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八德”舆论观
(接昨日推送之《梁启超的“五本”舆论观》)
梁启超
为了实现健全舆论的理想目标,梁启超认为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还应当具有“八德”:
一为“忠告”:无论对于政府还是国民,其举动有不入正道的,有不适于时势的,“皆当竭吾才以规正之,而不可有所瞻徇容默,不可有所袒庇假借”。报馆进行舆论宣传,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宣传对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二为“向导”:梁启超认为,在当时落后的中国虽然“涂饰敷衍”的国民占大多数,但也不乏“向上欲善”的人。这些人虽然存在,但“不识何途之从,掖而进之,先觉之责也”。报馆及新闻从业人员责无旁贷地要担当起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的重任,对“向上欲善”的人加以扶掖。然而,向导别人的人,自己首先要“识途至熟、择途至精”,要具备敏锐的润察力与判断力。
三为“浸润”:“浸润”是与“煽动”相对立的一种宣传形式,即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进行宣传。“浸润”虽然不像“煽动”那样能让人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如积壤泰华,阅世愈坚”。“浸润”这一宣传方法虽然收效迟缓,但是能产生深远长久的影响。
四为“强聒”:“立言之君子,不能以一言而遂足也,不能以人之不吾信而废然返也。反覆以谏,若孝子之事父母;再三以读,若良师之诱童蒙,久之而熟于其耳,又久之而餍于其心矣”。宣传者不能因为宣传对象一时不接受自己的观点而轻言放弃,要有耐心,要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为“见大”:“君子宜务其大者远者,必纲举而目始张”,新闻宣传要从大处着眼,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这个原则落实到貝体的新闻论监督实践中,就应当做到,“纠政府之全局部,而不可挑得失于小吏一二人,当监政府之大方针,而不必摭献替于小节一二事”,新闻宣传报道与新闻舆论监督都要有大局意识,而不要被小事所累、不要因小失大。
六为“主一”:“凡所论述,百变而不离其宗,然后入人者深,而相孚者笃也”。宣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宣传的宗旨一定要一以贯之,才能令人信服。
七为“旁通”:“舆论之成,全恃多数人良知之判断。常识缺乏,则判断力何自生焉?必集种种资料以馈之粮,使人人得所凭借以广其益而眇其思,则进可以获攻错,而退可以助张目矣。”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广泛收集资料,给普通民众以丰富的精神食粮,帮助民众形成正确的判断。
八为“下逮”:“下逮云者、非必求牧竖传诵,而灶婢能解也……善牖民者,其所称道之学识,不可不加时流一等,而又不可太与之相远……音超距而前,则彼将仆于后矣。恒谨于此,斯曰下逮”,就是说,采用通俗易懂、深浅适宜的方式进行宣传,是大众传媒须时加注意的方法和艺术。
梁启超十分推“五本”与”八德”的作用:“吾窃尝怀此理想,谓国中苟有多数报馆,能谨彼五本而修此八德者,则必能造成一国健全之舆论,使上而政府大臣及一切官吏,下而有参政权之国民,皆得所相助,得所指导。”
——节选自《南开大学》2003年第5期,标题为编者所加
《新民丛报》(全14册)
定价:4800元
作者:梁启超
出版社:中华书局
书号:9787101052244
版次:1-1
装帧:精装
相关评论:
胡适曾有过如此评价:廿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
《新民丛报》影响了一批后来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思想家、政治家,如毛泽东、吴玉章、鲁迅等。在《新民丛报》第18号中,梁启超发表了《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文中“麦喀士(马克思),日耳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正是梁启超,将马克思引入中国,介绍给了当时处于迷茫中的中国知识分子。
这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刊物,它以唤起知识青年“作新民”的觉悟为己任,黄遵宪曾赞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文内涉及相关图书,可直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直营古逸英华文创微店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业务联系: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