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精选2018年历史学考研必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05-30 5月30日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1、简述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论。

2、简述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3、分析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4、简述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5、简析导致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

6、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参考答案】








 1、简述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以及它们之间的争论

【参考答案】

今文经学:西汉初期,五经本子“复见”,但尚无系统完整的定本。汉初今文经学主要在地方上传授,按其性质而言,属于儒家私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其所立博士均属于今文经学,标志着今文经学由民间私学转变为朝廷官学。此后,在两汉时期,今文经学基本上也就是博士经学或太学经学。这是今文经学的极盛时期,今文经学作为两汉时期的官学,主要就是依附于博士制度而发展的。博士定员的日益扩大,人数日益增多,他们秉承师法,演绎家法,推动了今文经学的繁荣。与此同时,太学也随之大大发展,太学的学生从武帝初置弟子员五十人起,以后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西汉最多时达三千人。王莽时代,人数亦很可观。自东汉光武帝以后,太学教育继续发展,到质帝时太学生竟多至三万人左右。东汉后期,今文经学开始走向衰微,一直到清代中后期才开始恢复。


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作为战国时期经籍的古文经书遭到了大浩劫,但还是有一小部分被藏匿而保存了下来。其中最重要的是《古文尚书》、《礼经》、《周官》三种。自西汉晚期开始,古文经学的振兴是与刘歆的积极倡导分不开的。汉成帝时期,命光禄大夫刘向校“中秘书”。刘欲也受诏协助校理图书。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后,刘歆为国师、号“嘉新公”,古文经学得立于学官。但随着新朝的崩溃,王莽和刘歆所设《左氏春秋》、《毛诗》、《逸礼》、《古文尚书》及《周官经》等古文经学博土被废弃。东汉一代,古文经学以“私学”的形态发展,涌现出一批卓然有成的学者,如郑兴、郑众父子、杖子春、陈元、马融、卢植等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郑、贾之学”及马融的经学成就。马融的杰出弟子郑玄,继承师业,独创名家,成为汉代经学之集大成者。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都是孔子所制作的,今文经学家重视经籍中的所谓“微言大义”,主张“通经致用”,与现实政治关系密切。古文经学家多认为六经是古代史籍,周公是“先圣”。古文经学家注重经籍的整理、考订、训释,与现实政治关系相对要疏远一点。由于两派之间的分歧严重,从西汉末期起两派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争论。刘向、刘歆父子在以董仲舒为代袁的今文经学独尊的汉代,积极从事旧籍的整理,古文也得到了清理,尤其是刘歆研究《左传》,并引《左传》解释《春秋》,使人们对文字简单隐晦的《春秋》有了很好的理解。

2.简述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参考答案】

原因:

第一,国家强盛,经济繁荣。隋朝的统一,使全国的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南北的经济文化得到交流;唐朝从太宗的“贞观之治”到玄宗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高度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也较长,这就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基础上,隋唐政府,尤其是唐朝统治者,倡导科举考试,大力兴办学校,突破了选拔人才对门第出身的种种限制,并且不断增加考试科目,拓展考核范围。在思想文化上,不管是外来的佛教文化还是中国的道教文化,统治者大都能兼收并蓄。这种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既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才,又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氛围。

第三,文化交流频繁。隋朝运河的开通和唐朝交通的畅达,使唐朝同边疆各少数民族政权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从而促进了双方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西域等地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容,使中华文化具有浓烈的多民族色彩。由于封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望,而且对外交通发达,使唐和亚、欧、非之间的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在中外文化互相吸收、互相促进的过程中,隋唐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第四,继承传统文化。秦汉以来我国的封建文化就在不断地发展,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又为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的更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隋唐文化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表现:

第一,全面繁荣:隋唐文化在科技、宗教和哲学、史学、教育、文学、艺术方面全面繁荣。

第二,兼收并蓄:统治阶级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氛围。内外交通发达、国内各族交往密切,在文化上互相交流、融合,为中华文化增强了刚劲、豪爽、热烈、活泼的多民族色彩。中国与亚洲、欧洲以至非洲都有频繁往来。文化上得以吸收外来优秀成分,比较突出表现在宗教和艺术方面。

第三,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已有了雕版印刷和火药,僧一行开始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唐本草》、赵州桥等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唐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也是当时世界文化的高峰,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世界文明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分析近代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一次中日战争,即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节节败退,最终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在经济上,由于巨额赔款,清政府不得不以权利抵押大借外债,再加上通商口岸的开放是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和打击,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上,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际上,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列强认识到清政府的软弱可欺,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

  第二次中日战争,即1937年-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在经济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使战前中国积累起来的现代化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政治上,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在国际地位上,正是由于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得美、英等国不能不对中国加以重视,中国摆脱了束缚百年之久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4、简述古希腊的文化成就

【参考答案】


(1)希腊文化可以分为早期希腊文化、希腊古典文化及希腊化时期文化三个阶段,其主要成就为

①文学上,早期希腊文化的主要成就是荷马史诗和希西阿德的诗歌创作,他们开创了希腊诗艺以至希腊文明;后又兴起了卡里诺斯、萨福等人的抒情诗、哀歌诗和长短格诗。古典文化时期出现了悲剧和喜剧,产生了爱斯奇里斯、索福克里斯、幼里披底斯三位悲剧诗人及喜剧大师阿里斯多芬。希腊化时期新创造了一种科普诗,喜剧主题转向私人生活。

②宗教方面,早期希腊仍是多神教,信奉“神人同形同性论”,神人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其文艺作品兼具宗教色彩与生活气息,带有现实主义倾向。希腊化时期的宗教则具有混合主义的特征和向一神教发展的趋向,宗教仪式与观念相结合。

③哲学上,早期自然哲学家开始探索物质结构和宇宙本质,如米利都学派创始人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赫拉克利特则认为万物本原是火。古典时期,唯物主义继续发展,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说,将古代唯物主义推向了顶峰,而以苏格拉底为首的哲学家则开始思考人与社会的基本问题,他关注人性,提出“美德即知识”,柏拉图提出“贤人治国”,亚里士多德提出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最高级。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思想走了积极拥抱世界与对世界悲观失望的两个极端,前者如芝诺所创立的斯多噶学派、伊壁鸠鲁派,后者如犬儒学派与怀疑主义。

④艺术上,早期希腊的雕刻绘画迈向现实主义,并有空前发展,其建筑也奠定了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两种柱式风格。古典艺术的现实主义表现技法更见成熟,人物情感和情绪更加形象丰满,各种艺术流派兴起,米隆的《掷铁饼者像》、菲迪亚斯重建的雅典卫城等是此期的艺术杰作。希腊化时期的艺术吸收了许多东方因素,代表作品有“米洛斯的美神”。

⑤史学上,古典时代出现三位伟大史家:希罗多德,著有《历史》,被誉为“史学之父“;修昔底德,著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色诺芬著有《希腊史》。希腊化时期的历史写作范围扩大,史著体例增加,出现了年代记、回忆录、国别史、世界性通史及文明史等体例,代表作品有曼涅托的《埃及史》,贝鲁苏斯的《巴比伦史》等。

⑥科学方面,古典时期的自然科学开始抛弃宗教神学影响,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去说明事理,日食、月食都得到正确解释,产生了有“医学之父“之称希波克拉底,其制定的”希波克拉底宣言“至今仍为西方医学界遵奉。希腊化时期,科学与哲学相分离,各学科日益专门化,亚里斯托库斯提出”太阳中心说“,希帕库斯制出星表,发现岁差;厄拉托斯梯尼提出”地圆说“,波塞东尼厄斯提出五带的划分,欧几里德著《几何原本》,阿基米德发现杠杆、浮力等原理;神经系统被发现;提奥弗拉斯图斯写了巨著《植物史》和《植物的本原》。此外,这一时期还整理了希腊古典作品,如《荷马史诗》的校定。

5、简析导致地理大发现的原因和条件

【参考答案】始于15世纪末叶的新航路开辟,即地理大发现,是人类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响极为深远。

(1)原因:①首先是经济上的动因。15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黑海北岸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实际堵死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致使欧洲市场上的东方商品价格猛涨。为此,西欧商人急欲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②对黄金的追求是另一经济动因。1500年左右,欧洲商品货币关系日益发展,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其中黄金是最贵重的交换手段,但欧洲本土黄金产量小,非洲语巴尔干半岛的黄金则被穆斯林控制,为了追求更多的黄金,欧洲人便把注意力集中到《马可波罗行记》所说的盛产黄金的东方。

③寻找资源。早在中世纪末,为解决西欧内部木材短缺等问题,伊比利亚半岛的居民,便走向海洋,寻找木材,开发土地资源。整个15世纪,他们相继开发了马德拉群岛、佛得角群岛等。

④传播基督教是其精神动力。基督教渗透着普世主义,并以全人类的宗教自命,其教徒具有传教的使命感,又因受中世纪东方基督教君主祭司王约翰的传说的影响,西欧基督徒更急于去往东方,以便与之联盟,夹击穆斯林。

⑤人文主义思想倡导积极进取,追求现世幸福的价值观,推动了西欧人向海外发展。

(2)条件

①航海技术的改进。比如罗盘针、象限仪的使用,绘图技术与造船技术的进步等。

②海上武器和战术的进步。16世纪20年代,一种威力巨大、操作简易的新型大炮在军舰上成功安装,用大炮轰击敌舰的新型海战战术也随之产生,使西欧的扩张占据了海上优势。

③商业上的进步。这主要表现在盈利、谋利意识的强化与正当化,银行、股份公司的出现,使集资更加方便。

④专制政府的支持。专制政府和新兴资产阶级互相支持,为此,它支持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贸易。


6、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表现及原因

【参考答案】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工业跃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1900年,美国工业产值约占世界的30%;1900年制造业产值达130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它的煤、钢产量是英德两国的总和。

②从20世纪初到一战期间,美国工业又增长了1倍以上,钢产量在1900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到1913年则达31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1%;1913年,美国工业生产占整个世界工业生产的36%,约为英德法日四国的总和。

③农业也大幅增长。1870年总产值约为24.5亿美元,1900年上升为47亿多美元;农业劳动生产率则增长了4—5倍,美国生产的小麦占世界产量的1/4。

⑵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南北战争粉碎了奴隶主的势力,消灭了严重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内战之后,美国进入了一个“镀金时代“。

②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如电力的应用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企业的发展。

③西进运动扩张了美国领土,拓展了国内市场,移民浪潮为美国工业化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欧洲的投资则提供了工业化所需的资金,促进了美国基础设施的建设。

④在国家政策方面,美国较早实行专利制度,推动了科技创新,加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美国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后的殖民扩张又为美国开拓了广阔的海外市场,这些都推动了经济发展。

⑤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日益采用集约式耕作,形成了美国式的农业资本主义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