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初中数学的八大思维方法
这个紧张的周末已经过去一天,还在奔波的爸爸妈妈们很多,但是提前下车的娃娃也不少。这不,很多私信小小哥的都在问现阶段该怎么进行小升初的知识衔接了。
今天小小哥就带大家提前了解一下初中跟小学学习思维的区别!小学作为领跑者的你,初中也要赢在起跑线上呀!
首先,小学数学体系与初中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小学的知识点大多是独立的,分为7大板块。每个板块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不是特别大。但是初中不一样。
举个例子:函数中的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就很紧密。函数又必然会涉及图象,而图象又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相关。
因此一道综合性的大题,可能第一感觉是一道考察函数的题目,但越往后做,就会涉及到圆、三角形的相似和全等等知识点。
由此可见,初中的学习是连贯的,相互影响很大,如果落下任何一个版块,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期的学习。
那么小学与初中,在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上具体有哪些不同呢? 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抽象思维
小学的计算题↓
只要细心和熟悉运算法则,都是能够顺利解决的。
初中的计算题↓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代数式学习的深入,方程和函数也会逐渐出现,而这两个中考难题的罪魁祸首,确实折煞了不少考生。
二、逻辑思维
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道很“简单”的题目:
【例二】证明AB+AC >BC+CD:
这种“显然可得”的题目在初中是需要严谨证明的↓
培养逻辑思维,需要孩子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不跳步、不省略、使用规范的数学语言。特别是初一刚起步时,一定要模仿标准答案的过程,尽快掌握并熟练书写规范的解题过程,保证不再过程上丢分。
三、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维,是中学数学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对学生的要求也很高。
【例三】已知,|X-2|+|X-4|=6,求X的值。
这一题有两种解法,一种是零点分段法,一种是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如图。
培养数形结合思维,需要对每个知识点都融会贯通,能够挖掘并掌握各个知识点的本质,继而打破代数和几何的堡垒,达到“以形助数,以数助形”的境界。
四、分类讨论思想
【例四】已知a,b为任意实数,x为未知数,且ax=b,求x的值。
大意的同学很开心,直接把左右同时除以a,得到x=b/a。那么这一题就离他远去了,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如何? (如图)
分类讨论思想就非常极致地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数学是所有理科的架构。只有很好的掌握了分类讨论思想之后,才能时刻保持一个严谨的态度对待数学甚至是以后别的理科科目,才能在考试中拥有考取高分的资本。
五、方程思想
鸡兔同笼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许多小学算术应用题都可以转化成这类问题,或者用解它的典型解法——“假设法”来求解。
【例五】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首先我们来用小学最常用的假设法来解↓
而在初中,我们通过方程可以快速准确解决这道问题↓
问题的复杂度越高,方程对我们思维能力的节省度就越多。所以如果思维能力一定,那用方程就可以解决更困难的问题。工具的意义就在于让解决问题变简单,在于让人有能力解决更困难的问题,方程就是这样一种很好的工具。
六、普适思维
对于某些具有一般性的数学问题,如果一时难以解决,学生往往会想到通过特殊情况来解决。
【例六】在△ABC中,AB=AC=6,D是BC边上任意一点,过点D分别作DE⊥AB,DF⊥AC,分别交AB、AC于点E、F.已知三角形的面积为9,求DE+DF的值.
用特殊情况求解,我们假设D点刚好与C点重合,但这不是用于大题解答,正确的解法应该是(如图)
普适思维,就是考虑问题是否具有一般性,结论是否满足所有情况,而不仅是特殊情况。再往后的话,进入高中的学习后,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就不仅是从特殊情况推广到一般问题,还要一般情形应用到特殊问题上,因此普适思维不管在初中还是高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
七、深挖思维
在小学的学习中,我们认为学生学的内容是比较零散且浅显的,就拿“圆”这个知识点来说,在小学我们只要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即可↓
而进入初中之后,跟圆有关的知识点会更加深入及发散↓
单就“圆”这一个概念来看,小学与初中不管在知识体量还是难度上都是相差甚大,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学习压力的挑战,也是一种深挖思维的训练。
八、化归思维
【例八】关于的不等式 x+2>3/x ,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根据图象可以快速判断的取值范围是:x>1或-3<x<0
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也是一种最基本的思维策略,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所谓的化归,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转化,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总结:小学VS初中:
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方程思维,普适思维,
深挖思维,化归思维。
【来源】广州小升初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