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总结丨环保局败诉案例及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至2021年,全国至少有274个环保局败诉的案例,其中一审环保局败诉案例143个二审环保局败诉的案例95个,行政相对人申请再审最高院提审案例35个。



从裁判结果来看一审撤销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案件77个,确认环保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违法案例52个,判决变更环保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12个二审环保局上诉被驳回案例74个撤销原审判决11个环保局撤回上诉或者行政相对人撤回起诉案例12个




从环保局败诉的原因来看,主要分为以下6种:主要证据不足案件         40个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案件   11个违反法定程序案件         46个越权、滥用职权案件        3个处罚明显不当案件         23个其他因素案件               53个以上每一项细分的败诉原因请看下表:



01    主要证据不足


从实际案例来看,环保局未能在举证期限内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在证据收集程序上不合法是导致法院判决环保局“认定事实没有足够证据证实”的主要原因。特别要注意的是监测和采样是环保行政处罚案件的重要关注点尤其是在涉及到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案件中环境监测报告的合法性是法院审查被诉环境行政处罚事实认定是否清楚的基础。【案例】某装饰工作室诉某区环境保护局撤销行政处罚决定案【法院观点】区环保局没有进行任何技术检测,仅凭现场照片直接认定“产生挥发性有机废气”,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法院判决被告作出行政行为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予撤销。【法院裁判】未经技术检测直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属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应予撤销。



02    法律适用错误


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应当全面准确地适用法律、法规。在法律适用错误的实际案例中,常见的是环保局在行使职权时未引用具体的法律条文引用法律条文错误或者只给出一个笼统的罚款数额而未列明具体的处罚依据【案例】某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与某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处罚案【法院观点】市环保局应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07条第1款的规定,并结合大气污染防治法第7条第1款,以及物权法、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根据与涉案锅炉相关的生产经营者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而市环保局依照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07条第2款作出行政处罚,属于适用法律错误,该行政处罚应予撤销【法院裁判】环保局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准确适用法律条文,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错误,该行政处罚应予以撤销。



03    违反法定程序


程序合法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行政诉讼法》明确将“违反法定程序”作为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情形之一,程序合法性是法院审查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重要依据。从实际案例来看,环保局作出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被判决撤销的案例,也是最多的环保行政处罚案件中,以违反法定程序为由被撤销或确认违法的行政处罚,绝大多数伴随着认定事实、法律适用方面的实体缺陷其中,常见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主要有以下9种:1. “集体讨论”程序严重违法2. 作出处理决定超过法定期限3. 听证主持人选定违法4. 对同一违法事实重复作出的行政行为5. 未依法告知限期补办手续的期限6. 剥夺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的权利7. 法律规定要政府批准的未经政府批准8. 送达违法9. 内部审批程序不符合规定【案例】某环境保护局与某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行政命令案【法院观点】被告对原告作出10万元罚款的处罚,是较重的处罚行为,被告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后再作出决定,但被告未履行该程序,即对原告作出了处罚决定,程序违法。另外,被告于2018年7月2日才向原告送达了行政处罚事先(听证)告知书,而被告却于2018年6月20日就已经对原告作出了左环罚(2018)18号行政处罚决定,行政相对人依法应享有的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的权利被剥夺程序亦违法。因此,判决撤销环境保护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法院裁判】案情复杂或者对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集体审议决定,集体审议过程应当予以记录。



04    处罚明显不当


当行政处罚决定明显超出了普通大众的接受程度时,法院会进行司法干预。【案例】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某市生态环境局行政处罚案【法院观点】环保局认定该公司所建设的石子、砂加工生产线未配套建设环境保护设施,并无不当。该公司应当受到环境保护管理行政处罚。但该公司生产所用的砂石原料原本是河道内自然产生的,洗涮砂石原料的污水无毒无害,经过沉淀后排放到河道内,不会导致河流污染。该公司所建的石子、砂加工生产线在加工生产石子、砂过程中虽然会产生灰尘和噪声,但地处山岭地带,位置偏远,人烟稀少,产生的灰尘量和噪声并不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轻微,对人类居住环境影响不大,社会危害程度轻微。为此,该公司的该违法行为时间不长,情节轻微,社会危害程度也轻微,且在被责令改正后就立即停止了违法行为,主动消除了危害后果,属于应当依法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环保局在对该公司的该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时没有考量违法行为的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应当依法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对该公司处以罚款400000元的行政处罚,明显不当,依法应予变更,罚款数额应确定为50000元为宜。【法院裁判】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符合立法目的,并综合考虑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程度及社会影响,当事人的过错程度,违法行为的具体方式或者手段,违法行为危害的具体对象,当事人是初犯还是再犯,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的态度和所采取的改正措施及效果等情节。



05    行政不作为


生态环境局作为地方生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有责任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亦有责任负责地方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并且,在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整改工作中,也需要积极跟进和监管。特别是涉及到不同部门职能交叉、界限不清的时候,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认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也应当统筹协调,与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沟通,共同协调解决。【案例】某县人民检察院与县环境保护局不履行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监管职责案【法院观点】县环境保护局作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有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所辖行政区域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定职责。作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统一监督管理。应当依据职责对畜禽养殖污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强对畜禽养殖环境污染的监测。县环保局在公益诉讼人县人民检察院发出检察建议之前,疏于自己的监督职责,未及时发现排污行为,发现后也未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养殖行为产生的排污、后期清理不达标,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的状态一直处于持续当中,在公益诉讼人发出检察建议后,虽然采取措施,作出了责令整改决定书,但是至本案开庭前,养殖场造成周边环境受到污染的事实是真实存在的既有状态,因此,虽然县环境保护局履行了一定的行政行为,但由于其未全面、持续履行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检查、管理职责,疏于对养殖场造成的周边环境的有效监控,致使污染环境的不良状态一直发生,因而,不能否定被告怠于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监管职责的违法事实,故公益诉讼人要求确认其行为违法具有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本院对被告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行为的违法性予以确认。【法院裁判】环保局未全面、持续履行对环境保护的检查、管理职责,致使污染环境的不良状态一直发生,确认对环保局未依法履行职责的行政行为违法。

编辑:君君. 环评互联网

来源:生态环境学习

MORE | 更多精彩文章

下载[环评云助手]app

扫描上方二维码
50W+环评人一起进入云时代
20000+法律法规库、百万下载量、免费环评公开课

| 声明:本号对转载、分享、陈述、观点保持中立,目的仅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已申明原创之作品,转载需申请并获本号授权!

| 投稿、授权、商务及其他请加微信号:eianet201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