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将至,回顾2021年,这个号不知不觉也积累了70多篇原创推送。从3月份还不足100关注者到现在的3000多名关注者,这个号着实伴随着我一起成长(甚至成长得比我还快!)。虽然去年疫情期间就申请了这个公众号,由于深知要将一个公众号持续运行下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直到今年3月才决定尝试对其进行稳定的更新并开始将其推送给朋友们。这主要是因为在较早确定博士offer并完成毕业论文后,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来分享和学习一些未来博士期间要用到的内容。
目前的关注者构成: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北上广杭深是关注者比例最高的五个城市数
最早,我选择了博士导师之一John Duncan的科普书《How intelligence happens》进行阅读和分享。选择这本书一方面是因为该书的内容是我比较熟知的智力领域,另一方面这本书是John多年在智力的认知神经科学领域耕耘的一本集成性著作,可以帮助我了解他的研究思路和结构。
虽然对这本书的推送的阅读量很低,但是这相当于帮我自己进行了备课。6月底,我在烟台开设了20课时的读书夏令营的题目就是《How Intelligence Happens》,分别从实验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角度和高中生探讨了如何对人类智力进行研究。对我而言,讲授这个课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是非常享受的!
夏令营分享
整个2021年,我在公众号分享了不少文献,这构成了本号的重点内容。这些文献的主题主要集中在认知控制、注意、工作记忆、脑网络功能组织和神经振荡这几大块。这是因为一开始我博士的方向大致是做关于注意和认知控制的脑网络研究,但是随着研究设计的变化,我之后的一年可能会更关注神经振荡和神经调控(TMS)。
回头一看着实更了不少文献!尽管很多内容或许现在连我自己也忘了(所以大家如果和我一样看了文献之后忘了是非常正常的!!),又尽管第一遍阅读的时候或许理解不是那么深入,但当我回头再看这些文献时,之前的阅读和笔记总是有用的,同时随着理解的深入,每次阅读有时也能得到新的启发。
除了文献分享,本号另一个功能是关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方向博士申请的分享。当我3月底获得了奖学金后,我在公众号更新了我的博士申请系列,对于申请欧洲和英国的同学应该会有帮助。利用这些申请经验,有幸在所里和其他公众号平台进行了两次讲座,也认识了很多大佬。其实上面这些推送基本就是我在上半年做的事了,其他时间很多似乎用在了享受毕业季上。非常难得的在疫情之后终于有机会去西安和课题组小伙伴们一起开会和作报告,然后又趁着毕业前去了广州和烟台和朋友一起逛吃。在离开北京前,也终于有机会打卡了天坛、长城、动物园等等地方,虽然其中有一天遇到了让人记忆犹新的沙尘暴。
美好的毕业季
在家度过了暑假之后,9月,我飞到了英国开始了博士学习,进入了一个完全的新环境。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从头开始记录自己的博士打怪升级之路,于是推出了一个新系列Cam学记。这个系列的反响非常好,让我知道了大多数朋友可能不爱看那些看也看不懂的文献推送,而是更喜欢看轻松又有意思的生活分享。非常高兴的是有一些同学给我的反馈,说从我的经验分享和Cam学记里得到了鼓舞或启发,这或许是我做公众号最开心的事!我甚至感觉由于本号的宣传,今年申请剑桥的同学比往年多了不少哈哈哈~ 期待明年或以后在这里见到你们!不过,这才第一个学期我就写了10篇Cam学记,照这个数量一年有30篇,博士要是读4年的话100篇都下不来,所以或许考虑下学期更新的频率放慢一些,变成2~3周一次。当然,如果大家爱看这个系列的话还是可以适当多发。
此外,从下半年进入申请季开始,我经常也发一些博士招生信息,目前已经共发了30多篇。虽然一开始发招生信息是因为自己比较忙,用这些来水一篇推送。但后来发现这些信息的阅读量真的很高,甚至超过了文献分享和Cam学记,因此之后就定期进行推送了。非常好的反馈是,很多同学觉得这些招生信息很有用,那么这个内容或许今后也会继续更新下去!
一年以来,也有很多同学和老师在留言版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反馈和建议,很感谢大家也非常期待得到大家的反馈!有人问为什么公众号不开留言功能,其实我也非常想开,但是因为本号比较新,没有这个功能。因此,大家可以在下面“留言板”小程序进行留言,或者直接在公众号后台进行留言,我一般都会回复。最后,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祝心想事成,也期待更好的2022!~
@鹿鸣Cogn
Cambridge MRC-CBU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