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教师、教务和学生,谁躺枪谁更冤?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30篇原创
这几天,中南大学一不小心上了热门新闻,引发的波澜似乎将要平息,但个案式的解决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
据已知消息,中南大学的吴老师在朋友圈怒怼学校教务规定,即“学生考试成绩必须服从正态分布”,而坚持给所教班级的学生以正当的高分成绩。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与行政、教学与教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再度爆发出来。
是教务指挥教学,二线指导一线;是老师出题没有区分度,要么放水要么挂科;还是学生普遍优秀但也被压低考分,三方都有吐槽三天三夜的理由。
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高校为何要规定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其中有何正当理由,又有何诡异之处;如果不服从正态分布,教师可能招来怎样的麻烦?
01
虎头蛇尾:中南大学的案例
不管有没有其他伤心事,面对着教务直接拿出学校规定的强势姿态,吴老师的心情肯定是不好的。
他的理由很充分,我这个班的学生就是考的成绩好,怎么就不能给90分以上,难道为了符合正态分布,要把某些学生的成绩改成80分吗?你教务还来指挥我教学,让你上台来教好了!
负责审查成绩登录的教务肯定很委屈,我也没有要求你改低某些学生的成绩,只是要求你的打分应该大致服从正态分布。
虽然学校层面已经出面调查,并解释说,这只是教师与教务之间的沟通误会,考得好给高分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误会解开了,众爱卿都退了吧!
不过,这个解决方案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仅仅试图以糊弄式解释来等待这波舆论热度过去。可以预测,下一个年级的考试成绩还是必须服从正态分布。
02
正态分布的正当理由
对于考试成绩,所谓的正态分布,就是考分很高的学生是少数,比如90分以上,考分很低的学生也是少数,比如70分以下或不及格,而大多数考分都会分布在80分上下。
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这并不是某个行政领导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大规模数据统计所得出的客观结论。
既然这个结论是客观的,那么吴老师在这里吐槽,有没有道理呢?这就要讨论,正态分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不同于贫富差距可以拉得极大,一般认为,人类的智商是在某个固定值上下少许浮动,即在智商值100左右。
基于这个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客观事实,就可以大致设定,一个班级的学生大都是正常智商,由于学生在勤奋程度、平时参与、考前突击和临场发挥上的差异,他们对某门课程只应当有彼此差异的考试结果。
这就是说,一部分学得好也考得好,另一部分学得不好也考得不好,其他人则属于中游,即学得一般也考得一般,或学得好但考得一般,或学得不好但考得走了狗屎运。
教师也是如此,教学水平高效果好的是少数,水平差效果差的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水平一般和效果一般的。
这种对学生的智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双方合作的教学效果的评估,是一种均质化评估。根据大规模数据统计,的确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03
正态分布的诡异之处
然而,正态分布看似正当,但实际上却充满着诡异之处。
如果以服从正态分布作为考试的重要指标,那么就会引发三个问题。
其一,同一门课的一个班或多个班学生,对任何一门课无论学得多好或多差,他们的考试成绩只会符合正态分布中的某一个点。这就使得,学生考试时的竞争对手不是考卷,而是他的同学,即他在同学中的表现位次。
其二,当统计多年来不同年级的考试成绩时,就会发现,它们也符合正态分布。不同年份的学生在考试成绩上并没有明显差异,甚至儿子辈也不比父亲辈有明显提高,似乎人类文明从来没有进步过。
其三,当统计985高校学生和三非高校学生的《高等数学》成绩时,会发现他们都服从正态分布,即从各门课程的成绩上看,985高校学生并不比三非高校学生优秀。
既然我们承认,科学一直在进步,现代人比前现代人有着更丰富的知识,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诡异现象呢?
这就在于,正态分布在理论上要求,考试的难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针对性的动态调整,即以班级为单位,如果这个班的学习效果比较好,那么考试的难度就要相应加大,反之亦然。这样,考试出来的结果才能够服从正态分布。
而如果用同一张试卷来考所有班级和上下十个年级,那么肯定会出现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现象。因为有的班级可能学风好且老师教得也好,以致于都考得好,50%以上是90分;而有的班级可能学风差且老师教得也差,以致于都考得差,50%以上是不及格。
相反,如果针对性地动态调整考试的难度,那么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所有班级和年级的考试成绩都会服从正态分布。然而,这样的分布结果不能区分出不同班级的学生表现,还有什么意义呢?
由此可见,正态分布是要求把所有同代人和不同代人都压低到常人或末人状态,来实现均质化的评估和均质化的管理。
04
不正态分布?教师噩梦的开启
虽然没有高校会对考试成绩搞严格的一刀切,即每个班级都必须服从正态分布,但既然学校教务的总指挥棒是如此,那么教师在出题和打分时就要首先自我审查,否则会惹来教务的善意提醒,你这个吴教师怎么不懂事?不按学校的明文规定执行呢?
在主观题考试中,教师可以相对调节打分情况,但在对错一目了然的考试如《高等数学》中,教师在改卷打分时没有多少回旋余地,想加分或减分也不容易下手。
不用考虑自己是否教得好或本班学生是否普遍学得好,教师的自我审查是要避免两种情况:出题难了,会出现大面积的挂科;而出题简单了,会出现大面积的高分。
以前,某校物理系有个真实的段子。只要几十门考试中没有一门挂科,那么肯定能够拿到本系的保研资格,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在这个系,考试不挂科的人,都不是正常的学生。
如果出现大面积挂科或高分,那么教师的麻烦就来了,要么是自己教得不好,学生上课听不懂考试都不会,要么是自己考试放水,给每个人暗地里涨了20分。
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按照教务文件的规定,教师要逐级报告审批,先是系主任,再是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最后可能是教务处副处长。在每个人签字确认之后,学院教务才会记录在案,向学生发布此次的考试成绩。
这一整套流程不仅手续繁琐,教师还要经受各级领导的怀疑目光,你是教学能力不行,还是热衷于放水?
考试成绩上传和发布之后,这门课就会被重点关照,教务处会要求,先查查成绩录入是否有问题。如果是挂科较多,学生还会投诉,要求查卷和公开考卷。到了学科评估的时候,无论是先行自评还是专家驻评,这门课的考卷都是最好的怀疑对象。
无论在哪一次关照中,一旦被查到任何纰漏,这位教师,你就等着一级教学事故的处分吧!
为了不给他人和自己增加麻烦,作为事业编制即将被取消的理性人,绝大部分教师都会以不睡觉来防止噩梦的开启,默默地在考试中让成绩服从正态分布,至于方法嘛,那总是会有的。
至于谁躺枪谁更冤,学生无语泪两行!
有一种说法是,考试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可以防范教师大面积放水。其实,这是很傻很天真的想法。(文中图片来自pexels)
下期推文预告:高校教师的困惑:我的选修课为什么不得不放水?
有高校教学科研方面的困惑,欢迎关注本号“教师打怪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