,借鉴和发展自我。允许百家齐放,但更应该尊重自我的体验和感受。


二、悲喜浸润着人生


一个诗人的情感世界必定是丰富的,而非浅薄和清浅的。对爱,对恨,对悲,对喜都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并且是包容着自身的人生经验。当你拿起笔,孕育胸怀的山河,风土人情,绚丽色彩,并调动出全部的情感世界。所以我们要感谢生活的历练,感谢对事物的敏感,感谢我们身为诗人的情思。惟有经历人间冷暖,熟知人生冷暖,方可能成为诗人。

卞之琳的《断章》里这样写到: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人用这两组意象相关联,相补充,揭示了一种客观的真实。但丁说:如果我不走遍所有的地狱,我就写不出《神曲》和《新生》。

真正的诗人应该学会珍惜生活给予你的,而不是追求遐想的。正视生活的严峻而感谢人生的真实。保持敏感的心性,饱含人生经验中去理解生活,只有这样,诗才会在风风雨雨中走向成熟。那么不管是悲伤,喜悦,愤懑和忧患,都是我们的财富,懂生活的人,才能真正地懂得诗歌,懂得写作。


三、婉约是轻柔之风


婉约似乎是一种风雅,时尚。似乎是典雅,清丽。其实婉约轻柔之风只是一个诗人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法,而诗的意象也可以是悲壮情肠,可以是记忆的离别和带痛的隐伤。婉约的轻柔更像是一位结着丁香幽怨的姑娘。

婉约更有音乐上美感和视觉上的感动。在诗歌中,如果否定了音乐成分,那么情感的宣泄和感情剥离就会被忽视,诗美不是诗的唯一性和标准性,但失去美感的诗,必将与读者失去共鸣。

现代诗人徐志摩可称典范,如〈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形象美,心态美,心愿美,情致美的相互统一,毕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种造境上的美。

诗是赋予个人色彩和情绪的。但刻意地追求悲凉,幽怨,哀伤,就会苍白无力,失去了美的真实和欣赏。


四、诗,就是自己


诗人的创作无不是在完成自我的鉴定和自我的审美的抒发。他的境遇,基调,格式,语气,他的审美态度,审美角度无不是从自己出发,感受和阅读人生。用天真和浪漫,用真挚和哲理感知事物的也无不是从个人的情感去看世界。了解一个人的生活,必定为诗人的诗的基调而丰富了内涵,丰富了诗的表现内容。但是表现风格是自己的,表现的气质也是自己的。对于初学者,在找到自己风格的时候,是可以借鉴他人的写作风范的,但是只有写出自我的诗,只有有着自己的独特体香的诗,才可能成为好诗。

诗,是诗人自己,包容着自己的情操,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思想个性。忠于自己,发现和创造出自己的诗风,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苏美晴的诗:


《被春雨淋湿的守候》


它们低矮,压紧扶墙的身体,有些凌乱

不解春雨的风情,一个劲地把春思,顶向头上来

我看见它们的时候,它们在卧佛寺的墙外

小尼姑担水走出来

空荡荡的水桶,让纤细的情人,从花墙上移下来

让一片湿润,把珍珠梅让出来

只不过她不把这些细碎的珍珠梅放在眼里

僧袍的下面是花朵若即若离,竞相往败里开

寺外,我看见一只喜鹊落在梅梢

寺内,众多的寒鸦磕碰应景的晚钟

一声向晚,声声,给了珍珠梅

一年年,把心思长出来

我很想伸出手,把珍珠梅的身体捋顺

可以随风,可以倾慕

但它们横七竖八,纵横交错,密封了所有路径

并不想让你在它们的身体里留下来

像你,睡在我梦里的那片寂静



《灰喜鹊》


只隔着一条街,它们就退出人们的视线

就连花喜鹊,也成为不相认的亲戚

把多声部的呼声改为单音部,名字里却多出一个字

这好像占了偌大的便宜

我看见它们成群,或起或飞,三两棵树,从不越雷池一步

我看见它们的长尾巴,像一个夜行人的影子

只不过很少打开,只只是为了平衡身体

我记住了它们的样子,叫声,被诗人写进诗歌里的位置

却让我感觉到一群灰喜鹊有着成群的孤独

我时常坐着轮椅上,去看它们

在北京马连洼,向西,向北。它们垒木,造房

夯石的口号在枝桠间滴落

像那群建好城市,又急急退开的人



《梅花盛开》


为何总想起那座寺院

小和尚站在庭院中,一树的梅花就要开过去了

人生的纠葛被木鱼声敲断

为何又总想起,梅花预留的香气

像尘世里不舍的负担

我低头,在一首诗里留下自己的清白

早知道,钟声响过,众神在香案上端坐

我却拿起小和尚递过来的三炷香

给了梅花一度,梅花二度今世的所愿

剩下的,我希望它慢一点开

花瓣扩散,香气若离

像一个女人,用思念抹了细细的脖子

忧伤里梅花零落不堪

很想之后,一个人能为我削发,遁入空门

念一念,弹落一粒旧事的尘埃

可恨的是梅花

过了今夕,又在来年活了过来



《雪殇》


像落英簌簌,情感褪去旧装

俯身,探视大地上的茅草,被摘取莲子的荷梗

空落的马匹,放置的马鞍,谁是谁

谁的江山,占为己有

忧伤可以低头走路,可以走出故乡

在雪乡,一盏红灯笼恍若隔世

恍若在大雪逼近的心头,聚亮了无尽无穷

只这么一点点,就可以把乡愁从白茫茫中掏出来

我知道之后,冬天,有一颗春天的心脏

退避着素洁的原身,把红,绿,黑,都显露出来

那么单一而纯粹的想念,举着各自的杂念

行走的路,再也没有一步一个声响

雪死在雪里,死在乡愁的缤纷里

枯萎的荷叶爬出池塘,一朵荷花招引着菩萨

但我看见,化为塘里的一滴水,是雪的忧伤




《雪夜一场大雪的来临》


先是轻缓,有羽毛从天空落下来

神的脚步是那么轻,我不得不擦拭耳朵

绷紧神经。我怕错过,来不及

怕褶皱的额头上,被风抚平

一把童真,栖息在身体里

一次次被我按住,探身而起的身体

而窗外,白雪聚亮,我听到神

在雪夜里唱歌。掀动着白雪,与城市

不停地纠缠。只有乡村,是那么安静

我知道明天,推开门,城市里的雪花

布置得那么不匀。只有乡下的房屋还静静

神呀,那么偏心




诗人简介:

苏美晴,中国诗歌协会会员,大庆作家协会会员。06年底开始写诗,主张诗与心通。目前已在《岁月》《诗选刊》《绿风》《中国诗歌》《诗潮》《核桃源》《华文》杂志《黄河诗报》《诗友》《情诗季刊》《北美枫》《北方诗歌》《大庆日报》《廊坊日报》《大庆晚报》《伊犁晚报》《散文诗世界》《诗深圳》等等刊物发表若干诗作。入《中国当代诗人百家精选典藏》《中国诗苑诗歌选粹》。 06年全国网络诗人第七十位。07年全国情诗新星奖。09年获中国诗歌学会网《中国诗歌》七夕节主题诗会一等奖。获全国现代诗歌新绿杯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先杯"大赛优秀奖

名人名言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美》中所说的“美不是干渴的口,也不是伸出的空虚的手,却是发焰的心,陶醉的灵魂”。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