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三模范 ⑦ ∣ 杨亚萍:“三育人”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

人物名片

杨亚萍,1967年12月出生,浙江省慈溪人。2016年加入九三学社。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部长,副教授。九三学社浙江万里学院支社组织委员。

从事电气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23年。主持或参与省市级教学科研项目10项,获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25篇。荣获宁波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九三学社宁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_


_


_


_

“各教务部:为了解我省高校小语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现状,请各校动员师生积极填写调查问卷……”

 “杨老师,后天下班前,请你把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思路,报校办。”

 “杨老师,您什么时候在办公室?我的一流课程申报书,想请您指导一下。”

 “杨老师,您今晚有时间吗?给我们讲解一下电路习题,可以吗?”                     

……

同一时间段,接到7个以上并发任务,是杨亚萍老师的工作常态。

从一名普通的教学第一线教师到兼任浙江万里学院2万余名师生“三育人”任务的教学管理者,杨老师23年坚守三尺讲台,一路探索着教师的天职。


_


01

  学生评教:

心目中的好老师



_

1989年7月,杨亚萍从江苏工学院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分配到宁波变压器厂工作,8年后到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当老师。从经常下车间调试、维护设备的工程师,到站上高校讲台给学生们上课,她感到无比的幸福与神圣。

“我要对得起每一位我教的学生。”针对理工科课程内容相对枯燥难懂的特点,杨老师结合企业实践经验,参考多本教学指导用书和相关学术期刊,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教案。上课时,她又千方百计创设氛围,将学生引入企业实践项目,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理论,带领学生像小工程师一样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思维,学以致用。课后,她认真批阅每一份作业,亲切地与学生面谈交流,扎实完成每一项教学目标。

杨老师的爱心感召着一颗颗年轻的心灵。在她看来,学习成绩的好坏从来不是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她认为,教书的同时,走近学生,育人是关键。

曾经班上有位金同学,学习自信心低,经常旷课。杨老师关注了一段时间后,了解到他喜欢打篮球,便去观战。发现这位同学是班篮球队的中锋,球场上机智敏捷,表现出色。比赛一结束,杨老师就热情祝贺团队荣获亚军,希望队员们共同努力,继续加油,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当众特别夸赞金同学说,“你打球好厉害啊!”“太精彩了。”金同学的脸上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喜悦。此后,杨老师经常去看篮球队比赛,并在赛后和金同学深入谈心,诠释“自强不息,恒志笃行”八字校训的内涵,充分相信他的文化课学习“也一定行”。在杨老师持久的激励和帮助下,金同学顺利修完学分毕业。如今已是某银行的中层干部了。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壮丽人生开始在今天。踏万里浪,扬万里帆,留给天地一片灿烂……心中怀着永远的春天,在大地上造起,更多的花园。……”(浙江万里学院校歌)                                                   

教师是园丁,是春天花园的建造者。面对大家认知中的“典型问题”学生,批评或单纯说教往往起不了作用,甚至会有反向效果。杨老师总是先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通过走访学生寝室、聊天拉家常,或参加同学们组织的各色第二课堂活动等,去发现他们感兴趣或擅长的事情,她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能找到闪光点”。        

杨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善于抽象思维,理论课程学习好;有的学生创新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有的口才好,特别擅长与人沟通;有的特别能办事,有组织管理才能,同学中很有威望……。若他是一棵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若他是一朵玫瑰,就让他芬芳人间;若他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花开于心,四季皆春。

每个学生,又都像是她自己的孩子,杨老师贴心沟通,耐心引导,积极鼓励,静待花开。“育人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只要我们足够真诚地用爱去赢得孩子的信任,孩子们一定会不断创造出一个个惊喜,用各种方式感恩他心目中的好老师。

杨亚萍老师多次被评为学校骨干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2004年在浙江万里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获三等奖,2005年荣获“第一届教学新锐奖”“优秀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荣誉称号。


_


02

  学科竞赛:

优秀组织工作者



_

2006年,杨亚萍被提任为电子信息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工作。这一角色的转变,需要杨老师提升站位,从整个学院教学管理者的高度去谋划工作。她倍感压力和责任。

“怎么办?”面对领导的信任、组织的需要,她笑着说,“只能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了。”

杨老师试想着自己和身边的一线教师,希望学校给予怎样的工作环境和平台,才能更好地激发活力?全校教师怎样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痛点与难点是什么?……一个个思考占满了杨老师的脑海,她逐一记录、整理,同时翻寻着学校的管理制度、搜索着优秀高校的先进案例,探索教学改革的措施,一项项工作排满了日程表,千头万绪,几乎没有了休息日。

除了改进常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先以哪项工作为抓手呢?学科竞赛,杨亚萍深知做好这项工作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怎么做?必须“以人为本”建立学科竞赛管理机制,组建教师团队,吸引学生参与。

杨老师首先着手组建“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团队”。她罗列了一批专业水平高、实战能力强的优秀指导教师名单,决定从最难说服的老师开始做工作,再以人才吸引人才的策略建立团队。

刘高平博士是电子与通信领域的专家,承担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和与企业联合的横向课题,是浙江万里学院从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引进的人才。杨老师知道,在高校,科研能力越强的老师,越不愿意承担本科生的学科竞赛指导工作。因为要把一个学生从“小白”培养成“高手”,需要指导老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这也正是反应一个学校是否真正以培养学生成才为目标的试金石。

为了学生的未来、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杨老师多次登门拜访刘博士,向他表述建立指导教师团队的初衷,共同探讨教师团队的合作模式,并悉心听取刘博士的意见。她邀请刘博士作为团队专家,专门针对“参赛高手”和辅导老师无法解决的“高精尖”困难问题,既彰显专家的引领作用,又不会占用太多时间在小问题上。刘博士欣然接受了。有刘博士挂帅,杨老师逐一邀请的老师也有了支持的底气。明确各自承担的具体任务,发挥优势,体现价值,一支强有力的指导教师团队成功凝聚。

随后,杨老师带领团队老师筹建了大学生创新开放基地。低年级大学生可以先进入基地,接受培训,优胜劣汰,分层次进入竞赛培训体系,良好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在培训过程中操练技能励志成长,在备战梯队中合作共赢活力迸发,在参赛战争中全情投入激发潜能。师生同心,教学相长,生命价值灿烂绽放。

每年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战越勇,屡获佳绩,振奋人心。2010年10个组别30名同学参加浙江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2个二等奖等7个奖项,获奖率达70%,位于同类院校前列。刘高平博士等一批优秀指导教师受到表彰,杨亚萍老师被竞赛委员会评为浙江省TI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称号。


_


03

   人才培养:

省教学成果奖



_

2009年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学校传统的电子信息类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已越来越与现实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低等问题不断凸显,培养适应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迫在眉睫。

顺应天时地利人和,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电子信息学院全方位开启专业课程改造。突破一本教科书、一间教室、一张考试卷的束缚,确立以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为核心,产教融合为路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杨老师与时任院长梁丰、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等多次赴杭州华为公司深入调研,走访鄞州电信局、宁波移动、宁波联通等企业,现场熟悉通信设施设备发展,详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面对面交流探讨学校对接通信产业的模块课程。学校先后设置了源于华为3com公司和华为网络工程师培训体系的课程;源于3G、4G技术发展的课程;培养懂技术的移动通信营销人才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认证相结合的课证融合课程等等,逐步形成了“移动互联网软件开发、网络管理与工程、移动通信网络、电信运营管理”四个方向的专业模块。

2012年,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华为公司,正式与电子信息学院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浙江万里学院成为全国首批10家华为网络技术学院之一,并成为浙江唯一一个“华为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学校还先后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浙江华信、浙江三维通信、宁波金州通信、新浪宁波、华信邮电设计院等众多企业建立了长效合作关系。

杨亚萍带领的团队边实践边研究,先后申报省级教学改革项目10项、市级8项,获得省级电子信息示范中心重点项目、省级电子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项目、省通信工程及物联网工程优势专业项目,电气专业获市级特色专业,等等。电子信息学院专业课程改造的探索和实践,初见成效。

2014年端午节前夕,浙江万里学院决定召开“专业综合改造交流现场会”予以推广。杨老师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准备汇报材料。而这段时间,正值杨老师母亲病重住院,不能有多一点时间陪陪母亲,成为她终身的遗憾。杨老师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的行动不禁让人肃然起敬。大家一致推荐她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而让杨老师更为欣慰的是,当众多“211”“985”同专业毕业的名校学生还在苦苦寻找就业机会的时候,方同学已凭借强大的动手能力被淘宝软件公司录用,且首年年薪18万,主管告诉他面试录用的理由是:“你会做东西。”

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教学内容与产业深度对接,校企合作,让更多的毕业生有了竞争的资本和底气。2016届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7.1%,五十多位学生陆续走进浙江华为、中国电信、宁波移动等企业,成为正式员工。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服务产业发展的电信类专业人才培养全方位改革实践》荣获2016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杨老师被评为宁波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被提任为浙江万里学院教务部部长。


_



04

   线上教学:

疫情防控先进



_

“学校就是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让孩子们的人生灿烂绽放。”担任教务部部长后,杨老师进一步深入践行着“三育人”。2017年组织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修订完善浙江万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和文件16个,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及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进一步提升;2018年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课程思政项目、教学荣誉奖评选、学生学习成果评比等,学校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等学科竞赛团队蓬勃发展,成功承办“TI杯”浙江省第七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成绩再次刷新;2019年积极推进教学建设工作,获得浙江省课堂教学创新示范学校、首批4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及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骤降,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并公布了很多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如何在不返校的情况下继续“三育人”工作?如何确保全校2万余名师生正常的教学秩序?钉钉直播、腾讯会议、学校Moodle平台等线上信息平台,该如何选择?如何运用?如何开课?如何保障全校师生完成线上教学?杨老师立马起草新学期线上教学实施方案,力争让全院师生早日吃上定心丸,安心在家教、学、抗疫三不误。

面对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一系列突破常规的挑战,杨亚萍教学抗“疫”冲在前,每天两点一线连轴转。她首先与学校文献信息中心商讨,论证Moodle平台全面承担线上教学任务的可行性,安排落实提前完成数据清理、扩容服务器资源、平台建课等工作,做好各项硬件保障工作;其次与教务部同事制订、调整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安排,第一时间告知全校师生。公布内容包括线上教学开始时间,补缓考、选课、学籍管理等的调整方案,毕业班实习、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安排,等等。

全院的教学安排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应对各种具体的实际操作问题了。杨老师经常与各位二级学院的教学副院长开视频会议,了解教师网络教学的准备情况、存在的困难等,摸排汇总可能因疫情防控而不能按时开课的教师情况,及时带领课程组协调并解决具体问题。她还带领教务部协同教师发展中心、文献信息中心,同步推进各类线上教学的培训及答疑等。

全面实施线上教学,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教师,特别是部分上了年纪的老师,因为不会使用平台,非常焦虑。杨老师首先从自身做起,率先开启一堂面向全体教师的钉钉直播培训课程,分析各大平台的优势与不足,鼓励大家积极尝试,选择自己最顺手的平台。同时及时编制手册服务师生,内容包括《浙江万里学院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师生线上平台操作指南》《在线教学问与答》等。

抗疫期间,浙江万里学院为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培训共52场,参与教师约2600人次,为教师解决各类线上教学问题上万个。多部门分工协作,多措并举,减轻了老师们的心理压力,教师线上教学的适应度提高到90.76%。全校近千门课程顺利开出,线上课程开出率为93.98%,学生线上学习累计1699952人次,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为94.87%。杨老师被评为九三学社宁波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学校获得5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_

头顶万里蓝天,脚踏万里河山,杨亚萍老师时刻牢记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杨老师说,“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我将持续努力,协同更多的人,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去成就每一个学生灿烂的人生。”

供稿:浙江万里学院支社  林芳圆

整理:宣传部



往期精选:

九三模范⑥ 金艳艳:精心护理  点亮圣洁天使的烛火

九三模范⑤∣施惠祥:履职尽责有担当  平凡岗位发出光

九三模范④∣吴军华:儿科,不懈奋斗的事业

九三模范 ③ ∣ 许瑾瑾:十年长情  心系九三

九三模范 ② ∣ 洪波:患者信任,大医精诚的不竭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