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衡水中学为高考生定制“新冠肺炎”考题,九科全了!
今天原本是本市开学的日子,但由于疫情蔓延,市教委宣布延期开学。但“停课不停学”,今天就变成了百万中小学生开始线上学习的日子。市区教委为同学们都准备了在线课程,其中还为高三和初三的同学定制了专属课程。
在这个有点特殊的日子里,衡水中学的老师们再出大招,给全体高三考生们送上一份“豪华大礼包”——定制了一套“新冠肺炎”考题!
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and地理,9个学科全部覆盖,让同学们在做题的同时发现藏在“新冠肺炎”背后的知识点!
与“新冠肺炎”相关的英文单词有哪些?
历史上的疫情对如今防治起到哪些启发和借鉴?
消毒液有哪些种,到底应该怎样正确使用?
以新冠肺炎为背景,作文应该怎样写?
……
想知道答案是什么吗?
开始做题吧!
语 文
语文科目中,分值占比最大的就是大作文。作文写的好,语文考试就赢了一大半,在疫情面前的大作文,应该关注哪些点?会有怎样的出题方式?看看衡中老师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大作文命题!
(向上滑动启阅)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在这个紧要关头,十余天两座医院拔地而起,可以说是奇迹。从除夕夜上百台挖机抵达现场,一夜间完成土地平整任务,到建设工人放弃春节休假,24小时轮班作业,再到党员工人“我们一定不负嘱托,保证质量、保证工期”的庄严宣誓……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劳作奉献,他们的分秒必争,见证中国人的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灾难面前挺立起不屈的精神脊梁。——《制度优势提振防疫信心》
(2)“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2020年,当我们再一次面临疫情的考验时,钟南山再一次成为了一名“逆行者”。1月18日,他一边告诉群众:“没什么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一边挤在高铁餐车的一角,昼夜兼程地赶往武汉。——《钟南山:疫情下的“逆行者”》
(3)学习本来就不应止于教学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可在疫情中学习和实践健康教育内容,亦可从疫情中学会思考、学会敬畏、学会尊重以及培养同理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抗疫。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不只是一句口号,怎么教、怎么学应该有明确的规划。对于骤然而来的疫情时期的教育,需要家校合作、师生共同探索。——《停课不停学,怎么学应有明确规划》
上述报道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你又从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战疫”中收获了哪些感悟与启示?请以衡水中学高三学生会的名义,给全体“高三战士”写一封倡议书,号召大家“坚定胜利信心,提高自学能力”。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数 学
作为必选科目的数学,经常会被认为是三门必选科中最难的那一科。问起缘由,总是会被告知“你可能缺少点数学思维”。那么,新冠肺炎疫情下,如何在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你在意过吗?衡水中学数学老师就用两道题,开启与高三同学们的对话。
英 语
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哪些专用的英语单词需要被记住,哪些知识应该被了解?如何用英语介绍新冠肺炎的起因、症状、传播途径?哪些内容会作为阅读理解的素材?哪些又可以成为作文的素材?CNN、卫报等媒体是如何跟进疫情发展的?这套英语题中都有了,看完,也许会有启发!
物 理
疫情期间,机场、火车站、地铁等地使用的红外线探测仪采用的是什么原理?民警被空投口罩、无人机送快递等现象中蕴含哪些物理考点?为什么新冠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呢?来吧,下面全都告诉你!
化 学
疫情来势汹汹,戴口罩、勤洗手,注意消毒等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防控染病,那么为什么这样做可以远离病毒呢?
冠状病毒是一类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当包膜被消毒剂破坏后,RNA也非常容易被降解,从而使病毒失活。由于有这个包膜,冠状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紫外线均可灭活病毒。
以上内容有些专业,但看完之后,你可能就不觉得很难理解了!来吧~从化学的视角来解读抗击病毒的各个关键环节!
(向上滑动启阅)
一、消毒剂
化学消毒剂是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的制剂,不同于抗生素,它在防控中的主要作用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按照成分可分为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1、醇类消毒剂
如医用酒精(75%的乙醇)。常见的醇类消毒剂是乙醇和异丙醇。95%的酒精能将细菌表面包膜的蛋白质迅速凝固,并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酒精进入细菌体内,因而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如果酒精浓度低于70%,虽可进入细菌体内,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只有70%-75%的酒精即能顺利地进入到细菌体内,又能有效地将细菌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可彻底杀死细菌。因此,WHO推荐含量70%-75%的乙醇作为手消毒剂,但酒精不适宜用于大面积消毒。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要使蛋白质变性,就要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其中关键是破坏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种力。酒精分子有两个末端,一端是憎水的(一C2H5),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一端是亲水的(一OH),但它难以破坏蛋白质外部的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虽然可以松弛蛋白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但它即使钻进细菌内部,也无法破坏其蛋白质中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所以,纯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同存在,同时使保持蛋白质几何形状的各种吸引力松弛,蛋白质才会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目的。
使用注意事项:(1)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液体,当空气中的酒精含量达到19%,温度等于或大于13℃以上时,遇到火星就会闪燃,使用时切记远离火种。使用前彻底清除周围易燃及可燃物,使用时不得接触明火或靠近明火。(2)使用后必须将容器上盖封闭,严禁敞开放置。使用过的毛巾等布料清洁工具,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密闭存放,或放通风处晾干。(3)家中需要酒精消毒时,可购买小瓶装酒精(≤500毫升)使用。家中不要囤积酒精。酒精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严禁使用无盖的容器。存放时远离火种、热源,温度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4)酒精着火灭火简易方法。湿布盖火,断氧是最靠谱扑灭酒精起火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条件时,最好事先将覆盖物浸湿。最好使用覆盖面较大的湿布,灭火时不能有快速拍打动作。一旦被烧伤,第一要紧的事情,当然是灭火。伤者正确的应对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立即脱去衣物,由于衣物沾上酒精,已经成为燃烧物,以最快速度去除衣物,脱离热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减轻损伤和后果;第二,避免高声喊叫,在头面部已经被火焰包围的情况下,喊叫会引起严重呼吸道烧伤,而呼吸道烧伤是烧伤患者三大死亡原因之一;第三,设法灭火,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至少压制火势,减轻损伤。
2、漂白粉与84消毒液(均需密封保存)
其原理均利用了HClO的强氧化性,HClO是一种极弱的酸,比碳酸都弱,但其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大多数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然而,次氯酸不稳定,常制成次氯酸盐。
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可以得到以NaClO为主要成分的漂白液:(必修一)C12 +2NaOH=NaCl+ NaClO+ H2O将氯气通入冷的消石灰中即可制得以次氯酸钙为有效成分的漂白粉:2C12 +2Ca(OH)2=CaCl2+Ca(ClO)2+ 2H2O如果氯气与消石灰反应充分,并使次氯酸钙为主要成分,则得到漂粉精。漂白液、漂粉精、漂白粉既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于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
(2)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1%~1.3%,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细菌芽孢。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NaClO的漂白性不是NaClO具有的,而是HClO(次氯酸)。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HClO,必须密封保存。反应的方程式为:NaClO+CO₂+H₂O = NaHCO₃+HClO
使用84消毒液需要注意:①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②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③不要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因为洁厕灵含有HCl,混合后会产生有毒的氯气:Cl-+ ClO- +2 H+ = C12+ H2O④不要与酒精混合使用,因为酒精有还原性,能被次氯酸氧化。
3、过氧乙酸
又名过醋酸,分子式C2H4O3,结构简式CH₃COOOH性质:过氧乙酸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溶于水、醇、醚、硫酸。属强氧化剂,极不稳定。在-20℃也会爆炸,浓度大于45%就有爆炸性,遇高热、还原剂或有金属离子存在就会引起爆炸。作用与用途:系广谱、速效、高效灭菌剂,本品是强氧化剂,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对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均能迅速杀灭,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器具及环境消毒。0.2%溶液接触10分钟基本可达到灭菌目的。用于空气、环境消毒、预防消毒。用作纸张、石蜡、木材、淀粉的漂白剂。医药工业用作饮水、食品和防止传染病的消毒剂。有机工业用作制造环氧丙烷、甘油、己内酰胺的氧化剂和环氧化剂。合成原料:冰醋酸、硫酸、过氧化氢。制备原理:CH₃COOH + H₂O₂=CH₃COOOH + H₂O(硫酸作催化剂)市售过氧乙酸浓度一般为加有稳定剂的20%的混合水溶液,除含主要成分过氧乙酸,另含过氧化氢、冰醋酸、硫酸等。杀菌效果比过氧化氢强。另一种剂型为二元包装型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但合成过氧乙酸所用的冰醋酸、硫酸与过氧化氢等原料却比较稳定,因此,将加有催化剂硫酸的冰醋装于一瓶,将过氧化氢装于另一瓶,两瓶配套出售。临用前,将两瓶液体混匀,静置2h以上,即可产生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
使用注意事项(1)因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2)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配制消毒液的容器最好用塑料制品;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3)高浓度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使用时谨防溅到眼内,皮肤上。如不慎溅到应立即用水冲洗;(4)金属器材与天然纺织品经浸泡消毒后,应尽快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熏蒸消毒后,应将有关物品刷净,或用湿布将沾有的药物擦净。
4、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都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这类化合物可以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菌体胞浆物质外渗,阻碍其代谢而起到杀灭作用。双胍类是一类低效消毒药物,对细菌的繁殖体杀菌作用强大,但不能杀灭细菌的芽孢、分枝杆菌和病毒。用于皮肤和黏膜消毒,也可用于物体表面消毒。常用的有氯己定(洗必泰)、皮可洗定。
5、含碘消毒剂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聚伏酮碘等。碘酊工艺简单,易于制作,是早期主要的消毒剂,但由于其刺激性与腐蚀性,已逐渐被稳定性好、刺激性小的碘伏替代。碘伏是碘与表面活性剂的不稳定络合物,当其与细胞、细菌接触时可以释放游离的碘元素,游离的碘能迅速穿透细胞壁,依靠元素碘的沉淀作用和卤化作用,与蛋白质氨基酸上的羟基、氨基、烃基结合导致蛋白质变性沉淀,发生卤化,从而失去生物活性。碘酊的常用浓度为2%,聚伏酮碘的使用浓度为0.3%~0.5%,它们可卤化病原体蛋白并导致其死亡。含碘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的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多用于皮肤与黏膜的消毒,医院常用于手部皮肤的消毒,但是与含醇的消毒剂一样,它无法杀死病菌或者细菌芽孢。
6、醛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主要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
此类消毒剂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可作用于病原体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并导致其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可杀灭各种病原体,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与黏膜有刺激、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所以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的消毒。制药企业常采用甲醛熏蒸法来进行洁净区的环境消毒。因其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易造成皮肤上皮细胞死亡而导致麻痹死亡,近年来,有些企业已采用过氧化氢蒸汽(VHP) 消毒法来代替甲醛熏蒸法。
7、酚类消毒剂
酚类消毒剂已有100年的历史,曾经是医院主要消毒剂之一,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酚类化合物是芳烃的含羟基衍生物,在高浓度下,酚类可裂解并穿透细胞壁,使菌体蛋白凝集沉淀,快速杀灭细胞;在低浓度下,可使细菌的酶系统失去活性,导致细胞死亡。酚类消毒剂是酸类化合物,呈弱酸性,一般都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在环境中易被氧化,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其代表产品有苯酚、煤酚皂溶液、六氯酚、对氯间二甲苯酚等。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羟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8、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对金属不腐蚀,无残留气味,可杀灭细菌(及其内孢子)、霉菌及真菌。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如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因为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被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环氧乙烷具有毒性、致癌性、刺激性和致敏性,属于易燃易爆化学品,因此并不常见于日常生活消毒。一旦意外与人体接触需立即处理。
皮肤接触:应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生 物
蝙蝠为何携带病毒却不生病?为何感染了包括SARS病毒、2019新型肺炎病毒后显得免疫力低下呢?......这些可能都在生物学科的考点里。
(向上滑动启阅)
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
赵 鹏(河北衡水中学)
摘 要:近来,由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笔者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出发,对病毒的来源与进化、病毒的结构与特点、病原体的检测与鉴定、机体的稳态与调节以及中学生在此疫情面前应当担负的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望以此提升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和社会责任意识,也望给各位同仁以启示。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新冠肺炎 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正 文: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持续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多起病毒性肺炎病例。经科学检测,导致此次传染病的新冠病毒被世卫组织命名为“SARS-CoV-2”。
冠状病毒因外形像皇冠而得名。新冠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但也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包膜表面有三种糖蛋白:刺突糖蛋白、小包膜糖蛋白、膜糖蛋白,少数种类还有血凝素糖蛋白。冠状病毒的核酸为单股正链RNA,它可以在RNA依赖型RAN聚合酶的催化下直接转录形成mRNA,进而表达形成相应蛋白质。
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后常见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
自疫情发生以来,全国多个部门快速响应,以强有力的措施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疫情的迅速蔓延之势。
就当前形势,作为中学生,仅从病毒角度看学科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应当从家国情怀、学科素养角度看疫情。以下,笔者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当前疫情予以粗浅解读,望给各位同学、同仁以启示。
1. 生命观念
面临疫情,我们第一个困惑可能是这病毒是怎么来的呢?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着从进化与适应观的角度去解释。
1.1 进化与适应观
1.1.1 新冠病毒与其宿主共同进化
目前的研究支持的结论是狂犬病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都有共同的宿主——蝙蝠。蝙蝠已经在地球上存在了8800万年,几乎与恐龙同时代,它身上携带的多种病毒是与其在漫长的岁月中共同进化来的。那么,蝙蝠为何没有患病呢?
一方面,蝙蝠中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已经被淘汰,留下的是性状更加优良的个体;另一方面,病毒中毒性极强的个体已随宿主的死亡而失去了繁殖下一代的机会,相应的基因也逐渐被淘汰,而毒性较弱、繁殖力强的病毒在与蝙蝠长期共同进化的过程中存留了下来。
一个看似很顺畅的逻辑是:它既然不能使蝙蝠患病,那么进化上更高等的人在感染SARS病毒、新冠病毒后理应更不会患病。然而,人感染后症状非常严重,原因何在?
这个问题可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的角度来分析。
1.1.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人强大的免疫系统由三道防线组成,它们是在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但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一直处于“缺席”的状态,所以在这些病毒面前,人体的免疫系统相对迟顿,免疫能力表现得很低下。所以,人的强大的适应能力也仅仅是适应其所生存的环境,而一旦遇到原所未遇的环境因素,即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不适应性。由此分析可知,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罹患严重的疾病就不难理解了。
那么,新冠病毒为什么能感染人?对此,我们从结构与功能观的角度进一步解读。
1.2 结构与功能观
1.2.1 结构蛋白决定病毒的特异性
病毒对宿主的感染具有特异性。之所以具特异性,原因是病毒表面的蛋白质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的受体蛋白,而不同类型的生物、同一类型生物不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的种类有所差别。所以病毒蛋白结构的特异性决定了其所感染的对象的特异性。
可是,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不论是谈之色变的HIV,夺去近800条生命的SARS,还是致死率达80%以上的埃博拉病毒和当下肆虐的新冠病毒,它们的原始宿主肯定不是人类,那么它们为何又能感染人呢?
1.2.2 遗传物质赋予其强的变异性
原因在于他们遗传的共性:遗传物质为RNA。相比于双链DNA,它们的遗传物质均为单链RNA,结构不稳定,变异频率较高。这个特点让它们变得非常“聪明”,在不断地变异中具备了跨物种传播的能力,它们总能找到适合自身繁殖的宿主以繁衍后代,生生不息。
病原体强的致病性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总体而言,病毒大都有一项必杀技——繁殖快。
1.2.3 简单的结构有利于其快速繁殖
相对于其他生物,病毒结构极其简单。即便是真病毒,它们的结构也主要或仅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物质。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它们仅保留了感染和繁殖的必备的极少数基因,所以它们感染宿主时,可以做到轻装上阵。以T2噬菌体为例,在其遗传物质的指导下,合成了核酸和蛋白质后经组装便可成子代个体。只要条件适宜,它繁殖速度比细菌还要快。
简单就是力量,小小的病毒也体现了这样深刻的哲学道理。繁殖快是病毒让人体稳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1.3 稳态与平衡观
前面已述,人体免疫系统对SARS病毒、新冠病毒反应相对迟钝,而病毒的繁殖周期又非常短,所以当它们突破人的第一、二道防线后,在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前,它们就已经大量繁殖了。从而引起人相关器官功能下降,导致人体的稳态失衡。
一般认为,病毒侵染机体后,会导致机体下丘脑的“体温调定点”上升,从而使人体温上升。冠状病毒对温度很敏感,在33℃时生长良好,但35℃时会受到抑制。所以,体温上升有利于机体快速清除病毒以维持自身的稳态;从这个意义上讲,体温上升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
但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体温上升有利于抵御病毒;另一方面,人体对病原体的过度敏感导致人在感染病毒期间体温持续偏高,这也严重影响了几乎所有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了人体的正常代谢。关于对病毒的敏感性这一点,人与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蝙蝠表现得截然相反,这也是后者能与之长期和谐共处的重要原因。
一旦人被病原体感染后,在诊断方面,我们首先要找出病原体,然后才可对症下药。那么,我们如何快速、准确地鉴定病原体呢?
作为病原微生物,它有没有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大分子?我们又如何鉴定这些物质?这些问题背后所反映的就是科学思维。
1. 科学思维
2.1 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
目前,检测传染病的策略通常有两种:检测病原体本身或检测体内抗病原体的抗体。
2.1.1 检测病原体抗原
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或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利用抗体与抗原做抗原——抗体杂交。若出现杂交带,则说明已经感染相应的病原体。但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在感染之初,病毒携带者体内病原体抗原含量较低,不易被检测到。
2.1.2 检测病人的体液中相应的抗体
与上述相反,利用基因工程或对病原体灭活的方法获得的抗原与待检病人的体液做抗原——抗体杂交。此法也有不足:由于特异性免疫启动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抗体在短时间内不易产生,且免疫功能较弱的病人产生抗体量很低,检测易造成假阴性。
2.1.3 检测病原体的核酸序列
提取冠状病毒的RNA,进行RT-PCR,即反转录后再进行PCR,再用荧光探针实时检测扩增产物。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是DNA分子杂交。这种方法很灵敏,也能够很好地定量。2020年1月13日至14日,多家公司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从而使确诊时间大大缩短,最短仅需两个小时。《大众日报》2月4日报道,马翠萍科研团队与其他合作单位推出核酸快检解决方案,可以在30分钟内完成核酸扩增检测,大幅提高了快检效率。
患病后快速检测病原体固然重要,但未感染者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工作更重要。那么如何预防呢?
2.2 病毒的传播与预防
病毒一般依托于一定的载体传播,往往不会脱离载体而弥散在空气中进行传播。就以导致人类疾病的病毒而言,其传播往往离不开人的体液。不论HIV、SARS病毒,还是新冠病毒,概莫能外。据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对于病毒传播途径是这样描述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基于以上分析,为预防传染病我们应当尽量减少外出,不要聚会;若要外出,一定要戴口罩。此外,还要注意卫生、避免接触野生动物、警惕异常症状、及时就医等。
运用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科学思维去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困难面前我们就不会束手无策,而是入木三分,让问题迎刃而解。
2. 科学探究
当我们确定病原体有较强的传染性且出现疫情后,我们首要的应急和防控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那么,就本次疫情,其传染源是如何被锁定的?我们可从这个过程中得到哪些科学探究的启示?
经过笔者查阅、搜索资料和报道,整理出以下的研究历程与线索:
3.1 医务人员、研究人员基于相似相同症状且有传染性确定有传染病
3.2 基于一定事实推测传染源位于武汉
当疫情出现后,研究相关传染病的专家指出,患者要么去过武汉,要么来自武汉,并结合其他信息,迅速确定传染源应当在武汉,这一推测为后期的行动指明了方向。
3.3 通过样本分析确定传染源位于武汉
然而,推测需要实验与事实作为支撑。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持续攻坚,该所首次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冠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但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和直接源头还无法确定。
3.4 系统研究确定病毒可能来自蝙蝠
1月29日最新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的一篇研究论文对病毒的宿主有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样本来自9名住院病人,其中8人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研究人员从患者的病原体中提取了相关的基因组序列。相比于SARS-CoV(约79%)、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约50%)的相似性,这些序列和SARS-CoV-2与两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关联更密切(同源性为88%)[1]。据研究数据分析可得出,蝙蝠很可能是该病毒的原始宿主。
3.5 推测断定还有中间宿主
据相关网站报道,华南海鲜市场出售野生动物;笔者推测那里应该不出售蝙蝠;而某些人通过食用或其他方式接触的野生动物感染了蝙蝠体内的病原体。所以可以推测被人们所出售的野生动物可能是一个中间宿主。
3.6 进一步研究显示穿山甲为中间宿主
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肖立华教授等科研人员通过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组样品,锁定穿山甲为新冠病毒的潜在中间宿主。继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测,揭示所分析少数穿山甲样品中β冠状病毒的阳性率为70%;电镜下观察到冠状病毒颗粒结构;最后发现宏基因组拼接出来的穿山甲病毒序列与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达99%。
科学研究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究竟蝙蝠是不是新冠病毒的原始宿主,究竟华南海鲜市场野生动物的贩卖者及食用者或亲密接触者是不是本次疫情的始作俑者?研究还在进行中,直到真相昭然于天下。
笔者撰写本文不是要定性病毒的自然宿主究竟是哪种动物,传染源究竟是哪里,而是想借相关的材料说明研究与发现的历程,以期给大家以科学探究方面的启示。
生物学是一门基于科学实验的科学,观察现象后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做出假说,基于假说设计实验并实施实验,让实验数值证实或证伪,是生物学研究过程所遵循的一般过程。
作为中学生,在此事件面前,应当担负哪些社会责任呢?
4. 社会责任
4.1 相信科学,积极面对
截至2月12日18时,全国患者共计44763人,治愈4940人,死亡1115人,死亡率2.5%。精密的部署、科学的指导、有力的防控,全国发达的交通网络与春节期间人口的极高流动性与相对低的发病率、疫情的迅猛性和病毒的高致病性与低死亡率之间的反差,强有力地说明了一点:此毒虽猛,但可防、可控、可治,我们完全没有必要恐慌。
我们需要的是基于对科学的认知而应有的谨慎而淡定、关切而不忧虑、积极而不慌乱的态度与处事风格。我们要有基于对科学的认知的清醒认识,还要把这样的认识与态度通过合理的方式、渠道传递给周边人。
4.2不信谣言,不传谣言,不造谣言
“谣言止于智者”,“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应当将基于事实或实验而发表言论或结论当成一种内化于心的自觉。作为高中生,使它成为自身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将来我们步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将这种习惯辐射于他人,进而使这种习惯成为中国公民的集体素养。
近几天,虽然疫情发展“有点迅猛”,但一方面,诊断试剂盒的使用,使诊断的时间大幅缩短,本来就患病但未确定的病例在较短时间内确诊了;另一方面,数据分析显示最近出现了涨幅回落的迹象。
4.3疫苗研制,八方给力
疫苗的本质是抗原,它注射到人体后,引发人的特异性免疫,使人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相应的病原体进入机体时,可以被迅速识别,尽快被清除,从而有效地避免人罹患相应的患病。
1月28日,李兰娟院士领导的杭州国家重点实验室分离出了3株新冠病毒的毒株,这意味着我们离拥有疫苗又近了一步。1月29日,马云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一亿元人民币用于支持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
普天之下为命运共同体,四海神州同胞一家人。研究者出心力,爱心人士出财力。“天若有情天亦老”,可歌可颂不可泣的一部壮丽诗篇,正在被华夏儿女用行动书写着。
4.4 保护自然,和谐共处
2005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研究团队研究得出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源头。果子狸可能只是病毒的一个中间宿主,它可能是被中华菊头蝠感染,从后者身上得到了这种病毒。
钟南山院士后来曾经谆谆告诫,若不重视冠状病毒传染源头及野生动物食用的问题,非典可能卷土重来。似乎一语成谶,2019年,还是冠状病毒,还是下呼吸道感染,还是蝙蝠。
我们为什么没有做到“不贰过”?
原因恐怕是我们没有敬畏自然,没有看到人的自然属性,没有与其他的物种和谐共处,而一味地追求所谓营养丰富的“野味”。在疯狂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受到了无情的惩罚,也连累了同胞。
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遵循大自然本来的规律做事,不破坏环境,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取所当取,食所当食,不粗犷无礼,不标新立异,做新时代守法守礼不逾矩的好公民。
4.5拥抱瑰宝,弘扬文化
1月31日晚,人民日报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
看到此消息,我相信不少人会想起几个关键词:屠呦呦、青蒿素、疟疾。当年,屠呦呦曾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而最近关于“双黄连”的相关报道,又一次印证了屠呦呦的的论断。这可能要让一小部分一直崇洋媚外、目光锁定在西方的人动摇观念了:中药医文化历久弥新,依然是世界医药方面的瑰宝。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应当拥抱中华文化,相信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运用中华文化造福中华,影响世界。
当然,以上消息一经报出,很多药店的双黄连口服液一夜脱销。事实上,我们只要做好防护与预防,我们根本用不着双黄连口服液;可是,一旦我们去买药时不小心感染了新肺炎病毒,仅在家里喝双黄连口服液可能不仅治不了自己的病,而且还会感染全家。所以,我们说,要理性,要运用科学思维分析问题,任何时间都不要听到什么就马上做什么,丝毫没有自己的判断与分析。
4.6爱党爱国,传递正能
10天建一所容纳千人以上医院、封城封村、全国各个部门联动等等。这些在西方看来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却在中国顺利进行。西方有人士说,封像武汉这样的大城市,在西方国家几乎不可能;联合国相关人士高度赞扬中国防控力度,盛赞中国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
而这一切,得益于我们的制度,得益于中国共产党正确而强有力的领导。习总书记说,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通过中国的快速发展众多技术独占世界鳌头、最近疫情的防控等方面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点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生物现象中提升生物学科思维能力,利用生物学科的知识与视角解读生物学现象、解决相关的问题,是高考所要求,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我们生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度,生逢最佳的社会发展机遇,我们有理由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将自己打造成祖的栋梁之才,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衡水中学生物中心教研室 赵 鹏
通讯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东方太阳城二期12-4-202 053000
[1] 《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流行病学:病毒起源和受体结合的启示》 谭文杰 《柳叶刀》第1期
历 史
古代的灾疫是怎样的?历史上爆发过哪些大规模的疫情?古代疫情防治对现代疫情防治有何借鉴和参考意义?
地 理
而地理视角下的新型肺炎疫情又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呢?武汉的地理区位你了解吗?武汉的地理环境与疫情蔓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政 治
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政治知识?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人民群众是这场斗争中的主体力量,又考查了怎样的知识点?
(向上滑动启阅)
党的领导
时政背景:“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习近平总书记于1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会议指出,各级党委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深一点,主动作为、特事特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更果断、更有力有序、更科学周密举措,有效遏制疫情蔓延。
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就要充分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当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严峻斗争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每名党员都要成为一面鲜红的旗帜,每个支部都要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各级党委要在这场严峻斗争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考验。
知识链接: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党员干部发扬打硬仗的战斗作风,敢于斗争,敢于担当,以最严措施、最严作风、最严纪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2.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定维护人民的利益。
3.充分发挥好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人民当家作主
时政背景: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行动,人民群众是这场斗争中的主体力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同舟共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群策群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新型冠状病毒威胁着每个人的健康,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为了自身的安全、亲人的健康、同事的幸福、社区的安宁,需要每个人自觉投入战斗。
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就要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传染病防控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城乡基层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具体细致。广泛深入的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至关重要,科学的个人及家庭防护、健康监测、卫生习惯等能够有效防患于未然。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阻断疫情传播的关键之举,务必细致周到地做好登记、自我监测、发现可疑症状及时隔离就诊等工作。家庭、公共场所、交通工具、环境卫生等方面的防控工作同样重要,必须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群防群治要用好网格化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入网入格入家庭,落实在点点滴滴行动中。
知识链接: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2.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原则。面对汹汹疫情,任何人都不能置之度外,麻痹大意。无特殊原因,市民不要离开武汉,外地人不要前去武汉。疫区居民佩戴口罩后方可进入公共场所。正确行使言论自由权利,不信谣、不传谣。
3.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抗争疫情人人相关,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应尽的义务,打赢这场战争,人人有责。
依法治国
时政背景:习近平总书记于2月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关于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和关于上海市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的报告、关于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习近平指出,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会议指出,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司法公正高效权威。要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要教育引导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要落实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方案,优化行政复议资源配置,推进相关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
知识链接:
1.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依法行使国家立法权。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职能。各级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4.政府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实施政务公开、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要及时公开透明向社会通报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统一发布权威信息。
5.公民自觉守法,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疫情当前,每个公民应该做到不隐瞒事实,不捏造谣言。
备注:以上所有内容均为衡水中学原创。由教育圆桌、解忧数学杂货店整理。
写在最后
做好疫情这套题,收获的想必不仅仅是知识
更多的是对生命的尊重
对生活的自律、自控
以及必会战胜疫情的自信
武汉加油!
【投稿须知】公众号《许兴华数学》诚邀全国各地中小学数学教师、教研员和数学爱好者热情投稿!来稿时请注意以下五点:(1)来稿请注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无具体工作单位和真实姓名的投稿,一般都不会采用)。
(2)来稿一般要求同时用word文档和PDF格式的电子稿件(防止不同版本的Word打开时出现乱码)。另外,也接受少数著名教师的手写稿(手写稿必须清晰可读)。
(3)每篇文章请认真审查复核,防止错误发生,来稿文责自负。如有抄袭,则有可能被举报并受到有关著作版权部门的追责。
(4)投稿邮箱:chinamatha@163.com;或加主编微信xuxinghua168投稿.
(5)本公众号对优秀作者和名师一般会附上“作者简介”,以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和方向,以便进一步学习作者的相关数学思想或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