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户籍人口去年增50万,特区迎来质量型人才红利期!
本报记者 王帆 深圳报道
京沪等一线城市纷纷控制人口,而深圳却不同。2016年,深圳户籍人口增加了近50万,增幅达到14%。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深圳目前的优势在于有着最为宽松的落户条件。随着深圳人才培育引进力度的持续加大,质量型人口红利的比较优势将逐步确立。
京沪等一线城市纷纷控制人口,而深圳却不同。
2016年,深圳实现了户籍人口的大幅增长。
2月12日,深圳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7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指出,2016年全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04.8万人。
根据上一年的官方数据,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354.99万人,即过去的一年间,深圳户籍人口增加了近50万,增幅达到14%。
一个重要的背景是,深圳在2016年进一步放松了入户标准,并出台了人口服务管理系列新政,包括提高新引进人才一次性租房补贴、成立人才安居集团等。
从全国大城市的外来人口落户条件来看,学历、技能往往是其中重要的考量指标。这意味着,以户籍调控人口,除了改变人口数量之外,更将使人口结构向“高端化”方向调整。1月深圳发布的《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随着人才培育引进力度的持续加大,质量型人口红利的比较优势将逐步确立。
户籍人口增长带来活力
1月23日,深圳召开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通气会,全市年末常住人口达到1190.84万人,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04.8万人。
根据2015年的深圳统计公报,该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37.8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4.9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31.2%。
过去的一年里,深圳户籍人口增加了近50万,增幅为14%,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也达到了34.0%,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十二五”期间的数据发现,这五年间深圳户籍人口分别为267.90万、287.62万、310.47万、332.21万、354.99万,年增速保持在6.5%-8%之间。受益于2016年的进一步入户宽松等政策,深圳户籍人口增速实现了翻倍。
从人口引进的角度来看,除了数量的变化,入户所附带的学历、技能等要求更将改变人口结构,并对城市未来的产业形成影响。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不久前表示,北京没有户口指标成不了科技中心。在严控人口的基调下,收紧的落户政策或对科创人才形成“挤压”。
而深圳在2016年提出,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以上,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最新的目标则提出,将继续深化人口户籍制度改革,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稳步扩大深圳户籍人口规模,2017年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40万人,大专以上受教育人口比重达到25%左右。
深圳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为24%,而北京、上海、广州的这一数字均超过了30%,深圳仍处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赶超”阶段。
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深圳目前的优势在于有着最为宽松的落户条件,这或将成为未来人才争夺战中的一项重要筹码。
人才招聘网站猎聘不久前发布的《2016的人才净流入城市分布top20》榜单显示,排在前十的分别为杭州、长沙、武汉、深圳、上海、成都、常州、宁波、北京和嘉兴。人才流动固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但人口控制政策最为严格的上海、北京,在这份榜单中分别排到了第五和第九。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理事长李铁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人口聚集能力是界定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标准,外来人口占比越高,城市活力就越强。
公共服务配套短板待补
尽管深圳户籍人口大幅增长,首次突破了400万,但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仍然偏低。
长期以来,由于人口结构的严重倒挂,按户籍人口配置的政府公共资源与服务存在短缺,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仅覆盖到相对有限的人群,这也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短板。
《深圳市人口与社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圳作为迅速建成的移民型超大城市,民生领域的公共服务供给跟不上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
以医疗资源为例,截至2015年末,深圳卫计委通报的全市卫生医疗机构为2948家,拥有床位3.81万张,其中医院125家,病床数为3.54万张;以常住人口来计,千人病床数为3.4张,全国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则在同期达到了5.1张。
四个一线城市中,广州的经济体量与常住人口规模与深圳最为接近。2015年末,广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2673个,床位数8.21万张,其中医院229个,床位7.33万张;医院数量和病床数量均大幅超过深圳。
值得指出的是,截至2015年末,广州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为63%,是深圳同期该比例的2倍有余。
近几年,随着户籍人口的持续增长,“十二五”期间深圳财政用于九大类民生领域的支出达到6737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4倍。此外,深圳提出2017年将加快补齐城市发展和民生领域短板,提升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实施补短板项目245个、年度投资950亿元。
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等,深圳已经在按照常住人口进行配置资源。户籍人口的增加,影响更多的将是对于保障房等项目的需求。
而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倡导下,深圳各界更多地在呼吁和探索使社会保障等普惠至非户籍人口。在2016年的一场研讨会上,深圳住建局一位官员指出,如果只是解决户籍人口的住房保障问题,是一件相对轻松的事,但基于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住房保障范围也应该逐步扩大至非户籍人口。
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前局长秦群力则表示,未来户籍制度怎么改还不清楚,但至少现在要给来深圳打拼的非户籍人口一个预期。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王帆
相关文章: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