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开明画院画家曾光畅谈中国画鉴赏,笔下荷花诗意绽放
7月21日早,“中国画鉴赏”——第七期松山湖名家文化沙龙在松山湖图书馆二楼生活学院热烈开讲。本期讲座由松山湖宣传文体局主办,松山湖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松山湖美术协会(筹)、松山湖图书馆以及东莞开明美术馆承办,并邀请到了中央开明画院画家曾光老师,围绕着“中国画的鉴赏与创作”展开了分享交流。
其中,有不少好学的小朋友坐于前排聆听,因此老师建议:“不要拒绝任何学习的机会,学习艺术有利于开发智力与情感,给我们潜移默化的教导,对我们的品德塑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用心地记住了曾老师的谆谆教诲。
讲座上,曾老师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与多年从事艺术活动的所悟,进行专业独到的分享交流。他以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创作为切入点,提出了“艺术创作要像写情书那样充满感情”的观点。正如“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形容的是人与自然互相欣赏的状态。画花鸟画就必须和花鸟结缘,而画山水画就要热爱这一方水土。
分享课堂
一、欣赏作品的过程:赏读、品读、猜读
赏读是出于个人喜爱自发地去欣赏某个作品,又因喜爱进而上升到品读,在品的过程中品味艺术意象和意境,再进而了解创作的背景和作者的心境,思考作者是通过什么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表现作品,便到了猜读的层次了。每个人都会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在头脑中再重构成自己的艺术感悟,猜读是欣赏作品过程中最高的层次。
二、要永远遵循自己内心的感觉
某年,曾老师到长江三峡采风,半夜离船登岸时发现一轮皎洁的明月在江面升起,映得满江泛银,轻涛拍岸,万籁俱寂,江风拂面。此情此景,老师心中所读过的文豪先贤们的爱国爱家感情涌出,这种强烈的感情却让作品的创作变得困难。曾老师开始思考:“我到底是采用写实还是写意的方法来创作这幅作品呢?”而这幅作品一直未落笔,在他的心中沉淀了两年。
两年后的一天,曾老师在瑶族欣赏完歌舞表演后,带着醉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赶路。两岸均是峭壁,头上的月亮相伴而行,顿时“山月随我走”的画面便在老师心中产生了幻象,于是两年前的长江三峡印象最终落于纸上,《银月》就此诞生。
因此,学习绘画的基本语言时,我们要永远遵循自己内心的感觉,不要重复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曾老师的人生格言是:“当你学习创作时,首先要通晓前人留下的全部规律,当你创作时,放下所有规律,留下新的规律给后人吧。”正因这句话,在场的艺术家、艺术爱好者们对今后探索创作之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深入的认识。
三、领会笔墨形成的“形质美”
形质,指的是书写形成的笔墨美,由笔意等构成。曾老师强调:“在绘画表达的过程中,如果我们对笔墨的‘形质美’有较透彻的认识,那么在技法和艺术上的追求也会达到更高的高度。”而领会笔墨形成的“形质美”,可通过看大师和前辈们留下来的原作,留意如何用笔与用墨,品味学习行笔节奏、水墨含量、速度等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13449k20ws&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中国画永远不会没落
世界这么多文字,为什么唯独中文可以独立作为艺术作品?曾老师给了这样的解答:正因为老祖宗发明了毛笔,柔软的毛笔,落于纸上的每根线条都是心率的脉动,而这恰好反映了艺术的核心:节奏。随着中国画工具的不断进化,绘画的范畴逐渐扩大,艺术家的追求也不断发展。只要我们还遵循着笔墨语言的规范本的,中国画便永远不会没落。因此老师鼓励走在中国画艺术道路上的朋友们可大胆地朝前走。
作品欣赏
这幅画曾老师主要用了矿物颜料画在泥金上,运用了中国十八描法中的柳叶描,这幅作品的关键在于勾线要准要活。纸张的尺寸小,展现的天地大。
创作这幅作品时,曾老师首先大体有了构思,便大胆地落墨。运用了山水画中常用了积墨法,画黑的过程中让它透亮,受到了许多艺术家的好评。
曾老师去林芝采风时,刚好碰上漫山桃花,与蓝天、雪山、银杏的色彩冲突对比。于是,他以中国画的笔墨,加上西洋画的色彩控制,展现了眼中美丽的风景。
这幅作品即用到破墨法,又用到了积墨法,但是最重要的是留白,留白是这幅作品最难的。
老师的作品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浓墨重彩下流动的情感,并通过一系列作品的深刻讲解,让观众认识到在艺术的创作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和技法,一切为画面的美感服务。
现场演示
进行中国画创作前,曾老师介绍了五个最核心的笔法:平、留、圆、重、变。接下来,曾老师通过现场演示画荷花,教大家如何用笔、用色来产生画面最好的效果。
花瓣:为了使荷花的色相产生更丰富的对比,必须反反复复地调整颜色。同时,通过浓淡变化和线条的交错变化来体现花瓣前后的空间感。浓与淡、干与湿、大与小,每一笔都要有对比变化。勾勒时加一点墨在笔尖,可让线条更加沉稳。
莲蓬:中国的写意画讲究气韵生动,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是落笔,笔笔相生,笔笔相连;第二,整幅画的构图要形成一种气韵。如此一来,画面就自然而生动。
荷梗:首先用中锋行笔,适当掌握由快至慢的节奏。然后稍微用一点浓墨点出荷梗上的刺,要参差错落、疏密聚散,来体现它的组织形态,这样画面就不会显得呆板。
荷叶:用浓墨添上一片大写意的荷叶,这时候的荷叶已经不是一种具象的荷叶,而是一种抽象的荷叶。同时要注意外轮廓线,每一笔都在变化,使荷叶与荷花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态势。可运用“破”产生新的肌理,把清水往宣纸上一点,便形成水珠的效果。
浮萍:添上大与小、疏与密的小浮萍可起到调节画面节奏的作用。
荷蕊:用浓墨点出花蕊,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让画面活起来。画蕊并不是规整地把荷蕊点出来,而是通过“写”产生一种向上的爆发力,展现它的生命力。
(添上荷蕊后的视觉变化)
最后落款,一旦落墨,便完成了完整的作品。一朵荷花栩栩如生地绽放在了曾老师的毛笔下,落在了洁白的宣纸上。
精彩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的演讲、实用易懂的教学,使在场观众全情投入到讲座中。更有观众带了自己创作的作品前来与老师互动交流,并得到点拨和指导。曾老师的分享为园区的艺术爱好者们打开了高雅艺术的大门,通过本次讲座,扩大了广大艺术爱好者们的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园区群众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促进了园区高雅艺术的发展。
文稿:松山湖文联
图片:松山湖文联
编辑:松山湖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