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评向何处去】系列跟踪报道之二

2016-07-28 石林 环评互联网

写在前面

环保部发布《“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之后,【环评互联网】联合【环评论坛】进行了专题报道和解读,并发起了“环评向何处”大讨论的倡议,倡议发出之后,收到了网友激烈讨论,本公众号即日起将对相关精彩内容进行跟踪报道。


【倡议内容回顾】

■到底什么是环评?

■环评的目的是什么?

■环评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评?

■评判环评制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环评在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应该如何?

■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环评?

■环评到底向何处去?

■环境管理到底向何处去?




以下,摘自“环评论坛”的精彩回复:


匠人: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在规划或其他活动之前,对其活动可能造成的周围地区环境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以及制定相应方案。

环境影响评价: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

以上是我国对环境影响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解释。

上述定义落脚点为行政审批,有点政府在卡企业的脖子,环评机构则充当给企业辩护,拿到行政文书,也算一种“路条”。

从目前行政改革来看,政府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权柄,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释放红利空间,那么行政审批就会进一步弱化,以市场为导向。那么环评也要适应这一转变,转到为市场服务上来,势必要求环评给企业提供一种服务,这种服务应该环境从以前的环境可行性转变为环境成本核算。

可行性研究报告给企业提供的是技术工艺论证和经济市场论证,是正效应(能挣多少钱);可研研究如何发挥最大正效应。未来的环评报告要承担给企业提供环境成本核算,要付出多少成本,是负效应(消耗多少钱)。

不久后的环评要给出环境成本,不单单是影响预测,更重要的是详细的污染治理措施和生态保护工程,要求环评工作者有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设计技能。

环评应该是给企业提供环境咨询服务,就是核算企业的环境成本。比如稀土矿搜地式开发,从经济技术、工艺上可能可能可行,但是没有考虑环境成本核算,如果企业承担环境成本,从企业主角度看,这项投资是不划算的,可能不如存银行挣利息。

改变才能看到未来,环评取消不取消我们不用讨论,重要是我们不能踏步不前,读书学习才是我们不被淘汰的唯一出路,环评人应该最起码”抓紧时间学习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设计的理论知识,走在前面才能不掉队,或许你曾今很优秀,踏步不前,你肯定会落在队伍后面,淘汰无疑!

环评不再是一纸批文!

DDV:


聊点虚的。大家都在说环评在走下坡路。环评需要改革,需要适应大的形势与时俱进。说到改革,大部分人都支持,但是当刀举到自己头顶的时候,总是心有不甘。广大环评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有这样的勇气迎接变革,有这样的眼光顺势而为。

其实广大一线环评工作者多多少少都明白点,自己写出来的那厚厚的一摞报告,里面有多少东西是有用的,多少东西能为保护环境起点积极的作用。

既然存在那么多不足和缺陷,就应该改。该少花钱就少花钱,该瘦身就瘦身,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就下岗分流,把宝贵的人力资源配置到更能创造价值的行业。

这回看到《“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技术评估相关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不知道政府打算向谁购买服务?有没有可能放开技术评估市场,让社会机构也能从事技术评估?

还有一点,要强化导则标准的可操作性和指导地位,淡化评估和审批过程中的个人主观因素。当然前提是导则标准制定得科学、合理。同一个项目,报送不同级别的环保部门审批,都要经过是所谓“技术评估”,依据的是同一套导则标准,专家关注点不一样、评估结果可能完全不同。你说这是技术评估,让人怎么信服?

Scaoyu:


以下是我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有点幼稚,语言表达能力也较差,抛砖引玉,献丑了。

一、到底什么是环评?

如果从建设单位的角度,环评报告就是一本环保规定浓缩简读本,告诉企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需要做到什么程度。而如果从环保主管部门的角度,把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比作恶龙,那么环保主管部门公务员们就是屠龙的勇士,环评是屠龙宝剑,而我们写环评的人,顶多只是打造宝剑的铁匠。

二、环评的目的是什么?

既然有超过99%的环评结论都是“环境可行”,我觉得环评的目的就已不再是判断项目的环境可行性了。因此,我认为环评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指导建设单位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告知其排放污染物或产生生态影响的底线,作为下一步环保工程设计的基础。指导基层环保系统公务员对企业开展日常监管工作,作为是否立案的依据。出现严重情形时,在法庭上作为定罪的判据。

三、环评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在现阶段,我国上下大部分人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一般不知道环保方面有哪些规定和要求,因此也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在广大基层环保系统公务员中,有一部分是法律等非环保专业人员,甚至是转业军人,而即使是环保专业人员,也由于实践经验欠缺等因素的制约,不知道该如何去监管企业。因此在这个阶段,环评应该首先以近乎科普的形式,教会企业最基本的环保底线,也教会基层环保系统公务员该如何去监管企业。至于以后,随着全体国民的环保知识水平逐渐提升,环评可以向更为专业的技术文件方向发展。

四、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评?

环评报告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但又完整概括了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或产生生态影响的底线。在基层环保系统公务员监管企业的过程中,环评报告应作为监管手册(类似于使用说明书一样),要使监管人员能够很直观的判断出企业是否做出了违法行为。另一方面,企业也能很直观的从环评中看到,自己做什么是违法的。

五、评判环评制度实效性的标准是什么?

不知道理解“环评制度实效性”是否正确,我认为这个标准就是:环评报告是否能被所有基层环保系统公务员,甚至是全体公众(具有基本文化水平的成年人)看懂,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归纳起来就是: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

六、环评在环境管理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到底应该如何?

环评应作为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总纲,规定出每个建设项目的环保底线,作为后续环境管理工作的基础。

七、与其他环境管理制度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

环评是其他环境管理制度的基础和依据

八、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环评?

轻纯理论推理,如工程分析中的水平衡、元素平衡,还有环境影响预测等等。环保部现在不是在搞环境大数据平台嘛,产排污系数等等就应该由环科院所去研究,环评单位既然已经脱钩,就别再自以为是科研单位的好。关于每个项目环保底线的陈述要全面,通过原料的成分判断可能涉及的污染物,从而给出相应的环保标准。有些人认为,环评要有深度,要体现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因此写得越多越厚越好。但我认为,环评只要写出企业和环保主管部门想看和愿意看的内容就够了,除此以外的内容尽量少写,不要自作多情,画蛇添足。环评的工作方式,可以参考律师行业,因为我们本就是在写一份法律文件。

九、环评到底向何处去?

轻建设项目环评,重战略和规划环评。(主力军还是要靠环保系统的嫡系部队呵呵!)此外我认为环评应该赶紧卸担子,不该管的趁早扔掉。最近从环保局友人那里听到一件事,与大家分享一下:南方某市热心市民给环保局热线打电话,说从电视上看到说环保局批准在本市建设人造冰场项目,他表示担心因该项目建设导致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希望环保局收回该项目批准建设的意见。听到这件事后,我第一反应是:气候问题好像是发改委管的吧?起码节能减排是他们管,对吧。这事环保局能管得了吗?

十、环境管理到底向何处去?

轻审批,重监管。以重罚倒逼企业达标排放。

写到这里,我自己都觉得自己语无伦次了,感觉似乎说得很片面,缺失了很多重要的内容。无奈实在是文思枯竭,只能请各位前辈、各位看官们键下留情,少扔几个臭鸡蛋了。


最后再补上一个小段子(跑题了):

场景一:

建设单位老板:我现在有闲钱,我要投资建这个项目。

建设局:要开施工许可证?先拿个环评批文来。

建设单位老板:环评是神马?

……

场景二:

建设单位老板:我这有个项目,你帮我做个环评吧。

环评单位经理:你要先给我们资料,我们才能写出环评。

建设单位老板:那行,等一下我发资料给你,你看明天能不能写好交上去?

环评单位经理:@#$%&……

……

建设单位老板:你报的价格太高了,我问了XX公司,他们只要你们的一半,而且包审批通过。

环评单位经理:@#$%&……

……

场景三:

环评审批科长:报告领导,XX项目的环评报上来了。

分管环保局长:哦,XX项目可是个大项目啊,哪个环评单位做的?

环评审批科长:报告上写是XX公司。

分管环保局长:XX公司?好像没听过啊,新来的?

环评审批科长:是的,这应该是他们公司在我们市做的第一个项目。

分管环保局长:他们老板有什么背景?是哪位领导的亲戚?

环评审批科长:报告领导,他们公司里面好像没有领导的亲戚。

分管环保局长:那他们按惯例交了管理费吗?

环评审批科长:还没有……

分管环保局长:这样啊。之前那个什么XX专家不是特难搞嘛,就安排他来评审这个项目吧。

环评审批科长:好的,我明白该怎么做了。

以上为网友回复精彩节选,原文有删减,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参与讨论。


另外,以上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内容有所删减或调整,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或立场,欢迎留言参与讨论。



推荐阅读:


关于发起“环评向何处去”大讨论的倡议

【环评向何处去】系列跟踪报道之一

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标注版)

闲话《“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

我们未来五年的环评工作展望——写在《“十三五”环评改革方案》之后

扫描二维码关注【环评互联网】公众号,了解更多咨询:

扫描二维码加微信好友,邀您加入【环评互联微信圈】,进行实时交流:


本期编辑:搬砖的老板砖  天夕雪影 他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