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先秦--隋唐)
先秦时期
黄帝时期 |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杀蚩尤 |
帝尧时期 | 尧命羲和观测天象,制定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 |
帝舜时期 | 禹治水成功 |
约公元前22世纪夏禹时期 | 夏朝开始。禹会诸侯于涂山。以铜为兵。铸九鼎。画九州。作禹刑 |
约公元前22世纪启时期 | 启袭禹帝位,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 |
约公元前22世纪太康时期 | 太康无道失国,死后后羿因夏民以代夏政,夺取王位 |
约公元前22世纪少康时期 | 少康复国 |
约公元前22世纪桀时期 | 汤伐夏桀,战于鸣条,夏朝灭亡 |
约公元前17世纪商汤时期 | 汤盟诸侯于景亳,即天子之位。商朝开始。大城于亳 |
约公元前17世纪太甲时期 | 太甲暴虐,伊尹放之于桐宫,自摄行政 |
约公元前17世纪盘庚时期 | 盘庚迁都于殷 |
约公元前17世纪武丁时期 | 武丁举傅说为相,国大治 |
约公元前17世纪帝辛时期 | 帝辛(纣)伐东夷 |
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时期 | 周朝开始。周武王置三监,分封诸侯 |
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时期 | 周公摄政。三监叛,周公东征,平之 |
约公元前11世纪康王时期 | 周康王盟诸侯于酆宫 |
约公元前11世纪昭王时期 | 十六年,周昭王南征楚荆 |
约公元前11世纪穆王时期 | 周穆王西征、北征,伐徐 |
约公元前11世纪共王元年 | 周共王灭密 |
约公元前11世纪夷王二年 | 蜀人、吕人来献琼玉 |
前841年共和元年 | 周厉王暴虐,国人相与叛,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
前828年共和十四年 | 厉王死于彘。召公、周公立太子静为王,是为周宣王 |
前824年宣王四年 | 秦仲伐西戎,为戎所杀。复召仲子秦庄公伐西戎,破之 |
前797年宣王三十一年 | 遣兵伐太原戎,不克 |
前792年宣王三十六年 | 伐条戎、奔戎,周师败绩 |
前789年宣王三十九年 | 伐姜氏之戎,战于千亩,周师败绩 |
前780年幽王二年 | 泾水、渭水、洛水三川竭,岐山崩 |
前771年幽王十一年 | 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周幽王,杀之于骊山下,西周亡 |
前770年平王元年 | 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开始。周平王自镐京东迁洛邑。自是年起史称东周 |
前760年平王十一年 | 晋文侯杀携王余臣,周二王并立局面结束 |
前753年平王十八年 | 秦初有史以纪事 |
前750年平王二十一年 | 秦文公伐戎,戎败,文公收周余民而有之。地至岐,岐以东献于周 |
前722年平王四十九年 | 今传鲁国编年史《春秋》记事开始 |
前707年桓王十三年 | 秋,蔡、卫、陈之师从桓王伐郑,战于繻葛,周师败绩 |
前704年桓王十六年 | 夏,楚伐随,败之。楚熊通自立为武王。楚始开濮地而有之 |
前689年庄王八年 | 楚始都郢 |
前685年庄王十二年 | 齐桓公即位,以管仲为相,定士、农、工、商四民之居,行国、野之制 |
前684年庄王十三年 | 春,齐伐鲁,战于长勺,齐败 |
前681年釐王元年 | 齐桓公始盟诸侯。春,会宋、陈、蔡、邾之君于北杏 |
前679年釐王三年 | 春,齐桓公会宋、陈、卫、郑之君于鄄。齐始霸 |
前677年釐王五年 | 秦徙都于雍 |
前675年惠王二年 | 周蒍国等五大夫奉王子颓以伐惠王,惠王出奔。立王子颓为王 |
前673年惠王四年 | 夏,郑、虢同伐王子颓,杀之。惠王复位 |
前664年惠王十三年 | 冬,齐伐山戎以救燕 |
前660年惠王十七年 | 冬,狄人伐卫,杀卫懿公 |
前658年惠王十九年 | 夏,晋假道于虞以伐虢,取都下阳。虢徙都上阳 |
前656年惠王二十一年 | 齐桓公率诸侯之师伐楚,与楚盟于召陵 |
前655年惠王二十二年 | 晋复假道于虞以伐虢,灭虢、虞 |
前651年襄王元年 | 九月,齐桓公盟诸侯于葵丘 |
前649年襄王三年 | 夏,王子带召杨拒、泉皋、伊雒之戎攻王城,秦、晋伐戎以救周 |
前645年襄王七年 | 秦、晋战于韩原,晋败,秦获晋惠公以归。晋于是作爰田,作州兵 |
前638年襄王十四年 | 十一月,宋、楚之师战于泓,宋败 |
前636年襄王十六年 | 春,晋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
前635年襄王十七年 | 四月,晋文公纳周襄王于王城,杀王子带 |
前633年襄王十九年 | 冬,晋作三军 |
前632年襄王二十年 | 城濮之战。夏四月己巳,晋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师于城濮。襄王命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盟诸侯于践土 |
前627年襄王二十五年 | 夏四月辛巳,晋及姜戎败秦师于殽 |
前625年襄王二十七年 | 春二月甲子,晋师与秦师战于彭衙,秦师败绩 |
前624年襄王二十八年 | 夏,秦师渡河伐晋,取王官及郊 |
前623年襄王二十九年 | 秦伐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
前613年顷王六年 | 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于北斗 |
前606年定王元年 | 春,楚庄王伐陆浑之戎,至雒,观兵于周郊,问鼎之大小轻重 |
前602年定王五年 | 黄河改道 |
前597年定王十年 | 邲之战。夏六月乙卯,晋师与楚师战于邲,晋败 |
前594年定王十三年 | 秋,鲁初税亩 |
前590年定王十七年 | 春三月,鲁作丘甲 |
前588年定王十九年 | 十二月甲戌,晋作六军 |
前575年简王十一年 | 鄢陵之战。夏六月甲午,晋、楚之师战于鄢陵,楚败 |
前562年灵王十年 | 正月,鲁季武子作三军,使孟孙、叔孙、季孙三氏各属一军 |
前551年灵王二十一年 | 孔子生于鲁 |
前548年灵王二十四年 | 冬,楚□掩治赋 |
前546年灵王二十六年 | 秋七月辛巳,宋大夫向戌倡弭兵,请晋、楚等国盟于宋 |
前543年景王二年 | 冬十月,郑子产为政 |
前538年景王七年 | 秋,郑子产作丘赋 |
前537年景王八年 | 春正月,鲁三桓季孙、叔孙、孟孙四分公室,季氏择二,叔孙、孟孙各一 |
前536年景王九年 | 三月,郑铸刑书 |
前532年景王十三年 | 五月,齐陈桓子逐栾氏、高氏,陈氏始大 |
前529年景王十六年 | 夏,楚公子比等攻入郢都,楚灵王死。公子弃疾即位,是为楚平王 秋七月丙寅,晋以甲车四千乘治兵于邾南。八月甲戌,盟诸侯于平丘 |
前520年景王二十五年 | 周景王卒,王子猛立,王子朝与猛争王位,猛卒。王子匄立,是为敬王 |
前517年敬王三年 | 鲁三桓逐昭公,昭公出奔于齐 |
前516年敬王四年 | 冬,晋师助敬王伐王子朝,朝等奉周之典籍奔楚 |
前514年敬王六年 | 吴王阖闾召伍员为行人而与谋国事,筑吴城 |
前513年敬王七年 | 冬,晋赵鞅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 |
前506年敬王十四年 | 冬十一月庚午,吴师与楚师战于柏举,楚败,庚辰,吴师入郢 |
前505年敬王十五年 | 六月,楚申包胥以秦师救楚,吴师败 |
前496年敬王二十四年 | 夏五月,吴师与越师战于檇李,吴败 |
前494年敬王二十六年 | 春,吴师与越师战于夫椒,越 败。勾践以甲楯五千保于 会稽 |
前493年敬王二十七年 | 八月,晋赵鞅誓师,与郑师战于铁,郑败 |
前486年敬王三十四年 | 秋,吴城邗。开邗沟,沟通江淮 |
前484年敬王三十六年 | 五月甲戌,齐师与吴师战于艾陵,齐败 |
前483年敬王三十七年 | 春正月,鲁用田赋 |
前482年敬王三十八年 | 秋七月辛丑,吴王夫差会诸侯于黄池 |
前479年敬王四十一年 | 孔子卒 |
前479年敬王四十四年 | 冬,周敬王卒。子仁立,是为元王。春秋时期结束 |
前475年元王元年 | 战国时期开始 |
前473年元王三年 | 冬,越灭吴,勾践会齐、晋诸侯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命勾践为伯 |
前468年定王元年 | 八月,鲁三桓攻哀公 |
前458年定王十一年 | 晋智、赵、韩、魏四卿共灭范氏、中行氏 |
前453年定王十六年 | 晋赵、韩、魏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领地 |
前445年定王二十四年 | 魏文侯即位。其在位期间任用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 |
前441年定王 二十八年 | 周定王卒,长子去疾立,是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杀哀王而自立,是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杀思王而自立,是为考王 |
前408年威烈王十八年 | 秦初租禾 |
前403年威烈王二十三年 | 周威烈王命赵、韩、魏列为诸侯 |
前391年安王十一年 | 齐田和迁齐康公于海上,田和遂有齐国 |
前381年安王二十一年 | 楚悼王卒。其在位期间任用吴起在楚国变法。是年,吴起被害 |
前378年安王二十四年 | 秦初为市 |
前375年烈王元年 | 秦为户籍相伍 |
前367年显王二年 | 赵与韩分周为二,称西周、东周 |
前356年显王十三年 | 秦商鞅变法 |
前353年显王十六年 | 魏师拔赵都邯郸。齐师救赵,败魏师于桂陵 |
前350年显王十九年 | 秦徙都咸阳。并以小邑为大县。为田开阡陌 |
前348年显王二十一年 | 秦初为赋 |
前344年显王二十五年 | 魏国率先称王,魏惠王会诸侯于逢泽,率诸侯朝见周天子 |
前341年显王二十八年 | 马陵之战。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师败魏师于马陵 |
前339年显王三十年 | 屈原生于楚 |
前328年显王四十一年 | 秦设相国,以张仪为相(相邦) |
前320年慎靓王元年 | 齐威王卒,子宣王立。宣王在位期间,齐稷下学士复盛 |
前318年慎靓王三年 | 魏、赵、韩、燕、楚五国合纵攻秦,秦迎战于函谷关,秦胜 |
前317年慎靓王四年 | 秦败韩、赵、魏师于修鱼 |
前316年慎靓王五年 | 秦司马错伐蜀,灭之 |
前314年赧王元年 | 燕国大乱,齐匡章伐燕,破之,杀燕王哙、子之 |
前312年赧王三年 | 秦攻楚,大破楚师于丹阳 |
前309年赧王六年 | 秦初置丞相,以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 |
前307年赧王八年 | 赵武灵王始行胡服骑射 |
前299年赧王十六年 | 楚怀王受骗入秦,被秦王扣留。楚人立太子为王,是为顷襄王 |
前296年赧王十九年 | 赵灭中山 |
前293年赧王二十二年 | 韩、魏攻秦,秦白起败之于伊阙 |
前286年赧王二十九年 | 齐灭宋 |
前284年赧王三十一年 | 乐毅率燕、赵、秦、韩、魏五国之师破齐,攻入临淄 |
前279年赧王三十六年 | 秦与赵会于渑池 |
前278年赧王三十七年 | 秦白起拔楚都郢,楚顷襄王退保于陈城 |
前275年赧王四十年 | 秦相魏冉攻魏至大梁 |
前273年赧王四十二年 | 赵、魏攻韩,秦救之,败赵、魏之师于华阳 |
前266年赧王四十九年 | 范雎相秦 |
前260年赧王五十五年 | 秦白起败赵师于长平,是为长平之战 |
前259年赧王五十六年 | 秦攻赵,围邯郸 |
前257年赧王五十八年 | 魏信陵君无忌救赵,秦围邯郸乃解 |
前256年赧王五十九年 | 秦灭西周。周赧王卒,秦取九鼎宝器 |
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 | 燕攻赵,为赵廉颇所败 |
前249年庄襄王元年 | 吕不韦相秦 |
前247年庄襄王三年 | 秦蒙骜攻魏,魏信陵君无忌率五国兵败蒙骜于河外 |
前241年秦王政六年 | 赵庞煖率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至蕞,秦败之 |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 | 四月,秦王政亲理国事。长信侯嫪毐作乱,秦王平之 |
前233年秦王政十四年 | 秦桓齮攻赵,赵李牧败秦师于肥 |
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 | 秦攻赵,赵李牧败之 |
前231年秦王政十六年 | 秦初令男子书年 |
前230年秦王政十七年 | 秦内史腾攻韩,虏韩王安,韩亡 |
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 | 秦王翦攻赵,虏赵王迁。赵公子嘉奔代,自立为代王 |
前227年秦王政二十年 | 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未遂被杀 |
前226年秦王政二十一年 | 秦王翦攻燕,拔燕都蓟。燕王喜迁都辽东 |
前225年秦王政二十二年 | 秦王贲攻魏,虏魏王假,魏亡 |
前224年秦王政二十三年 | 秦王翦攻楚,破楚师于蕲 |
前223年秦王政二十四年 | 秦王翦破楚国,虏楚王负刍,楚亡 |
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 | 秦王贲攻燕辽东,虏燕王喜,燕亡 |
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 | 秦将王贲攻齐,入临淄,俘齐王田建,齐亡。至此,秦统一六国。战国时期结束。秦王嬴政建立起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自称"始皇帝",以建亥月十月为岁首,更名民曰黔首。以全国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废分封诸侯之制。统一度量衡,定币制,车同轨,书同文。徙六国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 |
前220年秦始皇二十七年 | 全国筑驰道,东通燕、齐,南达吴、楚 |
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 | 秦始皇东巡,封禅泰山,立石颂德 |
前216年秦始皇三十一年 | 使黔首自实田,即令百姓 自己申报土地 |
前215年秦始皇 三十二年 | 蒙恬率兵三十万北攻匈奴 |
前214年秦始皇 三十三年 | 略取南越陆梁地,置三郡 |
前213年秦始皇 三十四年 | 用丞相李斯议,下令焚书 |
前212年秦始皇 三十五年 | 坑杀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余 人于咸阳 |
前210年秦始皇 三十七年 | 始皇巡游,七月,死于沙丘。 李斯、赵高立始皇少子胡 亥为二世皇帝。九月,葬 始皇于骊山 |
前209年秦二世元年 | 七月,陈胜、吴广起义于蕲县大泽乡,旋入陈,陈胜称王,号张楚。九月,刘邦起兵于沛,称沛公。项梁与兄子羽起兵于吴。是后,齐、赵、燕、魏等六国后裔也纷纷起兵反秦 |
前208年秦二世二年 | 陈胜为御者庄贾所杀 |
前207年秦二世三年 | 项羽率军渡漳河救赵,于巨鹿大破秦军,是为巨鹿之战 |
前206年 汉王元年 | 十月,刘邦至霸上,秦王子婴降,秦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 |
前203年汉王四年 | 初定算赋 |
前202年汉王五年 | 十二月,刘邦率兵围项羽于垓下,羽突围走乌江,自刎死 |
两汉三国南北朝
前202年汉高帝五年 | 二月,刘邦称帝,是为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都洛阳 |
前201年汉高帝六年 | 始封同姓王 |
前200年汉高帝七年 | 十月,汉高帝自将击匈奴于平城,被围于白登 |
前198年汉高帝九年 | 高帝取"家人子"为公主,以妻单于,与匈奴结和亲,并开关市 |
前196年汉高帝十一年 | 遣陆贾使南越,册封赵佗为南越王 |
前195年汉高帝十二年 | 四月,高帝死。皇太子盈嗣位,是为孝惠皇帝 |
前193年汉惠帝二年 | 萧何死,曹参代为相国,沿袭成规,无所变更 |
前192年汉惠帝三年 | 封闽越君摇为东海王,都东瓯 |
前188年汉惠帝七年 | 八月,惠帝死。皇太子恭嗣位,是为少帝。高皇后吕氏临朝称制 |
前184年汉高后四年 | 四月,吕后杀少帝。五月,立恒山王刘义为帝,更名弘 |
前180年汉高后八年 | 七月,吕后死。陈平、周勃等平定吕氏之乱,迎高帝子代王恒为帝,是为太宗孝文皇帝 |
前167年汉文帝十三年 | 五月,除肉刑,以笞刑代之 |
前157年汉文帝后七年 | 六月,文帝死。皇太子启嗣位,是为孝景皇帝 |
前156年汉景帝元年 | 五月,复收民田半租,三十税一,是后为定制 |
前155年汉景帝二年 | 令男子二十始傅 |
前154年汉景帝三年 | 正月,吴、楚等七诸侯王起兵反,史称"吴楚七国之乱",旋平定 |
前141年汉景帝后三年 | 正月,景帝死。皇太子彻嗣位,是为汉武帝刘彻。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
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 | 董仲舒对策,请黜刑名,崇儒术。丞相卫绾请黜所举贤良之为申、韩非、苏秦、张仪之言者,报可 |
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 | 郎张骞应募出使西域 |
前134年汉武帝元光元年 | 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察举制确立 |
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 | 六月,以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护李广等四将军兵,发车骑材官三十余万,诱击匈奴,无功 |
前130年汉武帝元光五年 | 汉通西南夷。正月,使唐蒙通夜郎,置犍为郡,使司马相如等通邛、筰、冉駹、斯榆,置十余县 |
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 | 春,匈奴入上谷、渔阳,遣卫青等击之,逐匈奴白羊、楼烦王,取河南地,置朔方郡 |
前124年汉武帝元朔五年 | 春,匈奴右贤王数侵扰朔方,遣卫青将三万骑,护四将军兵,又别遣两将军,凡十余万人击之,大胜 |
前123年汉武帝元朔六年 | 二月,大将军卫青统六将军击匈奴。四月,复击之 |
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 | 三月,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击匈奴。夏,复与三将军将三万骑击之。秋,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其众四万余人降汉。徙匈奴 |
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 | 春,卫青、霍去病各将五万骑分道击匈奴。霍去病深入两千余里,获七万余级,封狼居胥山,是后匈奴远徙,漠南无王庭 |
前118年汉武帝元狩五年 | 罢三铢钱,铸五铢钱 |
前115年汉武帝元鼎二年 | 张骞使匈奴还,西域始通于汉。此后,丝绸之路愈加畅通 |
前114年汉武帝元鼎三年 | 下令告缗,杨可主其事 |
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 | 禁郡国铸钱,改铸新五铢钱,名"三官钱",此后五铢钱作为主要铸币行用几百年 |
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 | 四月,发兵十余万击南越 |
前111年汉武帝元鼎六年 | 平南越,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 |
前110年汉武帝元封元年 | 桑弘羊主持推行均输、平准 |
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 | 朝鲜尼谿相参杀朝鲜王卫右渠降汉, 置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 |
前106年汉武帝元封五年 | 设十三部刺史。冬,置朔方、交趾、冀、幽、并、兖、 徐、 |
前105年汉武帝元封六年 | 以宗室女细君为公主,与乌孙王和亲 |
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 | 造《太初历》,用夏正,以建寅月(正月)为岁首 |
前102年汉武帝太初三年 | 李广利再次西征,攻克大宛国都,从此大宛服属汉朝 |
前100年汉武帝天汉元年 | 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羁留匈奴十九年,仗汉节,以牧羊为生,不为屈服 |
前98年汉武帝天汉三年 | 桑弘羊主持初行酒榷 |
前95年汉武帝太始二年 | 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注渭水。依其议,渠成,名白渠 |
前92年汉武帝征和元年 | 巫蛊事起 |
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 | 二月,武帝死。皇太子弗陵嗣位,是为汉昭帝刘弗陵。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等受遗诏共领尚书事辅政 |
前81年汉昭帝始元六年 | 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问民间疾苦,言者皆请罢盐、铁、酒酤、均输官,桑弘羊与之辩难,盐铁之议起后桓宽集论辩之辞为《盐铁论》。七月,诏罢郡国榷酤和关内铁官 |
前80年汉昭帝元凤元年 | 燕王刘旦与上官桀等谋反,事发,旦自杀,桀等族诛 |
前77年汉昭帝元凤四年 | 遣平乐监傅介子至楼兰,刺杀其王安归,更立王弟尉屠耆,改国名为鄯善,迁都扜泥城 |
前74年汉昭帝元平元年 | 昭帝死,霍光等迎昌邑王刘贺嗣位,立二十七日被废。七月, 迎武帝曾孙询嗣位, 是为汉宣帝刘询 |
前61年汉宣帝神爵元年 | 遣赵充国等将兵击西羌,获万余人 |
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 | 匈奴日逐王降汉。郑吉为西域都护,治乌垒城。匈奴罢西域僮仆都尉。匈奴单于遣使献于汉 |
前57年汉宣帝五凤元年 | 七月,匈奴五单于争立,国内大乱,分裂为东、西两部 |
前54年汉宣帝五凤四年 | 正月,纳大司农中丞耿寿昌奏言,令边郡普遍设置常平仓 |
前53年汉宣帝甘露元年 | 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及郅支单于各遣子入侍 |
前51年汉宣帝甘露三年 | 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抵长安,觐见汉宣帝 |
前49年汉宣帝黄龙元年 | 十二月,宣帝死,皇太子奭嗣位,是为汉元帝刘奭 |
前48年汉宣帝初元元年 | 置戊己校尉于车师,使管理屯田和防务 |
前36年汉宣帝建昭三年 | 秋,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等矫制发兵攻入康居,杀匈奴郅支单于 |
前33年汉宣帝竟宁元年 | 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以后宫女王嫱(字昭君)赐之,单于以为宁胡阏氏 |
前8年汉成帝绥和元年 | 四月,置三公官,以大司马骠骑将军为大司马,罢将军官,御史大夫为大司空,皆增俸如丞相 |
前7年汉成帝绥和二年 | 三月,成帝死。四月,皇太子欣嗣位,是为汉哀帝刘欣 |
前5年汉哀帝建平二年 | 四月,罢大司空官,复置御史大夫,大司马冠将军号如故 |
前1年汉哀帝元寿二年 | 五月,正三公官,分职。大司马仍不以冠将军,掌兵事;丞相为大司徒,掌民事;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掌水土事 |
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 | 二月,王莽进位太傅,加号"安汉公" |
2年汉平帝元始二年 | 是岁,全国有户一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垦田八百二十七万零五百三十顷 |
4年汉平帝元始四年 | 王莽号"宰衡",位上公 |
5年汉平帝元始五年 | 十二月,王莽毒死平帝,居摄践祚,称"假皇帝",民臣称之为"摄皇帝" |
6年王莽居摄元年 | 三月,王莽立广戚侯子婴为皇太子,号"孺子" |
8年王莽居摄三年 | 十一月戊辰,王莽即真天子位,定国号曰"新"。以 |
9年新始建国元年 | 正月,废孺子刘婴为定安公 |
10年新始建国二年 | 颁行五均六筦 |
17年新天凤四年 | 新市人王匡率饥民起义,据绿林山,后号"绿林军" |
18年新天凤五年 | 琅邪人樊崇率众起义于莒,后号"赤眉军" |
22年新地皇三年 | 刘縯、刘秀聚众起事于舂陵 |
23年新地皇四年 | 二月,绿林军新市、平林部立刘玄为帝,建元更始 |
25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 | 六月,刘秀称皇帝于鄗,建元建武,是为汉光武帝刘秀 |
30年汉光武帝六年 | 十二月,减田租,三十税一 |
30年汉光武帝六年 | 十二月,减田租,三十税一 |
39年汉光武帝十五年 | 诏州郡检核田数、户口、年纪 |
40年汉光武帝十六年 | 交趾麊泠县雒将女征侧与妹征贰起事,称王 |
42年汉光武帝十八年 | 罢州牧,置刺史 |
43年汉光武帝十九年 | 伏波将军马援大破征侧、征贰,岭南悉定 |
48年汉光武帝二十四年 | 十月,匈奴薁鞬日逐王自立为单于,是为南单于,率漠南八部归降于汉。自是匈奴分为南北 |
49年汉光武帝二十五年 | 南匈奴单于遣使称藩 |
51年汉光武帝二十七年 | 诏司空、司徒并去"大",改大司马为太尉 |
56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 宣布图谶于天下,谶纬之学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 |
57年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 | 正月,倭奴国来贡,汉赐以"汉倭奴国王"之印 |
65年汉明帝永平八年 | 楚王刘英奉缣帛赎罪,诏还之,以助供养伊蒲塞,是为中国人崇信佛教见于记录之始 |
73年汉明帝永平十六年 | 窦固击匈奴,至天山,取伊吾庐地,置宜禾都尉,因遣假司马班超使西域,西域与汉绝六十五年,至是复通 |
75年汉明帝永平炟十八年 | 八月,明帝死,皇太子炟嗣位,是为汉章帝刘炟 |
79年汉章帝建初四年 | 十一月,白虎观会议。诏诸儒会于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 |
88年汉章帝章和二年 | 正月,章帝死,皇太子肇嗣位,是为汉和帝刘肇 |
89年汉和帝永元元年 | 春,邓训大破诸羌,略定陇右 |
91年汉和帝永元三年 | 窦宪大破北单于于金微山,北单于遁,其弟於除鞬自立为单于,款塞请降 |
92年汉和帝永元四年 | 和帝与宦官郑众定议,诛大将军窦宪,众以功封侯,是为宦官用权之始 |
105年汉和帝永元十七年 | 和帝死,少子隆以皇太子嗣位,是为汉殇帝刘隆,皇太后邓氏临朝称制 |
106年汉殇帝延平元年 | 八月,殇帝死。迎清河王子祜嗣位,是为汉安帝刘祜 |
123年汉安帝延光二年 | 以班勇为西域长史,率兵出屯柳中 |
125年汉安帝延光四年 | 三月,安帝死,以北乡侯刘懿嗣位。十月,懿死。十一月,中常侍孙程等拥立废太子济阴王保,是为汉顺帝刘保 |
144年汉顺帝汉安三年 | 八月,顺帝死。皇太子炳嗣位,是为汉冲帝刘炳,皇太后梁氏临朝称制 |
145年汉冲帝永嘉元年 | 正月,冲帝死,大将军梁冀立勃海王鸿子缵嗣位,是为汉质帝刘缵 |
146年汉质帝本初元年 | 六月,梁冀鸩杀质帝,迎蠡吾侯刘志嗣位,是为汉桓帝刘志,皇太后梁氏仍临朝 |
159年汉桓帝延熹二年 | 八月,收梁冀大将军印绶,冀及其妻皆自杀 |
165年汉桓帝延熹八年 | 初令郡国有田者,按亩敛税,每亩十钱 |
166年汉桓帝延熹九年 | 党锢事件发生。司隶校尉李膺等两百余人被称为党人,下狱考治,太尉陈蕃被罢免 |
167年汉桓帝延熹十年 | 十二月,桓帝死,皇太后窦氏迎解渎亭侯刘宏嗣位,是为汉灵帝刘宏,皇太后临朝称制 |
169年汉灵帝建宁二年 | 诏将党人赦归乡里,禁锢终身,不得做官 |
175年汉灵帝熹平四年 | 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是为熹平石经 |
176年汉灵帝熹平五年 | 诏州郡更考党人,门生、故吏、父子兄弟在位者皆免官禁锢,爰及五属 |
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 | 二月,张角率众起义,因义军皆戴黄巾,故称黄巾起义 |
189年汉灵帝中平六年 | 四月, 灵帝死。皇子辩嗣位,是为汉少帝刘辩 |
190年汉献帝初平元年 | 正月,关东州郡起兵,推袁绍为盟主,讨董卓 |
192年汉献帝初平三年 | 四月,司徒王允等杀董卓 |
196年汉献帝建安元年 | 曹操迎献帝于许,开始许下屯田 |
197年汉献帝建安二年 | 袁术称帝于寿春 |
199年汉献帝建安四年 | 袁绍消灭幽州公孙瓒,占有幽、冀、青、并四州 |
200年汉献帝建安五年 | 十月,曹操破袁绍于官渡,是为官渡之战 |
204年汉献帝建安九年 | 曹操平定河北后,颁布户调令,户征绢两匹、绵两斤,称户调 |
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 | 曹操出卢龙塞,远征乌桓,乌桓败绩 |
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 六月,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曹操进位丞相,挥 |
211年汉献帝建安十六年 | 曹操自将兵进入关中,驱逐韩遂、马超 |
215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年 | 曹操征降汉中张鲁,统一北方 |
216年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 | 曹操进号魏王 |
219年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 | 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自立为汉中王 |
220年魏文帝黄初元年 | 正月,曹操死,子丕袭爵,嗣为丞相。十月,曹丕称帝,是为魏文帝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汉亡。建国号魏,都洛阳 |
221年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 | 刘备称帝,是为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都成都,以诸葛亮为丞相。刘备率兵东进,攻孙权 |
222年蜀汉昭烈帝章武二年 | 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被火攻击溃,是为夷陵之战。刘备败退白帝城 |
223年蜀汉昭烈帝章武三年 | 刘备死,太子禅继位,是为蜀后主刘禅,诸葛亮辅政。遣邓芝使吴修好,共抗曹军 |
224年魏文帝黄初五年 | 魏文帝攻吴,至广陵,临江而还 |
225年蜀后主建兴三年 | 诸葛亮平南中 |
226年魏文帝黄初七年 | 魏文帝死,子叡继位,是为魏明帝曹叡 |
227年蜀后主建兴五年 | 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上表请伐魏 |
228年蜀后主六年 | 诸葛亮兵出祁山攻魏,魏破蜀先锋马谡于街亭。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不克 |
229年吴大帝黄龙元年 | 吴王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孙权,国号吴,迁都建业 |
230年吴大帝黄龙二年 | 吴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过海达夷洲 |
231年蜀后主建兴九年 | 诸葛亮出祁山攻魏,造"木牛"运粮 |
234年蜀后主建兴十二年 | 诸葛亮由斜谷攻魏,屯五丈原,卒于军 |
237年吴大帝吴嘉禾六年 | 山越出山。吴将诸葛恪经过三年围困,使十万山越出山,其中得甲士四万 |
238年魏明帝景初二年 | 司马懿攻辽东,杀公孙渊于襄平 |
239年魏明帝景初三年 | 魏明帝死,齐王芳即帝位,太尉司马懿、宗室曹爽辅政 |
241年魏齐王正始二年 | 魏邓艾兴淮南屯田,开渠三百余里,溉田两万顷 |
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 |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杀曹爽、何晏,遂专魏政 |
251年魏齐王嘉平三年 | 魏都督扬州诸军事王凌于淮南起兵反司马懿,兵败被擒自杀 |
252年吴大帝太元二年 | 孙权死,太子亮即位 |
253年吴会稽王建兴二年 | 吴孙峻杀诸葛恪,任丞相、大将军,督中外诸军事,专吴朝政 |
254年魏齐王嘉平六年 | 魏司马师废曹芳,立高贵乡公曹髦 |
255年魏高贵乡公正元二年 | 魏镇东将军毋丘俭在寿春起兵讨司马师,失败被杀 |
257年魏高贵乡公甘露二年 | 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起兵讨司马昭,次年失败被杀 |
258年蜀后主景耀元年 | 蜀宦官黄皓开始擅权 |
260年魏高贵乡公甘露五年 | 曹髦率军讨司马昭失败被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是为魏元帝曹奂 |
263年魏元帝景元四年 | 司马昭命邓艾、钟会攻蜀,后主降,蜀亡 |
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 | 魏罢屯田官,诸典农官皆为郡守、县令 |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 | 八月,司马昭死,子司马炎继相国、晋王位。十二月,废魏主,称帝,是为晋武帝司马炎,国号晋,都洛阳。大封宗室诸王 |
266年晋武帝泰始二年 | 晋罢农官,所统悉属郡县。至此,曹魏屯田前后七十年 |
268年晋武帝泰始四年 | 扶南、林邑遣使至晋 |
275年晋武帝咸宁元年 | 中原大疫,洛阳死者以万数 |
279年晋武帝咸宁五年 | 晋以贾充为大都督,大举分道伐吴 |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 | 晋灭吴,统一全国。颁布户调式,包括占田课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户调征收时,按九品混通的原则 |
281年晋武帝太康二年 | 汲郡战国墓中《竹书纪年》等竹简出土 |
290年晋惠帝永熙元年 | 晋惠帝立,立贾充之女贾南风为皇后(贾后),武帝杨皇后父杨骏辅政。以刘渊为匈奴五部大都督 |
291年晋惠帝元康元年 | 贾后杀杨骏,又杀汝南王亮及楚王玮;八王之乱开始 |
296年晋惠帝元康六年 | 氐人齐万年起兵于关中 |
298年晋惠帝元康八年 | 关中连年饥荒,巴氐豪酋李特率流民入蜀 |
299年晋惠帝元康九年 | 江统著《徙戎论》,提出将氐、羌等族徙离关中 |
300年晋惠帝永康元年 | 赵王伦杀贾后 |
301年晋惠帝永康二年 | 张轨据河西,求为凉州刺史 |
303年晋惠帝太安二年 | 李特入成都,旋为益州刺史罗尚所杀。特侄李雄再攻 |
304年晋惠帝永安元年 | 李雄称成都王,建成汉 |
305年晋惠帝永兴二年 | 张敏于历阳起兵称楚公,为陶侃所败 |
306年晋惠帝永兴三年 | 东海王越将领祁弘挟惠帝还洛阳。惠帝中毒死,弟炽继位,是为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 |
310年晋怀帝永嘉四年 | 刘渊死,太子和继位。刘聪杀和自立 |
311年晋怀帝永嘉五年 | 荆湘流民推杜弢为首,据长沙起义 |
313年晋怀帝永嘉七年 | 刘聪杀怀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司马邺 |
315年晋愍帝建兴三年 | 晋封拓跋猗卢为代王 |
316年晋愍帝建兴四年 | 刘曜进兵关中,愍帝降,被送至平阳,西晋亡 |
317年晋元帝建武元年 | 琅邪王司马睿即晋王位,史称东晋 |
318年晋元帝太兴元年 | 晋王睿称帝,是为晋元帝司马睿 |
319年晋元帝太兴二年 | 刘曜徙都长安,改国号赵,史称前赵 |
322年晋元帝永昌元年 | 王敦起兵武昌,攻入建康,还屯武昌,遥制朝政。元帝忧愤死,明帝即位,王导辅政 |
324年晋明帝太宁二年 | 明帝下令讨伐王敦,敦以兄含为元帅攻建康,敦病死,兵众溃散 |
327年晋成帝咸和二年 | 苏峻、祖约之乱爆发 |
329年晋成帝咸和四年 | 后赵出兵攻占上邽,杀太子熙,前赵亡 |
330年晋成帝咸和五年 | 东晋始行度田收租制,亩税三升 |
335年晋成帝咸康元年 | 后赵迁都于邺 |
337年晋成帝咸康三年 | 鲜卑慕容皝称燕王,建燕国,史称前燕 |
338年晋成帝咸康四年 | 鲜卑拓跋什翼犍继代王位,建代,定法律 |
341年晋成帝咸康七年 | 晋诏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 |
347年晋穆帝永和三年 | 桓温灭成汉 |
349年晋穆帝永和五年 | 后赵石虎称帝 |
350年晋穆帝永和六年 | 冉闵灭后赵,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
351年晋穆帝永和七年 | 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 |
352年晋穆帝永和八年 | 前燕慕容皝灭冉魏,遂在蓟称帝 |
354年晋穆帝永和十年 | 桓温北伐前秦,军至灞上,逼近长安,因缺粮退兵 |
356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 | 桓温第二次北伐,入洛阳,留兵戍守而还 |
357年晋穆帝升平元年 | 前秦苻坚即位,称大秦天王,汉人王猛辅政 |
361年晋穆帝五年 | 桓温派兵破燕军,取许昌 |
362年晋哀帝隆和元年 | 晋减田租,亩收二升 |
364年晋哀帝兴宁二年 | 庚戌土断。晋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 |
369年晋废帝太和四年 | 桓温率军五万北伐前燕,至枋头粮尽撤退大败 |
370年晋废帝太和五年 | 前秦灭前燕 |
376年晋孝武帝太元元年 | 前秦灭前凉、灭代 |
377年晋孝武帝太元二年 | 晋建北府兵 |
383年晋孝武帝太元八年 | 晋秦肥水之战,前秦大败,内部分崩 |
384年晋孝武帝太元九年 | 鲜卑慕容垂在荥阳称燕王,后燕始此 |
385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年 | 西燕慕容冲称帝,入长安 |
386年晋孝武帝太元十一年 | 鲜卑拓跋珪称代王,都盛乐,改称魏,北魏始此 |
394年晋孝武帝太元十九年 | 后燕慕容垂攻破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
395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年 | 北魏在参合陂大败后燕 |
397年晋安帝隆安元年 | 鲜卑秃发乌孤称西平王,筑廉川堡为都,南凉始此 |
398年晋安帝隆安二年 | 慕容德自立为燕王,史称南燕 |
399年晋安帝隆安三年 | 晋征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为兵,引起反对,孙恩起义爆发 |
400年晋安帝隆安四年 | 李暠自称凉公,都敦煌,西凉始此 |
401年晋安帝隆安五年 | 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称凉州牧,史称北凉 |
402年晋安帝元兴元年 | 孙恩攻临海,败死。妹夫卢循继统其众 |
403年晋安帝元兴二年 | 桓玄废晋安帝,自称帝,国号楚 |
404年晋安帝元兴三年 | 刘裕自京口起兵讨桓玄,玄挟安帝还江陵,后败死 |
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 | 刘毅破江陵,迎安帝还建康 |
407年晋安帝义熙三年 | 赫连勃勃称大夏天王,夏始此 |
409年晋安帝义熙五年 | 后燕亡。冯跋建立北燕 |
410年晋安帝义熙六年 | 刘裕破广固,南燕亡 |
411年晋安帝义熙七年 | 卢循败死,至此,孙恩、卢循起义遂告结束 |
412年晋安帝义熙八年 | 法显航海回国,次年至建康,著有《佛国记》 |
413年晋安帝义熙九年 | 刘裕主持"义熙土断" |
414年晋安帝义熙十年 | 西秦袭取乐都,秃发傉檀降,南凉亡 |
417年晋安帝义熙 十三年 | 刘裕北伐入长安,后秦亡 |
418年晋安帝义熙 十四年 | 赫连勃勃陷长安,称帝 |
420年宋武帝永初元年 | 刘裕废晋恭帝自立,是为宋武帝刘裕,国号宋,史称刘宋,南朝始此 |
421年宋武帝永初二年 | 宋武帝死,太子义符立,是为宋少帝刘义符 |
423年北魏太武帝泰常八年 | 北魏太武帝信用道士寇谦之,于平城起天师道场,道教大盛 |
424年宋少帝景平二年 | 宋少帝被废杀,宜都王刘义隆立,是为宋文帝刘义隆 |
431年宋文帝元嘉八年 | 夏灭西秦,北魏攻夏,夏主赫连定西迁,为吐谷浑所俘送魏,夏亡 |
436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二年 | 北魏灭北燕 |
439年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 | 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北魏统一北方,十六国结束,北朝始此 |
444年太武帝太平真君五年 | 太武帝禁私养沙门、巫觋,不得私立学校 |
445年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 | 盖吴起义 |
446年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 | 太武帝纳崔浩言,禁佛教,毁经像、塔寺,坑杀僧人 |
449年太武帝太平真君十年 | 太武帝大破柔然,收人户畜产百余万,柔然从此衰落 |
450年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 | 太武帝以修史"暴扬国恶"的罪名,杀司徒崔浩 |
453年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 太子劭杀宋文帝自立。刘骏立为孝武帝,杀劭 |
457年宋孝武帝大明元年 | 宋实行土断,流寓之人编入当地户籍 |
460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 | 柔然攻高昌,以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称王始此 |
462年宋孝武帝大明六年 | 祖冲之奏上《大明历》 |
465年北魏文成帝和平六年 | 魏献文帝即位,十二岁,丞相乙浑专权 |
466年北魏献文帝天安元年 | 冯太后临朝称制,立郡学,置博士、助教、生员 |
471年北魏献文帝皇兴五年 | 太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 |
476年北魏孝文 帝延兴六年 | 魏冯太后称太皇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
479年齐高帝建元元年 | 萧道成迫宋顺帝禅位,宋亡。道成称帝,是为齐高帝萧道成,国号齐 |
482年齐高帝建元四年 | 齐高帝死,太子赜即位,是为齐武帝萧赜 |
484年北魏太和八年 | 魏始"班禄",每户增调帛三匹、谷二斛九斗,以供百官之禄;另增调外帛二匹。给禄之后,赃满一匹者死 |
485年齐永明三年 | 唐寓之暴动 |
486年齐永明四年 | 唐寓之攻占钱塘,称帝,国号吴 |
494年北魏太和十八年 | 孝文帝发平城,迁都洛阳。诏禁士民胡服 |
495年北魏太和十九年 | 魏禁在朝廷讲鲜卑语;禁迁洛代人还葬北方。在洛阳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 |
496年北魏太和二十年 | 魏定族姓,改拓跋氏为元氏,其余鲜卑诸姓均改为汉姓。鲜卑八姓与汉四大姓同等 |
497年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 高昌王马儒为部下所杀,立麹嘉为王。高昌麹氏政权始此 |
500年齐永元二年 | 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 |
501年齐永元三年 | 齐南康王宝融在江陵即位,是为和帝 |
502年梁天监元年 | 萧衍为梁公、梁王,杀齐明帝诸子,称帝,是为梁武帝萧衍,国号梁,齐亡 |
506年梁天监五年 | 梁魏大战 |
507年梁天监六年 | 范缜发表《神灭论》 |
515年北魏延昌四年 | 孝明帝立,胡太后临朝称制 |
516年梁天监十五年 | 梁筑浮山堰城,引淮水灌寿阳。秋,堰坏,沿淮城戍村落十余万口漂流入海 |
523年北魏正光四年 | 怀荒镇民起义。破六韩拔陵率沃野镇兵民起义,杀镇将,六镇起义始此 |
528年北魏武泰元年 | 尔朱氏之乱 |
531年北魏普泰元年 | 高欢起兵讨尔朱氏,立元郎为帝,是为后废帝 |
532年北魏二年 | 高欢废节闵帝及后废帝,立元修为帝,是为孝武帝,自为大丞相 |
534年北魏永熙三年 | 高欢举兵向洛阳,孝武帝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入洛阳,立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魏从此分东西。东魏迁都于邺 |
535年西魏大统元年 | 西魏丞相宇文泰定新制二十四条。苏绰制定公文格式及计帐、户籍之法 |
541年西魏大统七年 | 宇文泰颁布六条诏书 |
547年东魏武定五年 | 东魏高欢死,子澄嗣。孝静帝被澄幽禁 |
548年梁太清二年 | 侯景之乱。侯景于寿阳起兵反梁,渡江直入建康,围台城 |
549年梁太清三年 | 侯景陷台城,梁武帝萧衍死,侯景立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 |
550年北齐天保元年 | 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是为齐文宣帝高洋,国号齐,都邺,史称北齐 |
551年梁大宝二年 | 侯景废简文帝,立萧栋,又废栋自立,国号汉 |
552年梁承圣元年 | 王僧辩、陈霸先克建康,侯景东逃 |
553年西魏废帝二年 | 西魏攻占益州 |
554年西魏恭帝元年 | 西魏陷江陵 |
555年梁绍泰元年 | 萧詧在江陵称帝,称藩西魏,史称后梁 |
556年西魏恭帝三年 | 西魏仿《周礼》建六官。宇文泰死,世子觉嗣,侄护统理军国事,岁末宇文护迫魏恭帝禅位,西魏亡 |
557年北周孝闵帝元年 | 宇文觉称天王,是为孝闵帝,北周建国。宇文护废觉,立 |
560年北周武成二年 | 宇文护废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宇文邕 |
561年北周保定元年 | 北周上番服役由八番改为十二番 |
564年北齐河清三年 | 北齐颁新律令。又重新颁布均田令 |
574年北周建德三年 | 周武帝禁佛、道两教,毁经、像,命沙门、道士还俗 |
575年北周四年 | 周大举攻齐,连战皆捷,旋退 |
577年北周六年 | 周武帝率兵入邺,北齐亡 |
579年北周大成元年 | 周宣帝传位于太子阐,是为静帝 |
580年北周大象二年 | 杨坚总国政,先后平定起兵反抗他的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