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越民生· 跟着弘虫读乡村】箍桶

弘虫 越民生
2024-09-04

点击“越民生”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箍桶

 

 从事箍桶的人,我们称之为箍桶佬,文雅的称呼是箍桶匠,客气点的称呼是箍桶师傅。作为一种谋生行业,它起始于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也无法考证,只知道箍桶手艺不独中国有,外国也有,不仅古代有,就是当代也没有绝迹。因此箍桶是一种久远的行当,是和老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的。


《诸暨民间艺术大观》“造型艺术篇”选录了“箍桶木艺”这一条目,对“箍桶”作如下释义:用竹篾做成圆形的“箍”,套在圆桶上,使桶片之间紧固而不渗水。


在以前,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凡装水的器具除坛坛罐罐外,基本上都是木制的,如饭桶、米桶、蒸桶、水桶、面桶、脚桶、粪桶、马桶等等,人们从早晨睁开眼睛需要洗脸开始,直到晚上睡觉,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一刻也离不开箍桶匠箍出来的各种用具。传统戏曲《箍桶记》中,张箍桶的女儿九斤姑娘有一段唱腔,考问的就是她箍桶的父亲:“天亮要箍天亮桶;晏昼要箍午时桶;日落西山黄昏桶;半夜三更要紧桶;要箍有盖无底桶;要箍有底无盖桶;要箍无底无盖桶;恩恩爱爱夫妻桶;名叫外国金丝桶,一道城墙不通风,无盖无底两头空,城里屋宇齐又整,家家户户开窗孔,千军万马扎满城,一个皇帝坐当中,三街六市多拥挤,十字街口闹哄哄;一根尾巴通天宫,一根横档在当中,上头一记松,下头扑隆通。”所箍之桶真是五花八门。可见,箍桶匠这行当也算得上平凡之中见伟大了。


老辈人使用的这些盆盆桶桶,多数是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品,通常要用红漆,至少也要上桐油。在旧社会,要置备这套生活用具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所以用起来都很谨慎。但经过一二十年下来,少不了会断、烂、破、漏,用之不能,弃之可惜,因此只得花几个小钱,请箍桶匠修理一番,以图再用它个十年八年,那还是挺划算的。


我儿时的印象中,凡箍桶匠多是上了年纪的男子,四五十岁的样子,多是乡邻人氏。他们挑一个长约5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35厘米的木制工具箱和一只直径约50厘米、高约60厘米的竹筐,工具箱里有锯子、刨刀、斧头、钳子、凿子、铁锤、铁圆规、小墨斗、虎头钳等专用工具,竹筐则放着几捆大小不同的铅线、竹篾和一只长条形工作椅等物料。就这样,他们每天迎着朝阳,拖着沉重的脚步走村串巷,不时呼叫“箍桶哦,箍桶哦……”一声洪亮而悠长的呼叫,给宁静的村野增添一点生机和活力。当有人走出门口呼请箍桶时,该师傅就会停步卸装,随便找个空旷平地准备功课。他一边打开工具箱,放下工作椅,一边喃喃细语地招呼双手提着旧桶的顾客,然后便低头噼里啪啦地干起活来。这时,附近的村民也闻讯陆续提着破旧的大桶小桶赶来箍桶匠落坐的地方。转瞬间,顾客、闲人、还有一群好奇的小孩,活像观看江湖汉子耍把戏一样,把箍桶师傅团团箍住,正如俗话所说的“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但是,当有人送来带有污秽臭气的尿桶时,那些看热闹的人和小孩就会捂着鼻子开溜,而对于箍桶匠来说,他耳濡目染全然不怵,并默默地以片片木板做经,以个个铅线圈做纬,聚精会神地编织着一只只木桶。


箍桶佬和木匠佬虽奉同一个祖师――鲁班,但农村里的习惯,还是将木匠分作大木匠和小木匠,大木匠指造房子的木匠,小木匠则是指做家用器具的手艺人,其中又有方作、圆作之别。方作指做台凳椅桌的匠人,也就是我们平时所称的木匠佬;圆作则专做盆、勺、镬盖及前所列举的五花八门的木桶之类的用品,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箍桶佬。到底是一个祖师爷传下来的,别的行当隔行如隔山,而木匠佬与箍桶佬既有不同之处,还有相似的一面。我理解,箍桶佬在技艺上较一般木匠佬高出一筹,箍桶佬拥有木匠佬的基本功,箍桶佬一般不光会箍桶,还得会一些木工技术才行,譬如哪里得刨一点,哪里该镶一块,哪里该钻个眼,这些都是木工的基本功,而若是让木匠佬去做箍的行当,半天也箍不好一只桶。鲁班祖师爷真够英明的,知道他的徒弟们日后要为生意上的事争来争去,索性就“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


箍,是箍桶匠的手艺精髓。箍,实则“捆”也。章炳麟《新方言·释器》云“《广雅》:今人以绳束物曰捆,以金束物曰锅(俗称箍)。箍桶亦其一矣。”箍桶,就是用竹篾圈或铅丝圈将破漏或爆散的木桶重新束紧修复,其技艺主要在于“箍”而不在于“制”。当木桶出现如下几种情况之一时就必须请箍桶师傅了:第一种是铅丝圈腐烂脱落致木桶爆散;第二种是桶壁出现裂缝而泄漏及铅丝圈老化;第三种是桶底泄漏或坍塌。送修的木桶除了第三种情况可以只更换桶底外,其余的木桶,箍桶匠均按如下方法修复:一是清除木桶内壁的附着物及检查木板腐蚀状况,如果桶壁或桶底有个别木板腐烂,则应依样仿制补上(木料由顾客提供);二是根据木桶外壁上中下周长,用适中铅线制作2至3个螺纹状铅丝圈;三是拆除废旧铅丝圈,并将已散开的木板重新组合,恢复木桶原状,然后用新铅线圈紧紧箍住木桶的外壁;四是套入一块圆木板(即桶底)并挤压至底部,令桶壁与桶底吻合,再用木屑碎填塞其缝隙,以防泄漏。懂行的人都晓得,第三道工序是难度大、技术性强的关键环节,也是箍桶匠最得心应手的好功课。当然,给箍桶师傅一堆木块,箍桶匠照样能做一只新的桶,这是箍桶匠最起码的本领,若是连新桶也箍不起来,要想补好人家的旧桶破桶又谈何容易呢。


箍桶的小技术不是一般的木工所能做得,奥妙就在于用土法计算圆周率,还要加上经验灵活操作,才能箍得牢,不漏水。尤其是箍马桶、提桶等中间呈圆鼓形的桶,更需精确用料,精心计算。可是他们的地位却很低,原因不是他们的技术简单,而是所修的木桶并不高贵,何况还有尿桶粪桶,世俗的眼光和匠人操作对象的贵贱,总是那样密不可分。他们挑着一副带有斧、凿、刨、锯等常用工具的担头,走出家门,跋山涉水,日晒雨淋,四乡八里寻觅活儿干,赚取微薄工钱,以维持生计,确也非易事。而且要求很高,盆、桶散了,少了一两块“墙”,要与原来的长短、厚薄、直弧一个样,多一分少一分就箍不拢,拼不成。多费了工夫不说,浪费了木材,主人家就不高兴,弄得不好,还要扣工钱,听话头。铁丝年长日久多数锈蚀了,稍一不慎弄断了,就要用自带的淬过火的铁皮将它箍好,用铆钉铆住。就这样风雨兼程,东奔西走,各式各样的难活尴尬活都得承接,如一天只有一两笔生意,那就苦了。老话有“箍桶箍只桶,到头还是穷”,说的就是这门行当的辛苦万分。


如今,塑料制品、铝制品、搪瓷、不锈钢制品充斥市场,谁还愿用这些笨重而古老的杉木制品呢?农村的粪桶、料勺也不多见了。在这种情况下,木桶自然受到冷落而无人问津。因此,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箍桶业已在城市销声匿迹。


留下来的或许是一些让后辈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概念,譬如南京的箍桶巷,定会让后人费思量。箍桶巷位于武定桥东南,南起马道街,北至长乐路,相传为明初富商沈万三的箍桶匠居住处,故名。相传明朝时,这里居住的是江南首富沈万三家的箍桶匠。他们手艺精湛,无人能及,慕名前来学艺的人特别多。名师出高徒,在他们的精心传授下,学徒们的技艺得到了快速提高,都成了技艺高超的箍桶匠,并居住了下来。因此,这一带就成了南京有名的箍桶行业一条街,人们就称这里为“箍桶巷”。箍桶匠们所用的木材、木料几乎都由住在附近的木匠加工,人们就给附近那条木匠居住的巷子也取了一个好记的名字“木匠营”。这两个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不过,箍桶巷如今已经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哪里还找得到箍桶的影子。


留下来的还有一个用箍桶来命名的新潮的理论:“箍桶理论”。那是春兰的陶老总提出来的,他有没有干过箍桶这门行当我们不知道,但他说得有板有眼,他说“一个企业的规划如何定位,理论界盛行‘水桶理论’,就是量力而行,量体裁衣,有多少能力定多大目标。我们制定规划的思路不是去研究现在有多少量,而是先假定一个比较高的位置,再来反复平衡,置之死地而后生”。陶建幸这种说法被称为“箍桶理论”,就是将一件有大困难的事,细细划分为若干阶段或部分,这样,在细化后的每个阶段,其困难就被大大缩小,直至缩小到其困难可轻易被克服,缩小到要实现各个阶段的小任务,完全具备客观的可能,而几乎没有任何系统的风险干扰。箍桶匠听到此说或许会笑落牙齿,不就是箍桶这么简单的事嘛,用得着浪费这么多口舌吗?你要让人理解你的理论,就让他们学一学箍桶吧。


呵呵,这个时代谁还会去学箍桶,除非箍出来的全是文物珍宝。所以说,要不了几年,随着使用老式盆桶的人越来越少,箍桶匠的手艺将注定无人传承,此行当终将在农村画上绝迹的句号。一同消失的,自然还有市井生活里那个亲切的音符。


“箍桶哦,箍桶哦……”


(本文选自弘虫的《老家》)




作者简介

弘虫,真名陈强,1969年出生,浙江诸暨枫桥人。名中有“强”,拆开成了“弘虫”。先后在学校、媒体和政府机关工作,业务爱好阅读写作。先后出版个人作品集《男人而已》《黄酒加冰》《老家》《诸暨孝事》《蓼莪情》《那时候》《解密陈励忠》《寻找施耐庵》《杨维桢与水浒》《南楼美人》《清气满乾坤》《新长乐》《高湖村》等十余部。



推荐阅读:

1.诸暨市乡土文化读本·马剑

2.文言公益讲堂

3.读写公益讲堂

4.作文公益讲堂

5.公益古诗讲堂

6.小古文讲堂

7.主题聊聊吧

8.标点符号8讲

9.小学生必读经典文言文

10.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词


11.跟着梅芷读童年

12.少年版 三国演义

13.海底两万里

14.昆虫记

15.唐宋名家诗词故事

16.跟着弘虫读乡村

17.越民生|2020.7—2020.12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18.走读乡村习作篇

19.草房子

20.纪录片 故宫100


21.傅雷家书

22.纪录片 汉字五千年

23.纪录片 史说汉字

24.纪录片 中国文字发展史

25.纪录片 百年巨匠

26、越民生|2021.7.12.-2021.8.12“抗逆星”成长营

27.越民生|2021.1-2021.6 侯门山上的公益故事

28.绿珍珠 

29.一只蛤蟆叫太阳

30.青草国的鹅


31.守护神一个

32.大马梦里来

33.爱在他乡项目——关怀外来建设者子女

34.“壹心”关爱儿童项目

35.焕新乐园项目

36.阳光少年大声说项目

37.牵手成长 爱在诸暨项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越民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