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史专题之世界近现代强国的兴衰沉浮

2017-05-26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一  世界强国的兴衰沉浮


(一)16世纪葡萄牙、西班牙盛极一时

1.16世纪盛极一时的是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尽管这两个国家是小国,但在开辟新航路方面走在了最前头。从新航路开辟到17世纪以前,西班牙和葡萄牙正是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2.自17世纪以后,西、葡两国的地位逐渐为荷、英、法等国所代替,其主要原因是:①荷、英、法在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时,本国资本主义工业也不断向上发展,而西、葡始终固守封建专制制度,国内经济不但没有发展,而且逐渐下降。②西、葡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金银,绝大部分都消耗在欧洲等地的战争中,或是消耗在王室和大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中。③西、葡两国所需的工业品要从英、荷、法等国输入,成为“黄金漏斗”;促进了英、荷、法等国经济的发展和西葡经济的衰落。

(二)17世纪荷兰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荷兰是17世纪的海上强国,独立前就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尼德兰地区,尤以其航海业、渔业和商业最为著名。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以后,荷兰执政威廉入主英国,从此,荷兰成为一个依附于英国的二等国家。

(三)英国的盛衰演变

一、英国

㈠崛起

1、过程:①16世纪末建立海上霸权(世界史上P19);

②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世界史上P31);

③19世纪中期英国掌握工业霸权(世界工厂);

——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世界史上P66)

2、原因:①对外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

②通过革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

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㈡世界霸主地位的逐步丧失

1、过程: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失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世界史上P107);

②一战后民放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帝国动摇;

③华盛顿会议美国取得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④二战后英唯美国马首是瞻(世界史下P55),殖民体系瓦解。

二战后,英国加入北约,50~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并加入欧共体

2、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结果: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速度放缓;

②美、德、日的崛起;

③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

④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体系崩溃。

国土相对较小,资源有限。

(三)法国的盛衰演变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殖民扩张、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有发展。

但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1789~1794年大革命的胜利,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拿破仑对内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进一步摧毁了封建旧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对外通过战争一再打败普、奥、俄、西等国,1810年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领土。法兰西第一帝国盛极一时。但帝国很快崩溃,莱比锡之战,法国失败,帝国开始瓦解;1814年3月反法联军进入巴黎,拿破仑退位,帝国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帝国覆灭原因是:①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困难。②后期的侵略战争使欧洲各国人民萌发了民族主义。③秩序稳定之后,军事独裁成为过时的体制。

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但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因下列因素受到阻碍:①中小企业长期大量存在,经营分散,新技术、新机器发明和推广比较困难。②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工业劳动力相对缺乏,市场不景气。③高利贷资本发达,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到19世纪晚期,法国工业的发展速度落后于美德,降到第四位。其原因有:①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狭窄。②小企业长期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③普法战争失败,割地、赔款。④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工业资本相对缺乏。

一战中,法国损失惨重,实力削弱。法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但却成为欧洲大陆上军事最强的国家。法国政府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才逐渐恢复;对外则竭力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其霸主地位恢复的原因有:凡尔赛和约体现了法国严厉削弱德国的要求。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而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利益,推行绥靖政策,欧洲霸主地位逐渐丧失。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法国败亡。二战后,法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靠美国的援助恢复经济,参加了北约和欧共体。

(五)美国霸主地位的确立

㈠过程:

⒈独立战争的影响(世界史上P53)

⒉美国内战的影响(世界史上P83)

⒊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影响(世界史上P65)(世界史上P105)P105、(世界史下P106——111)

⒋一战和华盛顿体系的确立(世界史下P18)

⒌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世界史下P28-29)

⒍二战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世界史下P56)

⒎美苏争霸——超级大国

⒏多极化趋势——唯一超级大国(世界史下P95)

㈡原因:

⒈民族独立

⒉国家统一

⒊民主政治(制度创新)

⒋科技进步、经济发展

(六)俄国、苏联的盛衰演变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由于1881年农奴制。改革是由封建农奴主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极不彻底,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到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其原因有:①农奴制的废除,不仅解放了劳动力,保证了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国内市场,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②俄国强占了大片殖民地,通过对殖民地的残酷掠夺,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条件利用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经验来发展自己的工业。④沙皇政府实行了扶植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⑤俄国疆域广大,资源丰富。

但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这为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这种政策的特点是在国家控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新经济政策改善和巩固了工农联盟,工农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适合苏俄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925年12月“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重点发展重工业;1927年12月“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的方针。1928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第三个五年计划因卫国战争爆发中断。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1937年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农业集体化。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二战后,从1946年起,开始执行“四五”计划,国内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0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940年的73%,农业总产值接近战前;1946年建成原子能反应堆;1949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50——80年代赫鲁晓夫、勃烈日列夫的改革相继失败,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民主社会主义”引起了人们的思想混乱。1990年,苏联局势更加动荡: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苏联的国民经济开始大滑坡,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苏共党内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公开化。1991年12月,强大的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七)德国的盛衰演变

三次崛起

⒈19世纪中期~一战前                          

 ①德国统一世界史上P85         →改变了欧洲格局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史上P93   英德矛盾激化→两大军事集团→一战

⒉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专政建立世界史下P30→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⒊二战后~90年代

①联邦德国崛起世界史下P62  →欧洲一体化(欧共体、欧盟);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

②德国统一世界史下P91

两次衰落⒈ 一战战败 《凡尔赛和约》(惩罚削弱)世界史下P15

⒉  二战战败 对德国的处置(世界史下P57)

统一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工业生产已超过英法等先进工业国家,跃居世界第二位。其原因有:①统一完成,开辟统一的国内市场。②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增加资金。③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补充资源。④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二战后,通过纽纶堡审判,彻底消灭了德国法西斯主义。联邦德国吸取历史教训,抓住机遇,发展经济。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时期。60年代初超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其发展原因有:①政治改革,社会形势稳定。②实行非军事化。③美国的扶持政策:保留德国雄厚的工业基础;马歇尔计划提供的经济援助。④政策切实可行、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⑤人民的素质和辛勤劳动。

1990年10月,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形式,德国再次实现统一。

(八)日本盛衰演变

⒈两次崛起

 ⑴19 世纪60年代至一战

①明治维新世界史上P90

②向帝国主义过渡世界史上P108

③一战大发战争财

→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⑵二战后世界史下P64 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亚太经合组织

⒉一次沉沦  二战战败;对日本的处置世界史下P57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了明冶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保留了较强的封建残余势力。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临国进行侵略扩张。

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初,日本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其原因有:①明治维新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日本开始了工业革命。②1894~1895年的甲午中疆战争,日本获得巨额赔款,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中国取得开设工厂等特权。对中国、朝鲜资源的大肆掠夺。③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政府扶持下产生了垄断组织。积极侵略朝鲜和中国,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趁一战之机独霸中国。一战壮大了日本的实力,使日本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战后的债权国。巴黎和会上日本跻身五大国之列

 一战后,日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展开激烈争夺,为此,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通过这次会议,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抑制了日本势力的膨胀。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其原因有:①战后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②美国对日本的扶植。③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④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技。⑤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⑥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订货刺激了经济发展。

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稳步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二  大国崛起的原因


(1)思想文化的影响力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2)体制创新

17世纪时,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并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英国最早地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比如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这样的一套政治制度,在英国都是最早地确立。这样的政治制度能够使得这个国家长治久安,长久地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所以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美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宪法》,在《宪法》下面有一套很完整的法制体系,通过这个权力制衡,就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学习与赶超

打开视野,向发达国家学习,无疑是后发国家走上强盛之路的开端。学习的目的是赶超。在历史上,俄罗斯、德国和日本,构建的社会体制,所走过的现代化道路,和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有着明显的区别。

(4)科技创新能力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大国多以军事力量作为崛起的杠杆,那么,今天则是以综合国力作为崛起的标志。

如果说,六十年前的霸权国家想要的是帝国,那么,今天的大国所要的则是市场。而占领市场的秘诀就是拥有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那就是科技创新的能力。

只有这个国家内部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新产品,也就是说,它具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它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

二战后的美国,处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革命的领导地位

使美国保持创新活力的,是它的四千多所大学和70%的高等教育入学率。美国所拥有的全世界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它获得了信息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而当今的世界,经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发展,以信息化为特征的新时代正在全面到来。

 

三  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


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末,在世界体系中长期居于霸权地位的大国只有英国和美国。真正后来居上并取代老霸权国家、形成并保持新的世界体系的只有美国。先后崛起并挑战现存霸权国家和世界体系的国家主要有德国、日本和前苏联;它们的崛起分别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并且都在崛起过程中失败。二次大战结束后出现的新兴民族主义国家,至今仍未有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成功经验。以经济全球化作为主要背景的大国崛起,在历史上更是没有先例可循。虽然中国走的是不同于历史上大国崛起的和平发展道路,但是需要借鉴以往后起大国的经验教训。

1.美国崛起的历史经验

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在两次大战中都成为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1)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可以直接获得当时最发达的西欧国家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大规模流入。美国获得广大西部疆域后,其国内自然资源可以充分供应并满足经济高速增长的需求,使它在崛起过程中不会因为资源短缺而中断经济增长。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2)美国在其崛起过程中拥有得天独厚的安全环境和国际条件周边不存在强国作为邻国

(3)美国在崛起过程中,没有成为英国霸权及其殖民体系的直接挑战者。两次大战中美国都是英国的主要盟友。美国不是推翻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是在英国霸权自然衰落的过程中逐步取而代之。在美国上升为新霸权国家的同时,构建了新的国际体系和国际关系理念,如采取“新殖民主义”政策和创立联合国体系,使美国的新霸权比英国的霸权更具有吸引力。

(3)美国成功崛起的制度因素。美国的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在西方国家中是比较彻底和典型的,几乎没有封建主义的制度残余。从进步主义到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传统资本主义的深刻危机;美国的企业创新制度使美国形成一大批最有实力的跨国公司,构成美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基础。美国在西方国家中最早形成完整的思想库体系,使其在崛起过程中获得充分的战略思想来源。

2.德、日崛起失败的教训

德、日的非和平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

德国和日本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强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度成为欧洲和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并对英国及其他老牌强国构成严重威胁。它们的迅速崛起必然遇到现存霸权国家和整个国际体系的压制,形成不可避免的生死对抗,最终导致其崛起进程的中断和失败。

战争是这两个国家崛起的基本手段。德国和日本都通过一系列战争完成其原始积累,并确立其强国地位;奠定了德、日崛起的基础;大大刺激了两国扩张的欲望,两国决策者都制定了征服欧洲或亚洲,直至称霸世界的战略计划。由战争起家,又由战争而陷入灭亡,这是德、日崛起又失败的主要轨迹。

经济资源不足,配置手段的军事化,使战前德国和日本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崛起难以为继。德国和日本在崛起初期都曾获得大量的先进技术,生产能力急剧扩大,在短期内迅速成为经济强国。但是在世界市场被殖民体系所分割,国际资源实际上被各国国界所封闭的条件下,德、日都面临着生产能力同资源不足、市场狭小的尖锐矛盾。在世界殖民体系基本确立的条件下,诉诸战争手段重新瓜分世界市场就成为其主要目标。就这一点而言,没有经济全球化的充分发展,后起大国无法以和平手段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转向非和平手段,以军事优势弥补其经济优势的不足,采取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发展模式,从而在长期的战略对抗中丧失其持续发展的潜力。这就成为他们崛起失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在制度上,战前德国和日本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基本上没有建立民主政治体制。德国先是保留皇权强大的君主制,后是实行绝对独裁的法西斯专制。日本则实行神化的天皇绝对君权和武士道为基础的军国主义体制,导致德、日把扩张作为国家最高利益、导致崛起失败的致命缺陷。同时,德、日当时存在着的狂热民族主义思潮,使两国的崛起变得极为野蛮残酷,

二次大战后,德国和日本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重新成为前三位的世界经济强国,实现其再崛起的部分战略目标。但是,美国作为第一强国和现存霸权,将长期保持对德、日的战略控制。

德、日的非和平崛起模式中最关键的是毫无节制地挑战现存霸权和国际体系,以军事扩张来解决经济资源的短缺,以及在制度和文化因素中的扩张特征。

3.前苏联解体的悲剧

苏联崛起的失败主要在于内因,它并没有被世界大战打垮,却在军备竞争中被拖垮了。

前苏联的崛起有其成功的部分,在十月革命后30年间,苏联在经济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等方面超常发展,从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崛起为世界上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其中不乏成功经验值得学习,但是在苏联崛起的过程中就隐含着其失败的基本因素。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在国内制度建设和资源配置方式,处理国际上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关系,现存霸权与后起大国的竞争以及崛起过程中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等问题上没有先例可循。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甚至致命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的长期全面积累,使其国内发展和国际战略都陷入绝境,导致最后解体和全面崩溃。苏联崛起的失败主要在于内因,它并没有被世界大战打垮,却在制度竞争中被拖垮了。

苏联作为幅员广大,资源丰富的大国,本身具备崛起为世界大国的潜在优势。而且它的周边也没有强国威胁,使之可能形成一批“卫星国”组成的“安全地带”。苏联崛起过程始终不能摆脱其内在的根本缺陷即高度集权的、高度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和经济活动的低效率长期得不到解决。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使国民经济的总量迅速膨胀,但是在长时期内无法解决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和质量问题。而国民经济活动长期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结合,形成国民经济的军事化,这种经济体制和个人迷信的政治体制相结合,不仅造成苏联内部的政治僵化和经济停滞,而且使整个苏东集团与世界市场处于割裂状态,难以从西方获得技术和资金,国际竞争力日趋下降。

到上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外交政策的目标实际上是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社会主义阵营成为其全球战略的基本势力范围。由于长期处于军备竞赛状态,使国民经济资源无限制地投入战略武器储备和太空军事化,这种疯狂的军备竞赛最后拖垮了苏联,酿成国力枯竭以致经济崩溃。

苏联长期实行专制的极权政治,党内清洗不断,大批人才被残酷镇压。缺乏民主和科学决策,造成苏联的一系列战略失误。由于党的特权阶层长期脱离人民,相互包庇利用,形成党内利益集团,从根本上瓦解了苏联党和国家的社会基础。这些利益集团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推动苏联解体,并且把国有经济窃为己有的政治力量。以大俄罗斯民族主义为基础的大国沙文主义,对内造成各民族的离心倾向,对外造成社会主义阵营分裂、“卫星国”反叛。苏联解体就是始自加盟共和国脱离联盟。

从前苏联崛起失败的过程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深刻教训:一是无论国内资源如何丰富,一旦实行与经济全球化相脱离的封闭经济体制,其国民经济就必然失去活力和竞争力,经济增长就难以均衡持续。因此,开放和竞争是和平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二是国内制度因素的极端重要性,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是保证和平发展的两个轮子。三是国际战略的正确和适当定位,无论出于什么良好的动机,一旦走上争夺世界霸权、挑战国际体系的道路,就很难再回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来。因此,“和平发展”是个广泛而多层次的概念,并不是与狭义的“战争崛起”相对应的“和平发展”,而是指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稳定的和平国际环境和国际体系。急于打破现存国际体系,即使实现了一定阶段的崛起目标,也可能前功尽弃。

 

四  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


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衰落,始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1.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从地理环境看,世界大国必须是有“安全盈余”的岛国或半岛。例如,葡萄牙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前部,荷兰拥有许多小岛和海角,英国以多佛尔海峡为屏障,美国面向两大洋。

2.从军事力量配置看,世界大国必须是海军强国。世界大国最充足的条件之一是,具有能够控制全球范围内的海军力量。例如,“英国统治下的和平”之所以持续近两个世纪,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海军在世界范围内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3.从国内政治进程看,世界大国的国内政治必须是开放而稳定的,即便有偶尔的内乱或政局不稳等国内问题,也不足以削弱其对世界的领导作用。

4.从经济科技因素看,世界大国必须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历史上的霸权国在各自时代都开拓了经济及科技的新领域,这些新领域不仅帮助这些国家成为霸主,而且能够不断外溢,进而为各国争相仿效和开发。

当前世界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是两大潮流,因此我们对大国的和平崛起可以提供以下初步认识:

1.大国的和平崛起必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实行市场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世界市场的各种资源,全面提升综合国力。

2.大国的和平崛起应避免与现存的霸权国家和国际体系发生正面对抗和冲突。

3.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良好的周边环境。

4.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全面、系统的制度建设,借鉴他国制度的先进性,防止国内的制度弊端成为国际冲突的根源。

5.大国的和平崛起需要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

 6.大国的和平崛起是一个很长的曲折的历史过程。

五、中国的发展道路

①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②发展经济、重视科技③完善民主政治④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⑤加强国际合作

六.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分裂与统一


1.美国

(1)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英国在北美十三块殖民地的建立以及十三州政治经济的发展。

(2)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北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语言和共同的文化,美利坚民族形成。

(3)1775-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1787年宪法诞生,1789年第一届联邦政府成立。美国开始了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合南方种植园主共同统治的历史。

(4)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打败南方,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德国

(1)19世纪中期的德国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封建割据状态。

(2)在1864——1871年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打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德意志统一完成。

(3)二战后,在美苏的对抗下,1949年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4)在东欧剧变中,1990年德国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形式再度实现国家统一。

3.意大利

(1)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政治上是四分五裂的,除撒丁王国是独立外,大部分处于外族的统治之下,面临着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两大任务。

(2)1859—1860年,法撒对奥作战,意大利北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意大利北部统一。

(3)1860年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王国,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

(4)1866年和1870年,借助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收回威尼斯和罗马周围地区,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

4.朝鲜半岛的分裂

(1)二战后,美苏军队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南北部,于1948年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半岛从此处于分裂状态。

(2)20世纪80年代起,朝鲜半岛南北双方开始对话,经济往来增多。

(3)2000年,朝韩首脑平壤会晤,发表共同宣言,承诺为实现朝鲜半岛的统一和开展各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而努力。进一步推动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