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观点|疫情下体育学人的新思考】后疫情时代家庭体育发展之“五要”| 马文博
后疫情时代家庭体育
发展之“五要”
马文博
韩国昌原大学
疫情期间,居家防控显著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同时也催热了居家健身。然而相比于短期内火热的居家健身,家庭体育则更值得长期关注。
调查显示:父母在家庭体育开展中存在缺位问题,仅有26%的青少年选择与父母共同开展参加体育活动。那么,疫情结束后,家庭体育该如何发展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在后疫情时代家庭体育发展应聚焦于以下五个方面。
一要,鼓励高校等学术机构设立家庭体育专业,培育未来家庭体育人才。举办家庭体育学术会议,积极开展体育与家庭教育交叉融合研究。将家庭体育纳入各类项目课题研究,加强家庭体育理论体系建设,并提升学术成果转化,从而为家庭体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二要,制定家庭体育友好型政策,为家庭体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教育、体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应联合研制有利于家庭体育发展的福利性政策法规,有效干预家庭体育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壁垒,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家庭体育发展的优势。
三要,促进家庭和学校体育协同发展。为了有效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多学校为学生布置了家庭体育作业。家庭体育作为学生校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家长、学校、教师等利益相关者之间要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从整体上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
四要,依托“互联网+体育”平台,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家庭体育运动处方库,为家庭成员科学健身提供多元化的精准指导。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五要,借鉴域外家庭体育开展经验,优化我国家庭体育发展路径。家庭参与学校教育已经成为美、英等国家学校教育革新的重要特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家庭体育开展经验,是我国家庭体育发展初期的路径选择。
众所周知,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最好的方式是“言传身教”,这与体育教育的特点高度一致。学校体育属于阶段性体育参与,而家庭体育是覆盖人的全生命周期。个人层面,不仅可以有助于提升体育素养、而且对终身体育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层面,对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助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推荐阅读】
欢迎扫码关注
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社
本文编辑:郑智心
监制:刘天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