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眼睛||荐读:周所同作品(总676期)

王恩荣主编 诗眼睛 2021-10-07


读《一个人的列车》笔记



A.《一个人的列车》是诗人葛平新出版的诗集名字,其实,也是其中一首诗的名字;从上百首诗中单选这首为名,多么智慧和恰到好处。往深里想,是她对诗歌本质独到的理解与诠释,往浅里说,至少是一个诗人恪守的姿态;就像态度决定高度一样,一个诗人若是耐不住寂寞、孤独、甚至被白眼或误解,而一味去追风、迷恋时尚、于集体喧哗中忘我陶醉,这样的诗人则令人生疑;葛平是清醒而笃定的,她一直隐身在喧哗之外,坐在一把寂寞的椅子上,任凭窗外车轮滚滚,她一如既往专注,做着世间最慢的事情;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爱憎分明,说一不二,认定的事或理,即便舍命也会坚持,这执拗的性格仿佛也会传染,渐次形成她为人处事的立场和独立的品格;而生活生命中的磕碰、遭逢、打击,甚至不测也在考验她,她都挺过来了,那承受之重的背负,需要耗尽多少克制、隐忍的毅力和伤痛?没人知道也不敢知道,她依然那么平静、从容、坚定,向往优雅、闲适、美好的目光,还如从前一样波澜不惊,只能说,她有一种不能描写,更不能比喻的能量蕴藏其心,像看不见而存在的诗意,因太过美好,不忍舍弃,才一直守护左右;《一个人的列车》的意思大致如此,行进途中的惯性或岔道或许会有,但方向不变,从展开山水到合上万物,过尽悬崖和深渊,她还坐在原来的位置。


B.一个诗人,是诗选择了她,还是她选择了诗?大约是无解的,只有相互选择才是合理的。至于,诗生成的秘密,每个诗人各有不同,除了爱和美这两个因素,其他说不清楚只能不说。我的理解是,爱和美属于人性范畴,是一个好诗人自带的行李和生命的胎记,向外有及物的属性,向内保持自省的检视,当她与世界对话、交流,就是诗歌生成的源头;葛平的诗里,以爱向美或以美寓爱的脉络是清晰的,构成是稳定的,也与她的艺术倾向是一致的;这是她作品的双翼,即便偶尔倾斜,甚或敛翅,多半因了本能保护,使之不受伤害,更为重要的是,她总能找到关键的平衡点,即人性深处的善念和悲悯;换言之,她作品中善待怜惜的物事,总是与爱与美相关和一体的,除此之外,她目不斜视,其接纳、包容、凝注的目光,总是俯身低处,这是她倾心的世界,也是表达的重点;如是一路走来,携带着草木、风雨、霜雪和果实,一个诗人所拥有的无非如此,若再贪心一些,就不是葛平了。

C.批评家论诗,总要说到哲学,一提哲学则会涉及悖论关系,包括什么二律背反定理,以及理论谱系,把简单的道理搞复杂,是人家的本事;我只想通过比喻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如此,把葛平的作品比作一块干净的玻璃,是恰当的;日复一日擦拭之后,在看清自己的同时,也将万物纳入视野,取舍或扬弃什么,她有一定之规,大凡多看一眼的,一定也是格外珍视的,这种默契往往就是作品的和谐和境界;偶尔,她也会打碎玻璃,是为了借助更多闪光的碎片,以多维的向度触及事物易碎、脆弱的本质;一向循规蹈矩之人突然冒险,其后果反而更令人惊喜,应该说,葛平正处在突破自己的边缘,在为数不少的作品里,正凝聚着不拘一格的力量和勇气,石壁凿光需要坚持和毅力,她不缺少的正是这些;诗人有多种类型,但诗歌的精神只有一种,即一定是见心见人性见灵魂的,这个位置不能偏,更不能装模作样,葛平的诗与人从来是一致的,像一块石头,其中的裂纹与擦痕丝毫不加掩饰,其中的痛疼因真实而更令人信服和感动,所以,其作品具有的爱和美,一旦呈现出来,则具备了更为深刻的意义,以及摧毁的力量。


D.语言是诗人的衣裳。是粗布或者丝绸无关紧要,要紧的是穿着得体、合身、干净,与人的气质相符;做工与细节处理也应讲究,样式、颜色、缝制、包括搭配什么饰品,都见匠心;好诗人就是一个好裁缝,每件衣裳都经手工缝制,且要花样翻新,拒绝流水线上批量生产;更懂得丝绸和粗布同属桑麻的故乡,均是有根之物。葛平的语言整体上是朴素的,与其诗的内容是自然结合的,尽管,她阅读大量西方现代派经典作品,但丝毫见不到生搬硬造的痕迹,也少有那类翻译语带来的夹生的毛病;她的语言秩序和逻辑,合乎情理,在意内在律动和节奏,偏爱于搭配中产生效果,偶尔溅起异样的浪花,一定是水下深埋着什么,需要读者一想再想;如前文所叙,这是她不拘一格表达带来的变化,令人欣喜,好比丝麻混纺,生产出新的织品,惹人注目,这种蜕变与经历也许漫长,对于一个矢志咬茧破壁的诗人来说,完全不用怀疑,何况,她已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还是那句老话,葛平已建构了自己的语言系统,不事流行,拒绝花哨和张扬,只听从内心和文本的需要,硬可刻石留痕,决不卖弄招摇,这也是她以慢制快的性格使然,是一个内心锦绣之人必然选择。

E.接下来,列举她部分作品,来印证我的理解。当然,每个有幸读到这部诗集的读者,会有自己的评判,仁智互见,本来就是好作品应有的效应。《讲故事》是一首表面单纯,但指向深刻的诗,诗中有意隐去的意思,加快了离去的脚步,令人后怕;《三八节,我要奖励自己》是诗人写给自己的诗,也是写给所有女性的诗,诗中展开的画面和洋溢的喜庆气氛,颇能感染人,体现出深厚的功力和修养;《寻白玉兰不遇》是一声婉叹和失落,尤其结尾一段表达的伤感,字字戳心,造成如此现状的背景,作者未作多说,但并不少见;《一只喜鹊落在春天的西窗》是诗人与狄金森一次精神对话与交流,诗中提到的白日梦切中要害,准确概括出写诗者的特质;《我用七个半小时去看……》写得十分别致,前边大段美好景物的描写,语速和气息十分欢快,而结尾突然慢下来,是一首寓美向爱的典型之作;《这边、那边》一改具体描写,代之以抽象的表达,是诗人的另一种手艺;《依然是白纸黑字》是一首疼感之作,其中的火焰和灰烬表达的惊心动魄,充满悬疑和震悚的力量;如果一一评说,吃力未必讨好,我不妨列出一些篇目,供大家仔细品读欣赏:《墨菊》《减法》《把一封信读出声来》《我想靠近一种声音》《没有什么能够带走我心的翅膀》《你的手取走了我血液中的灰烬》《致旅人》《雪人独白》《绿》《镰刀·石头》《缩短》《所谓不同》《验收,在星期日》《又到介林》《六月的草原》《阿赫玛托娃》《向日葵》《今天》《辨认》《简单》《我在春天虚构一场大雪》《从今往后》《黑暗中的灯盏》,这些作品经得起一读再读,从内容到形式、再到语言和意义,达成丰富、完美,相谐相生的境界,希望读者多在这些作品前留步,相信会不虚此行。


F.拉杂写了不少,唯愿不是废话,相当与诗人葛平和读者一次纸上交流,大家认可与否,期待你们指正。最后摘引葛平两句诗:“我这一生都在无鱼之水中/头撞破,不摇尾”。这是她的心声、立场和宣言,也是她人格力量的体现,在《一个人的列车》上说出这番话,更加意味深长;我的祝福十分简单,只有四个字:一路平安!

周所同的诗



住在一只贝壳里,听蓝调的大海| 周所同



《给爷爷》



一世阴晴了未明,无由获罪更怆情。

自比牛羊还青草,落叶不言尚有声。


那时我还小,一只又小又黑的水罐

加上两颗虎牙刚满八岁

田野上,冒烟的土高炉集体挨饿

吃铁锅、铁铲、吃爷爷的锄头

我也饿,吃爷爷捡来的白菜、萝卜


地上刮风天上下雨,那时我还小

躲在爷爷草帽下,除了饥饿

除了从胃里伸出双手,我不知道

也没看见,还有一顶阶级帽子

罩在爷爷头上,一边刮风一边下雨


宿命就是逻辑,是一件黑白衣裳

穿上它,白天黑夜我也是牛羊

那时我还小,不知乡下革命就是锄草

忍住相似的苦和疼,低头、弯腰

还要学会快乐、幸福地微笑


爷爷一生做了三件事:种地、盖房

为儿女积攒活命或娶媳妇的银两

这是他捂着的油灯、内心唯一的火苗

而一穷二白的大雪一直落下来

一闪一闪的火苗在风中灭了



《给奶奶》


老来方觉愁独醒,雁过双翅作离声。

寒衣犹带针脚走,不见南窗一盏灯。


奶奶走的时候,我正在外地学习

读黑格尔和马克思,也学唱样板戏

从《资本论》里翻找剩余价值


而我的原始积累不在这里

奶奶一走,更不在这里

几十年后,我还是一个哲学的白痴


不谙世事,只认俗人的死理

比如奶奶说:蚂蚁也是命,也有

看人的眼睛。我就爱上最小的东西


用一粒米、一盏水记住珍惜

向布鞋学习走路向草木理解卑微

下雨下雪,就穿上奶奶灯下的寒衣


比如今夜,梦见奶奶一边咳嗽

一边哮喘,一边递来儿时稀罕的糖果

多么远多么近,我还是乡下那个孩子


奶奶一生向佛,我大半生食素

三界之缘,即便活着或离去

都是白菜、萝卜,都没有距离



《给父亲》


去岁桑麻今又生,粒米不嫌瓦罐穷。

一身黄土三尺苦,唯留陇上草青青。


凡事退一步,让别人先走

说到父亲一辈子恪守的家训

这首诗里的词语,也有些弯曲


父亲生前只会种地、锄草、放羊

鬓角和衣服上总是挂着柴草

总是谨小慎微说话、做事,从不恃强


弱者的智慧源于草木,源于

低处生存的真理,一想到父亲

我的纸上就会下雨、下雪或刮风


人说,小路是大路的错误

背对父亲,我常常犯上作乱

爱越界,不守矩,喜欢逆向而行


如此,我是父亲的悖论、危险和反动

穿一件刺猬的衣裳,伤人时

也给自己烙下满身伤痕


昨夜大雪,我的头发父亲一样白了

我们殊途同归,又泾渭分明

却不如一只鸟,在雪地上留下自己的脚印


爷爷走的那天,天空下着大雨

家里那只大黄狗不吃也不喝

一直叫、一直流泪、一直追到

坟地、一直慢慢到死、一直无声

守着爷爷仅有的三尺黄土……



《给母亲》


落叶莫须叹风尘,来年新蕊接旧茵。

霜枝垂垂犹关念,疑是白头赠衣人。


与你相遇之前,未出生之前

我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

恍如一粒草籽,无名无姓的草籽

叫我鸡,我就是鸡,叫狗就是狗

叫我瓦罐或水桶,我也会失声答应


第一个抱起我,喂我第一口奶水

第一双眼睛,看着我的眼睛

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我有了你

躲在你的纽扣后面,一粒草籽

用两颗乳牙,喊了一声娘亲


什么也不想是,什么也不想有

跟着你,我只认你的鸡、你的狗

只想做你手边的瓦罐和水桶

除了卑微除了轻,一粒草籽的爱

仅有两片叶子,却承受你一生的凉荫


除了爱,你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要

只要一盏灯,梦里为我打开房门

我还是那一粒草籽,又小又黑

一样什么也不想要,什么也不想有

除了你还在,还能应答我一声……



《给姐姐》


一间茅屋两地风,三寸白发面壁生。

乡远只把寒草忆,牛羊还在陇上行。


老是想起我放羊,姐姐割草

从坡上到洼地,天气一天天凉了

回村路上,我跟着羊,羊跟着姐姐

和背上的青草,天气说凉就凉了

我披着姐姐补丁摞补丁的花袄


老是想起跟姐姐去挖野菜,摘榆钱

因为饿,学会向一草一木弯腰

顺从又苦又穷的日子,我们活下来

过早辍学的姐姐过早地出嫁

之后,我背上替姐姐上学的书包


几十年,一页又一页翻过去了

我老是想起姐姐课本里那只小鸟

那是你画的,比我大四岁的小鸟

铅笔的翅膀上,长着蜡笔彩色的羽毛

橡皮擦过的天空下有一条小河

传来若隐若现和又远又近的歌谣


过去的姐姐,现在和我一起老了

天气凉了,我老是想起你那件花袄

还想跟你放羊,割草,挖野菜

还想跟着那只小鸟飞,姐姐

人老了爱忆事,都想往回走

只是,鸟的血压和我们的一样高了



《给弟弟》


粒米从来比金银,四时屈身不敢轻。

闲云哪堪望岁苦,纸上翻雨总无情。


天气预报说,山西近日有雨

十年九旱的雨,就是豆角上架

谷子抽穗、玉米吐缨、蝈蝈一叫

露水地里种上荞麦和胡麻

草帽下的瓜秧爬满田埂,风吹来

湿气、水雾、花粉、野烟都是蓝的

牛羊追着青草,石头跳过水洼

乡下的美,来自丰沛的雨水

灯碗碗花一开,就高过了篱笆


其实,这场雨是我替乡下弟弟下的

是替天气预报的雨没有下而下的

电话里,弟弟的水井已枯,牛羊叹气

谷子渴死,盼雨的心在流泪

而我的雨只下在纸上,离雨更远

更旱、更虚幻、也更神马浮云


除了等待来年的雨水,弟弟

谁都是在等待中一天天活下来的

只是乡下的雨和城里的雨不一样

比如,北京这里正下着大雨

汽车浮在水里、人们躲在伞下

一边骂天气骂雨,一边搓手跺脚

一边等待太阳出来赶快放晴


弟弟,世上的事有时就这么简单

因为简单,我才说不清此刻复杂的心情。



《给妻子》


茅屋荆钗共布裙,结草衔环有伊人。

诗穷莫谓风尘叹,来世还续旧时亲。


你是一粒米,我是另一粒米

放在一只碗里,就是我们的日子

没有什么比少比穷更需要节俭

那年月,除了守住一缕炊烟

我们像仅有的两枚纽扣,等待

女儿出生,为她缝制一件御寒的衣衫


萝卜、白菜加上粗木的桌椅板凳

再加上一盏灯,生活则更加简单

同一片云彩下,我们顶着同一片雨水

来回奔跑,像燕子衔泥垒窝一样

奔跑,为省下一粒盐、一杯奶

我们曾徒步走过停在身边的车站


关掉灯我是黑夜,推开窗你是白天

从青丝到白发,我们是一样的柴米油盐

相互改变又相互依赖的岁月里

仿佛只做了一件事,把女儿养大

把老人养老,而我们还是那两粒米

不曾多也不曾少,还在一只碗里


这辈子,给你的太少欠你的太多

唯愿你比我活得更加长久,如果

还有来生,还有相遇的路口

我会补上今生欠你的嫁妆和指环

还想听你的唠叨,埋怨,甚至争吵

当然,我们还是那两粒纽扣

当然,我们还要把女儿抱在中间



《给女儿》


自栽杨柳自成村,梦里莲池对柴门。

佑我女儿娟娟好,淡看浮名一笑中。


那时你小,比一只羊羔还小

还记不住七星瓢虫背上有几个斑点

和花纹,你喜欢蝴蝶、小鸟、萤火虫

喜欢会飞的翅膀,两粒小虎牙

和一双小眼睛,想吃天上的星星


那时你喜欢笑,你笑,替我笑

偶尔也哭,我就假装替你哭

像乡村的篱笆,跟着牵牛花跑

我跟着小铁铲、小水桶、小辫子跑

多么好,小积木房子铺上你的小手绢

里面住着三个小小的泥人


我的女儿,你在小衣服、小鞋子里

慢慢长大,我却在一件旧外套里

突然变老时,也突然变小

你一再重复我叮嘱过你的话:

出门带伞,过马路小心,生怕我走失

认不的家门,仿佛两只鸟儿

飞着飞着,就交换了翅膀和羽翎


就像这个早晨,你备好早餐等我醒来

我还在梦里,走在送你上学的途中

这有多么美好,我还是你年轻的老爹

你还是小玩偶、小泥人、小书包一样的女儿

我们都还小,只喜欢更小的东西

住在一只贝壳里,听蓝调的大海

替我们朗诵躲过的风声,雨声和涛声


来源:《诗刊》2013年6月上半月号“气象”栏目



作者简介:


周所同,著名诗人,1950年生于山西原平。原《诗刊》社编审,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出版诗集《北方的河流》《拾穗人》《人在旅途》等三部,创作并发表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等约百万字。参与编选过各种诗歌选本约30余套。部分诗作被译介到国外。诗歌《随意道来》获《诗刊》首届中国新诗大赛金杯奖,《歌从山里来》获首届赵树理文学奖,《北方和它的红高粱》获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首届文学铜牌奖,《土腔土韵自多情》获1991年《诗刊》优秀作品奖。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