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 跟着弘虫读乡村】晚餐的吃法

越民生
2024-09-04

点击“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晚餐的吃法

我不能替家里挣工分,我还不到挣工分的年纪。那么,我的暑假作业之一,就是在家里做饭。父母在生产队里起早摸黑,他们维持着一家的生计,我们做孩子的,就只能早点当家。譬如我,小小年纪,就能搬一条凳子,攀上灶台,做一顿程序简单、内容也简单的晚餐。

米缸里还没有新米,因为新谷还在晒谷场。父母吩咐了,要追上吃新米的日子,恐怕还得熬一段时间,所以,没有特殊情况,晚饭通常是烧一镬粥,这样人可以吃,猪也可以吃,再用不着专门烧猪食了。

西边的太阳像我一样听话,每天五六点钟,准时把阳光斜射到我家水缸上。这时,我便着手准备。在米缸里不多不少地量出两升米,这也是母亲吩咐又吩咐了的。“嚓嚓”两声倒进镬里,“哗哗”加满大半镬水,然后盖上镬盖,然后钻进灶火口。那一镬粥要煮开来,对于贪玩的孩子来说,真是要等得花也谢了。因为紧接着还有一桩必做的事,是借摸螺蛳的名义,与别的小伙伴去河里打水仗,那么此时看见镬里还在冒丝丝缕缕的热气,便愈嫌它的慢慢吞吞了。等水蒸气终于以巨大的浮力把镬盖也擎起的时候,我也终于心花怒放。刚刚滚开的粥,实在称不上粥,米是米,水是水,米看上去还长得像米,仅是身材稍稍胖了些,因为没有完全胀透化开。粥的真正形成,尚需饭粒们在水里经历一番翻江倒海的沸腾。然而,水终究是滚开了,希望就在眼前。

镬里的水终于由稀变稠,镬里的米终于花一样绽放,我就嘿嘿地在心底发出笑声。立即盖上镬盖,旋转屁股走人。一边走,一边在脑子里浮想着那一镬粥的结局。我始终坚信,等父母收工回家时,那一镬还是半拉子的粥,必定会被焖得要多烂就有多烂。

事实证明,我的偷工减料丝毫不影响粥的生成。当夜幕降临,雪白的粥早已冷却凝结成块。水全部渗进了饭粒,饭粒早就在镬里得意得忘了形,时间真是可以消磨一切的,而水更能以柔克刚。

这样的晚餐,通常是在露天道地上进行的。

远处的景物被夜色慢慢吞噬的时候,小方桌已早早地搬到了屋外,五张凳子忠诚地围着那张桌子。此时,整个村子都在月色朦胧中变得温柔起来。人们都从田畈里撤回,鸡鸭都进了各自的笼子,知了的嘴巴一张张闭上了。一家人懒洋洋地坐下来,五张嘴巴凑在一张桌子上,略有余热的白粥,足以让嘴巴放心大胆地发出咕咕咕的吞食声。桌子上有一碗乌黑发亮的霉干菜,运气好的时候还有几块豆腐乳,一盘什锦菜,或中午吃剩的半碗南瓜半碗丝瓜之类的。我们全然忘了这么美好的色彩搭配,只顾一筷筷地夹开凝结了的粥,大口大口地往肚皮里送,然后摸摸滚圆的肚皮,等待它发出叽哩咕噜动人的声音。大人们便用它来打发一天的疲劳。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用在晚餐上,真是大错特错。因为那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在露天像模像样吃的东西,大概都是这种白粥,何其地相似。


(本文选自弘虫的《那时候》)



作者简介

弘虫,真名陈强,1969年出生,浙江诸暨枫桥人。名中有“强”,拆开成了“弘虫”。先后在学校、媒体和政府机关工作,业务爱好阅读写作。先后出版个人作品集《男人而已》《黄酒加冰》《老家》《诸暨孝事》《蓼莪情》《那时候》《解密陈励忠》《寻找施耐庵》《杨维桢与水浒》《南楼美人》《清气满乾坤》《新长乐》《高湖村》等十余部。

越民生 合集


1.诸暨市乡土文化读本·马剑

2.文言公益讲堂

3.读写公益讲堂

4.作文公益讲堂

5.公益古诗讲堂

6.小古文讲堂

7.主题聊聊吧

8.标点符号8讲

9.小学生必读经典文言文

10.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


11.跟着梅芷读童年

12.少年版 三国演义

13.海底两万里

14.昆虫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