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文推荐 | 从法国大选看法国未来政策趋势及中法合作前景(文/ 杨成玉)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

2022年第3期

主编:丁一凡 

副主编:戴冬梅 车琳


从法国大选看法国未来政策趋势及中法合作前景

杨成玉


内容提要:法国总统选举是2022年欧洲的重大事件之一。马克龙成功连任法国总统,有望进一步延续法国内外政策,对于法国、欧洲乃至世界起到稳定作用。在百年变局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的背景下,伴随法国内部改革进入深水期、欧洲战略自主进入抉择期、全球多边主义进入关键期,下一个五年将是马克龙重塑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主权和捍卫全球化的重要机遇。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中法关系是马克龙对外政策中可预见性最强、潜在政绩最多的一组双边关系。未来中法两国有望保持高水平政治互信,平稳推进务实合作,激活绿色领域合作新增量,继续在双边、中欧、全球层面开展密切协调。

关键词:法国;总统选举;马克龙;对外政策;中法关系


1.引言

法国总统选举是 2022 年欧洲的重大事件之一。法国作为欧盟唯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军事防务、核力量大国,在捍卫多边主义、推动全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参与解决地区热点问题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影响力。伴随“英国脱欧”、默克尔荣退,法国在欧盟领导力和话语权与日俱增。加之2022年上半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执欧盟内政外交决策之牛耳,未来法国或将自身的更多理念付诸实践,在影响中法关系的同时,也为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变化。

法国具有中央集权传统,相比于德国、意大利、荷兰等议会制邻国,法国总统权力集于一身,对包括中法关系在内的对外政策掌握着绝对的决策权。自 2017年以来,在马克龙担任法国总统的五年时间里,中法高层交往密切,双方元首实现互访,保持着高度政治互信。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法元首互通六次电话,2021 年以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的交流次数也是与西方大国元首之最。值得肯定的是,在中国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大会上,马克龙作为唯一的西方大国领导人以视频方式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彰显中法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密切互动。可以说,维系中法关系的良性发展,既是推进高层外交、对外务实合作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运筹大国关系、维护中欧关系的务实举措。法国总统选举是一个难得的研究视角,以法国总统选举为视角入手,可以提供以下两个层面的实证研究视域:一是观察法国政治格局的视域。法国总统选战历来风闻不断、冷门频出。总统多数派、传统右翼、传统左翼、极右翼、极左翼等各政治派别“摩拳擦掌”,法国政坛围绕总统选举展开的政治博弈频现新动向和新特点。二是前瞻中法关系及合作前景的视域。法国总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五年甚至今后更长时间的内外政策走向,其中对外政策将通过欧洲维度、全球维度“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中法关系及合作带来的新变化值得关注。特别是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话题渐成国际舆论的焦点之一,“一举一动”都在聚光灯下,存在被无限放大、歪曲进而损害中法关系良性发展氛围的潜在风险。鉴于此,本文旨在结合此次法国总统选举,客观分析法国政治格局的变化、马克龙施政的动向,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法国对华政策调整及中法关系与合作前景,并提出推动中法关系、深化中法合作健康发展的若干思考。


一、从两轮选举投票结果看法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4月10日和4月24日,法国总统选举分别举行首轮和第二轮投票。根据法国内政部公布的数 据显示,在首轮投票中,在任总统马克龙得票率为 27.84%,极右翼“国民联盟”领袖勒庞得票率为 23.15%,继上届大选后再次双双进入第二轮投票阶段。极左翼“不屈法国”领袖梅朗雄得票率虽创新高,但仍落后勒庞1.2个百分点屈居第三,无缘第二轮投票。其余候选人得票率均未超过10%。在第二轮投票中,马克龙得票率为 58.54%,虽比上届大选少得196万票,但仍成功连任;勒庞得票率为41.46%,比上届大选多得 266 万票,支持率上涨7.5%,同马克龙的差距大幅缩小。两轮投票结果客观折射出法国政治格局的诸多变化。 

首先,选民对现行体制的失望溢于言表。法国选民首轮投票率仅为73.69%,第二轮投票率为 71.99%,比上届低2.57个百分点,弃票率创下1969年以来的新高。本次选举弃票率创历史新高,凸显法国选民对参与政治活动日益厌倦的心理,失去对传统官僚的耐心,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心态明显。进入21世纪以来,法国选民在总统选举中的投票率一次比一次低,显示出对过去数年间历届政府,特别是对力图变革但效果不彰的马克龙施政成效愈加不满,对其他候选人和国家前途也缺乏信心,越来越不愿走进投票站。2017 年,马克龙抓住民众对传统左右翼党派的厌倦心理,以“非左非右”的执政理念成功当选,成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五年来,马克龙以年轻人的冲劲持续推动结构性改革,清除法国经济、社会体制积弊,获得民众和主流政界初步认可。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马克龙执政掣肘因素不断增多,先是被生态转型触动“经济奶酪”的底层民众发起“黄马甲运动”,再有被退休制度改革分走“福利蛋糕”的国企员工发起持续示威游行,后是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改革暂停。总体看,马当年的竞选承诺远未完成,也成为选民不满的主要原因。在“选谁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民乐见“变革”,更倾向于将选票投给“政治新面孔”,“说不定变好、大不了更烂”的政治博弈心态占据上风。首轮选举中,主张重建政治体制、建立“第六共和国”的梅朗雄得票率取得突破,映射出法国选民“不破不立”的激进心态。 

其次,法国政治传统格局正式解构。长期以来,以社会党、共和党为代表的两大法国传统左右翼党派在法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历届法国总统均出自两大党派,或“轮流坐庄”,或“左右共治”,但近年来两大传统党派的影响力日渐式微。 

一方面,传统右翼面临团结难题。法国传统右翼党派二战前一直在法国政坛举足轻重,但二战中遭遇纳粹毁灭性打击,并因屈辱降德被法国民众唾弃。二战后右翼一度创建短命的第四共和国,无论是执政理念还是人才储备均日薄西山。戴高乐将军开创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后,将绝大部分右翼党派招入麾下,形成“戴派政党”雏形。但戴高乐、蓬皮杜两任总统执政过于看重个人魅力,不擅打造政党根基。1974 年蓬皮杜去世后,戴党陷入与左翼、中间派近 30 年的政坛拉锯,直到 2002 年希拉克连任才“一统天下”。希拉克、萨科齐任总统期间,右翼看似强力执政,实则组织松散、派系林立,靠不停更改党名维持统一表象。上届大选以共和党为核心的传统右翼虽推出共同候选人菲永,但初选时内部攻诘过于惨烈,党内严重撕裂,导致菲永无法凝聚党内其他力量的全力支持而败选。2017年马克龙当选总统后,共和党汲取教训,在多次地方选举中稳扎稳打,逐渐蚕食总统多数派的“地盘”,为 2022 年大选积累民意厚势。但传统右翼始终无法摆脱内耗,党内派系林立,北部大区议会主席贝特朗、巴黎所在的法兰西岛大区议会主席佩克雷斯、里昂所在的奥罗阿大区议会主席沃基耶乃至前总统萨科齐在党内都无法有效团结大多数。 

另一方面,左翼硬实力尚未彻底恢复。上届大选前,时任总统奥朗德放弃参选连任,而时任总理瓦尔斯因“逼宫”奥朗德失去执政的社会党主流支持,致使左翼初选一度无人可用,只能选出名不见经传的哈蒙作为候选人,仓促上阵以至于最终惨败。以社会党为核心的传统左翼自此式微。近两年,社会党旧人巴黎市长伊达尔戈、生态绿党领袖雅多等左翼政治人物在大中城市靠相对极端的“去汽车”“去污染”举措,刮起“绿色”旋风,民意持续拉抬,俨然成为总统选举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在2021年6月的大区议会选举中,伊达尔戈推动社会党、生态绿党、法国共产党等左翼党派在北部、大东部等多个大区实现联合参选,最终虽未有显著斩获,仍彰显左翼内部的团结力。虽然传统左翼党派的复苏势头虽猛,但长期积弱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逆转,单论硬实力还无法对马克龙构成实质性挑战。此外,左翼过度追逐社会公平的核心理念一度被视为法国经济不振的“原罪”,伊达尔戈潜在女总统的新鲜标签也已被极右翼勒庞所冲淡。 

首轮选举中,共和党、社会党两大法国传统左右翼党派候选人得票率无一超过5%。传统党派连续两届大选未能入围第二轮投票,标志着过去50年来“左右对立、中间派搅局”的法国政治格局彻底分崩离析。中间派几乎被马克龙主导的总统多数派“共和国前进运动”吞噬,左右翼党派亦不再拥有稳固的民意基本盘。整体上看,法国政治格局由经济社会政策的左右分野重构为选民财富阶层的上下断层。以马克龙为代表的“上翼”囊括了商界高收入、知识高阶层、退休高福利等群体,在 65 岁以上退休人群中马克龙得票率近 40%,政府和企业高管等精英阶层也有34%支持马克龙连任。勒庞则巩固了低收入群体和工薪阶层等“下翼”人群的坚定支持,在企业雇员和产业工人中的得票率分别达到33%和35%。伴随法国政治传统格局正式解构,未来法国或将长期面临难以治愈的社会撕裂。 

再次,极端政党成为法国政坛的一支主要力量。极右翼虽曾于2002年、2017年两届总统选举中突破首轮,但一直未被接纳为“主流”政党,被视为“冷门”和“黑马”。在欧洲政坛整体极端化发展的背景趋势下,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国民联盟”近年来成长势头迅猛,勒庞本人打入上届大选第二轮与马克龙对决,“国民联盟”(2018 年前名为“国民阵线”)也首次在法国国民议会选举中拿到独立筹组党团的足够席位,“登堂入室”成为有分量的反对党。近年来,勒庞加速推动极右翼“去妖魔化”,一方面同其父亲老勒庞的反犹黑历史果断切割,另一方面在经济、社会、环保理念上向传统政党靠拢,打造“不那么极端”的党派形象,取得一定效果。勒庞民意支持率一直在法国政坛位列前五,“国民联盟”领导团队和议员也不再被法国主流媒体视为“洪水猛兽”,而是被接纳为政治辩论的天然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近年来同为极右翼的泽穆尔以反移民、反伊斯兰等“政治不正确”的出圈言论大量“吸粉”,在电视媒体中树立了“能说、敢说、乱说”的独特形象,不断由媒体人向政客转型,成为极右翼中具有黑马潜质的候选人。泽穆尔不存在建制派候选人的形象包袱,也符合危机状态下选民对“救世主” 的期待。在传统政党和选举体制日益无法满足民众走出危机愿望的背景下,每个泽穆尔式的“新鲜” 候选人都会吸收一定选票,五年前的马克龙就是如此。 

本届大选首轮,勒庞和泽穆尔两位极右翼候选人得票相加超过 30%,如果加上“不屈法国”、法国共产党、绿党等极左翼政党,极端思潮政党得票率超过了60%,一举撕掉“非主流”标签,“登堂入室” 并占据政坛主要席位。特别是在25至 34 岁的青年选民中,投向极端政党候选人的比例高达71%。在18至23岁首次参加大选投票的新生代选民中,36%投给主张社会更平等、福利更均质的“劫富济贫者”极左翼梅朗雄,一方面说明法国年轻一代对当前就业市场固化和二次分配失衡的现状已无法忍受,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未来以马克龙为代表的传统政治精英施政将遇到越来越多的掣肘。 

最后,法国社会保守内顾思潮上升。法国自诩为全球影响力大国,在现行全球治理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素来广泛参与解决全球地区热点问题,外交触角遍及全球。外交与国际事务也一直是法国总统选举辩论的焦点和候选人拉票的重点议题之一。法国《回声报》整理了一份自 1974 年以来历届总统电视辩论的主要内容,即当时选民聚焦的核心议题。整体上看,以往议题或聚焦于美国、日本、非洲、俄罗斯、阿富汗等热点地区,或聚焦于气候变化、干预主义、恐怖主义、难民危机、奥运会等全球治理议题。但近两届大选中,外交与国际议题的分量持续弱化,选民越来越不关注气候变化、地缘危机、民主人权价值观等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议题,对自己的“钱袋子”“菜篮子”等购买力议题更加上心,对法国国际作用和大国责任等宏大叙事不再热衷。候选人也纷纷顺应民意,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马克龙在选战中主打“欧洲主权牌”,强调法国对自身国家利益的保护高于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对社会治安的 追求大于对普世人权的保护。勒庞极力淡化退出欧元区、脱欧锁国等极端色彩,泽穆尔等反移民、反穆斯林、反全球化候选人的“暴起”,马克龙主张深度参与调解俄乌冲突,但这些却没能取得选民认同,都预示着法国社会保守内顾思潮呈现长期化发展趋势,不断冲击法国“大国雄心”的支撑基础。


二、从马克龙连任看法国未来政策趋势

马克龙于 2017 年上台后,强力推行一系列改革,但未从根本上解决法国经济社会结构性问题,还曾导致以“黄马甲运动”为代表的精英与底层民众对立,空前激化社会矛盾。马克龙民意支持率一度跌至23%的历史低点,此次能够克服困难成为20年来首位实现连任的法国总统,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在全球化时代,法国长期深陷增长停滞、贫困蔓延、购买力下降等结构性困境,传统左右翼政党信誉滑坡,民众多次投出惩罚票,求新求变心理加剧。马克龙牢固树立“年轻的政坛新风”形象,施政不断花样翻新,无论成效如何,但至少成功迎合了选民的“求变欲”;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传播快、受众广、成本低,为政党基础薄弱的马克龙打破传统政治围堵提供了捷径。马克龙在任五年间,无论是推文数量还是转帖次数,都在法国政治人物中高居第一,在任总统的光环更给其在社交媒体上积攒了超越旁人的曝光度。 

二是把握了民意的调整趋势。法国历任总统均出身于传统左右翼政党,将政治理念奉为圭臬,施政时时处处都须恪守本党“政治正确”,犹如套着镣铐跳舞,不时被过时概念和顽固信仰绑架而不敢有所作为。马克龙并未像历届前任总统一样固守单一执政理念,而是较为灵活地把握民意的调整变化趋势。例如,在“黄马甲运动”后及时调整任期后半程施政策略,开展公民对话,聚焦强化社会治安、严苛环保政策、直接介入劳动力市场等原本“敏感”的议题,虽未能满足法国民众的全部期待,但至少回应了部分民众的呼声,虽未完全履行改革承诺,但有效激活劳动力市场、降低企业税负、扶持人工智能、打造数字业态等政策能见度颇高。马克龙涉政未深、缺乏地方根基的短板,在民意变局之下反而转换为历史包袱少、利益纠葛浅等优势,利于其大刀阔斧改革、搅动政坛“死水”,客观上提升了其在部分对国家发展仍有期许的民众中的正面形象。 

与此同时,勒庞自身的“硬伤”也是部分法国人将选票投给马克龙的原因之一。勒庞从未有执政经验,治国理政是她的最大短板。在回应对居民购买力、退休制度改革等法国社会重大关切问题上,勒庞大开预算“闸门”,强调“把钱还给法国人”,大有讨好选民的成分,而忽视法国竞争力衰弱和债务激增的核心利害。其提出的减税、提高最低工资收入等政策主张操作上难以实施,实际上也并非真正的再分配方案,还是没有克服其五年前“不接地气”的短板。勒庞经济方案甚至被经济界视为导致国家衰落的危险信号。不少法国人并非支持马克龙,而是无法接受极右派掌权,将选票投给马克龙即是阻断极右派的“掌权之路”。 

三是主导了欧洲的变化趋势。在新老欧洲、左右欧洲日益分裂的背景下,已折中求稳为核心的默克尔主义已难以为继,欧盟一体化处于新的“十字路口”。在“英国脱欧”、默克尔卸任的背景下,马克龙勇挑重担,努力使法国在欧盟中发挥更强有力的引擎作用,在任五年来积极推进欧盟“战略指南针”,在防务、气候变化、经贸、网络安全等多个领域强化欧盟“战略自主”,维系全球战略平衡和一极地位。此外,马克龙还充分利用 2022年上半年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契机,强力推动“欧洲战略主权”建设、数字经济创新、欧洲脱碳进程、申根区改革等多项议程,让欧洲民意认识到除马克龙外欧盟领袖之位已别无人选,只有马克龙连任才能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利好。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双重冲击下,“危机领袖”的身份也让马克龙在总统选举中受益。马克龙积极劝和促谈、高调推动欧洲共同防务建设等一系列动作,令他仅在欧洲事务这一项,就获得了旁人无法比拟的优势。 

4月24日成功连任的当晚,马克龙在巴黎埃菲尔铁塔前发表讲话,感谢选民支持和信任,承诺未来五年任期将继续创新施政举措,更好服务国家,建设“更独立的法国”和“更强大的欧洲”。早在选举之前,马克龙于3月17日提出其竞选纲领,即“下一个五年任期”推进社会经济改革计划的主要方向,承诺打造“更加独立自主的法国”。

马克龙的竞选纲领对内聚焦于民众最为关心的经济社会领域,旨在捍卫一个“充分就业、多劳多得、公平正义”的法国。在劳动力市场和税收改革领域,提出到2027年实现社会“充分就业”的目标,这一目标将通过改革失业保险、降低公共运营成本和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等具体措施加以实现,具体体现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为企业减税、改革失业保险、降低公共运营成本、提供更便捷的就业平台等措施,从而降低家庭和企业的负担。同时,承诺将继续为法国企业以及法国家庭减轻税负,以达到增强法国企业竞争力以及家庭购买力的目的。在退休制度改革方面,提出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将最低全额养老金提高到每月1100欧元。此外,还要为养老院增招5万名护士和护理助理。在教育改革领域,提出提高教师工资、以达到2000欧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将数学纳入高中的核心课程;小学每天必须有30分钟的体育运动时间,中学每周增加 2 个小时的体育运动时间;向中学生教授手工职业和计算机编程课程;根据就业需求调整高等教育的入学名额。在生态转型领域,提出任命一名“直接负责生态转型”的总理;建设6座新一代核电站;到2050年将太阳能装机量增加至目前的10 倍,建设50个海上风电场,生产数百万辆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将遵守环境和社会目标与企业管 理人员薪酬直接挂钩;翻修70万套住房。在社会安全方面,提出实现警察执勤人数翻番,并部署 200 个新设宪兵队;对于日常性违法行为,实行固定的罚款;增聘8500名法官和法院工作人员。在移民管理方面,提出加强法国乃至欧洲的边境管制;加快庇护程序,对未批准者采取更有效的方式将其驱逐出境;将通过法语语言测试和职业融入作为颁发长期居留证的必要条件;驱逐扰乱公共秩序的外国人。马克龙的竞选纲领在对外政策方面着墨甚少,但主要聚焦于欧洲事务,特别是回应俄乌冲突背景下法国民众在安全与防务议题上的关切。在安全和防务问题上,马克龙竞选纲领强调了欧洲战略自主的重要性。面对俄乌危机这场爆发在欧洲“家门口”的冲突给法国带来的经济和心理上的冲击,马克龙主张未来五年在国防领域投入500亿欧元,同时将预备役人员的数量翻倍,并加强关键物资储备,重振法国的军事实力。 

从马克龙连任施政纲领和胜选讲话内容看,其第一任期政策有望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对内,强化治安、短期拉动就业和购买力等选举期间的应急式举措将不再占据马克龙施政核心位置,未来五年马克龙将重点推动打造经济新增长点、就业市场结构性改革、科研新业态塑造、能源深度转型、国防力量精准投放、教育均质化等结构性改革,并誓言啃下退休制度改革这块“硬骨头”。对外,马克龙将从产业链自主、科研自主、防务自主三大方向打造“更独立的法国”,持续提升法国在欧盟领导力;在欧盟事务中马克龙将延续主权欧洲理念,从财政和防务两个方向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并继续大力塑造“欧洲版”数字经济业态和绿色贸易规则,加快欧盟实现“战略自主”;在全球事务中,马克龙将以斡旋俄乌冲突为抓手,建设性介入地区热点问题解决进程和应对气候变化、打击恐怖主义、维护网络 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议题,抢抓国际事务主导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 

在连任后的5月9日,马克龙在欧洲议会出席欧洲未来大会闭幕式和欧洲二战胜利日活动并发 表演讲,重点阐述其欧洲政策,其主张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欧盟不应是一个由规格相同国家组成的集团,应推动建设“多速欧洲”。成员国“一致同意”的决策机制极大限制了欧盟的战略雄心。支持修订欧盟条约,并希望从今年6月起召开“修约大会”。通过修约,欧盟可在主要公共政策表决中实施 “有效多数表决制”(获得超过 15 个欧盟国家和65%的人口投票支持),以取代“一致同意”原则。但这一提议遭到16个成员国的反对。二是倡导建立新的“欧洲政治共同体”。该共同体是从政治角度建立的一个比欧盟更加广泛的欧洲实体,欢迎所有与欧盟持相同价值观的欧洲民主国家加入,可接纳像乌克兰这样的成员。但加入共同体并不意味着未来一定能够加入欧盟,英国这样已经脱欧的国家依然可以加入。三是欧洲出现两种模式的面对面较量。和平一旦重回欧洲,欧洲必须从过往中汲取教训,建立一种新的安全平衡。以上主张充分反映出未来五年马克龙将继续深度介入欧洲事务的改革者形象趋势。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本次法国总统选举出现的高弃权率、民粹主义上升等变化趋势,预示着 马克龙未来五年执政之路将充满挑战。在内部,退休制度改革将成为考验马克龙执政能力的最大变数。在马克龙连任后的5月1日,全法超过11 万人参与游行,反对马克龙的退休制度改革。马克龙过去五年施政积累的公共支出激增、政府巨额债务、国内民意撕裂等弊端,将越来越多的法国人推向极左和极右民粹阵营,医疗、环境、移民、治安等民生问题都将成为马克龙潜在“拦路虎”。在外部,面对美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霸道和掣肘,以及对抗性日益增多、大国博弈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欧盟“战略自主”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三、法国对华战略趋势与中法合作前景

“后默克尔”和“后脱欧”时代交织,法国对欧洲事务的主导力将进一步加强。法国对外政策将 进一步保持连贯性,对欧洲紧抓“战略自主”,扩大全球事务影响力,打造独立的世界第三极力量,与中美形成抗衡之势。在此背景下,法国对华战略的竞争性或将更加突出,但同时双边合作基础和互补空间犹在,对华在经贸务实领域以及全球治理领域的合作诉求也在上升。 

客观上看,法国对华政策存在相当大的“两面性”。自2017年以来,马克龙立足打造一个“主权、统一和保护的欧洲”,加快政治欧洲建设和实现战略自主,“重拾欧洲雄心”以面对中美挑战,并将诸多理念推动到欧洲政策实践,形成了欧盟“法国化”趋向。对华政策而言,一方面,打造欧洲“国际政治玩家”身份,重塑多边国际秩序,引领制定国际准则和规范,对华积极开展战略协调,并得到中国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以“保护欧洲”“捍卫经济主权”等为由实施保护主义政策,保护欧洲战略产业、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削弱对华依赖,对华经贸政策更趋强硬、保守。与此同时,法国也加强热点地区战略投入,扩大对华地缘政治遏制。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一带一路” 倡议、对热点地区的战略投入,接连“刺激”了法国的“敏感神经”。印太、非洲等地区作为法国传统利益范畴,对法国而言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近年来法国实施“印太战略”、加强对非合作,旨在彰显其全球性战略存在和参与热点地区问题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有意争取在热点地区的主动权,加大对华地缘政治抗衡。但法国自知在维护多边主义、全球治理层面离不开与中国的积极协调。中法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独立自主大国,近年来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支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合作,就二十国集团(G20)、国际粮食能源安全等加强沟通协调,扩大在非洲等地区三方合作,就全球发展倡议和安全倡议开展对接、探讨合作。特别是在绿色合作领域,法国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倡导者,将推进落实《巴黎协定》作为主导全球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美欧绿色发展竞争性突出,难以形成战略共识。法国自知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议题离不开中国参与,双方更容易形成优势互补和利益协同,更容易达成战略共识。未来法国将继续在夯实自身绿色经济优势的同时,在欧盟推动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关系,对华形成绿色发展的利益纽带,为法国乃至欧盟在全球碳中和语境下发挥引领作用、塑造主导地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整体上看,马克龙连任对中法关系利大于弊,有利于中法关系保持高水平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的平稳推进。过去五年,马克龙对华政策以稳健为先导,重视发展中法关系,敢于推进对华合作。马克龙首个任期中,中法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两国守望相助,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上也相互支持。法国积极支持北京冬奥会,公开表示不会追随美国对北京冬奥会所进行的“外交抵制”;俄乌冲突升级以来,中法都积极斡旋推动停火,中国也支持欧盟战略自主,赞赏法国不认同集团政治的冷战逻辑。2021年中法之间贸易额超过 80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两国双向投资快速增长;农业合作成效显著,中国自法国进口农产品同比增长40% ;双边在核能、航空、农业、环保、能源等领域均取得可见的务实合作成果。可以说,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的当下,中法关系是马克龙对外政策中可预见性最强、潜在政绩最多的一组双边关系,马克龙不会轻易破坏来之不易的对华关系良性发展氛围。鉴于中法绿色合作基础扎实,特别是在俄乌冲突背景下法国可再生能源转型对华合作需求日益迫切,为以中法绿色合作为抓手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和前景。 

一方面,中法在绿色领域具有较为扎实的合作基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气候变化 《巴黎协定》的共同关键助推者,近年来中法两国在绿色领域的政策协调和务实合作越来越紧密。一是政治驱动不断强化。2015年11月,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访华期间,中法元首共同发表《中法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揭开了中法在绿色领域合作的序幕。2018年1月,马克龙总统访华期间,两国元首决定启动“中法环境年”。2019年11月,在马克龙任内第二次访华期间,双方发表《中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北京倡议》,为中法绿色合作再次注入新动力,也为国际绿色合作事业做出新示范。二是交流机制不断完备。当前,绿色合作已成为中法战略磋商、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等双边关系支柱性机制的固定组成部分。近年来,中法各相关主管部门相继建立了绿色制造工作组、绿色金融联席会议、绿色发展论坛等细分交流机制,基本实现了绿色合作议题的全覆盖。三是合作成果不断涌现。在传统能源绿色转型领域,法电集团(EDF)分别在海南三亚市、河南灵宝市建设太阳能区域能源系统、生物质热电厂,还同中科院电工所共建了北京昌平八达岭光热电站项目;中广核相继中标法国首批漂浮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和大型地面太阳能电站。在绿色节能领域,法国施耐德电气与中国建材集团开展战略合作,不仅为中国建材提供节能增效、温室气体减排解决方案,还成为首批响应中国“绿色制造合作伙伴”倡议的国外企业。在循环经济领域,法国苏伊士集团与苏州中新工业园合作开展污泥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打造了变废为宝、节能减排的绝佳示范。在绿色产业领域,法国达索系统公司与中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开展的 3D 数字试验平台合作、法液空集团与上汽集团开展的氢能源汽车合作、欧莱雅集团宜昌工厂开展的碳零排放尝试,都在为两国绿色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在绿色金融领域,2017年和2020年,中国银行巴黎分行相继发行两笔共2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2022 年法国巴黎银行、兴业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外贸银行等四家法资银行共同为中国新能源产业提供了8000万美元的无追索项目融资。四是全球引领不断提升。2021年,第七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分别在法国马赛和中国昆明召开,这既是中法两国间的重大合作契机,更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国际社会加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引领。在多边主义不断遭遇逆流的局面下,中法以绿色议题为抓手,把控着全球治理的风向。 

另一方面,马克龙连任保持了绿色转型政策的连贯性,对内发展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对欧创新脱 碳经济解决方案,释放了相当大的绿色合作空间。整体上看,中法绿色合作潜力巨大。首先,绿色合作已经被营造为中法发展战略对接的“新高地”。2020 年习近平主席庄严宣布“双碳”目标,表明了中国全力推进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意志。马克龙上任以来,在法国国内政坛也刮起“绿色旋风”,法国政府也正在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保义务列入宪法,绿色发展也日益成为朝野上下的政治共识。两国不约而同将绿色作为施政重要路径,有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进程注入新动能。其次,绿色领域是中法优势互补合作的新增长点。囿于法国国内政治因素,法国官方短期内难以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但“一带一路”项目在法国早已事实落地。一方面,中国国内的低碳环保市场前景广阔,对拥有特色技术的法国企业吸引力巨大,绿色合作正在取代传统的航空、航天、核能等项目,成为中法务实合作的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随着中法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全面铺开,法国政府特别是马克龙对“一带一路”建设上的新能源建设和绿色环保项目拥有强烈的兴趣。三方合 作已成为中国资金、建设经验与法国技术、运营经验完美结合的重要平台,绿色项目也不例外。在已宣布的三批中法三方合作示范项目中,带有绿色成分的合作项目超过半数。最后,中法绿色合作是双方独立自主外交的“新抓手”。拜登上台后奉行“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主义”,即在不抛弃“美国优先”的同时,大操大办“气变峰会”“民主峰会”,抢夺法国、欧洲手中仅剩的全球治理主导权。而中国正加速走近国际舞台中央,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展示出了更为开放的合作姿态。中美在多边主义议题上的“一进一退”,注定了中法相互倚重的战略态势继续强化。中法全球治理理念相似,均拥有独立自主的外交传统,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具备特殊国际责任,注定了中法关系必然超越双边范畴。在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上的全球责任心,是中法区别于美式单边霸权的共同特质,也是中法关系超越双边范畴、独立于美国版盟友体系的重要标志。绿色合作这一难得抓手,两国都不会轻言放弃。


结语

马克龙连任有利于中国拉住、稳住欧洲,调动中欧关系制衡美国对华博弈,服务外交全局。同时,在中法建交即将迎来60周年庆之际,应进一步延续中法关系积极、健康、向上的主基调,推动中法合作取得新成果,带动中欧两大力量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为中国塑造新发展格局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一是要强化元首外交对马克龙本人的调动作用,延续高层互动良好势头,确保中法关系平稳过渡。抓住马克龙事实上的欧盟领袖地位与作用,调动其为中欧关系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二是敏锐捕捉法国未来政局和民意趋势性变化,“烧好冷灶热灶闲灶”。未雨绸缪做好勒庞、梅郎雄等极端政党重点人物工作,积极引导其塑造对中法关系的正确认识,扩大法国各界对华友好的主流共识;找准泽穆尔等有影响力的“政治素人”对华利益契合点,巧做工作,防范其为反马克龙“胡乱出牌”,被美国等反华势力利用,损害法国政界对华友好的“大气候”。三是要继续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原则,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加强中法各层级、各领域交流,通过坦诚对话协商增进互信,不断深化传统大项目和创新产业的务实合作,扎实推进中法第三方市场合作,夯实利益捆绑。 

特别是在中法绿色合作领域,应以2022年中法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15周年为契机,积极推动中法绿色合作取得新成果,带动中欧两大力量更好应对全球性挑战。一是强化中法、中欧绿色战略对接。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本届欧盟委员会绿色复苏计划,强化战略捆绑,一方面增强法国、欧洲对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认可度;另一方面提振法国、欧盟在全球治理层面对美国说“不”的底气和信心。二是扩大中法、中欧绿色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现有可再生能源、单项产业合作基础上,启动综合性全生态绿色合作。一方面同法国、欧盟企业围绕构建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体系、整合全球供应链等分享经验;另一方面聚焦绿色供应链、产品绿色设计、绿色智能工厂等新业态开展合作,进一步深化中法、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对接。 

但同时,鉴于法国国内改革、疫情防控、推动战略自主的现实需要,未来法国在战略上对华竞争性、对抗性或将有所上升,战术上强硬面和防范面亦将有所增强。作为策略,应建立底线思维,积极研判,做好战略预制和法国长期对华遏制的充足准备。尤其是在绿色领域,要在加强中法深度参与多边绿色治理、积极参与法国主导的“一个星球”等多边绿色机制的同时,更要在二十国集团(G20)、经合组织(OECD)等层面研提碳排放、碳市场、碳关税、碳交易等标准规则的“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力避欧美打造绿色壁垒并削弱中国发展优势和产业根基。


注:本文选自《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2022年第3期,第21—30页。由于篇幅所限,参考文献及注释已省略。

在线阅读及其下载


期刊官网,阅读全文

https://www.bfsujournals.com/c/2019-07-18/486540.shtml


知网下载期刊全文

https://t.cnki.net/kcms/detail?v=eWIMO3hap6PW586KPZBhLiUIhQPnj_nq8mdaXAdpkhTLUtOpI3gYqOOC3XjNFPvh6A2eQB9mCcy1V7ed_m3kS4ja1O22_74PaJr_QN1FIyCv2qUNyzQIPQ==&uniplatform=NZKPT


往期精选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订阅号:北外学术期刊

北外学术期刊官网:https://www.bfsujournals.com/

欢迎分享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外学术期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