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读我荐 |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让我们走进接地气的经济学世界

松湖文艺 2022-01-10


分享,从你开始

阅读,从我开始




你荐我读

                      第四期











推荐书籍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推荐人




高如玉,现求学于松山湖,一名经济专业学生,立志成为一名独立自主、有思想的文科生。





推荐理由




你不一定非要成为一个经济学家,也不一定成为一个经济研究学者,但是通过本书,你可以了解经济学的常识和它的运作原理,了解你平时生活中很多事情背后隐藏的经济学原理,学会运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了解、参透复杂世界背后隐藏的深层逻辑,做一个明白人。





如何理解“稀缺”和成本?

为什么好东西要运到远方去?

国际贸易背后蕴含

什么样的经济学道理?

如何应对信息不对称?

改革开放所采取的那些重要举措

蕴含什么样的经济学意义?

更多精彩内容都在这边书里!



对于很多人来说

经济学是一个离现实生活有些遥远的学科

无数的假设、图表、数学公式、计量模型

是经济学专业学习的主线

想要解释现实问题

那就得建模型、跑数据、验证假设

经济学家薛兆丰则走了一条不同的路

他用丰富的实例、生动的语言讲解经济学知识

把经济学变得更接地气






推荐书籍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作者简介:薛兆丰, “得到”APP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主理人,著有《经济学通识》和《商业无边界——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革命》。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曾为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博士后研究员,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经济学博士。长期关注法律、管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其作品持续影响了读者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内容介绍







我们每天收到无数纷繁复杂的信息,看到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世界是复杂的,但世界又并不复杂,只是你需要一双慧眼。


薛兆丰老师善于把复杂的现象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说清楚。这本书讲解了生活中不可能绕过的经济学核心概念,比如稀缺、成本、价格、交易、信息不对称、收入等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通过大量真实案例的经济学分析,更实际、更有趣、更深入和彻底地将经济学思维运用于各种实际场景,帮你绕过经济学花招,理解现象背后的经济逻辑,从而启发你将同样的思维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




阅读这本书

将让你摆脱直觉和经验的控制

拥有可以举一反三

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体系

从而对这个由海量陌生人

连接而成的社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反应



附文中精彩篇章:

《马粪争夺案》


人们谈到公平与效率时,总会说要么是公平优先,要么是效率优先,二者此消彼长、互相对立。每当听到人们这么说时,我就会想起100多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一个真实案例:马粪争夺案(Thomas Haslem v.William A. Lockwood, 1871)。


这个案子发生在1869年4月6日。原告请了两位帮工,到马路上捡马粪。他俩从晚上6点干到8点,在马路上共堆了18堆马粪。马粪堆起来以后,因为太多拿不动,两位帮工就回去取车,准备第二天来运。但他们并没有在这18堆马粪上做任何标记。


第二天早上,案中的被告看见了这些马粪,就问附近巡逻的人:这些马粪有没有主人?有没有人要把马粪运走?巡逻的人说不知道。被告听了以后,觉得这些马粪没有标记,也没有主人,就把马粪运回自己家,撒到自己的田里了。

到了这天中午,两位帮工带着车过来,发现马粪没了,一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被告拿走了。双方发生争执,然后闹到法庭上。


鼓励创造财富,还是鼓励对财富做标记


在法庭上针锋相对的,有这么几种观点。


一是“溯源说”。有人主张,马粪真正的主人是马,因为马粪是马拉的;也可以进一步说,马粪属于马的主人。但问题是,马的主人把马粪丢在路上,已经放弃了对马粪的所有权。


二是“位置说”。被告主张,马粪掉到马路上,就成为马路的一部分,而马路是公家的,所以谁见了马粪都可以拿走。原告让帮工把马粪堆起来,只是改变了马粪所在的位置,并没有改变它的所有权,因而马粪不归原告所有。


三是“标记说”。法庭上也有人主张,关键看原告有没有给马粪做标记,如果没有做标记,那就不能怪别人把马粪搬走了。


四是“劳动说”。原告坚持认为,是帮工们花费了工夫,才把马粪堆积起来的,所以马粪应该归原告所有。


双方好像都有道理。但哪种观点更重要呢?如果你是法官,会把马粪判给谁?


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一点儿马粪,判给谁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案件会对后代产生怎样的影响。设想一下,有两个村子,发生了同样的案子,唯一不同的是,第一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原告,也就是堆积马粪的人;第二个村子把马粪判给了被告,也就是那个看见马粪就把马粪拿走的人。这两个村子,过50年、100年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可以设想,在第一个村子里,由于把马粪判给了创造财富的人,那么村民就会有这样的预期:凡是经过人类劳动的成果,都是财富;凡是财富,就都有主人;有主人的财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要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到就拿走。只要有这样的共识,这一共识又变成传统,那么在这个村子里,人们就用不着花很大的工夫来保护自己的财富,他们因此也会更积极地去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富足。


在另一个村子里,法官把马粪判给了被告,那么村民就会形成另外一种预期:只要是没人看管的东西,就可以随便拿走。结果顺手牵羊的行为就会大增,有产者花在看管财富上的努力就会变大,大到足以抵消财富本身的价值。人们不仅会丧失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即便创造和积累了财富,其价值也会被保护财富的努力所抵消。50年、100年后,这个村子就会走向贫困。


当年马粪案的法官,就是根据这个思路,把马粪判给原告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判决意味深长。


公正背后是效率考量


尊重别人的财富,不能见猎心起,不能顺手牵羊,这是一种普世的公正观,每位负责任的家长都会向子女传授这种观念。但在这种公正观背后,却是效率的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在生活中,很多人讨论什么才是公正的,但背后其实很可能是在对效率做出考量。


我们不能随便把人投进监狱,除非给他一个公正的审判,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人力资本会受到随意的破坏,人们就不会有积极性去积累自己的人力资本,懒惰和无知就会成为世界的常态。


我们不能随便拿人家的东西,除非给出合理的补偿,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可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就不会有人有积极性去爱护、积累自己的财富。


交通肇事者应该负责任,否则就是不公正的—这背后的效率考量是:如果交通肇事者不需要负责任的话,那么马路就会非常混乱,效率就会降低,马路的价值就会消失。


当我们讨论公正的问题时,背后的含义往往是:这是符合效率标准的。往往是那些让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积极性去积累财富的规则,或者那些让社会能够健康发展的规则,才是公正的规则。也就是说,因为有效,所以公平。


当别人在讨论到底是公平重要,还是效率重要的时候,学过经济学的人明白,公平背后往往是效率的考量,不是单个人效率的考量,而是整体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的考量。公平和效率,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思考题

看完以上的例子,你能在生活中找一个例子

看上去是个公正的规则

但它背后其实是有效率的考量的?





对经济学有兴趣

希望能拥有经济学思维

并将这种思维带入生活的人

这一期“你荐,我读”

我们推荐你《薛兆丰经济学讲义》




体验向他人荐书的乐趣

分享着阅读的一切美好

“你荐我读”栏目等你来推荐!


荐书栏目

你荐我读


书目类型

不限


参与方式

(一)扫描下方二维码或使用微信搜索“15728172061”(黄老师),编辑信息“书籍名称+推荐理由+阅读建议+推荐人简介(PS:推荐者可以同时推荐多本图书)”发送至微信号,添加微信的时候请注明:书目推荐

(二)后台接收到后,每周会把所接收到的书目信息集中到下周进行整合推送。



图片: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松湖文艺


【松山湖文联热点索引】

你读我荐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你真的了解这个世界吗?

你读我荐 | 重读《诗经》,回归我们当下的生活!

你荐我读 | 《当呼吸化为空气》:震撼心灵的“生命之书”

更多活动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