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2018第一号大礼包发布:全世界将为深圳爆灯!(附文件)

2018-02-12 深圳梦
深圳梦 按

最近,一篇”2018深圳最新宣传视频曝光:全世界只有一个深圳“的文章刷屏了。其实深圳的 消息才刚刚开始。这不,2018年新春伊始,《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若干措施》对标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从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等6方面,提出20大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着力在服务效率、管理规范、市场活力、综合成本方面,率先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这意味着,未来在深圳开公司、工作生活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环境更好;深圳人才住房或可先租后买以租抵购……2018年是深圳营商环境提升元年,全世界将为深圳打CALL,为深圳爆灯!2017年,ARM中国总部、空客中国创新中心来了,2018年将会更多……

原文标题:新春伊始,深圳给市民送出政策大礼包,让人看了都想开公司!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深圳等城市的重大改革任务。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多次研究部署,深入调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抓紧抓好《若干措施》的制定、出台和落实。


《若干措施》结合深圳实际,以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社会最关切问题为突破口,突出含金量和获得感。在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方面,从打造国际一流投资环境、突出深港金融合作、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通关监管改革4个方面,提出30个政策点。

比如针对进一步提高货物通关效率问题的改革,可争取压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达1/3以上。在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方面,从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等5个方面,提出35个政策点。

比如针对企业反映的用地难问题,提出经批准利用已建成工业园区内剩余用地增加自用生产性工业厂房及相应辅助设施的,不计收地价。在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方面,从实施更优惠的人才住房政策、为海外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提高外籍人才签证和工作便利度3个方面提出16个政策点。



针对住房问题,提出探索实行人才住房先租后买、以租抵购等4项举措。在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方面,从推进更深层次政务服务管理改革、打造信用建设示范城市两个方面,提出了7个政策点。在营造更美丽更宜居的绿色发展环境方面,从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两个方面,提出19个政策点。

在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方面,从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知识产权 28 51870 28 14942 0 0 3041 0 0:00:17 0:00:04 0:00:13 3041国建设高地等3个方面,提出19个政策点。针对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等现象,提出制定知识产权特区法规、率先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等措施。

《若干措施》确定的改革任务已全部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自贸区改革试点、通关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保障产业空间等方面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营造更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环境。


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如何营造良好的深圳营商环境?

深圳市长围绕这7个点去思考!

2018年1月21日上午,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在闭幕会后举行记者会,深圳市市长陈如桂举行记者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其中围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谈了7点。市长:陈如桂



谈营商环境

 深圳日报: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良好的市场化环境可以说是深圳一直以来保持发展活力的重要保障。最近北京出台了营商环境新政策。请问深圳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方面,将有哪些改革创新举措?

陈如桂: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好不好,直接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影响创新创业的活力。近期,我们将推出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20条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含金量是比较高的,将引领深圳未来几年的创新发展。具体内容,大家将在报纸或网站上看到。主要内容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突出深港金融合作。金融业是深圳的支柱产业之一,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15%,总资产大概在13万亿元左右,在北京、上海之后,排全国第三,但与国际国内一流的金融中心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主动与香港在金融人才、金融规则、监管机制等方面加强对接,突出深港两地合作与金融开放。推进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推进通关监管改革,深化完善“一单两报、绿色关锁”,实现两地海关等通关一体化,努力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二是继续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深圳历来非常注重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这次出台的政策,将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推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新举措,提供更全面的创新支持,努力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是实施更加优惠的人才住房政策。实施驱动发展,人才是关键。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来深圳创业创新。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包括解决海外人才多次往返签证、通关便利和工作便利问题,对符合条件的海外人才,在医疗、教育、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市民待遇,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是实施智慧政务工程。我们将重构行政审批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在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获得电力供应等方面,力争全面实现网上通办,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争取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五是制定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我们将在深圳构建绿色发展的新高地,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绿色宜居品质。

        六是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办法。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问题,我们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率先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对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我们将依法从严从快处理,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七是我们还将搭建全市统一的征信平台。全面加强信用信息的采集、共享、应用,在个人积分入户、保障房申请、公共资源交易、产业资金、政府采购等领域率先应用信用信息,推进智慧信用监管,一方面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实现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努力打造一流信用环境,为创新创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信用生态。

      

谈产业外迁


          南方都市报:深圳近年来产业外迁有加速趋势,土地空间严重制约了深圳未来的可能性,这一问题如何破解,飞地模式会不会遍地开花?

        陈如桂:近年来,很多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谈到深圳产业外迁问题。我认为,企业的区域布局调整是市场规律下的企业行为,有些企业规模做大了,就需要考虑布局问题,这很正常。比如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都有产业布局。现在,深圳有很多企业的产能扩张和研发成果的市场化,会到周边城市去布局,这种溢出效应对珠三角地区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创新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在深圳的地价、房价、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相对偏高,也造成部分企业可能迁到其他城市去。

        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实体经济发展和企业外迁问题,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把高端制造业留在深圳,包括推进一系列技改倍增计划以提高企业产能水平,出台专门政策保障工业用地,实施税收减免和奖励等优惠政策。这些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去年全市第二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6年的38.6%上升到2017年的41.5%,提高近3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由2016年的增长7%提高到2017年增长9.6%,提高了2.6个百分点,为近四年最高增速。我对照了几个一线城市,我们的规上工业增速,比北上广要高。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有一些企业迁出去了,但可能迁入的要比迁出的多,留在深圳的企业也发展得比较好,所以并没有影响我们工业经济的增长。

        二是,我们去年引进了一批高端优质企业。比如,ARM中国总部、空客中国创新中心等。像空客公司,目前在全球只有两大中心,一个在硅谷,另一个就在深圳。我问他们的CEO为什么那么果断坚定地选择深圳,我记得当时他说了三句话:第一,深圳是一座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城市,选择深圳是公司高层的共识;第二,深圳的创新跟硅谷有点不一样,硅谷更注重软件创新,深圳不但在软件创新方面走得很快,而且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供应链,非常容易实现创新成果的产业化;第三,深圳的宜居环境很好,能够吸引国际一流人才到这里创新创业。类似这些高端制造企业,去年我们引进了80个。去年我们还新增了40家上市企业,占全省比重超过四成,在全国排第一;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3200家,总数仅排在北京后面。我们还实施了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全市商事主体新增40万户,增至300多万家,增长15%还多,居全国城市首位。昨天,我跟市中小企业协会负责人座谈时了解到,深圳现有近180万家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具有比较好的成长性,对经济总量贡献率达57%,税收贡献率超过50%,就业贡献率达70%,据说还有几百家企业正排队上市。这些数据也说明,深圳不会因为部分企业的外迁导致产业空心化。

        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深圳的土地资源总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和开放式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创新引领,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合作,在更大的范围内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我们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引领、精明增长,讲质量、讲效益、讲人均,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坚持高端、高质、高新发展,把握大湾区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发挥深圳创新引领作用,在推动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

深圳10区都放出了这些“大招”

来源:南方网 陈熊海 张东方

字号增大

  2018年,深圳市将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日前出炉的深圳十区(新区)政府(管委会)工作报告,均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了重点部署,在降低企业成本、提供更好地政务服务和企业服务、提升法治水平等方面下大功夫。

  比如,福田提出构建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秩序;罗湖提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区;南山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先锋城区;宝安、龙岗、龙华提出要保障制造业的发展空间。

  企业政务服务:

  福田将提高口岸通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进一步优化企业服务,宝安区将实现办事“一次都不用跑”,通过社区24小时自助服务,将电子签章、网上支付等引入云审批,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

  福田区提出,将构建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市场秩序,加快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的试点和推广工作,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和贸易便利化水平。

  罗湖区提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慧城区环境,对标“一流智慧城区”的建设目标,推动智慧政务、城管、民生、产业等协调发展,加快实现万物感知、协同互联。另外,该区还提出“区领导企业服务日”服务重点企业224家,解决问题289个,建立新业务加速团队和投资商务支援中心,为新兴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龙岗区提出,将对标新加坡、香港等先进地区和城市在政务服务上的好做法,为企业在政策、空间、金融、人才等方面提供“保姆式”“菜单式”服务。

  南山区提出,将打造政务服务“深圳标杆”,将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实现92个事项跨街道、跨社区“同城通办”。在深圳湾科技生态园集中建设党群服务中心等政务服务“大超市”。发挥上市企业协会、金融行业协会、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作用,为企业提供“滴灌式”精准服务。

  大鹏新区表示,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壮大实体经济,全力推动旅游、生物、海洋三大产业创新发展。

  优化人才环境:

  罗湖将建设世界领先的无边界大学

  在优化人才环境方面,罗湖区提出申报创建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主的粤港澳城市大学,深化校城融合、产校融合,建设世界领先的无边界大学。优化“菁英人才卡”功能,新认定“菁英人才”30名以上。

  宝安区提出,将打造“高端人才一卡通”,整合就医就学等绿色通道,搭建全区人才住房供需对接平台。

  盐田区提出,将全面落实“梧桐人才”政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努力打造全市最优的人才工作生活环境。

  降低企业成本:

  龙岗坪山探索设立企业应急周转基金

  在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方面,宝安区提出将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全年为企业减负150亿元以上,强化“金融超市”平台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龙岗区和坪山区都提出探索设立企业应急周转基金。南山区的力度更大,提出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400亿元。

  龙华区和南山区还特别提到要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租房成本。龙华区提出,将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厂房和人才住房货币补贴政策,探索城中村改造人才公寓新模式。南山区也提出,将推进高新园地块等人才安居项目,筹集人才和保障性住房5600套,安排补租资金4亿元。在6个城中村开展统租运营试点,发展住房长期租赁市场。出台棚户区改造试点方案,启动高新公寓等项目。

  保障产业空间:

  宝安为优质项目提供低成本产业用房

  在保障产业空间方面,宝安、龙岗、龙华3区都提出要保障制造业的产业空间,守住工业控制线,严控工改商、工改居。

  宝安区提出,将出台政策性产业用房租赁管理暂行办法,为优质产业项目提供低成本的产业用房。

  龙岗区提出,将通过收购、租赁、合作、置换等方式,完成旧工业区改造35万平方米,新增产业用房82万平方米,全年整备土地2平方公里,力争城市更新供地80公顷左右。

  龙华区提出,将牢牢守住32%产业用地红线。推出6-8公顷产业用地招拍挂,推动集体未利用产业用地入市,确保开工建设产业用房100万平方米以上。

  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南山要建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南山的力度较大。

  南山区提出,将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先锋城区,建成全市首个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引进深圳仲裁院等6家保护机构、美国布林克斯律师事务所等14家运营机构,以及3家行业协会,构建保护、运营、转化、协同、支撑“五大链条”。同时,争取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平台落户,培育引进2-3家全国知名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资产化、证券化试点。

  罗湖区提出,设立中国珠宝行业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等功能性平台,依托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粤港澳版权登记大厅,拓展版权产业链和价值链,引进版权相关服务企业30家以上,推动IP产业发展壮大。

  宝安区提出,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促进专利提质增量,力争申请专利突破2.9万件。

  龙岗区提出,依法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和侵权查处快速反应机制。

  来源:南方网全媒体记者 陈熊海 张东方


深圳推出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二十条,

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


近日,《深圳市关于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若干措施》对标新加坡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为参照,从贸易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人才发展环境、政务环境、绿色发展环境和法治环境等6方面,提出20大改革措施、126个政策点,着力在服务效率、管理规范、市场活力、综合成本方面,率先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下面,小编带大家浏览文件的主要内容。

 

Part 1

营造更加开放的贸易投资环境      


 


1.打造国际一流投资环境。

放宽外商准入限制。除法律已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外,将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广至全市。凡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以外的外商投资项目,切实做到法律上平等、政策上一致,实行国民待遇。落实国家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及变更备案管理暂行办法,设立及变更备案事项一律自受理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加大利用外资财政奖励力度,符合省财政奖励条件的,市财政予以 1∶1 资金配套;外资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对市级财政年度贡献首次超过 1 亿元的,市财政按其当年对市级财政贡献量的 3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奖励 1 亿元。放宽港澳专业人士执业许可。拥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会计、规划、设计、建筑、医疗等港澳籍专业人士,经批准后可在全市执业。深化自贸区商事改革。在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试点简化跨境商事法律文书流转程序,利用电子文书进行商事登记,推动深港两地跨境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在全市推广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跨境电子支票、跨境电子缴费等业务。


2.突出深港金融合作。

丰富前海金融开放创新政策体系,争取出台前海深化深港金融合作政策,推进前海金融新一轮开放创新。探索符合条件的港资主体在前海发起或参与设立法人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探索放宽在前海设立港资保险公司条件。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探索在前海开展跨境人民币信贷资产转让业务。探索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在前海开展跨境经纪、跨境资产管理业务,争取开展前海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境外证券期货和衍生品交易试点。




3.推进国际贸易便利化改革。

申报建设高水平自由贸易港。依托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等,推动深港共建高水平自由贸易港。实施“一线全面开放、二线安全监管”制度。降低外贸企业负担。制定实施深圳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取消外贸企业舱单服务费。落实出口退税企业信用管理办法,探索“互联网+出口退税”方式,提高出口退税效率。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深圳中欧班列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大力发展“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多双边工商合作机制项下重大经贸活动、国际智库论坛、研讨会等平台,加快构建“一带一路”城市合作伙伴网络,为企业提供出口和境外投资的信息、法律、风险防范、技术支撑等服务。




4.推进通关监管改革。

全面落实通关一体化改革。加快建成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国家标准版。推进“互联网+”口岸服务。全面推广报关报检“并联”模式,实现企业“一点报关/报检,全域验放”。压缩进出口货物通关时间 1/3 以上。推进跨部门一次性联合检查,实施无纸化审批、联网核放、联合登临检查、车辆及邮轮“一站式”便利通关等措施。推动粤港澳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深度合作、结果互认。推进深港口岸合作和保税监管改革。开展中转集拼业务监管改革,拓展特殊监管区域保税仓储功能,支持设立全球集拼分拨中心,推动深圳港国际海运中心建设。加强深港两地海关合作,深化完善“一单两报、绿色关锁”模式。试点“供应链协同出口”改革,依托前海湾保税港区发展国际理货服务。推广“保税展示+跨境电商”、“保税+实体新零售”、保税延展等模式。打造国际一流智慧口岸。在全国率先建设出入境智慧卫生检疫系统、动植检智能查验系统、数字化智慧实验室平台。高标准建设、改造新老口岸,建设新版车辆“快捷通”系统、新一代智能化旅客自助通关系统,加强海港码头基础通讯网络等系统建设。



 

Part 2

 营造综合成本适宜的产业发展环境

 

5.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

实施工业用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全市工业区块线,探索对线内工业用地实施立法保护,除因公共利益需要外,原则上不得调整土地用途。加大“工改工”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未完善征转地补偿手续、符合规划的产业用地加快入市。鼓励工业“上楼”,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以先租后让方式供应的工业用地,租赁期满达到合同约定条件的,同等条件下原租赁企业优先受让。支持多家总部企业组成联合体联合竞投、联合建设总部大楼。鼓励建设高标准厂房,允许按幢、按层等固定界限为基本单元分割登记和转让。开展旧工业区转型升级和综合整治专项行动。行政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鼓励采取异地置换、产权入股等手段,促进老旧工业区连片升级、功能优化。支持辖区政府建设保障性产业用房,在重点工业园区周边增加产业配套设施的供给,规范园区管理制度。


 


6.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降低用地用房成本。在符合规划及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经批准利用已建成工业园区内剩余用地增加自用生产性工业厂房及相应辅助设施的,不计收地价。开展房屋租赁管理立法,明确租赁当事人权利义务,实施分级分类价格管理,按片区对厂房、写字楼、出租屋的租金进行引导,促进租赁房屋租期和租金稳定,必要时进行租金管制。降低用工成本,坚持收入水平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合理调控最低工资标准。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欠薪保障制度,暂停征收欠薪保障费。降低用电成本,落实输配电价改革措施,合理调降广东电网趸售深圳电量和电价,推进本市企业参与南方电网区域内跨省自主购电并直接结算,实现工商业用电成本下降 10%。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逐步取消连接市内各区间的高速公路收费。




7.降低企业税费负担。

全面落实国家减税政策,降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的适用税额标准,降低符合条件企业购销合同印花税核定征收标准。积极落实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性减免优惠政策。对符合政策的纳税人实行即报即享、应享尽享。探索更多与国际接轨的税收管理与服务方式,简并纳税申报期限,对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实行一年一报,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后的新办企业货物劳务税及附加推行有税申报。深化“互联网+税务”服务,推进国税、地税业务网上通办。严格实施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开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专项清理行动,对越权收费、超标准收费、自设收费、重复收费的项目实行行政追责和经济处罚。全面完成市直部门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开展中介服务去行政化工作。




8.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发行城市停车场、地下综合管廊、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创”孵化、配电网建设、社会领域产业等国家重点支持的专项债券。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简化办理手续,对银行向本市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主发放的首笔贷款和信用贷款(限于企业经营用途),按照坏账损失补偿 50%,最高限额200 万元。鼓励发展动产融资,对向中小微企业开展应收账款和存货抵押质押融资的银行实施风险补偿,在限额内按照坏账损失补偿 20%。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公司代偿损失的补偿力度。完善天使投资人鼓励政策,设立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对初创企业的投入。推广创业创新金融平台应用,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效率。鼓励银行开展特许经营权、政府采购订单、收费权、知识产权新型融资方式。




9.提供更全面的创新支持。

加大创新创业奖励力度。符合条件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投资单位、特殊人才,可直接取得小汽车指标。支持以市场化方式探索设立100亿元中试创新基金,加大中试环节支持力度,支持中试基地、中试生产线建设,加快推进创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实施技术改造倍增计划,落实技术改造投资资助“零门槛”申报,支持开展“机器换人”、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工厂、工业互联网改造,对经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工业项目和技改项目给予同步奖补。引导企业加大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制造、时尚制造、安全制造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实施创新验证计划,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设立“创新验证中心”,联合专业机构打造市场化、专业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提供创业孵化、投融资管理全流程服务。率先构建新产品地方标准、认证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强深港创新合作,推动建立深港科技设施共享机制,支持深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规划建设更多深港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Part 3

 营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



10.实施更优惠的人才住房政策。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筹集建设力度,扩大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供给。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才优先承租人才住房,符合条件的可申请购买建筑面积90 平方米以下的人才住房。探索人才住房先租后买、以租抵购制度。建立人才住房封闭流转机制。建立全市统一的住房租赁服务和监管平台。


 


11.为海外人才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在深圳合法工作或者创业的,具有世界知名大学学士学位及以上的留学归国人才、外籍人才、港澳台专业人才及其配偶、子女,可在人才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险、创新创业支持等方面,按有关规定享受市民待遇。提供国际化的教育服务。留学归国人才的子女,在国外生活 5 年以上并在国内语言文字适应期(3 年)内参加本市初中升高中考试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留学归国人才和本市企业长期(3 年以上)派驻海外的员工子女,可选读相关学校的国际课程。提供与国际接轨的医疗保障服务。在国际化社区和国际化企业集聚的重点片区配置国际化名医中心或门诊部。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医疗保险服务,鼓励保险企业开发适应海外人才需求的商业医疗保险产品,搭建国际商业医疗保险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医院与国内外保险公司合作,加入国际医疗保险直付网络系统。支持市场主体建立第三方国际医疗保险结算平台。


 


12.提高外籍人才签证和工作便利度。

率先落实国家人才签证政策,扩大外籍人才签证发放范围,包括国际企业家、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签发长期多次往返签证,凭该签证办理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符合条件的来深创业的外籍华人可直接申请 5 年有效的居留许可。经认定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创新创业团队外籍成员、企业选聘的外籍技术人才、符合学历要求或工作居住年限要求的外籍华人等,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简化外籍人才申请永久居留相关材料证明。对于需提交的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婚姻证明、出生证明、亲属关系证明、收养证明等材料,可以由外籍人才所属国主管部门出具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也可以由所属国驻华使(领)馆出具。获得世界知名大学学士学位及以上的应届外籍毕业生,可直接申请外籍人才来华工作许可。



 

 

Part 4

营造更加高效透明的政务环境


13.推进更深层次政务服务管理改革。

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财政专项资金清单、证明事项取消清单、人才公共服务清单、建设项目环保分类管理清单(名录)等 8 张清单,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公开机制。实施“智慧政务”工程。以“信息技术+制度创新”推动政务流程再造、政府管理体制变革,重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流程及标准。建立集办公、审批、对外服务、监察、信息公开等于一体的全市统一智慧政务平台,实现与身份信息识别、银行信息、社区网格化、空间地理等信息系统的衔接融合,除特殊规定外,推动企业开办、施工许可、税费缴纳、用电报装、不动产登记、水气供应等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全面深化商事登记改革。整合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备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检验检疫报检企业备案等与企业主体资格相关的证照,大力推进“多证合一”改革。在全市推广商事登记后置审批分类改革。全面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推动商事登记与银行开户衔接,缩短银行开户时间至 5 个工作日。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企业在获得用地后,对建设工程作出符合消防、安全、环保等国家强制性要求及产业准入条件的承诺,依法依规自主开展勘察、设计,通过联合审查后开展施工,施工过程接受动态监督,竣工后接受全面验收。


14.打造信用建设示范城市。

制定统一信用数据目录、标准和格式规范,打破信用信息壁垒。率先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归集包括但不限于公检法、安全生产、社保、交通违法、税务、水电气、租房等各类涉及法人和自然人的信用信息。健全信用信息运用机制。利用大数据对企业进行信用画像,推进智慧信用监管。市直有关部门制定信用信息应用清单,在个人积分入户、保障房申请以及公共资源交易、产业扶持资金申请、工程招投标等领域,查询和使用相关主体的公共信用信息。完善信用信息安全保护机制。


Part 5

营造更美丽更宜居的绿色发展环境


15.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争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各类绿色产业基金,试点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制定促进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措施,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全面推进公共机构带头绿色消费,引导居民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实施最严厉的环保监管制度。试点流域内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创新环境监管执法,充分发挥环保警察的作用,探索建立环保法庭。构建优质的宜居宜业环境。制定实施自然岸线控制和海洋生态红线管理规定,打造美丽海湾海岸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世界著名花城”。


 

16.全面提升城市国际化品质。

制定实施国际化社区发展规划,加快旧城、旧村改造,规划建设若干国际化示范社区,建立适应国际人才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塑造城市国际化风貌,打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促进建筑物、街道立面、天际线更加协调。营造国际化语言环境,提高市民尤其是公共服务行业国际交流能力,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多语化建设。加强政府部门网站多语版建设,为在深外籍人士提供更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深入实施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计划,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深圳城市精神。建立企业家荣誉制度。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要强化服务企业家意识,建立党政领导和部门与企业家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Part 6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17.实施最严格知识产权保护。

率先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在提高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标准、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等方面先行先试。实施侵犯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将故意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健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全市范围规范侵犯知识产权等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规则、证据标准等。



18.打造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高地。

实施知识产权重大工程项目。加强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合作,建设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重点产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受理、授权、确权和维权服务。加快深圳知识产权法庭的建设与发展。建设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设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扶持及风险补偿机制。强化知识产权托管、众筹工作力度。争取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和合伙人的条件限制。实施知识产权质量提升工程。加大对国际标准必要专利、核心技术专利和特色文化创意知识产权的奖励,对高价值核心专利维护提供资助。加强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对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提供信息、法律和资金等支持。


19.建立更加规范的涉企执法制度。

加强营商环境改革专项立法。建立完善的财产权保护机制。落实国家产权保护法规和政策,率先建立定期专项检查制度,强化责任追究。制定涉案财产处置细则,明确区分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合法财产和违法所得等标准和规范。全力推进“平安深圳”建设,开展涉企违法犯罪活动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分类制定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并通过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在涉企执法部门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建立执法行为事中事后监督问责机制。行政执法过程全面配置使用执法记录仪,实现执法环节全程可追溯。坚决依法查处滥用行政权力干涉企业正常经营的行为。全面落实行政复议登记立案制度,拓宽行政复议受理渠道,依法维护企业正当权益。健全企业破产程序,制定执行转破产工作细则,探索建立简易破产程序。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引导具有工程技术、科学知识、企业管理经验等非中介人员参与管理,推动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




 

Part 7

保障措施

 

20.建立强力推进机制。

营商环境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战略部署,是一项紧迫而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要把营商环境改革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抓紧抓细抓实。各牵头单位和相关责任单位要在本措施发布之日起一个月内制定所承担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确定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每季度向市委市政府督查室报告工作进展及任务落实情况。加强营商环境的跟踪研究,每半年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对照国家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建立我市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机制和考核办法,纳入绩效考核。新闻媒体要广泛开展相关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创造良好舆论氛围,推动全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来源:深圳梦(微信号ID:SZeverything)综合自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南方网全媒体、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

相关文章 :

震撼!2018深圳最新宣传视频曝光:全世界只有一个深圳

深圳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全文)

5年内,深圳将登峰一流城市,读完会更懂深圳(深圳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全文)

重磅!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即将落实,“深圳元素”曝光

陈市长说,深圳2018投634亿,建34所中小学+200所幼儿园+未来将超25万大学生!(附:教育新规&各区新改扩建学校名单)

2018深圳的空气中都是GDP的味道,但深圳市长陈如桂一口气指出深圳9个短板

深圳市长回答2018:谈相关营商+创新+人才+产业外迁+深港合作,信息量很大!


关于深圳的一切,关注深圳城市、精神生长!

我们的使命是:星辰大海,只与梦想者同行!

拥有深圳梦,请关注(微信号ID:SZeverything)

欢迎来稿,合作,畅谈深圳梦,邮箱至:SZeverything@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