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笔记】美国史(精简版)
美国史(精简版)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史学通才一代宗师林勰宇撰
水霸高帅富之父阮若曦注
后学李思成疏
一、 名词解释:
1.詹姆斯敦(Jamestown)
詹姆斯敦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永久性海外定居点。根据英王的名字,定居点就叫詹姆斯敦。北美殖民地第一次立法代表会议就在詹姆斯敦召开,成为北美议会制度的起源。美国的烟草种植业和奴隶制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2.五月花号公约(Mayflower Compact)《五月花号公约》是1620年前往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殖民船“五月花号”的男性船员在上岸前签订的政治声明,目的是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并且同意创建并服从一个政府。体现了自治、法治、普遍福祉三大政治思想。与弗吉尼亚议会并列,成为美国制度的两大基石之一。这是美国历史上一份重要政治文献,是第一份政治性契约。
3.普利茅斯殖民地(Plymouth Colony)
1620年,乘坐五月花号到来的清教移民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是英国在北美最早建立的殖民地之一,也是新英格兰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英国拓垦地。1691年,与马萨诸塞殖民地合并。
4.约翰·温思洛普(John Winthrop)
1588-1649,北美殖民地官员,1629—1648年间十二次任总督。主张建立一个与上帝订立契约的社会和一个适当的政教合一的政府。参与创建马萨诸塞殖民地并且任总督。其日记经后人以《新英格兰》为题整理并出版。
5.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
政论家,启蒙学者。生于英国。1774年移居北美。1776年发表小册子《常识》,号召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而宣布独立,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为《独立宣言》通过铺平了道路,潘恩也被视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同年11月加入大陆军,写了一批题为“危机”的文章。著有《人的权利》、《理性时代》、《美国危机》等。
6.《独立宣言》(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1775年5月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会议任命《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并予以公布:
阐述了美国独立的依据;
列举英王对殖民地的专制暴政;
郑重宣布独立
意义:
宣告美国诞生;
使启蒙思想成为一个国家的立国原则;
自然权利思想普世化
7.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战役(Battle of Lexington and Concord)
1774年大陆会议后,马萨诸塞州成为革命中心,马州议会指令各地招募民兵,在康科德建立军火库。波士顿英军获悉后欲前往捣毁,但在归途中于莱克星顿遭到伏击(莱克星顿枪声),伤亡惨重。这次战役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是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莱克星顿成为美国自由独立的象征。
8.密苏里妥协(Missouri Compromise)
美国独立以后,南方种植园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尖锐。1790年,南北双方就新州的身份问题达成协议,规定在北纬 39度43分处划一界线,以北为自由州,以南为蓄奴州,以后的新州均照此办理。但是密苏里州居民大多数为自由民,而土地则在界线以南,因而其身份成为南北双方争执的中心。后来,南北双方签订协议,规定从马萨诸塞州划出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密苏里州则作为蓄奴州加入合众国;并改以北纬36度30分为蓄奴州和自由州分界线,这条线以南允许奴隶制存在,线以北禁止奴隶制。这个协议中双方均做出了让步,因此被称为“密苏里妥协案”。
9. 1850年妥协(Compromise of 1850)
19世纪40年代,随着联邦地域的不断拓展,南北之间围绕奴隶制度地域界限问题的争执日趋激烈。鉴于南部各州以脱离联邦相威胁,美国国会就奴隶制问题于1850年通过了5个法案,通称为1850年妥协:
① 加利福尼亚取得州地位的法案;
② 得克萨斯和新墨西哥法案;
③ 犹他法案;
④ 逃奴追缉法案;
⑤在哥伦比亚特区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
这些法案有利于南方奴隶主,暂时缓和了南部脱离联邦的危局。但逃奴追缉法案却激起了更加广泛的反对奴隶制的斗争,使南北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
10.德雷德·斯科特案(Dred Scott Case)
美国最高法院1857年判决的一个关于奴隶制的案件,严重损害了最高法院威望,成为南北战争的关键起因之一。黑奴德雷德·斯科特随主人到过自由州并居住了两年,随后又回到蓄奴州密苏里。主人死后,斯科特提起诉讼要求获得自由,案件在密苏里州法院和联邦法院被驳回后,斯科特上诉到美国最高法院但最终被驳回,最高法院的判决维护了全国的奴隶制。
11.葛底斯堡演说(Gettysburg Address)
葛底斯堡是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南部,1863年的葛底斯堡战役是美国内战转折点,南方从此转入战略防御。同年11月,林肯发表葛底斯堡演说,赞扬了战士们为联邦正义事业献身的精神,呼吁人们将阵亡战士的未竟事业继续下去,使“我们这个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使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12.平民党(Populist Party)
1892年2月,一群对现实强烈不满的农村债务人及中西部小土地所有者在西部城乡劳动者支持下成立了的联合战线组织。该党要求增加货币数量,铸造银币。也曾提出一些符合当时美国人民大众的要求,如征收所得税等。在十九世纪的工人运动中,给与工人舆论和物质上的支持。之后由于竞选的失败以及自身的政客性质,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13. “黑幕揭发者”(Muckrakers)
19世纪下半叶,美国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垄断地位,对内无视员工利益,对外为赚钱迫害公众利益,引起了公众舆论的不满和抨击,出现了许多揭露其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著名的“扒粪运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挖苦他们为“扒粪男子”,记者们却接收下来,自称“黑幕揭发者”。该运动推动了美国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14.威尔逊的“新自由”(New Freedom)
进步主义运动浪潮中,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的改革(1913-1917):
a) 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b) 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
c) 设立联邦储备银行
d) 降低关税率
e) 开征(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
传统的自由是相对于国家权力而言的,是指公民不受国家权力压迫的自由。“新自由”是相对于大公司的经济权力而言的,指个人不受经济权力的侵害。
15. “十四点”(The Fourteen Points)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与“新外交”:以道德原则取代权力原则
“新外交”:十四点计划(1918年)
公开外交:公开缔约,不得有秘密条约。
公海自由:无论战时和平时,公开航行绝对自由。
自由贸易:消除一切贸易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
裁减军备:各国相互确保军备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标准。
民族自决:一个民族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建立自己的国家
集体安全:建立国际联盟
16.进步主义运动(Progressive Movement)
“进步主义”思想的含义:趋向于改变或改善;
核心思想:对理性和社会进步抱有乐观态度,相信通过个人与政府的努力,依靠理性和教育,可以消除社会弊病,实现社会进步。(乐观主义)倡导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科学主义)主张扩大公共权力避免私人权力对民主社会的腐蚀。
进步主义运动的实质是解决工业化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问题,即应对工业主义的挑战。
17.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New Deal)
新政是罗斯福总统于1933-1939年间实施的经济社会改革措施总称。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使美国社会生长遭到严重破坏,为摆脱危机,1933年罗斯福总统开始实行改革。主要内容有:
一是整顿财政金融。
二是调整工业生产措施。
三是节制农业发展。
四是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
新政实施使得美国逐渐摆脱了危机,反映了现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一总的趋向。
长期影响:
(1)传统二元联邦制演化成合作联邦制。
(2)由国会中心转变为总统为中心
(3)两党成为全国性的政党。
(4)联邦政府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5)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6)美国政治思想的分野:大政府(民主党),小政府(共和党)
(7)第二代人权的提出。
18. “四大自由”(Four Freedoms)
1941年1月6日,罗斯福发表了“四大自由”演讲,提出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之上的世界”并且认为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代人就可以实现的世界的基础”:
第一是言论和表达的自由;
第二是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
第四是免于恐惧的自由。
19.杜鲁门主义(Truman Doctrine)
背景:
a) 美苏矛盾的加深与美国外交战略大辩论;
b) 希腊内战与英国影响在巴尔干的退出。
内容:
a) 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美国的根本目标是阻止极权主义扩张;
b) 美国要充当自由世界的领袖;
c) 美国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保卫自由。
影响:
a) 美苏合作关系终结,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冷战开始;
b) 冷战时期指导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c) 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
20.乔治·凯南的长电报(Long Telegram)
1946年2月,战略家乔治凯南首次提出遏制苏联政策的电报。电报对战后苏联的意图、政策以及美国的应对政策作了全面的分析。认为苏联由于传统的不安全感,对外政策具有扩张性。对西方有着深深的猜忌,不愿与西方世界接触,以免国民了解真相。斯大林相信,与西方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并试图颠覆自由社会。而美国必须放弃美苏合作的幻想,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同时完善自己的社会,为世界树立一个比苏联更好的样板。长电报是美苏冷战的前奏,反映了当时相当一部分美国人对苏联问题的态度。
21.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
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实力,为帮助欧洲盟国恢复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1)挽救了西欧的经济,为西欧后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在政治上巩固了欧洲的民主制度,削弱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3)美国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4)从意识形态斗争的角度证明了马列主义部分思想的错误
(5)刺激了苏联战略的转变,加速冷战的到来。
22.越战综合征(Vietnam Syndrome)
指美国卷入越战及其失败导致了美国集体和个人的病症。
个人:“创伤后应激障碍”,20-60%越战老兵患有此病。
集体:越南战争带来的心理创伤使美国在越战后普遍不愿意在国外使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担心出现“第二个越南”。
原因:美国的军事失败带来的挫折感;媒体对极端恐怖和悲惨的战争景象的报道带来的厌憎感;对错误对待越南人民和越战老兵而产生的罪恶感;因质疑美国卷入越南的道德合法性而产生的幻灭感。
23.普莱西诉弗格森案(Plessy vs. Ferguson)
1896年,荷马•普莱西控诉1890年路易斯安那州的黑白乘车分离法违反了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最高法院以多数驳回了普莱西的上诉。判决肯定了南部种族隔离的合法性, “隔离但平等”并不意味着对黑人的歧视,而只是确认白人和黑人之间由于肤色不同而形成差别。该案的裁决事实上确认了种族隔离政策的合法性,这也成为了黑人与白人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的法律依据,直到1954年后,这一政策方才失去其合法地位。
24.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
布朗夫妇根据第14第宪法修正案关于平等保护的原则向地区法院提起诉讼。后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控告托皮卡地方教育委员会在学校中实行公开隔离的种族歧视的做法。联邦最高法院在审理这一案件时,指出了种族隔离学校的不平等。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的判决认为隔离的教育设施实质上就是不平等的;在公立教育领域中,‘隔离但平等’的理论没有立足之地。
影响:该判决不仅宣布取消种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推翻了“普莱西诉弗格森案”中“隔离但平等”原则,保障了黑人儿童受教育的平等权力。而且影响到其他领域的隔离制度,废止了各州实行种族隔离的权力,是最高法院历史上对美国人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一次裁决。
25. 民权运动(Civil Rights Movement)
指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黑人反对种族隔离与歧视,争取民主权利的群众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兴起的背景:
a) 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非洲的独立运动,增加了黑人的自豪感
b) 黑人中产阶级的兴起和黑人自身力量的壮大;
c) 冷战对苏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d) 白人社会的进步: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的判决。
概况:
a) 1955年马丁•路德•金领导抵制公共汽车运动(罗莎•帕克曼夫人)为开端;
b) 遍及南方的在公共设施静坐和占座运动;
c) 60年代初南部各州的自由乘客运动;
d)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市发起的反种族歧视抗议运动。
黑人民权运动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多部民权法,摧毁了南部种族隔离体系,保障了黑人的公民权利。这也推动了其它弱势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使公民权利思想深入人心,并对美国外交政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26.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马丁•路德•金(1929-1968),著名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奉行“非暴力”的斗争原则。1955年,金领导了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拉开了黑人人权运动的帷幕。1963年4月马丁•路德•金在伯明翰市发起反种族歧视抗议运动。1963年,马丁•路德•金组织“向华盛顿进军”运动,同年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推动美国国会通过《民权法案》,宣布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为非法政策,给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68年被人刺杀。
27. 肯定性行动
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民权运动中,约翰逊总统通过行政命令使法律中规定的黑人权利得以切实落实,即“肯定性行动”计划。该计划实际上是对黑人的一种补偿措施,这种做法从就业领域扩大到教育、公共住房、联邦政府合同承包等领域,受惠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族裔,还包括妇女,不仅通过总统的行政命令,也通过国会立法来实施肯定性行动。其实际结果就是需为黑人等少数族裔留出一定的名额,即出现预留制或配额制。
28.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
过程:
a) 水门盗窃案的发生(1972年)
b) 尼克松总统的掩盖此事失败。
c)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与国会特别调查委员会成立
d)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通过关于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动议(1974年)
e) 尼克松宣布辞职(1974年)
尼克松阻挠司法活动、广泛地滥用总统职权、蔑视国会传调录音带的命令,破坏美国宪政原则,是美国政治史上的最大丑闻。
原因:
a) 冷战时期总统权力的膨胀;
b) 尼克松对权力的迷信和滥用。
影响:
民众普遍对联邦政府表现出不信任,认为无论是约翰逊政府还是尼克松政府都在故意欺骗公众,施展阴谋。水门事件沉重打击了美国人对美国政府乃至其引以自豪的民主制度和价值观的信心,表现为对政治的冷漠和强烈的对政府的不信任,并要求对总统的权力进行限制。
二、 问答题:
1.简述英属13个殖民地的政府构成和殖民地政治的基本特点。
政治权力的来源:一是英王的授权;二是通过民众订立契约来建立合法的政府。
政府的构成:总督、参事会和议会。
殖民地政治的特点:第一,选举权的相对普遍性;第二,议会在殖民地政治中的核心地位;第三,公民自由和自治程度较高。
2.殖民地社会的多样性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
(1)种族和族群多样性与英裔居民的优势地位;
(2)宗教的多样性(多个教派的共存)与清教的影响;
(3)文化的多样性与英裔文化的主导地位:①欧洲文化;②印第安文化:玉米;③非洲(黑人)文化。
3.清教对殖民地社会具有怎样的影响?
(1)教会自治→政治自治:“大众自由主义实践”;
(2)培育了美国人的身份意识与使命观念:“上帝的选民”;
(3)对殖民地教育的影响:美国公立教育制度的起源、美国高等教育的起源;
(4)道德主义世界观。
4.殖民地时代的美国人是如何理解自己的独特性的?
(1)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与两半球观念;
(2)清教徒独特的(宗教)身份意识;
(3)政治上的独特性:自由、自治的典范;
(4)美利坚人,美利坚化。
5.独立战争爆发前13个殖民地与英国的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殖民地人民是如何看待这一冲突的?
(1) 1763年后英国对殖民地的高压政策损害殖民地的利益和权利:
①禁止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移植;
②向殖民地征税与税收之争(1770年波士顿惨案、波士顿倾茶事件);
③侵害殖民地自治权利的高压政策(波士顿港口法、马萨诸塞政府法、司法法、驻营法——“不可容忍”的法令)
(2)殖民地人民对英国政策的认知:自由受到了威胁
①殖民地人民享有的(英国人与生俱来的)自由权利受到了侵犯;
②英议会在实施剥夺自由的阴谋:(阴谋论、威胁认知);
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捍卫自由。
6.潘恩在《常识》中如何论证13个殖民地应该独立的?
(1)列举英王和议会的罪恶,论证英国并非殖民地居民的祖国,以此打消殖民地人民对母国英国的忠诚;
(2)列举了独立带来的种种好处(经济、安全);
(3)阐述了自然权利与人民主权思想,提出殖民地独立基于自然权利;
(4)以为人类承担捍卫自由的神圣使命来激励殖民地人民独立和建立自己的国家,给独立行动赋予崇高感。
影响:
使独立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徘徊观望的人们提供了清晰的图景:脱离英国独立→建立最高尚、最纯洁的政体(共和国)→改造腐败、专制的世界。
7.《邦联条例》是如何规定邦联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的?邦联时代美国面临那些困境?
a) 邦联定名为“美利坚合众国”,确立了美国的国名
b) 各种保留自己的主权、自由和独立;
c) 各州之间建立的是一个为了共同防御,保卫自由和相互之间普遍福祉的坚固的友谊性联盟;
d) 邦联政府为邦联国会,一院制,每州一票,代表由各州立法机关任命,一般决策要简单多数通过,重要决策需要四分之三以上的州同意;
e) 邦联国会有权:处理外交事务(包括宣战,缔约,接受外国使节),管理印第安人事务,铸造货币和统一度量衡,处理各州纠纷,管理邮政,管理与邦联有关的军事事务等等。这些权力各州不能行使。
困境
a) 对外无法维护国家安全与尊严;
b) 不能管理对外贸易、州际贸易和发展经济;
c) 邦联政府财政危机:年财政收入50万美元;
d) 社会矛盾与政治动荡:1786年谢斯起义;
e) 社会情绪的普遍低落。
8. 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上的主要争论是什么?为什么说1787年宪法是一部现实主义的而非理想主义的宪法?
a) 如何处理全国性政府和州政府的关系(采取联邦制);
b) 如何处理联邦政府各个部门的关系,以防止专权(采取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c) 如何处理大州与小州的关系(众议院的比例代表制和参议院的平等代表制);
d) 如何处理蓄奴州和自由州的关系,也就是奴隶制的问题(回避、默认与妥协);
e) 如何处理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侵犯(宪法前十条修正案,1791年12月生效)。
9. 1787年宪法对奴隶制问题是如何处理的?为什么会如此处理
回避、默认与妥协:
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规定,黑人人口(即南部蓄奴州除自由居民外的黑奴)无论是缴联邦税时或是选举众议院议员时按照五分之三的比例计算,即所谓的“五分之三条款”;
第一条第九款规定联邦国会在1808年前不得禁止进口奴隶;
第四条第九款规定各州必须归还逃奴,联邦政府有义务追捕逃奴。
这是北部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部奴隶主由于各自地区性的经济利益不同经过讨价还价之后而达成的妥协。北方反对黑奴作为南部各州选举国会代表的计数人数,因而主张停止奴隶贸易。然而对南部而言,奴隶贸易是其政治,经济命脉,奴隶主通过剥削奴隶可以在其种植园内获取极其丰厚的利益,因此南方代表拼命反对停止奴隶贸易。宪法是政治的产物,是经济利益的妥协,因而1787年宪法做出了这样的规定。
10. 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美国宪政原则是什么?
a) 自然权利与人民主权(宪法导言和前十条修正案);
b) 共和制(规定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各州实行共和政体);
c) 限权政府(有限政府);
d) 三权分立与制衡;
e) 联邦最高法院司法审查权的确立;
f) 联邦制(联邦主义);
g) 文官控制军队。
11. 宪法前十条修正案即所谓“权利法案”的内容是什么?
法案内容:第一条:言论、宗教、和平集会自由;第二条:持有与佩戴武器的权利;第三条:免于民房被军队征用;第四条: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第五条:正当程序、一罪不能两判、禁止逼供、禁止剥夺私人财产;第六条:未经陪审团不可定罪以及被控告方的其他权利;第七条:民事案件中要求陪审团的权利;第八条:禁止过度罚金与酷刑;第九条:未被列入的其他权利同样可以受到保护;第十条:人民保留未经立法的权利。
权利法案包括了言论、新闻、宗教与结社等方面的自由与权利。权利法案也向美国人民保证,权利法案中所列出的权利并不是美国人民所能够享有的全部权利,而仅仅是人民所拥有的最重要的权利。尤其是《权利法案》的第一条,即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对美国影响巨大。美国媒体所享有的一切自由都源于此,以至于美国人把它颂扬为“美国生活方式”的主要内容。
12. 什么是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它是如何确立的?
定义:法院有权对国会制定的法律、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行政机关颁布的规章条例以及州宪法和州法律进行审查并宣布其违反联邦宪法,因而无效。政府部门必须受法院裁决的约束,这就是法院的“司法审查”权。
司法审查原则是根据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而确立的,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相互独立,各自执掌一部分权力,但是三个部门中没有一个能不受其它部门牵制而实行自己的权力,使得权力能得到适当的制衡,避免专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明确规定,司法权力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其它部门无权干涉。在追求权利的制衡和尊重宪法的最高权威中,逐渐确立了这样一种司法审查原则。
13. 内战前南北双方的矛盾和冲突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症结何在?
a) 奴隶制、关税、发展方向
b) 大陆扩张、西进运动与南北矛盾的加剧;
c) 奴隶制与南北矛盾:道德与意识形态上:自由与奴役之争(废奴主义者);经济上:关税问题、“国内改进”;政治上:州权(南方)vs. 联邦权力(北方);地方主义vs. 国家主义者
d) 冲突的焦点:新建州是否允许奴隶制存在:联邦政府(参议院)的权力分配;奴隶制的道德正当性:地方性制度还是全国性制度?
14. 宪法第14条修正案和第15条修正案的内容是什么?它的宪政意义何在?
第14条
第一款:所有在合众国出生或归化合众国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合众国的和他们居住州的公民。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不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
第五款:国会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第15条:合众国公民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宪政意义:改变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联邦政府开始承担了保护个人(黑人)权利的责任。
15. 总统重建方案和国会重建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重建要解决的问题:
a) 物质上的重建;
b) 联邦的重建;
c) 战败的南方的秩序的重建:黑白关系。
总统方案(1865-1866):(1)林肯的百分之十计划;(2)第13条修正案,第14条修正案。
国会重建(1867-1877):(1)国会重建法案;(2)第15条修正案;(3)南部激进政府的建立,以及随后激进政府垮台,白人统治的恢复。(海斯•蒂尔顿妥协)
16. 内战和重建如何改变美国?
(1)废除了奴隶制,在联邦立法范围那赋予了黑人公民权,使黑人成为美利坚共同体的一部分;
(2)以武力的方式确立联邦的最高权威(联邦主权至高无上)和最高忠诚地位,美国成为真正拥有单一主权的现代民族国家;
(3)标志着国家主义彻底战胜地方主义和州权思想;
(4)导致联邦政府角色的变化和权力的扩大,开启了联邦政府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过程,成为联邦政府权力扩大的起点;
(5)重新界定了美国自由的含义,使自由超越了种族界限而变成普遍的权利。
17. 在重建过程中和重建结束后黑人是如何被剥夺公民权利的?
(1)通过最高法院的司法判例:
屠宰场案:对联邦公民权与州公民权进行区分(“双重公民资格”),消解了第14条修正案的效力。
普莱西诉弗格森案:公共设施的种族隔离没有违反宪法第14修正案“在州管辖范围内,也不得拒绝给予任何人以平等法律保护”的条款。该判决确立“隔离但平等”的原则。
(2)通过钻法律空子:祖父条款、文化测验、人头税;
(3)对黑人实施恫吓和暴力。
18. 如何评价重建的成功与失败?重建结束时南部黑人的地位如何?
失败的方面:未能保证黑人获得与白人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平等权利与地位。
(1)经济上对白人的依附:租佃农和收获分成制;
(2)政治上被剥夺公民权:宪法第14、15条修正案名存实亡;
(3)在社会领域对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以及对黑人实施暴暴力;
成功方面:
(1)在联邦法律制度上消除了种族对于公民权利的限制,开始了联邦政府保护黑人权利的进程,为黑人最终获得与白人的平等权利奠定了宪政基础;
(2)在教育领域,联邦政府的自由民局为黑人建立了大量学校,文盲率由内战前90%下降到20世纪初不到50%
重建未能保障黑人平等权利的原因:
(1)白人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观念;
(2)黑人经济地位、文化水平的低下和政治经验的缺乏,无法通过自身力量与白人相抗衡;
(3)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对共和党的制约和联邦权力的牵制,使共和党控制的联邦国会保护黑人的能力有限(对政治权力的不信任,反对重建时期联邦权力的膨胀;联邦与州分权的原则);
(4)北方白人的妥协倾向,对长期军管和围绕黑人权利的斗争的厌恶和国家重心的转移(工业化和经济发展);
(5)南方激进派政权的弊端。
19. 19世纪末美国工业化的完成给美国社会带来哪些问题?
(1)资本集中、贫困与两极分化;
(2)政治腐败(财阀政治):城市老板、贿赂、资本与权力的结合;
(3)社会不公正和矛盾:童工的盛行、对工人的盘剥、工厂事故、农场主的破产;
(4)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浪费;
(5)公共卫生恶化、食品安全危机和城市犯罪。
20. 所谓的“进步主义者”包括哪些人?他们共同的主张是什么?
进步主义者包括:黑幕揭发者,劳工领袖,女权主义者,社会主义者(社会改革家和宗教改革家),市、州、联邦政府主张和实施改革的政治家,部分知识分子。共同主张通过个人和政府努力可以促进社会的改善,解决工业化和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强调政府解决工业化带来的弊端。
进步主义者的主要目标:
(1)解决政治腐败和政府效率低下的问题,建立负责任的、有效能的政府。(农业时代的政府模式不适应工业社会);
(2)规范市场经济,特别是规范和控制大公司无法无天的行为,向大公司和特殊利益集团宣战;
(3)解决(城市)贫困以及相关问题,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促进社会正义。
21. 简述进步主义运动的概况。
(1)人道主义的社会改革运动:瓦尔特·劳申布什的社会福音运动;社会服务和慈善机构的建立:简•亚当斯的“赫尔之家”;
(2)市政改革:公用设施公有化;扩大(直接)民主:创制权、复决权和罢免权;城市经理制;
(3)州政府改革:罗伯特·拉福莱特与威斯康星州的改革;伍德罗·威尔逊与新泽西州的改革;查尔斯·休斯与纽约州的改革
(4)联邦政府的改革:
西奥多•罗斯福时期(1901-1909):监督垄断组织和反托拉斯;“公平施政”与解决劳资纠纷;保护自然资源保护;推动保护消费者立法。
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的“新自由”改革(1913-1917):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建立联邦贸易委员会;设立联邦储备银行;降低关税率;开征(联邦)个人收入所得税,实行累进税制。
22. 进步主义运动留下了哪些重要的思想遗产?
进步主义运动成就与局限性:
(1)规范了市场经济;
(2)政治方面扩大了(直接)民主;
(3)通过社会立法促进公平正义;
(4)建立有效能的政府(行政改革);
(5)局限性:在保障少数族裔权利和调整种族关系上无所作为。
进步主义运动的思想遗产:
(1)把国家带入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强调国家在规范市场经济、促进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
(2)对政治权力与自由的关系有了新的理解(政府的适当干预有利于维护个人自由);
(3)新的“社会正义”观念(“正义”不仅仅是保证机会均等,还包括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4)美国思想史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对传统自由主义的反思和新自由主义的萌芽;
23. 美国在一战前在外交中奉行的孤立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美国后来又为什么会卷入一战?
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的外交始终坚持不与任何国家(主要是欧洲列强)结盟,不卷入列强纷争。尽管自华盛顿提出著名的孤立主义外交原则之后,美国的外交政策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得更具进取性、进攻性和扩张性,但其不介入欧洲事务不与他国结盟的孤立主义宗旨却完全没有改变。
从中立到参战:调停、中立贸易与中立权利
参战的导火线:德国无限制潜艇战(1917年1月31日)与齐莫尔曼电报事件(1917年3月1日);
参战的目的:捍卫美国的荣誉、建立国际新秩序与领导世界。
24. 威尔逊在一战结束前后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一“新秩序”与欧洲的“旧秩序”什么不同?什么是威尔逊主义?
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与“新外交”:以道德原则取代权力原则(口惠而实不至),参见名词解释15.“十四点”(The Fourteen Points)
威尔逊主义——国际秩序的“美国化”:
(1)美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甚至领导世界;
(2)以自由主义改造国际秩序--自由国际主义(在民族国家层面建立民主政治、在世界经济层面实行开放的市场和自由贸易、在国际政治与安全层面推行集体安全原则)。20世纪在国际关系领域是“威尔逊的世纪”。
25.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为什么奉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
源自华盛顿时代的孤立主义的根源;对一战的幻灭感;对欧洲的厌恶(腐败、权力政治、没完没了的战争);相信孤立可以保障美国的安全。
26. 美国在二战结束前后试图建立一个什么的国际秩序?
(1)集体安全:建立普遍性的集体安全组织(联合国);
(2)自由贸易:建立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关贸总协定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固定汇率的国际货币体系。
(3)保障人权与促进社会正义:《联合国宪章》;
(4)民主化:对前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进行民主改造;
(5)大国合作与美国对世界的领导。
27. 二战结束时,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实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1)举世无双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硬实力)
1947年,美国生产世界制造业产品的50%,石油的62%,钢的57%,汽车的80%,谷物产量的1/3;出口贸易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2.4%;拥有世界黄金储备的74.5%(1948);
拥有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海、空军),垄断着核武器。
(2)强大的道义影响力(软实力):
战时国际声望:反法西斯联盟的领袖,《大西洋宪章》和“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美国的自由民主价值观: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和“大西洋宪章”
美国大众文化的影响力:电影、音乐、时尚。
对国际制度与国际组织的领导与控制:联合国、世行等
(3)美国领导世界决心的确立:国家实力与国际责任是一致的;美国利益已经遍及全球;为了美国的安全和利益,美国必须领导世界。
(4)美国的领导能力:东北部常青藤盟校培养的精英(理想主义、国际眼光);大批欧洲科学家移居美国
28. 冷战兴起的根源是什么?冷战与以往的世界性战争相比有什么特点?
根源:
(1)全球层面:国际权力格局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并向两极体系转变。(严格的两极体系出现,使安全困境加剧;轴心国战败导致大量的权力真空,美苏争相去填补;一些国家的政治动乱和经济重建,其取向直接影响国际权力的分配。
(2)国家层面:美苏两国之间根本对立的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不同的经济制度与安全需要;截然对立的意识形态冲突和竞赛;不同的国际秩序思想以及在重建国际秩序上的分歧)
(3)个人层面:斯大林和杜鲁门的个性
(4)技术层面:核武器的出现导致双方安全感的丧失。
冷战特点:
(1)冷战是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的敌对与冲突,是传统地缘政治意义上争取权势和利益的斗争。
(2)强烈意识形态色彩:冷战不仅是传统的地缘政治冲突,更是不同价值观、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冲突和竞赛。因此冷战本质上是一场争夺人心的战争。
(3)美苏之间非直接的、面对面的战争,而是代理人的战争。
(4)冷战比此前的历次战争都更具有总体战特征,敌对双方动员一切资源,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战胜对方。心理战和宣传战在冷战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29. 美国为什么会一步步卷入越南?越战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越南战争的根源:
(1)冷战意识形态和对越南革命性质的估计(多米诺骨牌理论):越南革命是中国共产主义扩张的一部分;越南是阻止中国模式民族解放运动成功和反叛乱的试验场。
(2)对美国无所不能的信仰和对越南人民的蔑视,即权力的傲慢。
(3)维持美国威望和力量的可信性:美国的强大和决心是世界秩序和自由世界安全的支柱
(4)国内政治对民主党政府的压力:麦卡锡主义的梦魇和担心50年代初“who lost China”的争论的重演。
(5)历史的教训:慕尼黑教训(一开始就应采取强硬政策,对侵略者不可姑息)
美国的错误认知:错误地估计了越南革命的性质(民族主义革命而非共产主义革命);多米诺骨牌理论的错误应用;越南的统一并没有壮大中国的力量。
越战对美国的影响:
(1)加速了美国霸权的衰落:帝国的“过分扩张”(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地位:70年代的经济危机(滞涨);削弱了美国的道义影响力;损害了美国全球战略利益:苏联利用美国深陷越战之机会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2)造成美国社会的巨大分裂和对美国理想的幻灭:反战运动(反对出兵干涉越南——1969.10.15日数百万人全国大游行;质疑美国对外政策的正义性和冷战的逻辑;要求在国内建立更加民主和平等的社会)
(3)美国社会出现所谓的“越战综合症”。
30. 1964、1965和1968年民权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64年民权法:禁止在公共场所实行种族隔离,授权司法部长对实行种族隔离的公共公共场所和公立学校提起诉讼;禁止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实行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和原籍的种族歧视;禁止在任何联邦计划(项目)或得到联邦援助的计划(项目)中实行种族歧视。
1965年民权法,又称选举权法:禁止在选民登记时进行文化测验或其它歧视性措施;授权司法部长选派联邦检察官监督选民登记。
1968年民权法,又称开放住房法:禁止在出售和出租公共和私人住房时实行种族歧视;伤害民权工作者以反联邦罪论处。
31. 20世纪50-60年代的民权运动如何改变美国?为什么称之为“民权革命”?
黑人民权运动促使美国国会通过一系列立法(即1964、1965和1968民权法),以及总统采取肯定性行动来落实黑人的平等权利,摧毁了南部种族隔离体系,即所谓的吉米·克劳制,保障了黑人的公民权利。(“民权革命”)
黑人民权运动也推动了其它弱势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特别是妇女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使公民权利思想深入人心。(“政治正确性”)。
对美国外交政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突出人权问题在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
黑人民权运动也推动了其它弱势群体争取自身权利的运动,特别是妇女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使公民权利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政治正确性”概念的提出)
之所以称之为“民权革命”是因为美国从最初保证“机会平等”的原则改为了保证事实和结果的平等。除国会立法外,约翰逊总统还通过行政命令使法律中规定的黑人权利得以切实落实,即“肯定性行动”计划。其含义是指“对黑人和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予以确认的行动”,以实现结果的平等。该计划实际上是对黑人的一种补偿措施。保证就业、教育、公共住房、联邦政府合同承包等领域的机会均等,受惠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族裔,还包括妇女,不仅通过总统的行政命令,也通过国会立法来实施肯定性行动。其实际结果就是需为黑人等少数族裔留出一定的名额,即出现预留制或配额制。
32. 为什么会发生水门事件?你认为水门事件是反映了美国宪政体制的漏洞还是说明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的效力?
冷战时期总统权力的急剧膨胀--“帝王般的总统职位”带来的“权力的傲慢”。
尼克松的个性:对权力的迷信和滥用
制度的漏洞还是制度的力量?
一种观点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有漏洞,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制度,它能产生像尼克松那样滥用权力的总统。
相反的观点认为:水门事件说明了美国宪政体制和新闻自由原则的有效性:(1)联邦法院和国会对总统滥用职权进行了有效的制约(“难于同时腐蚀联邦政府的三个部门”(2)《华盛顿邮报》首先披露了这一事情,构成重大舆论压力,导致国会调查。两位报道的记者成为英雄,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奖。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团队出品
更多资料点击历史学考研资料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