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政策调整后对2020届学生的影响
【几点说明】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投稿到QQ邮箱: 81983781@qq.com.
(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
新高考方案调整后,对2020届学生影响很大,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时间上的调整。2020届学生学考时间调整为每年的1月份和6月底7月初;选考时间调整为高三第一学期末的1月份和第二学期的高考时间。
No.1
从时间上看,基本上属于学期末的时间,有利于学校安排教学,也不会出现高三第二次选考4月后的两个月内语文数学英语老师一周上20多节课疲惫不堪的状况。同时,选考首考和二考的时间推迟(从11月初推迟到来年1月;从4月上旬推迟到6月上旬),也使得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用于复习迎考。这对于大部分中等学生来说,是个利好的消息。
只是1月底的时候,本身属于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浙江也会有恶劣天气的情况出现。如浙北地区往往有严寒冰冻或大雪的天气出现,对于试卷的运输和考生出行都带来不便。天气寒冷,现在教室大多有空调,但是不是所有考点的考场都有空调?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开着空调考试是否恰当?有些考生手部微循环不好,冻疮生满也不利于书写(家长真要重视这种孩子身体上的细节)。浙北和浙南地区的气候差异还是很明显的。当然,这种细节上的事情总会有办法应对的。
高三的选考二考和高考时间同步,先高考后选考,7-8号语数英高考,9-11日各选考科目选考,前后要5天时间。可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考试周”。战线很长,考生也会比较疲惫。时间长了,试题难了(尤其是浙江数学卷,18年语文卷也难度值大增了。还有语文命题专家说要让部分学生来不及做完试卷?😱️而语文、数学是第一天的考试科目,后面还有四天!!!),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发挥,学校和家长此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心态和身体状况,切记,切记!!!从这个角度讲,英语+选科科目的首考取得好的成绩意义就更大了,不仅是节省时间,更是对学生的心态影响很大。
选考二考的时间变化,必然也会导致名校(清北复交国科大中科大浙大港中文(深圳)南方科大)三位一体招生政策的变化。原先名校三位一体招生政策在4月底5月初出台,此时,学生最终选考科目成绩已经出来了,可以依据“英语(首考)成绩+选考(最终)成绩”进行申报。但是,时间调整后,优秀学生(竞赛生除外)想要报考名校三位一体只能依据“英语(首考)成绩+选考(首考)成绩”进行申报了,所以,对于优秀学生而言,选考科目的首考就至关重要了,第一次考砸了,几乎就没有机会了。上述9所名校,除了浙大,其他通过高考平行志愿录取的全部人数2018年只有78人,可见名校三位一体招生方式对优秀学生的重要性了。省内高校(浙大除外)三位一体招生的申报条件则不会受到时间调整的影响。
对于2020届(现高二)学生来说,时间调整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学考等第的影响上。18年7月初,第一次学考。上没有高三学生学考,下没有高一学生参考。19年1月底学考,依然如此。19年6月底7月初学考语文数学学考依然如此。所有等第均为本年级参考学生作为基数划定。基数减少,意味着各等第绝对人数肯定比新高考前三届要少。当然,个人觉得如此反而更公平一些!估计,省内高校三位一体招生要求也会做出必然的相应调整。
2.学选考分离,所有科目(英语除外)都要学考。前三届学生的选考科目是一考两用:前70分用于学考等第,70+30总分用于选考赋分。从2020届开始,学选考分离,英语依然一考两用。
No.2
实际上,这就是恢复了浙江以前的“会考”制度。普通高中课程中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合卷)9门文化科目,学生无论选择哪三门选考,都要参加学考。这意味着从2020届学生开始,要增加3次学考次数,考试负担有所增加。
原先学选考试题合卷,既要照顾学考生又要赋予整张试卷具有很好的区分度,有助于选拔,对于命题人来说,的确比较难。现在,学选考分离,试卷分开。学考试卷估计难度值会有所下降,而选考试卷为了更好地选拔和区分考生,难度值也会有所上升。这对于学校的学科教学变得更有针对性有一定的益处。
3.学考只能考一次。
No.3
前三届学生学考可以考两次,首考不满意,可以考第二次(虽然人数并不是太多),两次取高等第计入学考成绩。比如,某考生第一次考了C等,二考考了A等,以A等计入学考成绩。2020届学生学考只能考一次,不合格可以增加一次机会。如此,2020届以后的学生,必须重视学考的首考,没有第二次机会了。考虑到三位一体招生计划的扩大,学考等第就尤为重要了。学校和家长也不宜在高一时过早引导学生偏科学习,导致一些选考科目学考等第不高。个人认为高一第一学期末就让学生确定选考科目并重新编班教学的,既是不负责任的行为,也违反省厅的规定。
英语是一考两用,既划学考等第又作为高考分数计入总成绩。但是,英语的学考等第划分只以第一次学考等第计入学考成绩。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有1月份的英语考试才是一考两用。6月的英语考试成绩只作为高考成绩。这样英语首考就要重视了。因为,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招生报名条件里面有要求英语学考等第为“A”等。
4.学考首考报名最多不能超过三门,高二起,可以超过三门。
No.4
前三届学生学考首考报名时,可以选报不超过四门。2020届学生开始学考首考只能报不超过三门。
如何确定学考科目和时间,目前2020届学生所在的学校是五花八门的规定,有强制规定三门学考科目的,也有规定1-2门的,也有全部放开让学生自由学考的。这同时带来了高二各个学校学科教学安排的千差万别。看上去,学校反而拥有了新高考改革的一个目的:“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校”。不过,对于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校之间进行比较测试就很麻烦了,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很是伤脑啊。😎️
虽然省厅下文规定,高一开设文化科目不允许超过8门,实际上,各中学开设9门的比比皆是,甚至10门文化科目全开的都有。
一般来说,高一时,各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这8门文化科必定开设。大部分学校技术和生物选择开设1门,少量学校或班级10门学科全开。
作为学生,如何选择学考科目和时间,也会纠结。个人建议,高一首考时,首先将不确定选考的科目考掉,以减轻高二时的学习负担。以省厅规定的开设8门文化科为例:某学生准备选考政治、历史、生物(或技术)学科,那么,高一时可以在物理、化学、地理全部考掉。
当然,也有考生不选考的科目在首考时只有两门,怎么办呢?例如,确定欲选考物理、历史、地理的学生,那么化学要考掉,如果学校开设技术或生物的,能考也要考掉。历史地理先不要考,把物理考掉。因为物理学科在高一时必定是最大多数学生要学考的,对于中等生来说,学考等第容易获得AB等。到高二学考,都是选考生一起竞争,难度就大了。同样,历史、地理留在高二考,整体上讲,参考学生的层次总不如选考物理化学的学生,也是有利的。
学考科目和时间安排总的原则是:先考不选考学科,其次理科科目优先,再是其他选考学科,最后语文和数学。高二第一学期能考四门的就考四门。最后在高二第二学期期末,9门学科(除英语)全部考完。
个人觉得,学生自由学考科目也好,学校规定学考科目也好,还有,等到2021届、2022届学生参加学考时,又是高一高二同时划定学考等第,这些都必然导致每次考试学考等第划分的基数不一,有一定的不公平性。有些学校在高二第一学期安排四门学考,也给学生增加了负担。既然学考是所有学生都要考的,不存在选不选的问题,不如,省考试院统一规定“3+3+3”考试科目,从高一的第二学期开始,每个学期规定3门必考科目,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统一考试,基数一样,既公平公正又可避免高一年级多开学科增加学生负担。
5.高校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的新规定,从前三届的四类:“不限学科”、“三选一”、“二选一”、“必选一”,学生只要有一门学科符合要求即可报考改专业,变成了2020届开始的六类,增加了“必选二”、“必选三”,也就是增加了必须两门学科或三门学科都符合才能报考的两类专业限制。同时,教育部规定不论何种层次的高校,各专业中工学13个门类、理学5个门类、管理学1个门类必须选考“物理”学科才能报考。
No.5
对应2020届学生的在浙江招生的高校本科专业选科要求中,“必选二”的有662个,要求“物理+化学”的有298个专业,“化学+生物”的有270个。“必选三”的有29个专业要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技术”三种选考组合。
要求“必选一”(指定一门选考科目)的本科专业共6939 个,要求“物理”最多,6151个、化学519个、政治147个、历史64个、地理32个、生物24个、技术1个。从冲击顶尖名校来看,“物理”和“历史”学科最重要。例如,北大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要求考生除必考语数英以外,在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四门学科中,“物理”和“历史”中必须选择一门,然后再选择一门,生物和地理、技术不需要。清华三位一体招生理工类考“数学+物理”或“数学+化学”,文科类考“数学+历史”。上海交大理工类考“数学+物理”、国科大、中科大全部考“数学+物理”,上海交大文科类考“语文+数学”。复旦理工考“语数英+理综”,文科类考“语数英+文综”。
所以,对于冲击名校的优秀学生来说,选科还是按传统“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政治+历史+地理”组合比较好。对于有志于工科的学生来说,必须选考物理了。对于不读工科学生来说,不选物理也不要紧,毕竟80个专业选择最终也只能录取1个。对于要读临床医学类的学生来说,必须选择化学,且必须选择“物理+化学”或“化学+生物”两种组合之一。要报考公安类警校的,必须选择政治学科。
前三届学生只要确定一门主干选考科目即可,而2020届学生则需要弄清楚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的选科要求:仅限一门,必考两门还是必考三门?指定选考学科是否一样?例如,临床医学专业,有的高校指定“物理+化学”,有的指定“化学+生物”。甚至同一学校同一类别专业要求也不一样,如浙大8年制本博连读临床医学需要考“物理+化学”,5年制临床医学则是“化学+生物”。
总的来说,选科设置的新规定增加了2020届学生选考科目选择的复杂性,也为将来高校志愿的填报增加了难度。
6.浙江新高考方案中有逐步实行一二段合并直至取消分段录取制的设想。
No.6
只是不知道何时实行。如果实行一二段合并录取,则更是一个巨大变化。拭目以待!
附:高考改革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天津市南开中学 王学森
一、浙江高考改革试点暴露出的问题
1、7选3有35种组合(增加了信息技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许多地区大班额严重,缺教师、少教室,因此选科走班压力很大。
2、趋易避难是人的天性,由于物理最难,出现了弃考物理现象,又由于赋分制使得弃考物理现象更加严重。浙江2019届只有约10%的考生选考物理,无法完成大学理工科的招生计划,招生计划只能调拨给其它没有加入高考改革的省市。
如果该方案推向全国,十年、二十年后,我国的理工科人才将后继无人,不用特朗普打我们,我们自己就退出了高科技和高端制造,我们的子孙将永远为欧美打工、被欧美压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一定要想办法避免出现弃考物理现象!
诗词歌赋、四书五经可以陶冶情操、滋养心灵,但中华崛起要靠高科技和高端制造,要靠数理化!
3、浙江赋分时只分21档,区分度下降,名牌大学的录取将主要取决于语文、数学、外语。数学降低难度,外语两考,语文要增加宽度和广度,可见届时高考关键看语文,可是语文考试的波动性大于数学和外语。
名牌大学如何录取新生啊?
4、浙江选考学科有效分数为:100-40=60分,选考学科3科180分,而外语1科150分。这样高考,十年后(高中3年+本科4年+研究生3年)浙江本地将基本没有选考6科的人才,浙江的建设和发展将主要依靠外地人才!
5、浙江不但外语两考,等级性考试也是两考,再加上高考,高三一年不断地冲刺,考生身心俱疲,很难再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将来工作很难有创新和创造!
6、浙江的三位一体招生。国内8所名校、香港2所名校、浙江省内49所高校实行三位一体招生。高考成绩占60%,高校的笔试、面试占30%,学考成绩占10%。这种招生模式有其合理性,但这一模式对普通家庭的孩子非常不利,中国是人情社会,三位一体招生一定要严格管理!
我觉得高校自主招生可以采用三位一体招生的办法,总量控制在5%以内,可以保留;但三位一体招生量太大,为了公平,应该取消!
7、浙江为了遏制弃考物理现象,确定的物理赋分基数为6.5万人,2019届只有2.8万人选考物理,不答题只写一个名字就76分,而其它学科赋分的平均分为(100+40)/2=70分,不合理是显而易见的。
浙江、上海的3+3方案导致弃考物理现象严重,现在浙江、上海选学物理的是两类学生,即尖子生和差生。
赋分制导致中等生弃考物理,由于有赋分基数做保障,差生选学物理的比例很大,即滥竽充数的比例很大。
这样下去十年、二十年后,我们理工科人才将后继无人,不用特朗普打我们,我们自己就退出了高科技和高端制造。
二、8省市都执行3+1+2方案
2018年广东、福建、湖南、湖北、重庆、江苏、河北、辽宁等8省市加入了本轮高考改革。
2019年4月23日,8省市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都是3+1+2方案,具体是:
语数外各150分;
外语和等级性考试都只考一次,等级性考试和高考同期进行;
等级性考试赋分从30分到100分,1分1档;
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并分列招生计划。
外语和等级性考试都只考一次,等级性考试和高考同期进行,这样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有利于学校组织高三复习;等级性考试赋分从30分到100分,1分1档,提高了区分度。
由3+3方案到3+1+2方案,体现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的精神。
现在的3+1+2方案和最初辽宁提出的3+1+2方案有很大不同,该方案吸收了许多基层的建议,为此我们为教育部点赞。
3+1+2方案突破了3+3方案的限制,3+1+2方案是3+2+1方案与3+3方案的折中方案。
3+1+2方案存在的问题是:
物理、历史分值较低还不能同时选(120分比较合理);
化学、生物、政治、地理4科化学最难,将会出现弃考化学现象。
三、3+1+2方案的影响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有可能将等级性考试改为与高考同期进行;
浙江、上海、北京、天津、海南有可能将赋分3分1挡改为1分1挡;
浙江可能取消外语两考、成绩两年有效,等级性考试可能改为只考一次;
上海有可能把赋分改为从40分到100分且1分1档。
江苏2018级学生2021年高考采用3+1+2方案,江苏2008高考方案到2021终于可以结束了。
只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我们一定能探索出符合国情的高考方案!
四、中西部地区可能会3+2+1方案与3+1+2方案并存
现在还有12个省、5个自治区没有加入本轮高考改革,这17个省自治区经济、文化都相对落后一些,为克服3+1+2方案存在的问题、为减轻走班压力,有可能许多省自治区会实行3+2+1方案。
如果中西部地区可以实行3+2+1方案,两年内所有省自治区都将加入本轮高考改革。也可能条件较好的省自治区实行3+1+2方案,条件较差的省自治区实行3+2+1方案。
为使高考改革顺利进行,加入高考改革的第二年才使用新教材,而2022年前所有省市都要使用新教材,这样没有加入高考改革的17省区今明两年都要加入高考改革。
五、3+2+1方案
高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
选考科目:
偏理组合物理、化学各100分,从生物、历史、地理、政治4科中选1科100分;
偏文组合政治、历史各100分,从地理、物理、化学、生物4科中选1科100分;
总分750分;
首选科目采用卷面原始分,根据首选科目制定招生计划;
等级性考试再选科目采用赋分制,最低分20分,最高分100分,1分1挡,共81档;
根据总分划录取分数线;
外语考一次,笔试、听力一次完成;
等级性考试只考一次并安排在6月与高考同期举行;
该方案有8种组合。
该方案能避免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能避免物理、历史不能同时选,能减轻各个学校走班的压力。
六、几点想法
1、高中学美国
中国与东亚各国由于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教育的功利性很强;教育重视“落实”。
美国教育界深受古希腊苏格拉底“产婆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人们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
美国多数公立中小学只是为大众提供一个13年义务教育的机会,美国多数私立中小学为中产以上阶层提供精英教育,而中国为全民提供同等教育。美国教育固化了美国的阶层,中国教育为阶层流动提供了阶梯。
人是有年龄限制的。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精英教育更有实效性。学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里面有掌握了知识的教师用最高效的办法给学生传授知识的缘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大错特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是正确的,历史是英雄创造的、也是也是人民创造的。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中国革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没有爱因斯坦就没有相对论,就没有近代科技。因此我们要培养高端人才,同时要吸引全世界的高端人才。
教育制度是由社会制度、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环境、法治环境、就业观念等共同决定的。欧美教育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用欧美教育理念指导我国高考改革必定失败;欧美理念必须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从1872年哈佛大学开始走班,之后许多欧美大学和高中走班。欧美走班使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不能高中毕业,这部分学生破罐子破摔,校园吸毒、校园欺凌不断;走班使高中毕业的学生数理化平均水平低于亚洲初中生,致使大学要开补习班;走班使学理工科的学生比例很小,不能满足本国企业、大学及科研的需要,要依靠移民和培养外籍学生,因此欧美走班在高中是失败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民国高中走班失败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台湾高中走班也失败了。
美国教育重文轻理,但美国2010年后已经开始重视理科。
中美教育各有明显的优缺点,我们要采长补短,不能只学表面的东西,更不能学其糟粕而丢掉自己的优势!如果中美基础教育都不改变,我们主要是学生负担重一些,而美国理工科人才将更加短缺,如果中印东欧等世界各国的理工科人才再离开美国,美国的高科技、高端制造将后继无人,美国必将衰落。
2、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把原来的高考学科分为高考学科和等级性考试学科实际意义不大。
像选婿、选妃一样,对考生做综合素质评价没有问题。问题是大学面试权重太大,面试相当于历史上的察举,是被科举淘汰的。
多元录取没有问题,但一定要保证公平,要对录取的学生实行跟踪管理。这些年家长、招生老师在招生上出的问题不少。自主招生量比较小,影响不大,但三位一体招生量很大。中国是人情社会,依据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容易出问题。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作为招生的参考,作为招生依据要慎之又慎。
两依据、一参考的的多元录取机制
两依据即依据高考成绩和等级性考试成绩;一参考即参考高中三年的综合素质评价。实际录取时主要看高考与等级性考试的总成绩。
综合素质评价主要体现在名牌大学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上。
3、实行全国统一毕业考试
选科就要赋分,赋分就要博弈,博弈就出现弃考物理、弃考化学现象;同时选科就要走班,而许多省市大班额严重,缺教师、少教室,因此选科走班有许多实际困难。
现在的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既不影响毕业,也不影响参加高考,形同虚设,这样的考试没有任何意义。基于以上原因可采取以下新方案: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合并,改称高中毕业考试;
由国家考试中心命题,分省组织考试;
在百分制的情况下把难度调整为平均60分到65分(原来的高考是平均50分到55分);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共十张卷;
高二期末考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共5张卷;高三期末考语数外、物理、历史共5张卷;
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20分、物理120分、历史120分、化学100分、生物100分、政治100分、地理100分、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100分;
音、体、美考核由学校自主完成,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4挡;
六月的第一周为高中毕业考试周,5天每天考两张卷,一个年级一张卷;
以上13科都合格发毕业证,不合格的发肄业证,转年可再次报名考试,合格发毕业证,这样提高了高中毕业证的含金量,学生也能得到全面发展。
由于高中毕业考试难度小于原来的高考,高二期末考5科,高三期末考5科,因此可减轻学生的负担。
高校招生以高中毕业考试成绩为依据,除语数外三科,高校各个专业分别确定2至3科,构成录取总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没拿到高中毕业证的同学可填报一本以下的志愿。
少数名牌大学可采用三位一体招生、自主招生和各种计划招生,但一定要严格管理,要对所招的学生实行跟踪管理。
实行12年义务教育,加强音体美教学,加强校本教材开发和选修课教学,开展好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学校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4、关于高考、等级性考试及学考时间安排的建议
为减轻学生的负担,保证学校的教学秩序,同时也方便考试的组织与管理,建议如下:
每年6月7日高考语文、数学;
6月8日上午高考外语,先考笔试再连考两次听力,取两次听力的最高分计入外语总分。
6月9日、10日、11日进行等级性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等6科,每天考两科,文理各一科,每位考生选考3科;
高考学科、等级性考试学科可以不参加学考,即在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等14科中3科高考、3科等级性考试、8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这样学生可以少参加6科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能起到一定的减负作用。
5、如何实现减负
中西教育各有明显的优缺点,都应学对方所长,即融汇中西,建议:
高一、高二每天6节课后每周两次选修课,一次社团活动课,一次文体活动课,一次班会课;高中三年按国家要求足课时安排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
这样班级制和走班制相结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由于科技进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越来越少,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给学生减负越来越难。
学习负担来自就业压力,来自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科举时代只考作文,学子们也是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
我们为什么要减负,因为学生身体素质大幅下降。由于最后要高考,我们减负多年效果并不好。
我们应该倡导重视体育、重视锻炼。比如规定每天有一节体育课或活动课,学校春秋两季都要召开运动会,市、区也要召开运动会(运动就避免不了有磕磕碰碰,建议学生们都买保险),取得名次的升学加分,像中考一样把体育作为必考科目。这样做可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一考定终身是一个伪命题。许多省市外语两考,学生两次成绩很少有较大波动的;经过高三一年的复习,学生经历多次考试,成绩逐渐趋于稳定;高考考6科,某一科略有波动正常,但总成绩不会有大的波动;考名校也有不成才的,考普通校也有做出较大成就的,人生是长跑,取得成就要靠持之以恒的努力。
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不只是教育问题,而是文化问题。中国科技与美国的差距确实在缩小,但是原创性的、前沿性的科技创新比较少。中国现在有钱、有人才,但是缺乏创新的文化土壤。
初等教育主要是继承,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关于自主招生和三位一体招生的建议
关于综合素质评价,我们做三年班任尚不能对学生做出准确的综合素质评价,几个素不相识的招生老师凭什么能对学生作出准确的决定命运的综合素质评价,他们是算命先生?
欧美的根据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新生相当于我国历史上的察举,是落后的,它已被科举取代,察举主观的因素过多,很难公平。
中国是人情社会,面对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有些家长挖空心思想办法,这些年来出现了许多问题,今年教育部压缩自主招生名额,降低优惠分数,在程序上严格管理,对此我们为教育部点赞。
相对自主招生三位一体招生数量太大,建议取消,如果不取消高考的公平将被打破,普通家庭子女上重点大学的路会越来越窄,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将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将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家长和招生老师犯罪,这是我们付不起的代价!
借鉴欧美高校招生的经验和教训,我们高考与自主招生相结合的制度设计是合理的;建议自主招生控制在5%以内,取消三位一体招生;这样即保证了特殊人才的选拔,又保证了高考的公平性。
如果不取消三位一体招生,我建议名牌大学可实行“6+1”招生方案,即除了高考、等级性考试的6科750分,大学笔试120分,面试30分,合计900分。
这样解决了赋分制带来的尖子生区分度下降,名牌大学招生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面试的权重,使招生变得相对公平。
7、关于小升初和初升高
划学区摇号有利于学区房,有利于私立校。学生到哪里上初中取决于学区房和摇号,而不是取决于学生的努力和学生的成绩,不利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贯彻,对此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
建议取消小升初划学区摇号,恢复小升初毕业考试,初中校根据小学毕业考试成绩录取新生,同时实行自主招生,录取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和部分特长生,即实行考试招生为主和自主招生为辅的招生政策。
做好初中毕业考试,高中校根据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录取新生,同时实行自主招生,录取部分品学兼优的学生和部分特长生,即实行考试招生为主和自主招生为辅的招生政策;职高根据初中毕业考试成绩和学生志愿录取新生,办好职高使学生能学到一技之长;切不可打破普高与职高约1:1的录取比例。
8、关于外语
地球已是地球村,我国的科技还处于赶超阶段,外语还是很重要的。本来外语要推向社会考级,现在加入本轮高考改革的省市外语150分和语文、数学分数相同,外语毕竟不是母语。
外语可推向社会考级;
外语可变为选考学科;
或者一本要求外语,一本以下不要求外语;
或者把外语分数降为100分到120分。
9、关于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一般来说,高水平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我们要像民国时一样,提高老师的待遇,使老师成为让全社会尊敬的人,这样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良性循环。
任正非父母都是教师、马云就是教师出身,他们都认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们要吸引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到大学、中学开选修课或做演讲。
有一个好校长就会有一个好学校,一定要让懂教育的人管教育。
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讲到:北京师范大学针对全国26个省区市2898名教育局长的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基层教育行政领导人员相当一部分由非教育领域出身的行政领导担任,缺乏指导教育教学的专业能力。
教育行政领导一定要有从教经历;对子女教育失败的人没有资格管教育!
10、关于农村教育
我们初等教育的短板在农村,农村初中就辍学的比例很大,应该立法,不完成初中学业家长和学生都属于违法。
随着城市化农村学生越来越少,许多学校老师多学生少,造成很大浪费。
可以考虑取消农村高中,把农村高中老师集中到县城成立新的高中,学生全员住宿国家给予适当的补助,这样可以提高高中普及率。
乡里可以办初中和中心小学,学生住校国家给予适当补助,村里只保留小学低年级。
这样做可以提高乡村学生的文化素质,这样做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一定会受到家长们的欢迎。
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国家可以对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实行免费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我们要出台吸引留学生回国工作的政策,出台吸引全世界高端人才来我国工作的政策。
我们要加强民主和法治,做好扶贫和低保,努力创造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社会环境,形成向上的社会氛围。努力把我国由人力大国变为人才大国、人才强国。这样我们才能在中美长期博弈中最终取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我相信国家一定会把重视教育落到实处,我相信我国教育投入占比世界排名落后的局面一定能有所改变。
【来源】王学森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