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轻时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那青春还有什么意义?
清晨,我坐在空旷的客厅的地板上写文章。窗外是平静的哈德孙河,河对岸是渐渐苏醒的曼哈顿,太阳马上要升起,远处天边已经泛出鲜艳的橘色红色黄色。这里是纽约。
此时此刻,地球的另一边的你们也许刚刚下班,正准备吃晚饭。
纽约当地时间上周三晚九点,我到达肯尼迪国际机场。我背着巨大的登山包拖着27寸行李箱四处寻找接车司机。这不是我第一次背六十斤的行李,但这是我第一次去这么远的地方。
十点坐上车,之后的每一分钟,我都离纽约市区更近了一步。看着滚滚车流、灯光、建筑和交通指示牌上熟悉的名词——Brooklyn, Williamsburg and finally Manhattan!“我竟然真的到了纽约!” 简直不可思议。
纽约是“梦想之都”,“机会之都”,是一切都可能发生的地方。前段时间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话来自假张,他说:
这座城市(纽约)以一种罕见的宽容和漠不关心,纵容和鼓励这每一个人做真正的自己。在这里,没有人对你说你应该做什么,没有人禁止你不能做什么,甚至没有人会在乎你到底做什么。这里没有年龄的概念,五六十甚至七八十岁的人仍然在意气风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里甚至没有性别的概念,我在这里遇到的几乎所有的中国女孩子,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变得无比的独立而强势。这种强势不是对人吼叫或者蛮横,而是一种因为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命运而无所畏惧的强势。
我来到纽约也是为了追求梦想,
我的梦想是念素食学校。
直接的起因要追溯去年十二月的一天。那段时间我与毕业论文苦苦纠缠,每天泡在图书馆/办公室,但是一点实质进展也没有。那天我实在写得灰心丧气,关掉word,鬼使神差在google上搜索“vegetarian cooking school”。
一所名叫自然美食学院(Natural Gourmet Institute)的学校映入眼帘。
点开网页,几个关键词出现在最显眼的位置:
seasonal, local, whole, traditional,
balanced, fresh and delicious.
应季,本地,完全,传统,
平衡,新鲜,美味
这是NGI的饮食哲学,我不能更赞同了。
继续探索,我发现NGI有一个为期半年的主厨培训班(Chef's Training Program),课程包含食物采购、烹饪技巧、健康烹饪的原则等等内容。
NGI说这个课程会是“life-changing”(改变生命的)。
我强烈地动了心。
我以前就动念要去厨师学校。高中时我喜欢玩儿烘焙,那时候的理想是去厨师学校学甜点,毕业之后开自己的烘焙坊。我跟班上几个要好的女孩子商量将来我们要开发一整条商业街(年轻时就是敢想。。。),我开咖啡馆烘焙坊和花点,千千开书店,虾虾要开订制服装店和画廊。
梦想中就是这样的咖啡馆+烘焙坊+花店
那时候理想的厨师学校是新东方。我记的很清楚,有一天我跟妈妈说 “我要去新东方学面食和甜点!” 妈妈的回答出乎意料:“去什么新东方?要去就去法国蓝带!” 妈妈的气势让我震撼。
不过不管是新东方还是蓝带,我都没有去成。高中毕业后我进入武汉大学主修社会学,本科毕业之后我进入香港中文大学,专业是人类学。从社会学到人类学,我与烹饪、美食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
但热爱美食的心真的不会变,老天也会帮助我。
2014年8月,我刚刚来到香港中文大学,第一次进入图书馆,四处闲逛时机缘巧合就走到顶楼靠窗的TX区域,迎接我的是整整十米长的书柜——几千册书,从各国各门类的食谱、食物史、美食手册到餐饮管理,全部都关于饮食!
It's AMAZING!
一整个八月我都在四楼读食谱,而不是在二楼读人类学。我真的觉得那天老天是在帮我,因为有的朋友直到毕业都没有去过四楼的那个角落,而我第一天就撞上了。
在港中文读书的两年来,我借的食谱、饮食文化研究、营养学教材总数比人类学还多(我爸读到这句话肯定想揍我)。我的枕头边上总是落着一叠食谱,室友睡前刷微信,我睡前刷食谱。
我很喜欢的四楼的一个座位,梯形的嵌在墙里的桌子和两边的玻璃窗感觉超苏胡!
现在想来,自己两年来的表现都预示着我现在的选择。
人总是会回到ta深沉热爱的事物中去,而美食,去年之后是素食,就是我热爱的事物。
从人类学圈(说得好像我进入圈子了似的。。。)叛逃到美食圈并不容易,周围人,包括我父母都期望我继续攻读博士,以后进入高校当教师。我之前也一直是这么想的,因此申请的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位也是研究取向的哲学硕士(master of philosophy),而不是授课型文学硕士。
但是,在香港读书的两年我发现,我根本就不适合读博士。
博士需要对一个研究课题倾注所有的关注,四五年的时间里,要读完该领域的所有文献,ta的博士论文贡献了新的知识,而写完博士论文之后的ta应该成为这个论题的专家。
对我来说,花四五年的时间(如果在美国,人类学博士平均七年毕业)研究一个问题是不可能的事。世界上有意思的东西那么多,只研究一个不是大大地亏了吗?应该睁开眼睛拥抱所有有趣的事物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啊!
不想读博士的第二个原因是思维方式的根本性差异。
跟工科不一样,人类学和大部分人文学科追求的是知识;调查一个社区、人群、仪式的目的是理解和解释,知道了背后的逻辑也就可以了,人类学家不会去参与改变现实,也往往没有能力改变什么(近年兴起的应用人类学除外)。
登上月球:一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攻读一个博士学位:一个人的一大步,人类的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这种感觉太无力了。我喜欢行动,喜欢看到自己的努力带来切切实实的影响,我要做实事,我希望为一件有意义的事业奉献。
那什么适合我呢?
答案在我开始写微信号“食素小札”之后浮现了出来——素食事业适合我。
素食糅合了我所有的兴趣——美食、环保、动物保护、心灵成长···我坚信素食是人类和地球健康的唯一选择。它不是一个文艺小资的爱好(比如我高中时的甜点师梦想),它是一项关乎环保、动物福利和人体健康的伟大事业,是值得一代人奋斗的事业。
(素食,为了动物,为了保护水资源,为了缓解世界的饥饿,为了热带雨林,为了保存我们的同情心,为了野生动物,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和平,为了我们的地球——素食,为了一切)
那如何才能为素食事业奋斗呢?写素食食谱是一个,给大家介绍素食餐厅是一个,潜移默化影响身边的杂食朋友是一个···这些我已经在做了,但是我发现还有很多需求没有被满足。
一些读者留言跟我说想跟我学做素食,看到这样的留言,我只好解释自己只是一个素食爱好者不是专业的素食厨师,没有资格教大家。其中锲而不舍的让我推荐素食学校。这个问题又难倒了我,我每次只能建议他们就近去素食餐厅当学徒。
这样回复了几次之后,我突然想,国内素食培训不好,我就正好可以在这个环节推动素食的发展啊!如果我接受了专业的素食培训,我自己就可以教大家了啊!如果更多人知道素食烹饪如何做的好吃更多素食餐厅开业,不就是推广了素食吗?!
It's a lightening moment!
更美妙的是,在推动国内素食的同时去厨师学校也是我从小的梦想啊!
我下定决心去自然美食学院学素厨,我要去纽约。我要看看世界上最好的素食餐厅如何烹饪素食能如何教学,素食文化如何传播,素食者如何联结,素食活动如何组织,我要体验每天创作美味素食的生活!
春节回家的时候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妈,他们听到非常吃惊,但是在我坦白了上面的心路历程之后,他们立刻理解了,并且!同意了我的决定!从头到尾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有这样开明的父母,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六月份,在毕业论文有一个大进展之后,我开始着手申请厨师学校,六月底得到通知被录取。
自那开始,一直到现在,我时时觉得被幸福的彩云环绕。我能在纽约这个梦想之都实现去厨师学校和为素食事业奋斗的双重梦想,这是多么难得的事儿啊!想到这里,我有时都会心跳加速,胃会突然一紧,这是肾上腺素分泌的感觉?
天天高兴得仿佛飘在空中!
得知我要去纽约读厨师学校,身边的朋友和亲人有各种反应。常见的是:“你这个香港中文大学的硕士怎么去学厨了?跟你的专业半点也搭不上边啊!这不是浪费吗?” 我爸妈虽然支持我追求梦想,但他们也不好意思跟别人说我是去学厨了,都含含糊糊地说“Shuman去纽约学习了” 搪塞过去。
梦想是我的,却要让爸妈分担它的后果,这是我唯一的愧疚。
这次来纽约花费不低,除了生活费是我之前奖学金存下来的,极高昂的学费和房租(it's NYC, no kidding)都是他们承担。我都快24了,还需要他们花这么多钱,真是有点不是滋味···更让我愧疚的是我学厨的选择让他们在熟人面前“抬不起头来”,假如我是去哥伦比亚/纽约大学读博士,他们该多骄傲呀,但我不是,我去了“美国新东方”!
跟妈妈表达过这种愧疚的感情,妈妈的一次回复让我印象深刻:
“多少人都是浑浑噩噩而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在年轻的时候有这么明确的梦想真的很幸福!对我们来说,帮自己的孩子实现梦想不也是最幸福的事情吗?”
我经常想,假如我爸妈不是支持我尊重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许就没有勇气追求梦想了吧,或者,我根本就不会有梦想了?
因为这个原因,这篇小文章献给爸妈,谢谢你们的宽容、信任和爱,我会在纽约认真学习生活,好好照顾自己的,放心!
~~~唠唠嗑~~~
纽约是个激动人心的城市,它本身,包括我做的事——在一个全日制厨师学校受训,会带来新的灵感。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会分享自己在纽约的生活和学厨的经历,还会分享在厨师学校学到的食谱和技巧,当然,纽约城的精彩素食和环保活动也会是我写作的主题~ 说不定我也会时不时捡起人类学老本行,从饮食人类学角度写一些美国饮食观察···灵感无限多!给Shuman空间和时间探索吧!
我推送的频率和时间也会有一些调整。跟以往一样,我每周一会固定推送文章,但是平常很有可能加推。
如果大家有任何建议或者意见,欢迎在文章下或者微信号后台留言!
I‘m already ex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