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近现代史经典笔记(二)​

2017-07-22 历史学考研和就业

中国近现代史笔记(一)

二、洋务运动与边疆危机(1864-1894)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

①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强大冲击力是其产生的前提条件。

②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

③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睁眼学西方”的思想是其产生的思想来源。

④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需要的产物。

(2)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领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在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及后起的张之洞等有实力的督抚。所谓“洋务”,主要是指当时的对外交涉、进出口贸易、兴办近代工业、用洋枪洋炮装备军队、开办近代交通工矿企业、派遣留学生、举办新式教育等。洋务派办洋务的宗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目的是“自强”与“求富”。

3)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洋务派“自强”的主张虽然没有触及封建专政主义制度,但仍遭到倭仁、徐桐、李鸿藻为代表的顽固派的反对。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要不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自强;西方诸国是“蛮夷”还是科技进步,政教昌明的国家。论争主要围绕同文馆增设算学馆、修筑铁路等方面。这场论争的实质是要不要学西方问题,形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清流派:洋务运动时期以议论朝政,抨击权贵相标榜的的集团。1875年同治帝病死,光绪继位,在军机处内部,逐渐形成了南北两派,南派以沈桂芬为首,他与奕关系密切,属洋务派,北派以李鸿藻为首,与倭仁等关系密切,属顽固派。洋务派在军机处占了多数,李鸿藻就笼络一批御史和翰林,抨击权贵,号称“清流”。张之洞,张佩纶都是清流派,慈禧利用清流派牵制洋务派。文祥和沈桂芬去世后,李鸿藻势力加强。清流派对洋务并不反对,也不是固定不变,张之洞后来成为洋务派首领。

2.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洋务运动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 世纪60、70 年代)以“自强”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起以“求富”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1)军事工业: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是从“制器”和“练兵”开始的。19 世纪60 年代,开始兴办以军事工业为重点的洋务事业。1861 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制造新式武器的第一个近代化兵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以下几个: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李),福州船政局(左),天津机器局(崇厚),湖北枪炮厂(张)

(2)新式陆海军

①新式陆军:成立洋枪队(1862 年,天津、上海、广州、福州等);威远队(1864 年,北京);练军(1866 年奕在直隶选练六军,共1.5 万人).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

②新式海军从19 世纪70 年代初至80 年代末,先后建立起北洋、南洋和福建海军。1885 年还成立于海军衙门。

(3)民用工业,从19 世纪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洋务派进一步认识到“必先富而后强”。他们开始采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近代工业。

①官督商办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湖北织布局

②商办企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开始

(4)创办新式学校,翻译西书,创办报刊,派遣留学生。1862 年,奕奏请创办京师同文馆;1863年李鸿章创办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翻译人才。30 年间共创办新式学堂24 所。同时,向国外派遣留学生。1872、1873、1874、1875 年先后派四批幼童赴美留学。福州船政学堂选派优秀学生赴法英学习轮船技术。

洋务运动性质的分析:

洋务运动的性质既是地主阶级的一次自救运动,同时又是地主阶级搞的一次改革运动。首先,在“内忧外患”局势下,在镇压农民起义中崛起的部分地主官僚,借助洋枪洋炮,镇压了农民起义;同时又试图通过练兵,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求强”、“求富”,以挽救清王朝。因此,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活动。其次,洋务派在不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实施了一些变法,引进西方科技,兴办近代企业,改革传统模式,这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是一致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也是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洋务运动失败的历史必然性:

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

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求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第四,至于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清朝统治阻碍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新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外壳中发展起来的,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阻碍分不开的。

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1)洋务运动揭开了采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序幕,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了军事、技术等。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到来迈出了第一步。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私人资本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基础。

(3)洋务运动冲击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客观上,奠定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基础。洋务运动主张西学为用,引进机器和技术,办新式学堂,开化了社会风气。洋务运动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没有触动封建主义的体制和根基,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二、边疆危机

1.新疆危机:(1)浩罕国侵入新疆:1865年初,浩罕国军官阿古柏侵入南疆,随后不断吞并各地的割据政权,到1870 年,南疆全部和北疆部分地区都被阿古柏所侵占。阿古柏与英、俄勾结,于1871年5 月大举进犯伊犁,扬言“伊犁永归俄辖”,实行军事殖民统治。清政府内部发生了加强海防与收复新疆的争论。经过争论,清政府一面加强海防,一面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收复新疆。

(2)左宗棠收复新疆:1876 年3 月,清军三路进疆,在当地民众支持下,至1878年1 月,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全部新疆领土。

3)《伊犁条约》

①《伊犁条约》的订立:1878 年6 月,清政府派崇厚为使,入俄谈判索还伊犁。崇厚在沙俄的胁迫愚弄下,擅自签订了《交收伊犁条约》。消息传来,清政府也感到条约太苛刻,宣告“崇约”无效,处罚了崇厚,同时另派曾纪泽入俄,谈判改订条约,并再次命令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赴新疆统筹军务,调兵备战。1880 年7 月,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经过半年多的据理力争,于1881 年2 月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

②内容:根据条约规定签订的中俄《伊犁界约》等几个边界议定书,沙俄共割占了西北7 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清政府收回伊犁后,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设置州县。

2.日美侵犯台湾:1867 年,美国借口“罗佛”号船事件,两次派遣海军陆战队到台湾南部琅桥(今恒春)登陆寻衅,均被当地高山族人民击退,使美侵台野心未能得逞。此后美国便改换手法,转而采取勾结、支持日本进行侵略,自己从中渔利的政策。1871 年11 月,中国邻邦琉球的一艘渔船因遭遇飓风飘流至台湾,部分船员为高山族人误杀。日本竟以此作为侵略的借口。1874 年5 月,日本在美国帮助下派兵侵犯台湾,在琅桥遭到台湾人民反击后退踞龟山,设立都督府。10 月,清政府接受英、美、法等国站在袒护日本立场上的“调停”,与日订立《台事专条》,日军限期从台湾撤退,中国“赔偿”日本兵费50 万两。

3.英俄进窥西藏:《烟台条约》和英俄对西藏的窥探:由于英国侵略缅甸、法国侵略越南,中国西南边境出现危机,云南直接受到威胁。英、法力图分别从缅甸、越南开辟一条经云南至我国内地的捷径,英国多次派出“勘探队”非法进入我滇西地区,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1875年1 月,发生“马嘉理事件”。围绕“滇案”,英国向清政府提出广泛要求,并于1876 年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中英《烟台条约》。《烟台条约》不仅在“抚恤”、“赔款”、“惩凶”、“道歉”等方面满足了侵略者的要求,还为英人进一步进入西南内地从事侵略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马嘉理事件:1875年英国在我国云南制造的边境事件,又称滇案。1875年马嘉理带领武装探路队由缅甸闯入云南,“不先行支会地方官,遽行入境”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腾越地区人民在云南边境杀死了马嘉理。英国借此事件于1876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烟台条约》。

《烟台条约》:1876年为了妥善处理马嘉理案,清政府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76年9月,英国公使威妥玛与清政府北洋大臣李鸿章在烟台签订此条约。主要内容:中国向英国赔款款银20万两;允许英人开辟印藏交通,前往西藏,云南,青海,甘肃等省游历;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外贸免纳各项内地税,扩大领事裁判权等。此约扩大了英国对中国的侵略特权,使英国得以侵入我国云南,西藏地区。

4.中法战争

(1)法国侵略越南

①法国对越南的侵略:19 世纪50 年代法国出兵侵略越南,1862年6 月,它强迫越南签订了《西贡条约》,将南圻变为法国殖民地。1873 年,法军进而侵犯河内地区。

②纸桥大捷:1882 年初法国派出统兵官李维业率领的一支侵略军,重新向越南北部进犯,企图打通红河,直窥云南。刘永福将法军围困在河内周围一年多,并在城西纸桥一战击毙李维业,打乱了法军的北侵计划。

(2)中法战争

①战争爆发:1883 年12 月11 日,法军不宣而战。

②马尾之战:1884 年7 月,孤拔率法军舰队闯入福建闽江口,停在福建水师基地马尾军港。8 月23日,法军向马尾港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所有战舰均被击沉或击毁。26 日,清政府向法国正式宣战。

③8 月,法国海军少将比士率军进攻台湾基隆,台湾巡抚刘铭传率部英勇抵抗,法军败退海上。9 月中旬,法军再次进攻台湾,刘铭传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率清军抵抗,再次击退法军。法军在台湾的进攻接连受挫后,于1885 年3 月,转攻浙江镇海。中国爱国官兵奋起抗击,大败法军,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受伤,不久死于澎湖岛上。

④镇南关大捷:1885 年初,法军进攻谅山、镇南关。同年2 月,清政府起用年近7 旬的老将冯子材镇守广西边境。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⑤临洮大捷:此同时,清军、黑旗军又在临洮大败法军,并攻克10 多个州县。中国军队的节节胜利,扭转了整个中法战争的形势,粉碎了法国侵略者利用越南为基地进攻中国的狂妄计划。消息传到巴黎,立刻导致了茹费理内阁的倒台。

(3)《中法新约》清政府1885 年4 月7 日向战败的法国求和,命令前线停战。1885年6 月9 日,授权李鸿章在天津与法国代表正式签订了《中法新约》。

《中法新约》:①内容: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降低法国从云南、广西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允许法国在中国投资建筑铁路;法国撤退基隆和澎湖的军队。

②危害:通过这个条约,法国达到了侵略越南的目的,打开了中国西南门户,并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

(4)战争的影响:中法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争,但转眼之间却被清政府妥协投降路线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让广大群众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使先进的中国人日益感到亡国的威胁,进一步探求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三、新阶级的出现和思想文化的演变

1.新阶级的产生

(1)新阶级产生的背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中国社会阶级构成和阶级关系也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尽管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的道路艰难曲折,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2)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产生:中国近代第一代产业工人,最早是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和外国轮船的中国海员。由于外国资本相继在中国开设工厂,中国产业工人的队伍也随之扩大。随后在洋务派兴办的工厂和中国民族近代企业中,工人的人数也日渐增加。总的来说,中国近代的无产阶级人数少,且受到外国资产阶级、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但它却是一个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

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也慢慢兴起来。商办企业主要由一些地主、官僚、买办和商人投资而来的,也有一些是从原来的旧式手工业工场、作坊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化而来。自1869 至1894 年,商办企业只有50 多个,资本共有500 余万元。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数量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②发展进程缓慢,主要是日用工业产品。

③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著名民族资本企业及其代表人物

①1869 年方举赞在上海办的发昌机器厂;

②1872 年华侨商人陈启源在广东南海办的继昌隆机器丝厂;

③1878 年朱其昂在天津设立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④1881 年黄佐卿在上海设立公和永缫丝厂;

⑤1882 年徐鸿复、徐润在上海设立同文书局等。

2.思想文化的演变

1.近代思想文化的起源与代表:19世纪70至9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的出现,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早期维新派人物是从洋务派中分离出来的。他们从洋务活动中体会到,洋务派单纯照搬某些外国的制造技艺是不够的。他们主张,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

2.早期维新思想的特点:早期维新思想加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具有比较强烈的反对外国侵略、希望中国独立富强的爱国思想。他们反对不平条约的签订,认为这些条约的签订严重的损害了中国主权。在经济方面,要摈弃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励发展商业,同西方强国进行“商战”,保护本国经济。在政治方面,他们批评了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应该承认,在19 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他们的这些思想是比较进步的,他们的一些观点,为以后的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曾国藩:(1)曾国藩(1811 ~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咸丰二年(1852),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1854 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 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2)曾国藩重视采用外国军火,主张“师夷智以造炮制船”。1861 年,设立安庆内军械所。1865 年至1866 年,与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后为之积极筹措经费,派遣学童赴美留学,成为清末兴办洋务事业的首创者。

(3)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 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1872 年3 月在南京病卒。赠太傅,谥文正。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用,请点击文末小广告,支持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