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才能做出让人感动的美味面包?

Shuman 抒曼Shuman
2024-08-24


前段时间,我在微信上看到一篇标题为《这对夫妻离开央视,在北京郊区,靠一个面包交到了全世界的朋友》的文章(戳这里)。文章里介绍一对夫妻“熊叔熊婶”,从央视退休之后定居在北京郊区,闲时开始研究烘焙,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的面包越来越好,后来大家都称他们为面包大师。


那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上周薇薇说要请她的面包师父来大理八万四千味餐厅指导做面包。介绍时说“他们夫妇都在央视工作,一个是《百家讲坛》的制片人,一个写古典音乐的解说词,退休之后搬到北京郊区,开始研究面包……” 


我瞬间反应过来,问:“他们是不是熊叔熊婶?” 

薇薇大吃一惊,说:“你怎么知道?就是他们!”


人生的际遇就是这么有意思,你仰视崇拜的人有时会以某种方式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周二晚上熊叔熊婶来到大理,还没休整安顿好,周三就开始进厨房做面包,做的是佛卡夏。


熊叔先在自己的本子上计算好各个配料的用量。



之后把新称量的材料和前一天制作的波兰酵头混合,再发酵。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问要几个小时才能发酵好的时候,熊叔回答:“我也不知道,要看面团的心情……”


为了让面团有好心情,熊叔还专门给面团播放古典乐。



那天气温有点低,大概等了一个半小时,听着古典乐的面团终于开心得冒泡了。用刮板拨开面团,可以看到细密的丝状结构。



之后把面团展开到烤盘上,再次发酵。等到体积扩大一倍的时候,就可以撒料了。




最后烤出来是这个样子。



Shuman也爱做佛卡夏,之前还写过教做佛卡夏的文章(戳这里),但是跟熊叔做出来的一比,高下立判。



我做出来的表面平整气孔均匀,而熊叔做出来的表面有隆起,侧面的气孔也大小错落有致。


两者间区别的原因是发酵方法的不同。我用了快速干酵母一次性发酵,而熊叔则是先做波兰酵头,唤醒面粉中自带的酵母。长时间的发酵带来了更丰富的味道,释放了面团的野性。


对面包热忱的人不会省自制酵头的十几二十个小时,因为时间的味道是任何手法都替代不了的。但花十几个小时来做面包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我们邀请熊叔熊婶录制一个面包教学视频,

希望把熊叔熊婶制作面包的神采珍藏下来。


那天晚上八点开始制作面包。



熊叔熊婶演示了法式乡村面包,法棍和佛卡夏的做法。



熊叔熊婶整形技巧的娴熟利索自不用说,他们打动我的还有对周围人的态度。


我们派出厨房里19岁的厨师小曹来跟熊叔熊婶学习。


双方年纪经验相差悬殊,熊叔熊婶完全可以对小曹呼来喝去。但是相反的,熊叔称呼小曹是一句恭恭敬敬的“小曹师傅”,在拍摄结束时还要跟“小曹师傅”握手表示感谢。



我们从晚上八点拍到凌晨,熊叔熊婶已经有点疲惫,但是他们没有半句怨言,在等面包发酵/烘烤的空闲时间还讲笑话娱乐我们。


大家聚精会神地盯着看烤箱里的动态


最后的成品乡村面包让我们惊艳。




这纹路是不是很像古希腊陶器?


耳朵凑近面包,可以听到细微的咔咔呲呲,熊叔说这是“面包在唱歌“,只有一个烘焙得完美的面包才有这样的歌声。


这条法棍出炉时肯定有美妙的歌声,图片来自seriouseats.com


那天拍摄完,我有很多感慨。


我感慨于熊叔熊婶做面包的水准——他们做的面包跟我在纽约最好面包店吃到的不相伯仲。感慨于他们做人如此谦和善良——对资历低的人没有丝毫傲慢。更感慨于他们的生活状态——老两口相亲相爱,在退休之后能一起找到生活的兴趣,并把它做到极致。


(在这里透露一个小秘密,熊叔在手机上给熊婶存的名字是”王美人“,还能更甜吗?😜)


希望我们都能有熊叔熊婶一样的匠人精神,

带着爱和坚持做面包/一切。


比心,共勉。



~~~唠唠嗑~~~


熊叔熊婶马上要离开大理回北京了,我们希望他们做一场面包制作的分享会再走。禁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熊叔熊婶答应了。


正好7月14日(本周五)是巴士底日,也就是法国的国庆节,热爱法式烘焙的熊叔熊婶决定在那一天举办一个法式面包品鉴会!活动以法式面包为主,再加上我和后厨设计的一款法式沙拉和主菜,一共四道菜呈现质朴纯美的法国味道。


欢迎感兴趣的读者点击第二篇文章阅读详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抒曼Shuma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