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斩断那只“看不见的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齐亮说 Author 齐亮


作者  | 华仔  齐亮

最近,整个世界疫情汹涌,为了避免口罩涨价,亚马逊干脆全面禁止销售口罩了。所谓的因噎废食,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企业家并不傻。做出这样的决策,不是因为这样对消费者或者对企业有利,而是规避司法的麻烦和舆论风险。追求损失的最小化,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如果销售口罩换来的是罚款和谩骂,干脆,大家都不要卖好了。


看到这则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世界怎么了,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市场经济了么?

这一刻真的悲从中来,默默的一声叹息。

价格,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在经济的运转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它既引导着消费者的行为,又为企业家的行为提供依据,从而引导资源的配置。

在如此复杂的市场中,没有一个人能了解市场运作的全部,每个人只关心自己擅长的那部分。那是什么在协调着市场如此多人,如此多产品和资源有条不紊的运作的呢?答案是价格。

价格,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价格管制,就是斩断这只看不见的手。

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突然到来的疫情,使得口罩需求猛增,价格上涨。有些小伙伴说,有商家恶意囤货居奇,导致的了高价。除非商家犯傻,不然这时的囤积行为,无疑是为其他商家提供更多的利润。

因为价格的上涨,会引起供给增加,比如加班加点生产口罩,从外国进口口罩;供给的增加又会使口罩价格趋于下降。所以此时把口罩卖出是明智的选择。

真正有先见之明的囤积行为是有益于社会的。假设美国亚马逊某商家,能预知现在的疫情,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开始囤积口罩,再于疫情爆发之时出售口罩。他囤积口罩之时,由于大量买入,提高了当期价格,促进了口罩生产;而在疫情爆发之时出售口罩,抑制了口罩的上涨幅度。可以看出,由于他的这一投机行为,使得口罩价格变化更趋于平缓。

这里忍不住感慨一句:那些在网上对商人喊打喊杀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试一试去做一做生意,投机一次,看能赚到钱不?

价格的上涨,在需求端和供给端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在需求端,价格的上涨,给消费者发出的信号是:现在口罩供应紧张,大家省着点用;不是经常出门的,没那么必要的少买点;必须经常出门的,必须佩戴的,可以适当多买点。正如你所看到的,价格上涨,可以区分消费者对口罩的迫切性。

如果不允许涨价,这些有限的口罩如何分配呢?

很可能不急迫的人买了一堆,而真正急迫有需求的人却买不到。当然你可以想出很多种分配方式,比如一家只能买一包;或者按需分配,而此时你可以想象的到:每个人都会声称自己是最急需的。无论何种办法,都没有价格上涨这种办法更直接,更便利。

价格的上涨,更重要的是在供给端的作用。

价格的上涨,促进了商家从各种各样的途径获取口罩,比如从国外进口,虽然路途遥远,成本比较大,但允许价格上涨,也许还有利润空间。再者,生产口罩的厂家,会加班加点的扩大生产,以及投入更多的生产线。

对口罩的扩大生产,又扩大了相关资本财和劳动的需求,比如生产口罩的机器、无纺布、劳动力,进而促进了这些资本财和劳动力的价格上涨。资本财的价格上升,又会进一步促进这些资本财的生产,比如扩大无纺布的生产,同样的又会促进更高一级的资本财货(生产无纺布的材料和劳动)的价格,如此循环……就这样口罩价格的上涨,在整个经济中扩散开来,让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生产口罩这条路径上来。

价格上涨越厉害,说明越短缺,当这一信号,在经济中扩散开来,将更多的资源从其他行业中抢夺到生产口罩的这条路径上来,口罩的短缺才会得以解决。当价格被限制之后,在供给端的作用将得不到发挥,会进一步造成短缺。正如许多国家所经历的那样。

价格不仅仅是一个数字,它是信号,指引整个经济的生产。当价格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就作为信号在整个经济中扩散,指引着经济活动的调整,让资源投入到更为急需的生产上来。

价格是我们的朋友,请善待它,别试图去控制它,那样将会给经济造成危害,甚至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上世纪90年代,出现在津巴布韦的灾难就起始于价格的管制。

也有很多朋友问,既然经济学家们都说价格管制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这段时间也纷纷搞价格管制?这岂不是说明经济学知识不符合现实吗?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相信少数科学家提出的“地球是转动的而不是静止的”这种观点,觉得非常荒谬。他们质疑说:如果地球是转动的,房子为什么没有倒塌?大海为什么没有倾泻?

更加漫长的历史中人们不相信母亲为生小孩提供了卵子。因为看不见摸不着。相反很多科学家都相信女巫的存在,据说这是很多人亲眼所见。

许多今天连小学生都知道的常识,在两三百年前,就是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的知识。为什么?因为这些知识不是马上可以让你亲眼看到一个事实然后相信的。

理解经济学的逻辑比看见眼前有一杯水,一台手机这些事实要困难很多倍。

说服不理解经济学规律的人是更加困难的,难度常常相当于在几百年前说服人们相信地球是转动的。说服的过程中还存在着风险,比如被误解、被谩骂。而积极传播经济学常识的收益并不明朗,很少有人能够因为这项工作而名利双收。

相反,当机立断的采取价格管制,就像漫长历史中的一次次价格管制一样,对管制者来说,是性价比比较高的。既不用辛苦思索和学习,又不用承担民怨沸腾。是符合自身的利益的。所以,新闻里美国和意大利的管制者,采取了同样的方式。

对于管制者的行为逻辑,经济学已经有了诸多的研究。遗憾的是,对于这些知识的传播和讨论,似乎还太少。以至于我们在所谓的现实面前,常常显得无知和沮丧。

科学史留给我们最奇妙的画面就是:科学尚未普及,哪怕是对于那些研究科学的人。知识的传播,常常需要漫长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这并非经济学领域的特色,想想关于转基因和中医的争论,想想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分歧。

当然,这也是知识本身,令人着迷之处吧。


往期回顾
世界上最道德的事,就是努力赚钱
「瑞幸」告诉我们,打假还得靠市场
致敬英雄,也要致敬市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