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家观点|疫情下体育学人的新思考】构建大众健身促进体系的几点建议| 叶春明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社 2021-09-10


构建大众健身促进体系的几点建议


叶春明(烟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人的自身免疫力是抵御病毒的重要屏障。居家隔离期间,多数人对如何通过运动健身增强免疫力往往无所适从,具备某项健身技能规律健身的寥寥无几,大众健身“最后一公里”没能打通。笔者认为,经此一“疫”,应该从浓厚体育文化、提升专业人才素质、形成科学监测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构建更科学的大众健身促进体系。






一、推动形成更强势的体育文化


“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每人都懂,但多数人只把体育锻炼停留在嘴上,究其根本原因是社会没有强有力的体育文化。文化源于习惯,习惯要从小养成。在西方国家,优秀的孩子不仅要热爱学习,也要积极参与体育磨练。我们的社会在鼓励孩子参与运动锻炼、经历“摔打”、培养体育精神上是缺乏的。培养体育习惯需要全社会努力:家长要带头参与运动锻炼,潜移默化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部门要提高体育成绩在学业考试成绩中的比重,督促学校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开展体育教学,尤其遇到体育锻炼偶发学生意外伤害事件,要切实保障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文化传媒、影视机构、网络平台要制作更多弘扬体育精神的精品力作,使勇敢、矫健、坚韧、遵守规则等特质成为青少年的主流审美情趣。



二、解决大众健身谁来教、教的好的问题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导大众健身的主力军,大众健身练什么、怎么练都需要社会体育指导员解疑答惑。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普遍存在文化层次偏低、年龄偏大、专业化程度不足、服务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居民难以就近就便找到高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少体育健身的“领路人”。改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构成,提升其能力素质是当务之急。可多做些“精准结合”文章,例如从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入手,通过加强他们的健身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其体育素养和开具“运动处方”服务能力,点燃大众科学健身的“新火种”;推动“家庭签约式”体育服务纳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并按工作量、居民评价、专家考核给予签约社会体育指导员补贴报酬,形成“教”、“学”的良性互动。



三、建立科学动态的国民体质监测评价机制


我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尤其是农村地区居民体质监测工作还处于较低层次,在测试的普及化、专业化、常态化上都有很多欠缺。打造专业化的体质监测队伍,动态掌握城乡居民体质准确数据,做好相关统计分析工作,是指导大众开展科学健身,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实现体育强国的基础一环。

“有时会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是长眠在纽约撒拉纳克湖畔的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在疾病面前,医学的能力是有限的。倡导“体医结合”,通过运动锻炼提升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对疾病更根本、更经济的防治。构建更科学的大众健身促进体系,让越来越多的人想健身、会健身,是为“健康中国”贡献体育力量的必由之路。



欢迎扫码关注

北京体育大学学术期刊社

本文编辑:郑智心

监制:刘天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留言谈论】


“疫情下体育学人的新思考”系列正在征稿

更多详细信息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欢迎来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