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学生明眸“视”界!来看成都经验②→


2019年,成都市被评为全国首批“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成都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作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协同、预防为主”的原则,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治干预模式。


日前

“首届长江经济带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现场推进会”

在成都市举办

如何创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方法

跟着成教君一起来看成都经验

🔗点击此处可查看第一期内容



金牛区

金牛区构建“12345”

防近体系高质量推动近视防控工作

金牛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重要指示精神,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全区卫生健康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从加强机制建设、软硬件打造、资源整合和过程管控等多个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构建起“12345”金字塔综合防控工作体系,其经验做法《“12345”——保护视力不模糊》纳入四川省近视防控工作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并荣获人民网典型案例。

◉“一项工程”建“爱眼”智库,启动“眼健康工程”,一人一档采集学生眼健康数据,建立眼健康云数据管理平台与学生视力智慧监测平台。

◉“两育融合”创“亮眼”特色,一是融入体育教育,实施“国球护眼球”项目;二是融入到德育活动、劳动教育、艺术活动、传统体育、“绿道+”、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中。

◉“三个专业”实“护眼”基础,一是建立专业课程体系,编制了金牛区近视防控读本,开发眼健康教育校本课程资源;二是建强专业队伍指导,实施“近视防控指导师”专项培训;三是建设专业硬件环境,推进学校灯源、桌椅、黑板等硬件设施的提档升级。“四张清单”减“用眼”负担,即职责清单、监督清单、考评清单、激励清单。

◉“五方联动”筑“养眼”防线,即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家庭基础作用、发挥社会支撑作用。


2019年2月,金牛区被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全区96个校点12.7余万中小学生每年两次筛查严格做到“应检尽检”,2023年总体近视率48.38%,较上一年秋季近视率52.58%,下降了4.20%,超过“国家综合防控实施方案”中每年下降0.5%的目标任务。

下一步,金牛区将继续构建完善“眼健康云数据管理平台”,构建区级、校级、年级、班级、个人“五级管理”系统,从整体筛查完成率、不良视力、性别、学段、同比、环比、年级、班级、个人等“十个维度”进行分析,进一步完善政府端、学校端、家长端“三位一体”平台功能。依托专业眼科机构,制定区级“视育中心”建设标准,遴选点位学校,加强资金投入,打造出集“健康教育、游戏互动、活动体验、预防干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级“视育中心”,以点带片、串点成面引领辐射带动周边学校近视防控工作。


武侯区

2020年,武侯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近年来,武侯区坚持“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纳入全区卫生计生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探索形成了“五机制、四措施、三特色、二联动”的“5432”近视防控工作模式。

1

夯实“五项机制”

强化组织保障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武侯区成立了以区教育局牵头,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武侯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区域统筹、部门联动、学校落实、综合评价”的防控体系。


◉建立“目标管控”机制。出台《武侯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施方案》,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进行全面设计和总体要求;对学校素质教育发展进行评价,对近视率低于区平均水平学校进行约谈。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设立近视防控工作专项经费,并纳入部门年度预算,用于近视防控数据筛查、近视防控师资培训、近视科普知识宣传等。近三年来,已投入近视防控工作经费1200余万元。


◉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纳入武侯区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范围,将学生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等纳入区政府目标考核。


◉建立“示范带动”机制。在全区开展近视防控试点学校评选工作。已评选34所区级近视防控试点学校,创建6所市级近视防控示范校,建立了2个近视防控健康教育基地,并着重打造武侯区“视力保护科普馆”“营养膳食馆”“小球运动馆”等爱眼护眼标杆。


2

落实“四项措施”

加强健康管理


◉大力开展近视防控普查。连续三年组织专业力量对全区适龄学生的视力、屈光度、眼轴长度、屈光介质参数等进行一年两次的全方位筛查,并全部形成电子视力健康档案。


◉大力优化学生用眼环境。大力推进“智慧护眼教室”建设,推进教室照明、桌椅、黑板等设施专业化改造。实施“花开校园”工程,在全区学校建设“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推动形成“推窗见绿、处处花香”的绿色护眼校园环境。


◉大力实施“一增一减”工程。各校严格落实“两操一课”,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全力打造空竹、风筝、击剑、足球等20余个精品课程,有效增加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减少用眼时间。


◉大力做好营养膳食改善。开展营养膳食护眼专项行动,邀请华西医院营养膳食专家制定营养膳食食谱,教育引导学生合理饮食,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科学护眼、有效防控的良性发展氛围。


3

做强“三大支撑”

突出智慧护眼


◉强化大数据平台智能支撑。“深耕”数据,依托武侯教育“智汇云”平台,建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近视防控监测系统,对学生视力重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为精准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强化医教联动人才支撑。一是实施“一库一讲”工程。建立区域近视防控“专家库”,面向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定期开展近视防控专题“科普大讲堂”;二是实施“一校一医”工程。在全区遴选出多名业务精湛医务人员,担任中小学、幼儿园的“健康副校长”。


◉强化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支撑。打造武侯区近视防控特色“明眸亮视”课程。在线上,以直播近视防控微课堂、科普短视频等形式传播近视防控知识。在线下,开设校园间爱眼巡回讲座、爱眼宣传角、近视防控黑板报等各类活动课程。


4

构建“两个联动”

实现多维聚合


◉推动构建家校联动机制。依托区家庭教育学会,成立爱眼护眼志愿队。建立武侯区家庭“爱眼跟踪卡”,开设近视防控“家长学堂”,形成近视防控家校合力。


◉推进“政-家-校-医”四方联动。联合教育局负责人、校领导、眼科专家、班主任、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建“视力健康工作小组”,形成协同管理模式。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和学生本人共同努力。武侯区将持续做好近视防控工作,推进“5432”近视防控工作模式,利用在近视防控大数据方面的优势和经验,建立长效的数据采集机制,增设学生视力动态监测系统,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双眸和光明的未来。



龙泉驿区


做实近视防控  共筑光明未来

龙泉驿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亮实招

2022年,龙泉驿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以“让驿都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核心理念为引领,按照“以校为本,多方联动,系统整合”的原则,全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1

发挥部门近视综合防控的主导作用


◉强化责任意识,突出目标管理导向

根据有关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文件,出台《龙泉驿区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八条措施》《龙泉驿区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八条措施》,保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有序开展,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目标考核。

◉推进科学研究,发挥专业机构功能

与区疾控中心、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等专业机构联合开展近视防控研究,积极开展以“爱眼•护眼”为主题进行课题研究,持续推进全区“眼健康工程”。


2

夯实学校近视综合防控的基础作用


◉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业负担

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丰富作业类型,倡导阅读、探究、实践、合作、体验类作业,减少机械、重复训练,严格教学纪律,确保学生课间休息。

◉ 推进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五育并举”,在基础教育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利用社会资源开设游泳、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啦啦操等项目,确保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3

明确家庭近视综合防控的关键作用


◉减轻课外学习负担,增加户外活动锻炼

指导家庭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负担,不盲目参加课外培训,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合理选择,避免学校减负但家庭却增负。鼓励孩子参加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引导孩子养成终身锻炼习惯。

◉关注营养膳食,保障睡眠时间

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初中生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8个小时。让孩子多吃鱼类、水果、绿色蔬菜等有益于视力健康的营养膳食。


4

强化学生近视综合防控的主体作用  


◉强化健康自护意识

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用眼护眼等健康知识,并向家长宣传。积极关注自身视力状况,自我感觉视力发生明显变化时,及时告知家长和教师,尽早到眼科医疗机构检查和治疗。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每周参加中等强度体育活动3次以上;每天按时睡觉,按点起床,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挑食不偏食,少吃甜食,少吃高淀粉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养成良好的均衡饮食习惯;自觉减少电子产品使用,减少近距离用眼的时间和强度。

下一步龙泉驿区将继续加强近视防控工作,系统构建起“政府-社会-医院-学校-学生-家长”六位一体近视综合防控体系,持续保障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全力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教育局

全面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都江堰市教育局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坚持科学防控、全员参与,加强整体设计、完善保障机制、落实防控措施、强化督导考核。2022年以来,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每年降低0.5%,有效控制了近视增长幅度。

1

完善工作体系,强化防控管理


◉加强工作领导。都江堰市坚持“政府主导、教卫为主、部门联动、全面推进”原则,成立以都江堰市委市政府相关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教育、卫健、财政、市场监管和文体旅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都江堰市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专班,印发《都江堰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工作计划》,明确部门责任,从环境改善、防控宣传、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


◉强化专业指导。依托卫健、疾控部门和市爱尔眼科医院等统筹做好全市学校近视防控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及危险因素监测和干预。


◉强化示范引领。遴选和建设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示范学校(幼儿园)11个,树立一批先进典型,辐射带动全市近视防控工作。


◉强化信息管理。每年春秋两季积极开展学生眼健康视力筛查工作,实施全流程视力管理,完善“科学宣教——筛查建档——预警预防——科学矫治”的视力监测干预模式。建立“都江堰近视防控云平台”,实现教育局、学校和家长共享共查、结果反馈,督促做好视力异常就诊复查和干预。


2

建强工作队伍,提高防控技能


◉建好健康副校长、卫生技术人员和专兼职保健教师队伍。协调都江堰市卫健部门配备健康副校长;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配齐卫生(保健)室和保健教师,按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兼职校医,对于卫生人员不足的学校每年拨款100万元购买医疗服务。


◉建好学校班子、班主任、家长代表队伍,做好近视防控宣教和家校联动近视防控干预,开设近视防控家长课堂。三是对上述人员每年开展2次以上的业务培训。四是加强近视防控工作督查,将督察结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和先进班主任、优秀班集体评选。


3

全面保障落实,提升防控效果


◉大力改善课堂环境。累计投入4975万元改善都江堰市学校幼儿园光环境,实现智能化照明。每月调整学生座位、每学期调整课桌椅高度,确保学生学习场所环境符合卫生要求。


◉强化室外体育锻炼。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规范两操、每天上海30分钟大课间和两次眼保健操活动,“一校一品”打造体育特色校园,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1小时以上。


◉坚决落细落实“双减”。严格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严控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保障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睡眠时间分别为10、9、8小时。


◉加强家校协同和行业监管。家校协同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姿势和良好用眼习惯,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低于教学总时长的30%。会同市卫健、市场监督管理印发《关于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加强监管的通知》,开展涉及学校、学生近视矫正医疗机构和验光配镜机构计量监管。



4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科研水平


◉加强专业科普。依托专业医疗机构打造都江堰市学生眼健康科普馆,建好用好学校爱眼小屋、爱眼角,举办近视防控宣传月、“爱眼日”主题活动,广泛开展眼健康科普直播活动,动员全社会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


◉提高科研水平。在都江堰市学校开展近视防控科研,制定都江堰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年度分析报告,立项国家级课题《教室物理环境和体育课堂教学形式的重构对近视防控作用的探究》,课题成果入选成都市政府官方微博《健康城市建设十佳案例》。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成都市教育局官方微信【成都教育发布】


编辑|佳佳   校对|木子、石头

推荐阅读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青白江篇】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成华篇】

流感来袭,咋个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守护学生明眸“视”界!来看成都经验②→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