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亿前海桂湾-月亮湾片区 黄金规划来袭
一提到“前海”大家心中就会出现
深圳未来五年的蓝图
亚洲曼哈顿
前海自贸区规划用地面积1492公顷,相当于福田CBD的11倍、南山科技园的21倍。
三区
桂湾片区:重点发展金融、信息、贸易、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集聚,同时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打造集中展示前海整体城市形象的核心商务区。
前湾片区:重点发展科技及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并承接桂湾片区和妈湾片区的功能拓展,集中安排体育、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业,打造功能复合的综合发展区。
妈湾片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供应链管理、创新金融及其他专业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具备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心功能的保税港片区。
两带
滨海休闲带:连接三大片区,布局城市文化、休闲和公共服务等功能,形成集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高品质滨海公共活动带。
综合功能发展带:依托轨道等公共交通服务,沿线重点布局展示交易、信息服务、商务交流、都市商业等综合功能,成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发展带。
But,前海的土地的经济价值并非均匀分布的,这块土地上藏着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藏-前海桂湾片区。
桂湾价值
金融核心、产业高地
前海自贸区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宝安大道和西部海岸线合围而成,形成“三湾”格局,即桂湾、前湾和妈湾,根据深圳市规土委和前海管理局编制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综合规划》,三个片区定位各异。
前海三湾布局及定位图
桂湾片区定位为前海金融核心商务区,重点发展金融产业,打造集中展示前海整体形象的核心商务区 ,是前海自贸区产业的制高点。前湾和妈湾片区则分别定位为综合型产业发展区及保税港片区。
基于定位而言,桂湾片区位于前海自贸区产业链的制高点——离岸金融业务、深港资本市场合作、保险创新发展以及创新金融业务是片区的四大发展支柱。金融业是深圳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金融业实现增加值约2600亿元,同比增长约15%,占同期全市GDP比重约14.5%,再创历史新高。
作为前海国家级自贸区中的金融核心区,桂湾片区自然应成为深圳金融业开疆拓土的首选之地。据前海管理局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前海片区注册企业总数61452家,其中金融业31355家,占比超过51%。
前海注册企业类型分布图(图片来源:前海管理局官方网站)
桂湾热土
前海三湾的规划用地中,桂湾片区仅占总面积的20%。据高力国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前海自贸区合共出让了16宗地块,桂湾片区占据了其中的半壁江山,且占据了已出让地块总面积的85%,已出让土地总计容面积的82%。
自2013年《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出台后,桂湾毋庸置疑成为了前海自贸区最炙手可热的片区。
桂湾配套
鸟瞰图 三、四单元位于前海桂湾片区,北接双界河水廊道、宝安中心区,西接前海交通枢纽,南邻2单元金融峡谷,东接5单元地铁上盖居住区,发展定位为创新金融发展区、商务服务区。
总平面图
于先导区的建设目标,在交通体系上,先导区将力争两年内构建片区相对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健全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重点完成梦海大道、桂湾四路、桂湾五路及公共交通网络、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在产业业态上,以梦海大道为轴心,以地铁前海车辆段上盖物业、卓越项目、华润项目为载体,着力引进一批创新金融、商务服务等产业业态聚集发展,初步构建配套良好、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
在生态环境建设上,两年内完成先导区周边园林景观、桂湾河公园和道路绿化工程。同时,加快完善教育、社康医疗、公共交通、社区服务、餐饮、文化、娱乐功能配套,提升先导区城市品质。
到2017年底,1.1平方公里的先导区内居住人口约4万,就业人口9000人,223万平方米的区域内将建成13公里道路、4座景观桥、约2.5公里地下步行通道以及多条公交线路,加上已建成的1、11号线,交通将极为便利。此外,先导区内还将建成2所学校、4所幼儿园及2个大型餐饮中心、1个购物中心、3所社康中心以及小区文化室、社区服务站、垃圾收集站、超市便利店等等基本公共生活配套。
三湾中占地面积最小的桂湾一跃成为了土地出让最集中的片区,这不仅印证了桂湾作为核心区域的价值,也意味着桂湾片区将成为前海各项配套最先成熟的区域,配套的价值已开始逐步兑现:
2015年11月20日,政府选定桂湾片区为前海新城先导区建设 的“突破口”, 桂湾建设走上快速通道;
2016年6月28日,随着深圳地铁11号线的运营,桂湾片区成为地铁1号线、5号线和11号线共同覆盖的片区;据统计,前海合作区规划各类轨道线路12条,总长度约53公里,轨道网络密度3.5公里/平方公里,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密度仅次于福田CBD。
前海轨道交通网络图(图片来源:前海管理局官方网站)
桂湾项目
楼盘林立、金融集聚
前海桂湾金融先导区位于前海桂湾片区2单元、5单元,范围内包含地铁上盖物业、卓越、华润、冠泽、弘毅、投控、民生电商等单元地块开发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
先导区范围内建设项目总投资约700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390亿元,预计2016年、2017年可完成投资总额约250亿元。
前海卓越项目
民生电商项目
华润前海中心效果图(仅为示意)
深圳看前海
前海“窥”桂湾
桂湾先导区,将成为未来前海的形象工程。
进入自贸区时代的前海,更是任重道远。前海以制度创新和深港合作为核心,打造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以跨境金融和人民币国际化为突破口,建设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以构建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为目标,高标准地对接国际贸易规则体系。
前海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战略、深港合作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三大战略叠加之下,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各类金融机构在前海集聚发展。增强金融辐射服务能力,努力将前海建设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试验示范窗口。
现在请让我们带上VR来看一看摩登的桂湾!
雨水公园节点设计
综合体节点透视
空中连廊设计控制
城市活力带透视
夜景鸟瞰
我们或可想象这样的画面:街区将不仅仅是高楼广厦、通衢大道,鸿篇巨制的规划被精细编织的“窄马路”“小街巷”所代替,有让游客驻足的街头、鳞次栉比的小店,人们通过步行、公交、小汽车、自行车,15分钟内可以找到学校、公园绿地、医院、高端办公场所、文化中心,城区的“界面”友好,更有趣味性,更加舒适。
在未来的两年间,在前海桂湾先导区,这一切都将清晰可感、举手可触。
按照规划,前海15平方公里分为22个开发单元、共102个街坊,倡导“整体开发”的模式,通过道路与市政管线、地下空间及连廊整体开发建设方式,进行“一体化”打造,讲究的是立体、互联互通、均衡多元。
可以说,“单元-街坊”一体化开发,成为了前海开发的重要原则之一。
前海为此规划了多条轨道接驳通道网络、空中连廊与各种休闲通道网络。到2030年,前海合作区的交通需求,高峰小时机动化出行40万人次,其中轨道公交出行将承担80%以上,高峰小时慢行出行达18万人。
作为中心商务区,桂湾不仅是“品质生活”的代名词,先导区也承担着“前海CBD、吸引现代服务业集聚”的主载体,路网稠密也将使更多住宅、商店、学校与道路直连,宜商位置较多,增加了商业空间的供应。
以桂湾片区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金融中心
越来越多的金融巨头及企业总部落户前海,让这片承载国家级金融使命的新区,变得越来越耀眼。桂湾金融先导区以打造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宏伟目标,也变得更加明确。
梳理伦敦、纽约、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不难发现,除了与其城市格局和地位息息相关外,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也与周边城市形成的强大经济圈,以及政策扶持与利好分不开,而目前正站在风口之下的前海桂湾片区,可谓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
众所周知,曼哈顿承载了一个国家世界级的金融使命,这里集中了世界金融、证券、期货及保险等金融产业的精华,且培养了高盛、摩根等大批财团、投行。而前海在规划之初就以打造“中国曼哈顿”为愿景,而主导前海金融发展的桂湾片区,不仅成为前海新城自贸形象,在中国主导的新经济秩序崛起及国际地位提升的背景之下,将起到表率国家经济想象与实力的作用,创建中国模式下的世界金融中心。
据悉,目前,桂湾片区金融中心吸附能力及辐射力逐渐释放,集聚了大批世界500强、金融企业及商业大鳄,随着资本的逐渐发酵,一个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初具雏形。
(下文为设计稿 仅供参考)
深圳是中国大踏步发展成为经济超级大国,以及成为制造业、技术业、城市化和建筑业的世界先导象征。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城市,中国最早的经济开发区,深圳已成为中国与世界各地质监沟通互惠的主要门户。这个拥有者千年历史的古城,在短短的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爆炸式地从一个边境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千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会,不仅成为了中国的第四大城市,也成为了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
在BIG的方案中,前海将所有的区域特色融合成为运河,公园和接到相互交织的城市元素系统中。通过将水引入山丘,将绿色自然引入湖畔,整个城市将充分体现前海地区秀美自然风光和壮丽海滨美景的特点。
BIG提出的“编织城市”(WOVEN CITY)理念旨在将所有这些对立概念和谐地融合成统一的城市结构,将由公园,运河,街道,街坊和塔楼构成的各种网络编织成一种新型城市混合体。
人、植物、动物和水的流动体系 古往今来不同的城市布局分别为单一的交通方式而打造:为行人设计的中世纪市中心,为船只和水上出租车设计的运河城市,为马车设计的欧式街坊城市,还有为骑车量身而建的现代城市。
而BIG提出的城市并不迎合某个公民的个人喜好,而是着眼于未来的人、植物、和水的自由流动体系:一个由行人,骑车者、汽车驾驶员乘船者和轨道交通乘客叫着而成的网格城市。
这是一个始终供市民自己选择最佳路线,在任何连点之间能够自由移动的城市:漫步运河两岸,或驾车驶过生机勃勃的街道,或骑车悠然通过线型公园,或乘水上巴士前往最近的地铁站,再从地铁站前往城市各处。
类型多样性不同的城市规划类型分别产生了其各自的建筑类型“欧洲城市的街坊,中国都市的高层建筑,欧洲城市外围的排屋,或者中国的四合院。
BIG提议在编织城市荣誉多种城市类型,将界限分明的城市空间,活力四射的街坊城市街道与塔楼城市的密度和开房有机地结合起来。
BIG提议将人口规模与城市规模结合,公园中的塔楼和街道中的街区,公园两边的物业,滨水休闲区和城市街墙分布于各种连续的高密度城市类型中。这些元素为创造一种生机盎然、多样化的符合功能城市结构混合体打下了及其灵活的基础。理论上,同一街区可以容纳滨临运河的餐厅,俯瞰公园的公寓、沿街零售商铺和滨水办公空间。
连续与变化
典型的城市街区拥有某种通用的结构,同时融入了广场、公园、湖泊等元素。我们没有把各种元素生硬地塞进普通的街道设计中,而是提出了一种互通互连特色网格。绿色公园走廊相互联系蜿蜒地穿过城市;蓝色运河充当一种延绵不断的滨水区或相互连通的湖泊网。
如此,”编织城市“不但有着体现于各种网格之中的连续性,还有多网交织而成的变化。于是,“编织城市”既严谨又不乏弹性,既符合逻辑又极具灵活性,既有统一性又有个性。
相互交织的三维网格
“编织城市”不是二位的网格化城市,而是由运河,公园和街道三网交织成的三维立体网格---黑网、蓝网和绿网:
黑网
黑网由设计高效的街道构成,为大小各异的城市街区之间提供一种直观、合理的流通网。街道网融入临近交通枢纽,与现有城市结构无缝相融。为了打造直观的城市总体结构,街道网环抱前海湾,从海边向城市延伸,朝向浑然天成。
街道网从北向南,自内陆到水城,飞架于运河和公园之上。各式桥梁点缀其间,使驾车游城成为一种生机之旅,更可随时随地欣赏到秀美的绿色溪谷和蓝色峡谷景象。
蓝网
蓝网从前海湾一直延伸到前海规划区,将蓝色海水的魅力扩展至整个城区。越往内陆迸发,运河越窄,使小码头伸向海湾,最末端的城市街区看起来就如漂浮在海湾边缘的高密度群岛。
在有些节点处,蓝网变大,成为湖泊或蓝色广场。蓝网两边修建休闲区、自行车道、餐厅、商铺,营造一幅焕发生机而且充满柔情的街景,供行人、自行车爱好者和水上交通使用。借助浮亭和小船,市民可以尽情享受滨水区的盎然乐趣。
绿网
绿网从绿山延伸到滨水区。运河变窄、公园变大,反之亦然,为从水城到公园城市的过度营造出一种渐变的过程。绿网中,特色溪谷随处可见,点缀于运河之上和上方街道天桥之下。街道和公园偶尔偏离原道,从而形成波浪起伏的小山丘。
公园设有各种公共设施,为行人和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一种非正式的休闲场所。学校、幼儿园、社区中心、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集中于绿网附近。绿网与蓝网相交时,水流变得平缓流畅,公园一直延伸到水边。
扩宽的运河沿着海湾水域,将城市街区变成岛屿---形成连续的公共滨水公园群,公共建筑和地标建筑点缀其中。
三个相互交织的网络构成一个大小变化的城市街区结构。根据开发商和租户的需要,一个或最多四个相邻街区可开发成连续的单个街区,共享一个平台和天桥。平台将三大网络的各个层次连成一体,即底层的运河,中层的公园和顶层的街道。停车场,公共设施和零售商铺设置在较低的楼层中---办公、居住功能等则位于街道层之上。
三层平台、城市街墙和最后的塔楼共同营造出一种高密度、界限分明、多样化的城市结构---无论是从街道上看,还是从空中俯瞰,皆是如此。
2 运河运河构成底层网格。该慢节奏的网络系统设有多个休闲区,这个网络由滨水而建餐厅、咖啡馆、小型零售商铺等构成,供悻然和自行车使用。住宅和公司亦可在运河层修建小型休息空间。水上出租车和水上巴士等公共交通,将运河层打造成前海通勤人员的另一个城市交通网。
3 公园公园形成中层网络,通过梯步和斜坡与下方的运河及上方的街道相连,是街道到水面的天然过渡。公园中条条小船穿越而过,行人和自行车可游历期间,真正实现人车分流。供二宫和老人使用的公共设施均集中于此。作为一个我繁忙交通的慢节奏网格,公园可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同时还设有运动场以及其他室外活动场所。4 平台
从运河层到街道层,三层高的平台上设有与人,公园和街道相关的各种设施,平台是最里层供停车和仓储使用,外围供零售商铺、餐厅、公共设施和休闲场所使用。平台亦可作为地铁站出入口,同时为三种网络提供连接通道。
5 街道
街道从两个方向穿越街区,将各个街区进一步分成4个小区。通过平台相连的这些小区既可作为单个街区,也可作为2个、3个或4个独立小区。街道上集中所有机动车交通。公交车站设置在于公元和运河的交汇处。十字路口采用环形交叉口、广场或简单人行道的形式。
6 街墙
在平台上方,每个街区都有一道街墙,形成欧式街坊的氛围,以清除地界定开房和人口密集的街道和广场等城市空间。街墙高度与街道宽度相协调,街区完全傍依街墙而建,进而转变成上层塔楼或者板楼。
7 分区轮廓控制线
街墙和塔楼相结合的方式,集中了欧亚两大洲的城市体验,同时充分考虑了前海地区的日照和景观诉求。锥形分区轮廓控制线体系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城市天际线的统一,同时允许在比例和风格上突出个性。
8 道路结构
我们将所有繁重的港口交通尽量远离海岸线,从港口而来的高速路与月亮湾大道在新城后方相连,并与城市其他高速路相连。
9 停车
我们规划的城市街区带来了高效的地上停车结构,而非挖掘大量地下停车空间。每四个城市图区份上一个网层地上停车库。
10 功能
特殊功能场所,如剧院、博物馆或其他地表都精心布置在“战略要地”,从而在城市的主轴上均可以饱览它们壮丽的美景。同时在该区域其他地区完全开发之前,滨水休闲区可以作为整个区域向公众开放的“催化剂”。
11 建筑
我们并没有摆出一个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案,而是提出了一个矩阵体统。最大化地融合了城市类型,城市空间和城市景观。这个地块结构为前海未来规划提供了基本的框架,从而使得城市的体验在变异和连续间变化。
编织城市建设的第一阶段首先从水道和海港滨水区开始。以常规引前期投资和构建滨水区完整的城市天际线。接着做月亮湾大道以同心圆的方式进行一系列的短期开发。我们建议城市开发从靠近新城一侧的船舶港口的建设开始,该港口南侧可兼顾集装箱运输功能。
1 在被骗强化和拓展中央商务区,以充分利用现有发达的道路和商业网络。现有的中央商务区僵尸新规划的“经济引擎”,从始至终都会提供主要的经济资源。
在南北方向,作为城市“顶峰”的摩天大楼布置在地铁站周围,围合出了一条条搏动的街道,穿过区域的心脏,实现了不同区域间的沟通,街道两边、商铺、酒店、餐厅、咖啡馆鳞次栉比,同时行人小憩的空间也比比皆是。这个规划将是一个以地铁和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为中心展开的混合城市社区,密集紧凑而又欣欣向荣。
4 月亮湾大道临街布置的混合住宅和商业区,利用了前海桥和现有内陆的商业功能。西南部的小区将是一个旅游热点,因此该区域靠近公交枢纽,同时背山而居。有儿童、青少年和老人的家庭的生活需求在这里的也到了最大的满足。颜面无边的景观带里,孱孱流水的河道边,到处都点缀着公园、球场和其他童叟皆爱的活动设施。我们还提议在这个混合的区域布置创意产业。
同时,在建筑外围而不是在建筑内部布置了公共绿化区,以实现此区域的居民、办公人员和游客间的互动。于是,在一年四季的各个时段、前海便可凭借多彩的绿化区和开房活跃的户外区聚集人气。大气的户外公共空间创造了新的城市布局,保证了建筑之间和人与人间的新沟通。
5 BIG推崇一个新“能源岛”的方案,拟将它转变成一个新的人工山坡,包括被新自然环境环绕的新工业和发电厂。深圳原本是一个山区。孕育着肥沃的耕地。然而在1979年成为经济特区后,深圳的地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原先的山区渔村现在已经蜕变为一个多维平地的商业区,从卫星上看仅剩下莲花山,笔架山等几座最后的“高地”。
而新河道挖掘出来的泥土堆积而成的小岛,面向西方营造了新的天际线。新山丘集小岛的人造功能和地形特征于一身,构成了有机的天际线,并没有破坏海湾的风景。”能源岛”将被完全改造成一个生态系统,成为未来可持续自然发展的典范。无论从多个方面,它都会成为一个新的绿色地表。通过把山归还给城市,使其不仅仅成为城市的地标,而且成为自然和发展和谐共存的典范。
6 大铲港,我们可以想象到前海会成为一个商贸的目的地。未来,河道以其比率的喝水和蔚蓝的倒影成为世界有课的目的地。那时如果大铲港功能在未来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区域对于前海的城市形象将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拟在此建一个小区,未来将完全融入到城市结构中。
这里有床可以在码头停泊,乘客可以挺近前海浪漫诗意而生机盎然的城市河道网的心脏,徜徉在翻毛的公园绿化网中,漫步于高效的街道和轨道交通构成的工作、生活,和休闲三位一体的丰富网格中。
通过这六个城市区域的组合,一个崭新的城市行驶涌现出来,既定位于世界又根植于当地的文脉中,同时两者都在尊重历史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体验在变异和连续间变化。
来源:本文由前海金融时代(微信号qianhaiguokai)整理自前海管理局官网、BIG建设网站、部分来源于网络;
关于深圳的一切,让我们一起梦向伟大。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