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 跟着弘虫读乡村】客套

弘虫 越民生
2024-09-04

点击“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客套

 

饭桌上的客套也是乡村特色,想必由来已久。


从懂事起,就会放开肚皮吃,可落不着时代,偏偏又吃不饱吃不好,人就长得面黄肌瘦。辛辛苦苦挨到了过年,满以为可以大吃特吃了,就算自家吃不到也可到亲戚家里吃。可每每做客吃饭时,父母锋利的目光就会斜刺过来,把那双正欲伸向肉伸向鱼的筷子截在半路,肚里的馋虫只得乖乖地退缩,嘴里泛滥的口水只好用一筷饭搪塞回去,正是欲罢不能,欲吃还休。


其实在走亲戚前,父母是早就给我打了“预防针”的。父母说,吃饭时筷头不要无大无小地夹来夹去,人家夹给你吃你就吃,但有些菜即使人家夹到你面前你也动不得,不要把人家的客气当成福气,人家叫你自己夹,你也不要真的自己去夹。记住了,饭桌上的肉圆(肉丸子)不能吃,元宝鱼不能吃,八宝菜不能吃,烩猪肉不能吃,红紫豆腐不能吃,扣肉不能吃,膀子不能吃,这些都是碗头,碗头是当家菜,你吃掉了,人家正月里还怎么招待客人,人家还有许多客人呢……倒霉倒霉,我就想吃这些圆的油的腥的红的紫的,却一样都吃不得。于是我委屈地问,哪我吃什么?父母就一本正经地说,要吃就吃冻猪肉,吃白斩鸡,吃人家新炒出来的蔬菜,人家蒸了又蒸的菜一般都动不得。看我还不肯歇的样子,父母又会告诉我,要吃的话,正月初一到你外婆家和奶奶家去吃,他们的菜,碗碗都可以吃。


果真,在外婆家,在奶奶家,我这个外甥老爷,这个嫡传孙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碗碗都可以吃。中午吃外婆家的,晚上吃奶奶家的,他们在把菜端出厨房的时候,就存心叫我们把它们吃完,所以一年到头,除了有压岁钱,最值得怀念的还是这一桌菜。吃饭的时候,父母的眼光无比温柔,外婆和奶奶他们的目光更是温柔无比,在他们看来,最亲的客人也亲不过我,最重要的客人也重要不过我,所以特地为我备了一桌菜,而他们必定同时还准备着第二桌。外婆和奶奶会一个劲地给我夹菜,问我还要不要,勉励我能吃就尽管吃,不用客气的。其实我哪里肯客气,我知道吃过这一餐,再吃第二餐就得等漫长的365天,吃了这一餐,整个正月就休想再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父母的交代我牢记在心。


后来再到别的亲戚家“做客吃饭”,就慢慢地学会了“吃饭做客”,(可别小看引号里的词语,次序不同,意义也绝然不同。)懂得了什么叫作客套。开饭了,主人家一个碗头一个碗头地摆了满满一桌子菜,然后招呼客人们坐下,说:吃呀吃呀,也没有什么菜。我们就开始吃,心里却想着:这人家,明明有这么多菜,却还要谦虚地说没有菜。


不客气的人家,真的不给你夹菜,但嘴巴上还是说得头头是道,说:千万别做客呀,我们家不作兴把菜夹来夹去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怎么样?我们说好的好的,这样最好。然后就只敢盯着眼前的一碗小菜。看我们真的快把一碗青菜扫荡完了,其他菜碰也不碰,主人有些过意不去,就会故作惊讶地说:啊呀,你们不要吃淡饭呀。然后拿起筷子在这个碗里拨一拨,在那个碗里点一点,客气似的说:喏,这是肉圆,好吃的呀,喏,这是鲢鱼,好吃的呀。说归说,就是不把肉圆夹出来,也不把鲢鱼夹破来,相反,倒是趁你低头吃饭的时机,用筷头把夹过几筷的菜重新拨拢、拨圆、拨齐整,那已有些减少的一碗菜便完好如初。于是我就知道这碗菜大概也是独生子女,他家一定拿不出第二碗,因而不敢再造次,而这个人的客气,也就是噱头势、空客气。


再客气一点的人家,不仅嘴巴上劝你吃啊吃啊,而且亲自动手为你夹菜,但一般只夹到你面前的碟子里。先是给你夹肉圆,你推说一阵自己夹自己夹,他还是夹给你一颗。此时一旁的父母往往会下命令,当父母说好吃时,我就大着胆子把肉圆吃下去。我吃完了,主人又主动给我夹鸡肉。鸡肉到肚里了,主人又给我夹油豆腐。他一筷筷地夹,我一口口地吃,我连夹菜的权利也没有,想多吃一点的自由也被剥夺,反正一切服从主人的安排和分配。这一餐饭就吃成了分食制,主人一定是怕客人乱夹乱吃,把他苦心经营的用来对付一个正月的菜给吃掉。但这样总比我手足无措干坐着好得多。


最客气的人家毕竟少,一定是家里条件确实好,或知道我们家底,大抵他来我家时也受到特别的款待。这样的人家令我感动,他们是真心让我吃,不把菜吃掉他们比我还不高兴。譬如他给我夹肉圆的时候,是夹出来并又蘸了酱油的,他夹到了我的饭碗里,我若假装推辞说不要吃,他会把肉圆塞进我的饭堆里,塞得看不见才肯罢休。譬如吃鱼,他会把那颗完好无损的元宝鱼夹破开来,然后夹出大大的一块又塞到我碗里,这样的鱼想要恢复原样自然也是巧妇难为,于是我知道他是真的落落大方了。这样的人家,嘴巴上说得倒并不一定客气,他们一般这样说:吃吃,吃吃,有啥好客气的,拿出来是要你们吃的,又不是摆摆看看的。听上去实实在在,真心真意。所以那时候我最喜欢到这样的人家去做客,为的是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吃啊喝啊,可惜这样的人家毕竟结交不多。


饭桌上的客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用客气套住你的胃口,用客气套住你的嘴巴。所以正月里走亲访友,看到的都是好菜,听到的都是套话,而真正能享实惠的却不多。这也难怪,毕竟那是时代不同,条件限制,生活所迫。你今天把人家的一个碗头吃掉了,人家第二天拿什么招待新的客人?老百姓过年,用大人的话说叫“杨白劳过年,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已充分说明了过日子的落魄。他们把“过年过节”说成“过年过急”,这急,就是着急,着急缺钱,付不出压岁钱,着急缺钱,做不起新衣服,着急缺钱,备不齐那必备的几个菜,这也叫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现在再回过头回味当初饭桌上的客套,尽管人家桌子上明明摆着满桌子的菜,而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嚷嚷说没菜没菜,也是情有可愿的,他们是真的没菜,眼前这一桌子无非是一种摆设,一种形式;至于父母教育孩子不要乱伸筷子,委屈肚皮硬要“做客”而不怕见外,那也是情理中的事;那一桌子的盆盆碗碗,来了客人端出,放下碗筷又原封不动端回,如此辛辛苦苦地端进端出,正是为了掩饰生活的艰辛,满足“年年有余”的希冀。过了正月十五,心里吊着石头总算落地,家家户户就告别大家心知肚明的“形式主义”,大口吃掉变成泥味的鱼和变成霉味的肉,去开创新的生活,争取明年那个年过得更好些。


形式主义帮了老百姓的大忙,所以那个时候,饭桌上客套是必须的,客套是正常的,不客套才显得反常,一过年大家就客套了再客套,等过了年大家就再也懒得去客套。这就是老百姓的日子,里面充满着无奈的心情,刻意的生活,善意的亲情。


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当我们围坐在饭桌上,主人早就撕下了客套的外衣,展示他满腔的热情与真情。谁还要夹菜,那准是落伍了;谁要不去夹,那准是嫌不可口了。还有那酒,不再滴滴难舍,仍执意地给你倒着,一遍一遍,一杯一杯,再也不像当初,倒得你假模假样,倒得你好不自在,现在三番五次地倒酒,是实实在在想让你喝个痛快,让你喝得高高兴兴。难怪现在的人们酒量越来越大,劝酒的工夫也越来越深。


原来奥妙竟在这里。

 

(本文选自弘虫的《老家》)




作者简介

弘虫,真名陈强,1969年出生,浙江诸暨枫桥人。名中有“强”,拆开成了“弘虫”。先后在学校、媒体和政府机关工作,业务爱好阅读写作。先后出版个人作品集《男人而已》《黄酒加冰》《老家》《诸暨孝事》《蓼莪情》《那时候》《解密陈励忠》《寻找施耐庵》《杨维桢与水浒》《南楼美人》《清气满乾坤》《新长乐》《高湖村》等十余部。



推荐阅读:

1.诸暨市乡土文化读本·马剑

2.文言公益讲堂

3.读写公益讲堂

4.作文公益讲堂

5.公益古诗讲堂

6.小古文讲堂

7.主题聊聊吧

8.标点符号8讲

9.小学生必读经典文言文

10.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


11.跟着梅芷读童年

12.少年版 三国演义

13.海底两万里

14.昆虫记

15.唐宋名家诗词故事

16.跟着弘虫读乡村

17.越民生|2020.7—2020.12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18.走读乡村习作篇

19.草房子

20.纪录片 故宫100


21.傅雷家书

22.纪录片 汉字五千年

23.纪录片 史说汉字

24.纪录片 中国文字发展史

25.纪录片 百年巨匠

26、越民生|2021.7.12.-2021.8.12“抗逆星”成长营

27.越民生|2021.1-2021.6 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28.绿珍珠 

29.一只蛤蟆叫太阳

30.青草国的鹅


31.守护神一个

32.大马梦里来

33.爱在他乡项目——关怀外来建设者子女

34.“壹心”关爱儿童项目

35.焕新乐园项目

36.阳光少年大声说项目

37.牵手成长 爱在诸暨项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