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纪疫情跌宕反复,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指挥打好统筹防疫和发展之战
党 报 头 条(ID : dangbaotoutiao)
来源 | 新华视点
直面风浪,把舵领航
新华社3月28日播发重磅文章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习近平总书记指挥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述评》
真实记录
全面呈现
面对世纪疫情跌宕反复
习近平总书记
亲自指挥
亲自部署
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
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
团结带领亿万人民
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
详情请看↓
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至我国28个省份。3月份以来,本土感染者累计突破7万,中高风险区一度超过600个……我国防疫抗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直面风浪,把舵领航。
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采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打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战。从严从紧——“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
起病隐匿、传染性强、单日新增感染者最高超过6000例……狡猾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
近期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数量相继超过2020年的18起、2021年的30余起。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疫情演变态势,牵挂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突出口岸地区疫情防控这个重点,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今年3月5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当前疫情防控提出明确要求。
4天后,针对在多地扩散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当前疫情发展很快,散发面广,染疫人数大增,务必责成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严从紧开展防控工作。
3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从思想上、行动上对当前和下一步我国抗疫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周密安排。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深刻认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的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给出有力回答,指出明确方向——
“坚持就是胜利。”
人们不禁想起两年多前的一幕: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和其他6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坐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表情凝重:“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在疫情来势汹汹的危急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强音。
两年多来,病毒频繁变异,形势不断演变。对于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变的是不同阶段的具体防控策略,不变的是贯穿其中的鲜明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可失防万一。”
“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
……
话语掷地有声,措施坚定不移。事关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就没有商量的余地。这就是大党大国领袖对于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和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正是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指引下,当世界其他地方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攀升时,中国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
“动态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准。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不追求零感染,但发现一起就扑灭一起,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快速和精准的“动态清零”,正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迅速采取防控措施,迎战德尔塔变异株,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基本用一个潜伏期(14天)就控制住疫情。
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已超4.7亿,死亡病例逾610万;我国感染人数、发病人数、重症人数和死亡人数都保持在较低水平。
有外媒评价,中国是全球唯一控制住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的国家。
2022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复杂多变、没有明显拐点——当前正处于全球第四波流行高峰,每周报告病例数超过1000万。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以预防为主,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提高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调研时,就针对全球疫情呈现新的特点、防控风险增大提出明确要求。
严谨的科学研究推演证明:以中国14亿多人的总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群体的现实国情,如不及时从严防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中国医疗体系面临击穿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吉林、上海等地迅速增高的病例,已发出了强烈警示。
有研究表明,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期间的病死率确实下降了,但同期因疫情造成的死亡总数却高于德尔塔变异株流行的同期死亡数,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危害依然严重。
“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面对疫情跌宕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疫情还没有过去,一旦有事,蔓延起来非常快,一旦发现要采取严格处置措施,绝不松动,绝不手软。
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水平在短时间内突然上扬。正是因为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干预措施,这条原本陡峭的曲线趋于平缓……
3月1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党政同责,齐抓共管,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提高防疫本领。要加强组织领导,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疫情防控是“国之大者”。
呵护好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就是比天还大的事。
精准防控——“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精准防控作出战略指引:“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
治国理政千头万绪,习近平总书记向来重视“精准”二字。
从脱贫攻坚的“聚焦精准发力”,到深化改革“对准焦距,找准穴位”,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到要求对干部开展精准化的培训……精准,是现代化治理能力的卓越体现。
针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20年1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就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
面对复杂的世纪疫情,同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的变异株较量,实现“动态清零”,关键就在“精准”。
这是中国方案的精准,在关键要害处,集中发力——
近期疫情“破防”,均由境外输入引发。点多、线长、面广,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正是外防输入。
“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时就强调,持续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决不能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前功尽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目前疫情防控最大的风险是来自境外,外防输入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压实口岸地区防控责任,充实口岸防控力量,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补齐短板弱项,筑牢外防输入防线。
划定缓冲区,实行差异化管理;一口岸一对策,实行非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中国精准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以最小的社会成本,不断扎紧外防输入“篱笆墙”。
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让防控变得异常困难,也促使人类不断调整应对手段。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在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科技之于疫情精准防控的作用。
加强疫苗、快速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采用核酸和抗原检测相结合……一个个事关长远的抗疫部署,彰显着领航者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构建“免疫长城”!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部署下,中国启动全球最大规模疫苗接种:截至3月24日,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超过12.4亿人,占总人口近九成,这一规模和速度超过全世界其他任何国家。
3月2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公主府公园新冠疫苗接种点,一位老人在接种疫苗。新华社记者 刘磊 摄
这是3月20日傍晚拍摄的吉林市高新南区隔离方舱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统筹兼顾——“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如何统筹好这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考验世界各国的一道难题。
3月25日,工作人员在位于陕西西安的隆基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工厂丝网印刷区工作。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广西融安县潭头乡新桂村的春耕田园景色(3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精准防”确保“不断链”。产业链是经济的命脉,针对疫情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造成的影响,各地在筑牢防疫线的同时,密集出台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纾困,畅通产业链,稳住基本盘。 抗疫全力以赴,生产高效运行,研发有条不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超过99%……作为全球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全国经济强市,常住人口超过1200万的江苏省苏州市,通过一揽子组合拳政策推动防疫与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的影响。 一手抓战“疫”,一手抓发展,彰显复杂形势下的战略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尽可能减轻对经济发展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影响。“我们的这个方针,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 越是面对复杂局面,越要善于化危为机,锚定高质量发展—— “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 两年前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浙江,在疫情发生后首次实地考察复工复产,积极鼓励国内企业抓住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契机,让很多困境企业坚定了前行信心。 准确识变,认清“危”中之需;主动求变,找准发展之“机”。 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上强调,要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这次疫情是一场危机,但某种程度上也孕育了新的契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春起湾区,岭南花开。放眼广东,“世界工厂”的机器轰鸣声中,这片创新之地毫不放松另一场攻坚战。 来自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封闭管理的一周,有125名科研人员、1237名研究生有序推进科研工作。“这是不同的战场,同样的坚守。”其中一名科研人员说。 疫情冲击了传统产业,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十四五’时期我们国家再往前走,必须靠创新”“我们要进入科技发展第一方阵,就得靠我们自己”……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考察时的话,语重心长。 两年多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每次实地调研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同时,总会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作出部署,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 越是面对复杂变局,越要立足两个大局,在开放共赢中坚定前行—— 拥有超6万家外资企业的上海,尽管受到疫情影响,第五届进博会的招展进度依然“快于历年同期水平”,折射出全球企业对中国经济不变的信心。 尽管疫情有反复,一年两次的广交会从未中断;首届消博会去年在海口成功举行,目前第二届正火热招商;如期举行的服贸会亮出扩大开放新举措。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次重要讲话中,向世界传递出自信的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的清晰信号。 严峻复杂形势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持续快速发展积累的坚实基础”“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后,鲜明提出我国发展仍具有的“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深刻阐明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的道理。 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既要全力以赴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更要坚定信心答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道“必答题”。 “我们要既正视困难又坚定信心,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斗争,砥砺前行,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共克时艰——“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就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迎来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2年2月20日晚的国家体育场流光溢彩,充满依依惜别的浓浓情谊。“天下一家”字样的焰火在“鸟巢”上空粲然绽放,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2月20日晚在北京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上拍摄的焰火表演。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责编:周益威 审核:韩志金
来源: 新华视点
往 期 推 荐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