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修亮:论质疑精神

欢迎关注公众号 许兴华数学 2022-07-17

文/姜修亮(来源:独立思考和科学思维)

(许兴华数学/选编)



传统观点认为: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因为说“皇帝没穿衣服”是需要勇气和代价的。就着刚才的话题说,这个理科生用一篇有质疑色彩的得零分文章就能吊起大家的胃口。说明大众太需要这种质疑精神的浸染了,太想听听不同的声音了。请注意,这里说的质疑是: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质疑不光表现在嘴上更表现在行动上。因为“质疑”从来不会有重量,真正具备能量的是行动起来搜集证据解决问题。以下我们三个角度聊聊为什么“质疑精神”不凸显?我们该怎么质疑?

一、家庭教育角度:

1.孩子成长本身是一个批判、进步的过程,而有些家长有意无意“千方百计”的扼杀孩子的质疑精神。中国父母最爱对孩子说的一个词是:“听话”。听话就是要求孩子别闹腾别添乱,只需要按照大人的吩咐去做,服从安排就行。这就导致了许多孩子从小就接受一种奴性教育,没人看着、管着就不知道如何适从。在校的表现就是自习课上:当老师让他自主安排学习的时候就不知该干嘛。长大之后当然相对缺乏自主能力和批判精神,更谈不上质疑。

2.很多家长要求孩子能和他有相同和相似的价值追求家长无法理解别人追求一种与他不同的价值是合理的、自然的。家长一元化的价值观就会导致:只要与主流人生价值观不吻合,便视之为异类,会受到鄙视甚至打压。一个学生给我讲述过:他想去闯闯社会,打造自己想要的而家长不能给予的生活。但是他的家长却百般阻挠,结果就是呆在家里,守在家人身边。

二、学校教育角度:

1.学校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我从不怂恿学生顶礼膜拜“权威思想”、遵循“主流喉舌”人云亦云、按照“标准答案”会答题就行!比如家庭作业:我们可以布置“你如何评价某某社会现象?” 这样的作业没有“标准”的答案、没有“权威”的定论,学生放学后可以去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让学生从小就明白:照抄答案的结果就是不及格。只要找准观点,引用事实去阐述,哪怕这些观点是出格的,但只要你有了自己的论据、有了自己独特的观点,那么你的分数肯定就不会低! 灌输型教育能让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摘金夺银,而国际公认的大师行列里,却罕见中国人的身影。因为公认的国际大师,必需具备前无古人的创新能力,质疑能力!而我们的学生滑向了“服从能力”的培养,继承能力还不错,但是创新质疑能力就欠缺。

2.教育中逻辑的缺失导致学生无从质疑。

教学一线有很多不符合逻辑的观点。比如“学理科有用好就业,学文科没用不好就业”“只要语感来了,题目也能做对”“物理老说,同学们咱们做的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的结果是正确的”我们逐个来看看(1)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知识本身无所谓有用还是没用,关键看人有用还是没用。人要是没用,学什么都白搭;人要是有用,稍微学点技艺就了不得了。不要指望让知识自己管用起来,关键看能否学以致用。至于影响就业,这就更是八竿子打不着,两者没有必然稳定的联系(2)关于“语感”的问题,“语感”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是:不稳定不可靠。我们要训练学生的硬功夫,培养学生理性认识问题的能力,当然我不否定语感的作用。(3)全体同学的物理实验结果是否一样和对错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有可能全对也有可能全错。(4)老师对学生说:同学,你应该勤奋 、认真。老师要求的方向没错。这句话作该怎么理解呢?什么叫“应该”?什么叫“勤奋”“认真”?那学生勤奋到什么程度,认真道什么程度就可以达到标准要求,学生无法具体操作,无所适从,更无法质疑。

3、关于课程表。在时间的分配上,我们的课程表塞满内容和活动;课程设计较少的安排独思的时间,独处的空间。即使设计了自习课,由于在家里接受了6年的“听话”教育,一旦老师不在教室,不安排内容,学生的自习课就无法直视。

三、社会文化角度:

1.“批判与质疑”的精神,倡导我们“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惯性影响力还是存在,这导致“服从意识”在民众思想中根深蒂固。就比如影视作品:《甄嬛传》,《闵月传》这些勾心斗角的宫廷野史却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是在服从传统,吃历史的老本。中国影视作品完全可以体现对科学的遐想、 对未来的思索、对灾难的遇见、对探险的推崇。

2.生活中,大部分追求十分单一,这和考试有标准答案是一样的。我们平时谈话的内容不外乎是房子、汽车,票子。这样的标准答案,还让我们如何再去质疑?一旦出现人生追求多元化的时候,比如,当有人毕生去研究历史、哲学的时候,研究他们自己醉心的选择的时候,很多人就嘲笑他们:研究历史、哲学能挣几个钱?有啥用?这和学校里,学生回答了不同的答案而遭到标准答案派的排挤和打压是一样的。我想:当人们能超越世俗,作出多元化的人生追求的时候,再去给应试教育挑刺也不晚。我还是相信,这种多元化的人生价值判断和追求是越来越多的。

3.生活中的语言:“老话说得好”“俗话说”这和古代的 “孔子曰 子曰; 是一样,我们的为人处事总是罩在老祖宗的古训中,当然我们不能否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我们在按照古人的框架去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对此有质疑呢?比如:”儿不嫌母丑 狗不嫌家贫“ 。生活中刚出生就被遗弃的婴孩或者遭受家暴的孩子,那就不仅仅是嫌丑的问题了吧?我们倡导的是正能量 倡导的是法治精神。

4.生活中缺少逻辑学习和训练

我不赞同:企业都去追求做大做强。很多人会反问:“难道要做小做弱吗?”这就是推论错误。不追求做大做强并不就是做小做弱,这就是典型的二元思维。企业还可以做精嘛。比如,好人坏人思维、非黑即白思维,这种思维只看到了事物的两端,忽视了两端之间的中间地带。在二元思维下,不是极左就是极右,我们有没有去质疑还有中间地带?中间地带也往往才是最普遍的。

第三部分:我们该怎么质疑?

1.质疑是有时间、空间 、场所的约束,是有边界限制的,否则就会滥用。同时,质疑作为一种权利,还承担相应的责任。比如说: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名令,但是有时候也会出现“将在外 军令有所不受”的质疑,就需要一线指挥官的审时度势,而不是一味的执行上级的命令。一旦指挥作战失败了,这位指挥官就得接受军法处置。但是,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只看到了有权利去质疑,而忽视了背后还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正所谓 “看光景的不嫌事大”,跟风盲目质疑,造成严重影响的得负责任,甚至是法律责任。

2.唤醒民众质疑生活中假恶丑:(1)行人要质疑:绿灯慢腾腾的走、黄灯抢着走,红灯绕着走。(2)路人要质疑:哄抢别人洒落的物品。(3)商贩要质疑:缺斤少两 为了私利让食品不安全(4)教师要质疑:除了教学生考试,还能再教学生干什么?(5)钻营之人要质疑:利用政策漏洞 占小便宜 图小利  (6)黄牛党要质疑:炒作挂号 抬高就医成本 (7)小三们要质疑:偷来的东东 能幸福?

3.建议大家多读哲学和逻辑学,不能让经验常识绑架我们的思想,不能这事那事是常规是传统是大家都在做的,我们也不加分析和辨别也盲目跟风。哲学的本质要求对经验做出反思与批判。这是创新和进步的开始。

结束语:今日的学生就是明日的栋梁,他们的质疑批判精神和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未来。如果家长在小时候对孩子说:想问题办事情,要有自己的看法;学校教育能给孩子一个批判的过程给孩子一个质疑与创新的空间,那么最终,也就给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更大的发展潜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