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设单位的无知,比环评报告的造假更可怕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清合 Author 汤贤乱

文/汤贤乱
(本文经清合公众号授权转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真没想到,一个环评从业者“司空见惯”的错误,会引发如此持久、高级别的关注。
人民日报转载后,CCTV的《东方时空》又作了专题报导,对相关进展表示还要持续关注。
外行人关注的焦点,基本都放在“连名字都抄”这种“惊世骇俗、十恶不赦”的“罪行”上。
其实在环评内行人眼中,将深圳湛江化,本没多大事儿,何况这只是一个公示稿,没有进入任何行政审批程序。
这种失误本质上与CCTV的主持人念错字差不多,《东方时空》主持人王宁还曾经把山东淄博的桓台县,读成了“恒”台县呢。
又好比直播时,让观众看到牙齿上有点碎菜叶,这不代表主播长得丑,或说话水平低。

CCTV东方时空对深圳湾事件的报导


1


一个在匆忙间犯下的小错误,原是可以饶恕和改正的。
但环评单位中科院南海所第一时间自认抄袭,且启动问责程序,已将事件定了调。
生态环境部再表态事件“性质十分恶劣”,迅即责成广东省、深圳市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到这一步就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全社会都把深圳湾航道环评事件当成环境违法领域的大案要案对待,广东深圳省市联合调查组,已将案件推进到了立案处罚阶段。
环评造假似乎成是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的元凶大憝、罪魁祸首。
相比之下,近期发生的伊春鹿鸣矿业尾矿砂泄漏事件、船舶向长江偷排油污水案件反而是轻描淡写的常规环境事件。
教育小孩子,常年乱吐口水的可一笑而过,嘴唇上有饭粒的绝不可轻饶。
要说南海所及徐工纯粹是冤枉的,那也不然,毕竟错误再小,也是他们犯的。
他们工作不严谨,审核不严格,还遇到当甩手掌柜的建设单位,理应受到一点惩罚,以便改正作风,这种失误,可以参照央视主持人念错一个字罚500元嘛。但目前针对南海所和徐工的阵势,未免也太郑重其事了。
哎,作为旁人,唯有哀叹一声,或许是他们犯错且被发现的时机不好,被纠成了典型。
正如清朝的另一位徐工,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只是简单吟诵一句“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诗,便叫自己断送了性命,只怪他生不逢时,遇到了讨厌“维民所止”的雍正。

2


2019年9月,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后来又发了3个配套文件,11月一起施行。
环境部此举旨在加强环评文件质量监管,杜绝粗制滥造,眼里当然再容不得沙子了。
继红顶中介脱钩后,又把环评交给市场,让环评服务机构接受市场的检验和建设单位的淘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度设计。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只需当好裁判就好,看谁不听话就发文通报,这一招很好用的,算是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说,自《管理办法》施行以来,全国已有25家环评编制单位和30名编制人员因环评文件质量问题被采取信用管理措施。看来管理办法已经扬刀立威了。
今年3月,环境部公开通报了一批环评文件复核工作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意见,4月又通报了信用平台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意见,如此频繁举动,彰显其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的决心。

在这种敏感时期,在深圳湾这种敏感项目上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与在雍正一朝写“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性质相若了。




3


环境部发言人刘友宾说,“环评是各项行政管理中公众参与比较早、信息公开比较全面的一个领域。”
此言不虚,纵观可研、水保、安评、水资源认证等其它咨询行业报告,没有一个像环评一样需要全文公示的。当然,其它行业可能也没有类似《环境影响评价法》这种单行法。
国家要保障公民的生活环境,以环评为手段,把住环境污染的第一道门槛,这一制度我们必须要认同和遵守。
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鼓励公众参与,严厉打击环评违法违规行为。从业人员也得打醒十二分精神,认认真真对待自己的职业。
别人小看我们,看环评的笑话,说公示走过场,流于形式,我们环评人自己要郑重其事啊。人只有自我重视,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但是,有一点社会人不要忘了,更不要偏废,那就是建设单位的主体责任。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内容和结论负责。技术单位只是根据合同承担相应责任。

4


事实上,环评沦为一纸空文,根源就在于99%的建设单位对环评的无知和漠视。
看《东方时空》的采访,深圳航道事务管理中心主任就下意识地说,报告真实性的审查权不在他们那。

《东方时空》视频截图

这是什么话,报告的真实性你都不审查,那你怎么会知道人家论证的是你深圳湾,你怎么会知道,你这个“海上看深圳”的项目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是可行的!
事实上,相当多的建设单位摆出一付“给钱就是大爷”的嘴脸,在建设方案没影的时候就要环评单位10天之内出报告,后面变更了也不告知,对环评单位提交环评报告的内容既不查看,也不审核。连盖章都要人家贴好标签,指定页码和位置。
他们完全不能认识到,是环评单位帮助他们履行“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法定职责。那些纠着环评报告及编制人员不放的人,不妨也去深刻理解一下环保法及环评法的微言大义,建设单位才是环境保护的法定行为人。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向来软弱,按常理推测,深圳湾事件只能立案查处系统内的人,断不敢指责交通局。
好在还有《东方时空》,主持人王宁在视频最后说了一句公道话,“出假报告的,必须要追责,让这个报告直接上网的,面对30多处明显的错误,他一句不负责科学性审查,想必也没办法完全撇清关系吧”。
希望联合调查组能考虑《东方时空》的意见。

 | 更 多 热 文 | 

🔽李干杰任山东省副省长、代理省长最热🔽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信用平台信息情况抽查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的函最新

🔽视频来了丨央视、人民日报先后报道评论“深圳湾环评报告抄袭造假”
🔽环评云助手第一篇阅读量超过10W的导则出现了……
🔽生态环境部:鼓励专业技术机构在平台注册后,建立第三方评估机构
🔽风险评价模型应用进展研究
🔽三步法轻松搞掂排污许可管理类别
🔽【环评云助手】APP推出云商城,助力2020环评工程师考试

🔽环评互联网 | 原创作者计划+有偿征稿启事

长按上方二维码听【环评互联网】♡∨♡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和3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联系邮箱:zmlsnh@eiaclou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