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ature子刊 | 缰核-脑岛环路编码行动意愿

struggling Rong 鹿鸣Cogn 2022-04-26


按:很高兴本号迎来了第一篇文献解读投稿,这篇推送的作者是来自深圳大学的博士生struggling Rong。本文介绍了一篇Rushworth教授(刚刚接任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主任!)团队近期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论文,揭示了缰核和前脑岛在行动意愿中的作用。




在自愿执行一个行动前,我们往往会根据这一行动能带来的潜在利益、需要付出的努力成本以及当时的情境,来决定该采取哪些行动,或者哪些行动值得优先执行。比如,当一个人在权衡接下来是继续看Netflix还是申请工作时,如果这份工作特别好,或者目前没有其他的工作机会,或者不需要太费力便可以完成,那么他很可能会开始申请工作。


继续看Netflix还是找工作?(来自网络)


虽然关于what to do 和 which action to select这些决策的神经机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决策是否行动、何时开始行动的过程却很少被关注。了解这类决策的神经机制,有助于理解神经环路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非适应性行为,如当情境改变时有些个体无法调整他们的行动意愿(willingness to act)。

 

以往很多研究强调了额叶皮层在动机行为中的作用,包括腹内侧前额叶(ventro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vmPFC),前脑岛(anterior insula, AI),背侧前扣带回(dorsal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dACC)和膝下前扣带回(subgenu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sgACC)。也有研究关注了能提高动机的皮层下结构,比如,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 NAc),背外侧被盖区(laterodorsal tegmentum, LDT),腹侧苍白球(ventral pallidum, VP),腹侧被盖区(ventraltegmental area, VTA),缰核(habenula, HB)和脚桥核(pedunculopontine nucleus, PPN)。然而,考虑到需要付出的努力成本、当前机会的收益和当前的情境,这些皮层-皮层下结构如何交流,从而决策是否发起自愿行动还不清楚

 

为此,本研究操纵了奖赏大小(reward magnitude)、奖赏概率(reward probability)和block价值(value)以改变环境,用7T的fMRI考察了个体所处的环境如何通过神经环路影响主动发起行动的意愿


作者设计的实验范式如图1所示,被试躺在扫描仪内看电影的过程中,会看到一系列是否要发起行动的提议(offer)。如果被试接受这项提议(action),那么电影先暂停,被试需要通过握测力计来执行effort任务,成功地完成effort任务(达到黄色目标线)会得到相应的奖赏(基于该提议的奖赏大小和概率)、且电影立即继续播放。如果被试拒绝了这项提议(no-action),那么被试继续看电影、且不会得到奖赏。


图1(a)实验任务。(b)颜色和点分别代表奖赏的大小和概率。奖赏大小和奖赏概率的比例决定了环境的平均价值,并且每一个block改变一次,其中rich block包含更多高概率-高奖赏的offer,poor block包含更多低概率-低奖赏的offer。每个block开始时会告知被试,该block是rich还是poor。为了确保被试能完成effort任务但又要付出一定身体努力,effort水平的设置为测力计最大随意收缩力的50%。


行为结果以决策阶段被试选择接受offer(act)的比例为因变量,结果发现,被试接受了45.81 ± 2.79%的offer(图1c)。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的结果发现,当提议的奖赏金额更大(图1d)、奖赏概率更大(图1e)、处于poor block(图1f)时,被试选择act的比例更高。



图1(c)act接受率的分布。不同(d)奖赏大小、(e)奖赏概率、(f)block类型下的选择act的比例。


该课题组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皮层下的网络包括背侧纹状体(dorsal striatum, DS;包括尾状核和壳核)、中脑多巴胺系统(midbrain dopaminergic, MidD;包括黑质[substantia nigra, SN] 和VTA)、脚桥核PPN)、缰核HB)和基底前脑(basal forebrain, BF)预测了发行动的时间(when to act)。因此,选这些脑区作为ROI进行后续分析。

 

由于作者在文章中频繁使用了ROI时程分析(ROI time-course analyses),简单介绍下作者的数据分析套路。(1)先画出所有被试在某个ROI上一段时间内的平均beta值图。(2)用留一法(Leave-one-out analysis)检验一段时间内的组peak值是否显著:①例如本研究最后用于核磁分析的被试有22名,那么对于Subject 01,先根据其他21名被试的平均beta值确定group peak及peak time;②根据该peak time提取出Subject 01的个体beta值;③对每个被试重复该步骤,最终确定22个group peak;④对group peak和个体peak做双侧t检验,显著则说明该ROI在该条件下激活显著。(作者注:脑影像数据处理新手一枚,不知道这种分析方法是否主流/经典,还是纯粹在挖数据?如有老师或同学了解一二,欢迎留言。)

 

首先,验证这些脑区是否编码act/no-act的决策。以act/ no-act决策条件下DS、NAc、MidD、PPN、HB和BF(结构ROI)的beta值做ROI时程分析(图2a)发现,皮下层结构DS、MidD、PPN、HB和BF编码了act/ no-act决策(图2b)。


图2  编码act/ no-act决策的皮层下结构。时间零点代表呈现offer的onset。


进一步,验证上述结构是否编码行动意愿(willingness-to-act)。先纳入奖赏大小、奖赏概率和block类型这三种情境因素,用GLMM和logistic函数来估计每个被试在每个trial上的willingness-to-act。提取上述六个脑区(结构ROI)的beta值做ROI时程分析(图3a)发现,只有HB编码了willingness-to-act(图3b)。这说明,无论个体最终是否做了act的决策,HB会根据当前的机会和环境来trial-by-trial地追踪willingness-to-act的变化。


图3  缰核(HB)编码行动意愿(willingness-to-act)。时间零点代表呈现offer的onset


除了上述先验的皮层下结构,是否还存在其他脑区也参与willingness-to-act呢?全脑分析的结果发现,辅助运动皮层(SMA)和前脑岛(anterior insula)的活动反映了willingness-to-act的变化(图4a)。为了更清晰地阐明这两个脑区与willingness-to-act和act/ no-act决策之间的关系,作者提取了这两个脑区在这两个条件下的beta值(功能激活ROI)做ROI时程分析(图4b-c),以留一法得到的group peak做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 前脑岛的活动与willingness-to-act更相关,SMA与act/no-act决策更相关


图4 Act/ no-act决策和willingness-to-act在辅助运动皮层(SMA)和前脑岛(anteriorinsula)中的编码不同。(b)的时间零点代表呈现offer的onset,(c)的零点代表做出决策反应的onset


前面的分析发现,缰核和前脑岛都编码willingness-to-act。然而,这可能是因为这些脑区在追踪当前环境中的每个单独的因素,比如奖赏大小、奖赏概率、block类型及先前经验等;也可能是因为这些脑区只编码综合的影响。为了验证这些假设,作者提取了这两个脑区在奖赏大小、奖赏概率、block类型及预期价值(expectedvalue, EV)条件下的beta值(功能激活ROI)做ROI时程分析(图5a),结果发现,前脑岛的活动与更大的奖赏、概率,poor block,更大的EV相关;而缰核只与奖赏大小相关。这说明,缰核编码的是奖赏环境中一个简单的特征——即刻可获得的奖赏,而前脑岛则是以复杂的方式编码整个奖赏环境

图5  前脑岛(anterior insula)追踪环境特征。时间零点代表呈现offer的onset


既然前脑岛和缰核最终都编码了willingness-to-act,那么这说明,环境信息很有可能在之后被传递到了缰核。为了验证该假设,生理心理交互作用分析(PPI)发现,willingness-to-act会影响缰核和前脑岛的功能连接,但不会影响缰核和SMA的功能连接。然而,willingness必须转换成真实的action。进一步的PPI分析发现,willingness-to-act和act/ no-act 决策会影响缰核和MidD的功能连接;而且,从willingness到action的转换中缰核和SNc的功能连接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因此,作者假设:决策是否要发起一个action,①willingness-to-act先形成于前脑岛-缰核的皮层-皮层下环路;②该willingness被传递到MidD;③最后通过黑质纹状体通路(DS,NAc)影响实际的act/ no-act决策。进一步,作者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该假设(模型1,图6a)与其他备选假设(图6b-d),发现模型1的拟合效果最好。


图6 行动意愿(willingness-to-act)形成于多层网络中。(a)假设驱动的模型比(b-d)备选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当决定是否发起一个意愿行动时,奖赏和其他环境特征都会影响行动意愿。多层网络模型结果表明,环境信息首先在前脑岛中得到编码,并汇聚在缰核上形成行动意愿,然后通过黑质纹状体通路传输到辅助运动区,最终决策要不要采取行动



论文原文:

Khalighinejad,N., Garrett, N., Priestley, L., Lockwood, P., & Rushworth, M. F. S. (2021).A habenula-insular circuit encodes the willingness to act. NatureCommunications, 12(1), 6329.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6569-1



年度总结

鹿鸣Cogn | 2021年度总结和推文汇总




感谢支持!欢迎留言、转发、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