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起源」是理论问题,不是历史问题
关于货币的起源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货币起源于市场中,是最适销的商品。
而另外一些人认为,货币不起源于市场,而是通过政府的强制命令而产生,他们最有利的武器就是历史,通过引经据典,通过历史证据证明货币起源于政府的强制命令。
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从最简单的交易说起。
张三用一个苹果交换了李四的一个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交易中,它能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在交易的那一刻,在张三那里,梨的价值排序要高于苹果;而在李四那里,苹果的价值排序要高于梨。
只有这样交易才会发生,张三用一个苹果换一个梨,他觉得赚了,因为梨比起苹果,更能满足他的欲望;李四刚好相反,李四用一个梨换了一个苹果,他也觉得赚了,因为相对梨,苹果更能满足他的欲望。
也就是说,交易之所以会发生,交易双方对交易的物品具有相反的评值,这样交易对双方都有利,于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交易,双方的福利都提高了。
2
现在,我们把交易扩展到现代经济最为常见的类型,有货币参与的交易。
王五用200元钱跟赵六买了100斤大米,在这么一个简单的交易中,它能说明了什么呢。
你回答道,说明,在交易的那一刻,在王五那里,100斤大米的排序高于200元钱;而在赵六那里,200元钱的排序高于100斤大米,不然交易就不可能发生。
BINGGO!你答对了,学的很快哈。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这里不同于前面提到苹果和梨,苹果和梨的排序,可以根据我们过往的经验,或者他人的经验描述等,来判断对我们欲望满足程度,进而进行排序。
比如张三苹果吃腻了,听说梨的味道不错,所以此刻他对梨的评值高于苹果,而李四刚好相反,于是他们的交易就发生了。
而王五和赵六之间的交易,是200元钱和100斤大米的评值。100斤大米的评值比较容易,因为它可以直接使用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但200元钱,我们如何评值呢,他不能吃、不能穿,不能直接使用来满足我们的欲望。
有人说,因为200元钱,可以用来交换其他东西呀。
对,比如当前猪肉20元一斤,200元相当于10斤猪肉;鸡蛋4元一斤,200元相当于50斤鸡蛋;小孩一周的课外补习班,刚好200元,那么200元就相当于一周的课外补习课......
也就是说,我们会根据当前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来对这200元进行评值。
这里稍微做一下说明,这里说的当前是指最近的过去,因为王五和赵六在交易的时候,这些价格已经存在了,是历史价格。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当前的价格又是如何产生的,比如20元一斤的猪肉,也就是20元跟一斤猪肉进行了交换,这20元如何评值呢?
你回答道,这20元的评值是根据当前的当前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评值。
3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一直往回追溯,一直用这种循环,就变成了一个循环论证。
那么问题来了,那个最最初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伟大的经济学家米塞斯给出了答案,他说,我们不可能这样一直循环下去,一直如此回溯,必定到达最初的点,货币在交换的时候不依赖于过去的价格。
比如200元钱跟100斤大米交换,对200元钱的评值不依赖于过去的价格?
那怎么可能呢?200元钱如果不依据当前价格,我们怎么知道能买到多少东西呢?我们根本没法评值呀。
米塞斯的回答是,说明这200元钱是商品,能直接满足我们的欲望。也就是说,货币起源于商品。只有这样,回溯到最初的交易,才不需要依赖于过去的价格。
晕了没?如果晕了,没事,我再按货币历史发展的顺序跟你说一说。
前面我们讲了物物交换,举了张三用一个苹果跟李四换了一个梨。这种物物交换的范围极为有限。这需要交易双方的双重巧合性。
就是说,交易的物品刚好都是对方想要的。张三刚好想要一个梨,李四刚好想要一个苹果,那么他们才可能发生交易。
如果张三想要一个梨,而李四想要的却是一个菠萝,那么他们就不能发生交易。
于是,人们在交易中发现,有些物品具有普遍的适销性,更容易发生交换。于是人们就把东西换成这种具有普遍适销性的物品,然后再用这种普遍适销性的物品换成自己想要的东西。
比如某小岛上,大米是大家普遍需要的。渔民有一斤鱼,他想用这一斤鱼换一些换一把柴刀,但铁匠不需要鱼。
渔民了解到,之前有人用一斤米跟铁匠换了一把柴刀。于是渔民找到了农民,用一斤鱼跟农民换了一斤米。渔民再用一斤米跟铁匠换了一把柴刀。
像渔民这样,换大米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直接的欲望,而是希望通过大米换取柴刀,大米在这一过程中就起到了交易媒介的作用,也就是行使了货币功能。
当一种交易媒介普遍的被大家接受并所使用的时候,那么这种交易媒介就是货币。历史上常见的货币是金和银。
总之,货币起源于那些最适销的商品。
说到这里,说完了。好像有点多哈。感谢你耐心看到这里。如果你还有耐心,再来看看几个常见的疑惑。
4
疑惑一,为什么史书上说,最初的货币是通过帝王强制发行并使用的呢。
这是一个理论与历史的问题。历史记录往往是不准确的,特别是因果关系的记录,是根据记录人自己理解的因果关系在记录下来的。
举一个例子,气象学解释了下雨的原因,某人反对说,历史书上记载,民众到龙王庙祈求,第二天就下雨,所以下雨跟龙王有关,因此气象学是错的。这很显然是荒谬的。
这个例子很好阐释了历史和理论的关系,我们理解历史,需要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持,而不是用历史来证明或证伪理论。
货币的出现,有可能出现在有文字记录之前,未能被文字记录下来也是正常的。
想象一下,如果帝王强制发行货币,面对成千上万种商品和服务,我们如果对每一件商品定价?那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混乱。
疑惑二,那么现在世界上所使用的货币(法定货币),为什么都是政府强制发行和使用的呢。
一种情况是,现在的法币是在商品货币的基础上慢慢进行替换的。
以美国为例子,美国最初交易用的都是商品货币金币。因为金币携带不方便,特别是大量的金币。
于是就出现了银行方便大家交易。比如你存入银行100盎司黄金,银行给你100盎司黄金的仓单,用这张仓单可以随时到银行来换回黄金。
于是这张仓单就具有货币功能,你可以用这张仓单去交易了,这个仓单就是纸币了。
后来,美国成立一个美联储,统一发行纸币,规定35美元=1盎司黄金。民众可以用黄金来换美元,以方便交易。
因为用美元交换比黄金交换方便,民众也就慢慢习惯了用美元。
后来由于美元超发严重,美元贬值,民众纷纷把美元兑换成黄金,美国政府看不对劲,于是规定停止兑换黄金,并下令严谨私人拥有黄金。
于是,完全全的法币就这样形成了,这就是当前的美元。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完全计划经济国家的价格如何形成,比如苏联。
面对成千上万种商品,中央计划者们对商品的定价也不是完全是盲目和计划的,有一定的市场经济成分在里面,比如他们会参考欧美等国市场经济中的物品的价格。
END
延伸阅读:
欢迎扫码关注
请把我「设置星标」,以便第一时间收到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