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讨论非升即走时,饶毅教授到底错在哪里?

指南哥 教师打怪指南 2022-07-09




这是教师打怪指南的第59篇原创


复旦数学院青年教师姜文华持刀杀害书记王某珍,在学术圈引发了对非升即走的激烈批判,甚至普遍认为,这种割韭菜的残酷制度是导致这场暴力事件的根本原因。

对于此一事件,本号发表了推文,“复旦青年教师持刀杀害学院书记,真的是非升即走的错?”,认为当前的非升即走对青年教师非常不友好,但在尚没有官方结论时,不宜将之直接归咎于这种制度。

三天前,饶毅教授在其公众号上发表推文,“中国高校人事制度:关键的改革与质量的提高”,大力为其最早草拟的、在北大清华实际全面铺开的预聘制辩护,并否认预聘制等同于当前的非升即走。

本公众号非常尊重饶毅教授的学养和为人,曾经发布推文““已有明确结论,不再调查”,饶毅挑战的不是风车,而是风”,感佩其勇于、乐于且善于抨击国内科学界的种种学术不端行为。

然而,吾爱饶毅,但更爱真理。同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在预聘制或非升即走问题上,本号作者还是想与饶毅教授商榷,他苦心盗来的圣火为何容易被玩成鬼火,他精心播下的龙种为何只适用于北大清华,而在其他高校则收获了一窝又一窝跳蚤。



 

01

饶毅:一位盗火者对圣火的辩护

 

因为公众号“赛先生”发表了反对预聘制的文章,饶毅教授就连夜赶写出上述反驳文章,但投稿给公众号“知识分子”却未获采用,就只好发在自己的公众号上。

稍加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这两篇文章其实在讨论两个东西。“赛先生”讨论的是,国内实际搞的非升即走如何压榨青年教师;而饶毅教授讨论的是,预聘制在北大清华搞得是如何得成功,甚至是“迄今最佳、行之有效的教师人事制度”。

在文章中,饶毅教授拒绝将预聘制等同于非升即走,坚持使用预聘制来指称北大清华的新人事制度。之后,饶文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我与中国高校预聘制”、“预聘制的核心”、“预聘制的优点”、“预聘制的‘问题’”和“改革来之不易大家应该珍惜”。

在其中,饶毅教授是名副其实的盗火者,参与拟订和推行了预聘制,使得北大清华于2014年将之全面推广到两校全校。他承认,预聘制的核心是,全球公开招聘来的助理教授享有独立的学术待遇,包括招博士生的资格、足够的研究空间、丰厚的启动经费和体面的工作年薪,之后三年评估备案但不解聘,六年考核投票,最终决定长聘或解聘。

作为盗火者,饶毅教授努力为自己的圣火辩护,列举出预聘制的种种优点,包括合同制下明确的工作待遇和晋升条件、独立研究不依附任何大佬、中立的校外或国际评审、北大清华校领导不打招呼不参与投票、考核通过率肯定高于50%;并呼吁,这一制度是“中国高等学校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人事改革”,应该予以呵护和推广,而现有对非升即走的批评都不是对预聘制的批评,而恰恰是对“非预聘制”的批评。



 

02

饶毅的错:预聘制≠非升即走?

 

对于饶毅教授所说的,预聘制不同于非升即走,当然也有道理。

但本质上,预聘制是作为整体的制度形式,而非升即走是其最终的表现结果。

无论之前提供多么好的待遇和保障,最终的结果仍然是,要么晋升为长聘副教授,要么解聘走人。即使北大清华的通过率高于50%,但对于那些没有通过的人,这仍然是残酷的非升即走。

不过,由于之前提供了好的待遇和保障,现在自己达不到考核要求而被迫走人,青年教师也算是心服口服,绝无怨言。

然而,表面上很美好,现实上却很残酷。对于北大清华的预聘制,不仅在个案上还存在着不小的怨言,而且这一精心播下的龙种只适用于北大清华,是一种根本无法复制的制度;而其他高校实际推行的非升即走被广泛批评,也恰恰证明其无法复制。

饶毅教授错在,他认为,这不是预聘制的错,而只是其他高校的错,不能一板一眼地复制执行。归咎容易探究难。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国内高校分层上,北大清华是塔尖上的明珠,而作为塔身塔底的所有其他高校绝无意愿去复制这一制度,反而只会把饶毅教授盗来的圣火玩成一把把鬼火。



 

03

北大清华能够成功推行的原因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北大清华能够搞好预聘制,而其他高校却不能呢?

这是因为,有以下八点是其他学校所无法望其项背的。

其一,没有经费焦虑。来自财政拨款的办学经费充足,足以额外支撑起一定数量的预聘制岗位。一句话,基本上不差钱,只要你有本事应聘进来。

其二,没有排名焦虑。不管是国内排名,还是国际排名,其现有的优势就足以保持国内塔尖的名次。

其三,没有指标焦虑。已然是塔尖高校,且不会出现明显下滑,北大清华就不需要去冲击论文、项目、奖项等短期指标。

其四,校长书记没有任期焦虑,其晋升或转任跟学校业绩没有直接关联,正如饶毅教授所说。

其五,行政系统的政绩焦虑弱于其他高校,可以尽量少地干扰教学科研。虽然北大清华的教师也吐槽学校的行政系统,但相比于其他许多高校,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其六,与预聘-长聘制的高年薪相对,北大出台了博雅教授系列的岗位,使得旧体制的教授也有望大幅提高收入。

其七,北大清华的平台使得,旧体制的教授在申请项目、各级人才称号上有很大优势,也可以弥补与新体制的收入差距。

其八,再不行,北大清华的旧体制副教授、教授还可以跳槽到其他985高校,拿到正教授职位和极其丰厚的引进待遇。

除了名校的职业荣誉,在上述八点优势中,没有一个是其他大学甚至多数985大学所能够追赶的。这就是国内高校分层中有趣的“北大清华特殊论”现象,以致于北大的学生证容易复制,但北大的制度真的不容易复制。

有的时候,在北大呆的时间太长了,就觉得国内其他高校都是这个样子,或者都应该是这个样子,以致于对其他高校的暗黑操作缺乏想象力。



 

04

把圣火玩成鬼火:其他高校的算盘

 

学校没有经费和排名焦虑,领导没有任期和政绩焦虑,从上至下就不容易动歪心思,总是去想着割韭菜冲指标。

但对于塔身和塔底高校来说,这五种焦虑就会相互激荡,不仅有韭菜要割,没有韭菜也要创造韭菜来割,对外割招聘来的青年教师,对内则割硕博士生和教授副教授。

在任期焦虑和政绩焦虑下,许多高校的校领导一上台就提出目标,在五年任期内要求学校的各项指标翻一番,并将之任务分解到职能部门和各个院系,与绩效工资挂钩,并签署军令状。真金白银,看你敢不完成?于是乎,院系领导四处招聘,“来,一年30万年薪,当我们的韭菜吧!”

在经费有限的前提下,为了完成指标翻番,就只能诉诸用人机制体制的创新了。

南方某高校新校长提出保五争三,对外出台了专职科研岗的新玩法,以有限的经费招聘无限的劳动力,一举洞穿了饶毅教授所倡导的预聘制或非升即走,直接变成了不升只走(参见本公众号推文:不升只走,高校专职科研岗开始走入穷途末路),划时代地把国内高校教职市场推入了激烈内卷的新阶段;对内兴建新校区,大范围调整院系,引发了广泛矛盾和质疑。甚至部分师生惊呼,这难道是三四名高校派来的卧底吗?

经此一役,饶毅教授盗来的圣火已经被彻底玩成了鬼火,预聘制被简化为非升即走,非升即走被搞成廉价临时工,尽情盘剥之后一脚踢走,还指着失业的青年教师的脊梁说,“Loser”。

而对于其他高校,要么3年就考核踢人,要么4年内晋升副教授否则踢人,要么晋升比例低到令人发指的4%,再加上制度设计时的各种兵棋推演,大多数入瓮者的结局并不是非升即走,而是不得不走。



 

05

我们在批评割韭菜,而非预聘制

 

在复旦血案中,学术圈对非升即走的批判的确是在浇自己的块垒,但不是在批判饶毅教授所倡导的预聘制,恰恰在批判许多高校揣着明白装糊涂,以预聘制为名义来收割韭菜。

如果因为后者而担心前者也会随着洗澡水被倒出去,那其实是过虑了。青年教师并非不知道,真正的预聘制或非升即走是什么样子。



昨天在其公众号上,饶毅教授还新发了文章,“近三十年,中国对年轻人的支持”,继续为预聘制辩护,但不幸遭遇了大面积翻车,不得不关闭评论区。

之所以读者会非常情绪化地表达不满,恰恰在于,近三十年的大力支持已经开始转变,新一代青年教师还没有开始享受到支持,就已经沦为了各个高校正要收割的韭菜。

而如果没有觉察出这种转变,却仍然沉浸在过去三十年的、塔尖高校中的学术光影里,那么这种立场上的纷争就会持续下去,而在高校教职话题上的共识将更难实现。可以想象,这也不是饶毅教授所愿意看到的。

今天端午节,祝各位读者节日快乐!


全文3300字,感谢读完,喜欢请给个三连。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一起打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