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杨鹤:蔡正孙的诗学继承

杨鹤 古逸英华 2019-06-14

《诗林广记》又名《精选诗林广记》、《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等,为宋遗民蔡正孙隐居福建山林之际所编,成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前、后集各十卷,各卷以人为目,其下首列总论,论其人其诗之渊源、地位、艺术特色等;附以诗作、诗评,据所讨论诗艺分组编排,各组先引名篇佳作及“前贤评话”以明主题,续以“援据摹拟”之作及相关诗评从旁说明。

《陶潜赏菊图》(北宋)赵令穰所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蔡正孙的诗学继承

蔡正孙活动于宋末元初,这一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继承了唐的空前盛大,积淀了宋的理学思辨,诗人们也都有了自觉的理论意识,能够理性分析前人的作品和诗学思想,集百家所长,充分吸收唐宋以来的诗学成就,综合诸家的特点来指导自身的诗歌创作和理论研究。蔡正孙自身的诗歌创作,既注重理趣、又长于用典;既擅长以诗论事,又有冲淡静远之意趣,形成了自身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


《诗林广记》唐前只选一人,即为陶渊明,由此可看出蔡正孙将陶渊明视作诗家之正宗。从第一卷开篇处列出评陶渊明的诸家诗话即可看出蔡正孙诗学观念的大致取向:


朱文公云:“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不如是,无以发萧散冲澹之趣,不免局促尘埃,无由到古人佳处。”


杨龟山云:“陶渊明诗,所不可及者,冲澹深邃,出于自然。若曾用力学诗,然后知渊明诗非着力之所能及。”


苏东坡云:“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


蔡正孙把陶渊明看作“正声”之发端,认为“作诗须从陶柳门庭中来乃佳”,是学诗的一个出发点。蔡正孙对陶渊明的推崇不仅表现在《诗林广记》中,从其《唐宋千家联珠诗格》的编撰中,也能看到他推崇陶渊明的大量言论,其隐居不仕的人生选择也与深受陶渊明隐逸思想的影响有关。


从蔡氏《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所录对自己作品的评语中,可见不少与陶旨趣相合的评价。卷十二(第523页)有《还自京庠》:“白计蹒跚笑跛奚,书囊收拾赋归兮。还家捡点青毡物,依旧清风竹满蹊。”非常生动地化用了陶渊明的“归去”命题,本是为落第失意归来而赋,读来却有一种冲淡闲事的意趣蕴涵其中。诗后附评曰:“斗山云:‘有渊明归来,松菊犹存’意趣。”卷十五(第678页)有《访莲社道人》:“千古庐山一派同,只今谁与振宗风。我来不问其他者,只闻柴桑老醉翁。”诗后自评曰:“陶渊明为千古莲社话把,微斯人,吾与谁归”徐居正在此处增注云:“《庐阜杂记》云:‘慧远法师结白莲社,邀渊明入社,渊明曰弟子性嗜酒,若许我饮酒,则可。慧远许之。渊明乃攒眉而往。’此言禅家宗派流自庐山,然可与振其宗风者,今不知为谁。我来不问其他,而只问柴桑之醉翁也。盖以道人比惠远,柴桑自期也。”明显地表达了对陶渊明的追随之意。


从《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中,可见蔡正孙诗风还颇受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等人的影响。《诗格》选录苏轼五十七首(二首重出),朱熹二十三首(二首重出),王安石十七首(三首重出),黄庭坚十一首;这一数目大大超出了唐代大家,如杜牧选十五首(一首重出),李白仅选十二首,杜甫选七首,王维仅选一首,白居易选十首。这与《诗林广记》遍选唐宋大家作品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较多地体现了个人的好恶取舍。蔡正孙对于苏、黄、王等几大家的诗歌风格的继承与学习,另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印证。


第一,蔡正孙在《诗林广记》中引各家诗话,对苏、黄、王的诗学成就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评王安石:

陈后山云:“荆公平生,文体数变。暮年诗益工,用意益苦。”

杨诚斋云:“五七字绝句难工,惟晚唐与介甫最工与此。”



评苏轼:

《诗话》云:“苏子瞻诗,如武库乍开,干矛森然,见之不觉令人神悚。仔细检点,不无利钝。”

韩子苍云:“东坡作文,如天花变见,初无根叶,不可揣测。”



评黄庭坚:

《豫章先生传赞》云:“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笔势放纵,实天下之奇作。自宋兴以来,一人而已。”

西清云:“山谷诗,妙脱蹊径,言谋鬼神,无一点尘俗气。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


第二,无论《诗林广记》还是《唐宋千家联珠诗格》,蔡正孙都选择了大量苏、黄、王的诗歌作品,或者在对其他作家的作品进行评析时,也往往选用苏、黄、王的作品加以比较,对其相关诗话也多有引用。在作品引用上,鉴于体例之别,《诗林广记》多体现为苏、黄、王诗的整首直接引用。而《唐宋千家联珠诗格》则更为灵活地将可比附之处缩小到句、甚至词的单位。如卷七(第283页)选李健枢《十六夜月》:“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蝉娟。”蔡正孙诗后以王安石诗比附:“王荆公诗:‘蝉妍一色明千里。’”卷七(第270页)又选韩驹《背面美人图》:“若教转盼一回首,三十六宫无粉光。”蔡正孙诗后引苏轼句:“东坡咏此图云:‘若教回首却嫣然,阳城下蔡皆风靡。’此诗引此句。”


第三,蔡正孙本人诗歌中大量出现关子苏黄王等人相关诗典事典的运用。如卷十一《西湖》:“西湖十里岸横斜,稳踏青鞋步软沙。见着征衫便沾惹,春风无赖是扬花。”徐居正增注本称第二句化用了王荆公诗“江沙踏破青鞋底”(后经卞东波证为黄庭坚诗《子瞻去岁春夏侍立延英子由秋冬间相继入侍作诗各述所怀余亦次韵四首》)卷十一(第478页)《访僧瀹茗而去》:“西风一路稻花香,挑得诗囊到上方。啜罢盃茶各归去,免叫人道老僧忙。”诗后自言典出之处:“东坡访佛印。印款之,坡遂咏‘又得浮生半日闲’之句。印云:‘学士闲得半日,老僧忙了半日。’”


第四,蔡正孙《诗格》中对自选作品的点评中也处处透露着推崇苏、黄、王等人的痕迹。卷二十(第917页)《初夏》:“快登层观从吟肩,便有新诗在眼前。红颗亚枝肥著雨,翠芒翻野腻粘天。”蔡正孙自评曰:“前辈谓用事琢句,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此法惟荆公,东坡诸老得之。仆率吟一联,岂能仿佛其万一,敢厕于末,僭越知罪。”敬仰学习之情溢于言表。诗后引《冷斋诗话》云:“用事琢句,妙在于言其用而不言其名,此法惟荆公、东坡、山谷三老知之。荆公诗:‘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此句不言水柳之名也。又《夏》诗云:‘操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白雪则言丝,黄云则言麦,亦不言其名也。”而蔡正孙也将这种“妙在言其用而不言其名”的表现手法运用在了自身的创作之中。蔡正孙写梅诗数目尤多,而在写梅时特别善于使用这种“言其用不言其名”的手法。又如其卷二(第40页)《梅花》:“一树清标万古同,风流人物品题中。若非玉色程明道,便是深衣司马公。”通篇不提一个梅字,却将梅花的风骨精神写尽,堪为佳作。除了以上各方面对苏、黄、王的继承,另一方面《诗格》卷九(第376页)选了一首林方《读荆公<诗选>》:“唤起钟山执拗夫,生平事业竟何如。早知《诗选》勘传世,底用青苗一卷书。诗后蔡正孙自评曰:“安右青苗助役之法为祸天下,反不如《诗选》之事传。”这也从侧面表现了蔡正孙对王安石在诗学上成就的推崇。

参考文献:

(1)《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正》,宋于济、蔡正孙编,朝鲜徐居正等增注,卞东波校证,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2)《诗林广记》(宋)蔡正孙编,常振国、降云点校,中华书局,1982年版。

本文节选自杨鹤著《蔡正孙诗学研究》(原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此感谢!

相关图书推荐

基本信息

明刻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全2册)

作者:〔宋〕蔡正孙辑

出版时间: 2017年1月

书号: 978-7-101-12245-9 

 定价:1200.00元

开本:特16开

装帧:布面精装 单色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编辑推荐

文献价值极高:本书所选多为名篇名评,采用了“在总集诗话之间”的独特编纂体例,将诗作、诗评结合编排,兼备选本、诗格便于学习与诗话论诗深入的优点,丰富和发展了诗学著述的编排模式,其成功实践成为清人厉鹗《宋诗纪事》的体例来源之一。虽然限于各方面条件,该书引用字句多有讹误,但却保存了大量原始的诗学批评资料,多系它书所无,亦具有重要的诗学文献价值。


底本精善:本次我们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弘治十年(1497)张鼐刻十行本《诗林广记》为底本,全文影印是书。书半叶十行,行二十字,诗评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单边,双对白鱼尾,版心下镌刻工:文、王、元等,半框高二十二厘米,宽十五厘米,书高二十七点五厘米,宽十六点八厘米,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本书不但保存了元刻十行本的版式特征,且为清代怡亲王府旧藏故物,钤有“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览书画印记”等印。

内容简介

重刊诗林广记序(张鼐)

序(蔡正孙)

前集

总目

  卷一   陶渊明

  卷二   杜甫

  卷三   李白

  卷四   韦应物   刘禹锡

  卷五   韩愈   柳宗元   王维

  卷六   李商隐   王建   杜牧

  卷七   孟郊    贾岛

  卷八   孟浩然   卢仝    郑谷   李贺

  卷九   唐彦谦   韩偓   杜荀鹤   陆龟蒙   薛能   王驾   张佑

  卷十   白居易   元稹   薛道衡   李涉   王播   韩翃   张继

后集

总目

  卷一   欧阳修

  卷二   王安石

  卷三   苏轼

  卷四   苏轼乌台诗案   苏辙

  卷五   黄庭坚

  卷六   陈师道

  卷七   梅尧臣   苏舜钦   石延年   张耒

  卷八   秦观   郭祥正   陈与义   韩驹

  卷九   陈抟   魏野   林逋   王禹偁   寇准    张泳   杨亿   晏殊

  卷十   司马光附司马池   范仲淹  贺铸   谢逸   胡少汲   刘攽

作者简介

蔡正孙,字粹然,自号蒙斋野逸,人称蒙斋先生,一说生于理宗嘉熙三年(1239),卒年不详。福建建安(今属福建建瓯)人,《宋史》无传。从学谢枋得,入元不仕,以诗酒自适,结有醉乡吟社、湖海吟社等,尤与王渊济、薛深道、唐君畴及魏天应(《诗人玉屑》作者魏庆之子)等相友善,为宋末元初福建遗民诗人群体中的重要人物。蔡氏诗学素养突出,《诗林广记》为其避难山林时所编,约成书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前后。 另有《唐宋千家联珠诗格》二十卷及《精刊补注东坡和陶诗话》十三卷传世

点击

下列链接

了解更多详情

新书链接

荐书 | 戴君恩《读风臆评》的特点

李佳:明万历朝奏疏“留中”现象探析

重磅 | 中华书局·北京古逸英华公司文献影印类图书2018年度总销售排行榜TOP10发布

李舜华 :金元之声在明代最后的遗响

单位或个人购买,可直接点击左下“阅读原文”进入中华书局直营古逸英华文创微店,或电话垂询。


中华书局古逸英华

强毅 | 专一 | 前进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业务联系:010-63266123

联系邮箱:zhguyiyinghua@sohu.com


北京古逸英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作为中华书局旗下全资企业,主要负责中华书局120馀种文献影印类图书的独家销售,目前拥有两家直营官方网店:“孔夫子旧书网”上的“古逸英华”店;手机“微店”上的“古逸英华文创微店(快速绿通——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